首页 历史故事 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受重创

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受重创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07年年底,破裂的飞沫终于演变成汹涌的湍流——次贷危机爆发了。次贷危机发端于美国,但随后席卷全球,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2007年2月,汇丰银行宣布北美住房贷款按揭业务遭受巨额损失,减记108亿美元相关资产,次贷危机由此拉开序幕。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华尔街整体陷入流动性危机。次贷危机后,不仅金融市场遭受全面打击,流动性出现严重不足,美国的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

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受重创

所有泡沫终将破裂,膨胀得越大,破裂得越迅猛。到2007年年底,破裂的飞沫终于演变成汹涌的湍流——次贷危机爆发了。

2007年突然爆发的次贷危机,全称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金融机构通过不规范的手段,把钱借给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去买房,由此而引发的危机。所谓次级按揭贷款,指的便是贷款买房的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和还款能力证明,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相对于资信条件好的贷款者,次级按揭贷款人通常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并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这是信贷市场的一般原则。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房屋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利率水平一直保持低位,这一原则被放贷机构抛诸脑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以至于发展到了泛滥的地步。美国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形容说:“人们可以在不付任何定金首付,甚至根本没钱的情况下买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

2006年后,美国信贷市场短期利率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随之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突然加重,还不起房贷、违约的情况开始大量出现。

在信贷环境宽松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贷款人违约,放贷机构可以通过再融资,或者干脆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即可,不亏还赚;但在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下降的情况下,再融资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就难以实现,或者亏损。当较大规模、集中地发生这类事件时,危机就出现了。

次贷危机发端于美国,但随后席卷全球,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危机爆发。2007年2月,汇丰银行宣布北美住房贷款按揭业务遭受巨额损失,减记108亿美元相关资产,次贷危机由此拉开序幕。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申请破产保护,裁减员工比例超过50%。随后30余家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陆续停业。

受次贷风暴影响,当年8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倒闭,随后贝尔斯登、花旗美林证券摩根大通、瑞银等相继爆出巨额亏损。2008年3月中旬,贝尔斯登因流动性不足和资产损失被摩根大通收购。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

第二阶段:全面扩散。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华尔街整体陷入流动性危机。2008年7月中旬,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巨头“两房”遭受700亿美元巨额亏损,最终被美国政府接管。美国最大的汽车厂商通用公司的股价跌至50余年来的最低水平,几近破产边缘。

2008年9月中旬,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华尔街的5大投行倒闭了3家。雷曼兄弟的破产彻底击垮了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股市暴跌,欧洲的情况尤为严重,诸多知名金融机构频频告急,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挫。

2008年9月下旬,总部位于西雅图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规模最大的银行。(www.xing528.com)

第三阶段:波及全球。次贷危机后,不仅金融市场遭受全面打击,流动性出现严重不足,美国的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GDP下降6.1%,失业率节节攀升,于2009年创下5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

美国政府在2009年出台了全面的经济刺激计划,美联储经过多次降息后,将利率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并一直维持不变。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先后出台了4轮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大量的资产支持证券、出售国债,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之后,一连串危机拯救措施开始显现出效果,美国经济逐渐复苏,主要股指慢慢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然而危机却在全球持续蔓延,甚至扩散到国家层面。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2010年起,其他欧洲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同时遭遇信用危机,整个欧盟都受到了债务危机的困扰,受影响国家的GDP占欧元区GDP的37%左右。由于欧元汇率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跌,整个欧元区面临成立10多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因为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由松变紧。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自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由加息转变为减息,经过连续13次的降低利率,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被降到低至1%,达到195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反映就是房贷利率大大降低,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降到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更低至3.8%。

持续的利率下降,造成了美国房产的持续繁荣和次级房贷市场泡沫的泛起,产生了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与固定利率相比,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从而支撑了连续多年的繁荣局面。

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发生改变。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这轮扩张性政策完全逆转。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这导致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其次,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持续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关。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了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作为购买原始贷款人的按揭贷款,并转手卖给投资者的贷款打包证券化投资品种,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有着投资回报的空间。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它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来自美国及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从而导致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第三,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漏洞,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大,美国住房贷款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房贷首付额度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

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难以支付高额可调息按揭贷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