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印度传播的无上瑜伽密法及其影响

印度传播的无上瑜伽密法及其影响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无上瑜伽密法在印度的传播如果把公元7世纪中叶波罗王朝建立作为密宗的开始,到13世纪初期波罗王朝的彻底灭亡,这是无上瑜伽密法,即集密法系、胜乐法系、大威德法系和时轮法系等最兴盛时期,据历史学家考证:自在慧王是波罗王朝早期西印度邬仗那国的国王,他虔诚佛教,使密教走向大众,走向世俗,亦因此被称之为“金刚乘之始祖”。

印度传播的无上瑜伽密法及其影响

第二节 无上瑜伽密法在印度的传播

如果把公元7世纪中叶波罗王朝建立作为密宗的开始,到13世纪初期波罗王朝的彻底灭亡,这是无上瑜伽密法,即集密法系、胜乐法系、大威德法系和时轮法系等最兴盛时期,据历史学家考证:自在慧王是波罗王朝早期西印度邬仗那国的国王,他虔诚佛教,使密教走向大众,走向世俗,亦因此被称之为“金刚乘之始祖”。

一、集密教法在印度的传播

集密教法源自西印度邬仗那,盛行于东南印度,佛陀在西印度的邬仗那地方向自在慧王及其众眷从宣讲集密教法,不久在这一地区失传,金刚手菩萨再次用金粉缮写,在南印度授予龙变瑜伽行者,婆薮迦波王受他们的真传修得成就,传授萨乐诃,萨乐诃传龙树,经过多位成就大师的努力,逐渐从西印度向四周传播。这个自在慧王在集密教法传播过程中是位非常重要传承人,到了七世纪,经自在慧王等人的整理正式形成了《集密根本续》等经续。从此,集密教法有经续的时代开始了。

集密教法在印度西北部的邬仗那兴起以后,很快得到了广泛传播,从集密教法的思想性分析可分为七大派。

第一派是《集密》龙树派。由萨乐诃和龙树等传出,号为“圣派”。自在慧王得到灌顶后,依佛陀教诲刻苦修炼并获得持明身,他把教法传给龙变瑜伽女,瑜伽女又传婆薮迦波王。萨乐诃从婆薮迦波王学习,并收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为徒。龙树有许多著述,提出了二十仪轨和灌顶教诫,使中观思想和密宗教法实践相互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集密龙树派。该派由释迦友、提婆、龙菩提、罗睺罗、吉祥友和8世纪的月称论师等传承。

萨乐诃

萨乐诃,又名“罗睺罗贤”,被西藏密教推崇为集密教法的主要传承人,龙树的上师。龙树的弟子很多,其中主要弟子有释迦友、提婆(圣天)、龙菩提。释迦友没有留下多少有分量的著作,提婆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龙树开创的中观学。相传,他的著作非常多,收录在《大藏经》中的中观论著作有《中论四百论》、《智慧心要集》、《中观掌珍论》、《中观掌珍论释》、《成就破妄如理论》、《百论》等。他对密教的贡献没有显教突出,除藏传佛教之外,汉传佛教几乎不知道他在密教方面有什么成就。

龙树的密法弟子中,贡献最为突出的应该是龙菩提等人,据传,龙菩提精通一切内外宗派教义,并亲见本尊,证得长寿成就。他写了许多关于密教的著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密集曼荼罗仪轨》、《五次第论释》等重要著作。

在集密龙树派的师承中,月称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生于印度南部的“萨玛达”地方,他精通显密教义,并依龙树师徒论著而成为大善巧者。写了很多著作,其中《中观根本明句释》、《集密注释明灯》被誉为最有名的“二明”论著。集密龙树派从龙菩提到月称论师之间的师承中断,月称把教法传授给游戏金刚(Blo dpal rdo rje),游戏金刚传黑行者;黑行者传无垢慧(Drimedblo gros)和萨阇波(Sa dza pa),后者传毗罗耶巴阇(Biryabadxra)、欧协犍(Wiryabhadra现证者),孟加拉的天首月(Debakaratrandra)、宝作寂(Rataakarashinti)、无垢隐及燃灯,前两人分别著《五次第明灯释》和《集密朵玛供食仪轨》等。无垢慧传授给西印度的智藏论师,此时,修学集密教法的人已经很多,许多学者纷纷改修集密教法,那波穷哇,也叫小黑行者,他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位学者,那波穷哇(小黑行者)的著述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金刚萨埵供养仪》、《集密五次第论释》等,对《集密》的各种仪轨解释详尽,贡献很大。

第二派是《集密》智足派。这一派由佛智论师所传,智足(Sangs rgyas ye shes)是佛智论师之尊称,本名“佛智”(约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同时代),是狮子贤论师的弟子。狮子贤(Senngge-bzang po)是波罗王朝提婆波罗王时期的一位成就学者,王族出生,先依寂护论师学习《中观论》及诸论义,然后从遍照贤学习《现观庄严论》等,后来又为《现观庄严论》作注并成为唯识学派的一代宗师

佛智论师认为,父续反映法的体性。生起次第法强调修炼念修、近修和大修;圆满次第则着眼于解脱的明点上,针对人体四轮修炼明点,产生四喜的俱生分别智。阿阇黎佛智的研究不仅限于《集密》,而且涉及《幻网经》、《佛平等性》、《月密明点》和《忿怒文殊》等母续法。据传他在《密集》方面出了14种法类,包括有关曼荼罗方面的著作如《曼荼罗和净水灌顶修法》、《供养仪轨》等。

佛智论师所传密法在印度和西藏影响都很大,他的著述前弘期时已经翻译成藏文流传;后弘期初期,被仁青桑波和娘·达玛扎、娘·云丹扎、益希坚参等人翻译并传播。

佛智论师的弟子据说有18位,其中继承法位的有燃灯贤(Marmemdzad)、寂友(Shibabshes gnyan)、罗img4罗贤和大乐金刚(Rdorje bdeba chenpo)四人。燃灯贤是超岩寺的一位学者,他的学术以佛智论师的思想为基础,提出了集密曼荼罗四百五十种仪轨,著作有《曼荼罗仪轨》等。他把教法传授给妙吉祥友(Vjam dpal bshes gnyan)、贝德(Dpalsde吉祥军)、庆喜藏、妙吉祥称(Vjam dpal grags pa)四人,因此分裂成三派。阿底峡大师就是这一教法的传承人,造有四百五十曼荼罗仪轨等。

第三派是《集密》辛底巴派。辛底巴(Shintipa)波罗王朝第十一世荼那迦(Ntanaka)王时期超岩寺六贤门之一,负责守护东门。早先攻读唯识学,进入超岩寺后以那饶巴(Naropa)为师,专修胜乐和喜金刚密法。著作有《集密解脱花鬘论》和《集密二十五位本尊仪轨》,把唯识思想贯穿进《集密》教法中,提出以不动金刚佛为主尊的集密二十五尊曼荼罗灌顶仪轨,形成了《集密》辛底巴派。

第四派是《集密》阿阇黎游戏金刚派。游戏金刚,本名拉勒达巴阇。游戏金刚是波罗王朝早期北印度人,曾在文殊息怒坛城中受妙吉祥友灌顶,同时又学习了《集密》、《文殊根本续》和《幻网经》经续等。著作有《集密序分解说》等,他一生的最大贡献是第一次将《胜乐》的方法和思想纳入《集密》教法中。

第五派是班智达弥底派。“弥底(Smriti)”是那饶巴的八大弟子之一。他自幼勤学苦读,知识渊博,并善于辩论。10世纪初期,由尼泊尔译师班玛茹孜(Padma rutse莲华明)从印度将他和查拉让瓦(Phralareba)一同请到西藏,不久班玛茹孜因暴病去世,留下他们二人。他俩一不会藏语,二不熟悉情况,只好流落于西藏各地,弥底在后藏的达纳(谢通门县)以给别人放羊为生。当时,恰译师索南坚赞从印度留学归来,在贡塘地区传教影响很大。弥底慕名前往,却未能见到,临走时用梵文在门楣上留下了一首诗,恰译师看了诗后,肯定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遂请他到曼陇(Man lun)地方,向他学习佛法。弥底学会了藏文以后,来到康区的丹垅地方传教,并且从事翻译著述,收入《大藏经》的集密经论有:《四天女所问续》、佛智者的《普贤修法》、智藏论师的《四天女所问续疏》和他著的《四天女所问续释》、《佛智传派加行六支释》、《集密不动金刚修法》、《集密金刚续释》以及其它类经续。

第六派是《集密》六曼荼罗派。那烂陀寺六贤门的后继者们依据《时轮》解释《集密》,提出《集密》曼荼罗六部法。《集密》九尊佛母是《集密》五部四父母的曼荼罗;《集密》十九尊是在十三尊上面增加六金刚佛母的曼荼罗;《集密》二十五尊是在十九尊上面增加了慈氏和地藏六菩萨的曼荼罗;《集密》三十二尊是在二十五尊本位尊的基础上增加五尊忿怒顶髻和一尊忿怒佛母;《集密》三十四尊是在三十二尊上面增加逊婆明王和善蓝佛母。其中的九尊和三十四尊来自《时轮》;十三尊是《集密根本续》提出来的,也有说是智慧成就的创造;十九尊是佛智论师提出的;庆喜藏倡导二十五尊;龙树提出了三十二尊等。

第七派是《集密》瑜伽派。这一派初兴于东印度的波罗王朝,庆喜藏等论师依金刚萨埵传极明王《十人瑜珈经》之注释教授。认为佛七日内宣讲《本续》,七日之后所说的一切教法都是《本续》的《注释续》;《集密》和《幻网经》是父续经典,《佛平等行续》是母续经,它们都是用瑜伽方法解释,故为“瑜伽派”。

二、金刚大威德教法及其传播

1.金刚大威德教法产生及传播阶段

金刚大威德教(Gshin rje g shed阎摩德迦),又叫“能怖金刚”。金刚大威德一般为水牛形象,其本来面目是梵天、大自在等,被佛陀调伏后,变成水牛形象,原来的各种形象慑于佛陀的威力,全部躲入大威德的足下。

金刚大威德教法和集密教法一样,同属于无上瑜伽部父续法,集密教法是佛陀为调伏具贪弟子讲的,而金刚大威德教法是为调伏具瞋弟子讲的,贪、瞋、痴三毒系缚众生不得解脱。佛教密宗认为,大威德是文殊菩萨的多种形象之一。根据藏文资料记载,大威德教法从产生到大范围内的传播,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酝酿阶段,出现了各种陀罗尼。这一阶段约百余年。

大威德金刚

第二阶段为各种行异熟(持明)阶段。这一时期大约是在酝酿阶段后300年,许多成就者住修(阎摩德迦)金刚大威德坛城,并获得过大手印成就。其中最著名的南印度的怨敌和大海

第三阶段为袭扰阶段。这一阶段历经了500年,其间一部分人通过咒力诛法侵扰众生。该阶段金刚大威德教法的部分明咒开始流传。

第四阶段为决定行阶段。金刚大威德教经续开始出现,以轨范师拉勒达巴阇师徒为首的一大批学者积极宣讲金刚大威德教法。

第五阶段为部分行阶段,时间大约与六贤门同时,这一时期是金刚大威德教法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比较著名的有小拉勒达巴阇、不空金刚、寂智、妙吉祥智等人,在他们的努力下,金刚大威德教法在印度广大地区流传,而且播及尼泊尔。

上述5个阶段分别称陀罗尼阶段、持明阶段、各种坛城和契印出现的阶段、各种思想混杂阶段和义理阶段。义理阶段首先出现了金刚大威德(阎摩德迦)黑续法,紧接着又出现了红续法,最后一个阶段称弘传阶段。在早期金刚大威德教法传承中拉勒达巴阇是一位关键人物,他是第一个获取金刚大威德经续的人。

总之,金刚大威德教法是在原印度教咒术的基础上,以大自在天等为原形衍化形成的。大威德最早产生于在南印度的欧提毗舍城,随之出现了相关的明咒。一世纪以后,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形成了念诵明咒的各种仪式规则和与之相配合的曼荼罗等。7世纪中期,在印度西北部的邬仗那出现了大威德金刚经续,南印度的游戏金刚前往请回并弘传,这一时期为大威德金刚经续的初传期。进入8世纪以后,大威德经续逐渐受到重视。

2.金刚大威德教法之经续

藏文佛教书籍中金刚大威德经续分广、中、略三续,红、黑二类法。相传,《广续》是化身佛文殊菩萨为消除诸相和分别,立足于空性理论而说的,共十二万一千颂;《中续》是受用身(报身)为十地自在、大天等数十万空行众讲的;《略续》是化身佛所说,包括《一切如来身语意黑大威德续》、《黑色大威德轮成就一切事业六面童子续》、《吉祥金刚大威德续》、《吉祥红大威德金刚续王》,以及二十品《红续》,前三部属于《黑续》经续,后两部属于《红续》。从文献记载来看,《广续》和《中续》没有真正存在过。下面简要介绍金刚大威德略续中的黑红二续法:

(1)金刚大威德黑续法

《黑续》包括《一切如来身语意大威德续》、《黑大威德轮成就一切业续王》和《吉祥金刚大威德大瑜伽续》,第一部简称《大威德金刚黑续》,被认作黑续类法的《本续》,11世纪初由印度学者燃灯吉祥智(Dipamkarashrid snana)和纳措·慈程嘉哇翻译成藏文,热译师达玛扎与多杰札根据梵文本前后进行校订。全续十八品,前十七品是正文,第十八品是后记,全面系统地叙述了大威德金刚的名称、菩提心、羯摩、幻轮、护摩仪轨及文殊金刚、泗噜迦的修持方法等。还有讲述金刚持生起次第仪轨、曼荼罗诸本尊的真言和现观次第、大曼荼罗次第;讲述修持诈尸法,现正四护门、空中曼荼罗及如何修炼的方法;介绍曼荼罗安置、标准、用料及本尊的标准等。

《黑大威德轮成就一切业续王》,简称《六面童子续》,着重介绍施食和曼荼罗仪轨,以及大、中、小三律仪,对幻轮作了补充说明。

《吉祥金刚大威德续》,简称《大威德七品续》。七品即曼荼罗品、一切成就品、咒语拾品、修行品、画像品、护摩业仪轨品和禅定业修行品。《七品续》主要解释忿怒羯摩部分,另外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秘密部》中还收录了《黑续》方面的两部经续,一部是由班智达阿摩帕为和曲杰旺秀翻译的《吉祥金刚大威德品续王》,另外一部是《吉祥黑阎摩德迦续王》。简称《三品续》,涉及了黑大威德曼荼罗的绘制方法和所依仪轨等内容。[4]

(2)金刚大威德红续法

《红续》是大威德金刚经续之一,最初由毗哇巴和毗卢波二人从邬仗那传出。《吉祥红大威德金刚续王》是红续法的主要经典,简称《红续十九品》。

十九品的内容是:现观次第品、幻轮品、真言加行品、大威德品、五修行品、胜敌军品、修行非有眼药精华品、修梦魔品、修诈尸和夜叉女品、修一切方便品、决定成就品、无身品、菩提品、双运品等。主要讲述五本尊的现观,介绍业资粮及各种成就,讲述各曼荼罗的设置方法及规则等。《红续》的仪轨基本与《黑续》相同。

总而言之,金刚大威德是由红、黑两类法组成,以《一切如来身语意黑大威德金刚续》、《六面童子续》、《七品续》、《三品续》和《吉祥红大威德金刚续王十九品》为主要经典,构成了金刚大威德教法完整的思想体系。

3.金刚大威德教法印度传承

金刚大威德教法总分为红、黑两大类。黑续教法传承有多种不同的说法:香·觉珠喜饶喇嘛认为第一个传讲大威德金刚的人是佛智论师,他把法传给燃灯贤,由燃灯贤传给拉勒达巴阇。

哇日·仁青扎译师认为,阿阇黎拉勒达巴阇去邬仗那从空行母德瓦坚丹请来三部《黑续》,传授给妙吉祥称;妙吉祥称传妙吉祥友;妙吉祥友传大不空金刚。

热译师多杰扎认为《黑续》传承是拉勒达巴阇传佛智论师,佛智论师传吉祥持。

关于大威德金刚黑、红两系的传承关系说法虽然很多,但总的来看,拉勒达巴阇、佛智论师、吉祥持等在传承大威德教法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吉祥持,印度摩揭陀人,婆罗门种姓,据多罗那他说,生于达摩波罗王晚年(约8世纪),他自幼学习语言和逻辑学,于超岩寺受出家戒和具足戒,钻研三藏。之后,又跟随佛智论师的几位上首弟子学习集密和大威德金刚密法,取得了显著成就。晚年,在南印度毗达罗和一些外道僧人辩论时险遭毒害,被迫返回中印度专心修持与著述。他的著作翻译成藏文的有《一切如来身语意黑大威德金刚续释俱生光明论》、《黑大威德金刚修法明句论》、《黑大威德金刚修法》、《黑色十三尊大威德修法仪轨》等黑续经典。

还有《红色大威德十三尊曼荼罗圆满修法》、《独雄大威德修法》、《曼荼罗仪轨》、《忿怒火神供养仪轨》、《红黑大威德共同供养仪轨》、《本续广疏》、《亥母供养仪轨》等红续经典。

吉祥持把法传给阿阇黎大不空金刚。大不空金刚,属10世纪的人,他是该派的法统继承人,并非吉祥持的直传弟子,他的弟子有自在慧和益希窘乃贝巴。之后莲花金刚继承法位,也叫“邬仗巴”。他是邬仗那人,对十三尊大威德很有研究,他的弟子中智慧断手、麦阇陵巴(Metsalan pa)最有名,两人都是尼泊尔人,麦阇陵巴晚年进藏传法,培养了许多有名的学者。

拉勒达巴阇、佛智和吉祥持三人被称为“大曼荼罗金刚阿阇黎”,在密教界影响很大,以后的几大学派都是从他们三人开始的。从吉祥持派分出了以不空金刚、智尊、吉祥金刚、班智达波罗达阿陀罗阇耶、大成就者那饶巴、班智达佛护为代表的六派,通称“印度班智达六宗”。加上尼泊尔智慧断手派,共七派。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对大威德曼荼罗的认识上,代表了大威德生起次第法方面的七种修持方法。

四十九尊大威德曼荼罗修持法,是拉勒达巴阇根据《吉祥金刚大威德》中相关方法提出来的,主张在无量宫、幻轮和尸林中以佛薄伽梵为本尊观想修行。具体方法是在金刚和天衣、旗幡等装饰的宝座上供置执持各种标帜的本尊大威德,金刚阿阇黎居本尊像前为弟子灌顶,指导修炼起尸法。修一般性曼荼罗时不安排起尸法而置左足座,修行者通过修炼意想自己与持相本尊融为一体。阿阇黎拉勒达巴阇去世后,四十九尊曼荼罗灌顶法一度消沉,直到大小不空金刚时期才得以恢复。

十七尊大威德曼荼罗灌顶教授,大小不空金刚根据《吉祥金刚大威德续王》和其他几部经典提出来的。具体修持方法把无量宫、幻轮、护轮、寒林作为曼坛城,主供佛薄伽梵金刚大威德,手持各种法器,以八位夜叉母替代八起尸法,八瓣外莲换成八位大威德本尊,共十七尊。阿阇黎居坛城中央传授灌顶,亲自指导修炼。

十九尊大威德曼荼罗灌顶教授,八起尸法之一种,大不空金刚把它看成一种独立法门,从《吉祥金刚大威德续王》提出,小不空金刚发扬光大。同样以无量宫、护轮、寒林为坛城,以佛大威德为主供本尊,按照三部《黑续》所说的方法和程序,结合《集密后续》的护轮法修行。

独雄大威德不共随许法、阿阇黎胜祥根据《吉祥金刚大威德续王》和吉祥持,结合鲁俄巴所传《胜乐》教授,建立独尊法门。吉祥持的《黑色大威德修法明句论》、妙音的《独雄大威德修法》和不空金刚的《阎摩德迦修法及曼荼罗仪轨》虽然也提到了这种修持方法,解释却没有《独雄大威德摄论》详细。胜祥著《独雄大威德摄论》,在前几位阿阇黎著述的基础上将此教法系统化。[5]

《红续》的师承关系基本上和《黑续》相同,最初由毗哇巴和毗卢波从邬仗那的《大威德广续》十万颂中整理出《红续二十二品》和《红续十九品》加以传播。

毗哇巴之后,阿阇黎吉祥持根据《吉祥红大威德续王十九品》,撰著《十三尊红大威德母修行仪轨》,建立了十三尊曼荼罗四灌顶教授法门。吉祥持去世后,由毗若奢波(Biroshapa)继承法位继续弘传,对西藏密教产生了很大影响。

另一种五本尊曼荼罗灌顶法门是由智藏依据《大威德广续》十万颂创立的,在其《红色大威德现观修法》和《自我加持次第论》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4.金刚大威德形象特征及诠释

金刚大威德形象是一面二臂,根据不同的调伏对象又应机化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个身形,各个獠牙暴齿,头发蓬乱,眼露威光,大嘴仿佛能吞食三界;喘气粗急,犹如毒蛇;双眉之间发怒时的皱纹和圆睁的双目,犹如金刚能怖动火燃烧,使人惧不可睹;牙齿如同雪山;足腿伸张收屈时,世界就会震动,脚踵一动,甚至一指头就能镇压梵天;以双手期尅印[6]恐吓诸佛、菩萨、空行者、护法神等出世间一切,能迅速赐予修行者以成就。而且以期尅印使东方大自在天、南方帝释天、西方大梵天、东方遍入天、东南他化自在天、西南象鼻天、西北镇格迪天,东北六面童子和众阎罗王之间的异生恐惧消除修行者遇到的一切障碍,成就果位。

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在《吉祥金刚大威德教法源流三界尊胜成就库》中总结其特点时指出:

自生。一面二臂大威德根据不同调伏对象应化相异的形象,以达到调伏的目的;

顺从安住。被调伏者能遵从调伏者的意愿安顺守己,不再为非作歹,制造障碍侵袭众生;

能调御八大天到阎罗王之间的一切众生,即住世的凡夫;

头发竖起,使人见而生畏;

巨形大口,能吞食三界;

眉间怒纹,仿佛烈火,呈现黄色;

双足能覆压世间;(www.xing528.com)

以期尅印使出世间一切畏惧,具有发布命令的能力;

右腿收屈,左腿伸张,能调伏男女八天、男女阎罗[7]和病魔等。

用遍布天际的八种猛暴笑语能调伏梵天等;

从本面化现的一切,口中能发出“啪”和“咤”等声音;

残暴心能作身语二金刚的本性,空性与大悲无别的菩提心是金刚大威德;

在大寒林曼荼罗中,能使役恶魔及阎罗王等有害者;

作为大自在曼荼罗中的主供本尊,能运用各种神通讲授十万经续;

事业宏伟。[8]

三、胜乐教法及其传播

1.胜乐教法

胜乐金刚,亦称“上乐金刚”,是密教五大本尊之一,胜乐教法属智慧母续法,在所见的胜乐造像中,胜乐金刚,一般面色灰蓝,和蔼慈祥,四头呈现白、绿、红色,每头三只眼,两条腿,十二只手,其中两手在胸前呈法印状,其余十只手分列两侧,持斧、月刀、三股戟、骷髅、金刚索、金刚钩、人头等,腰系虎皮裙,怀抱明妃金刚佛母。

胜乐教法在方法和追求的境界上略胜于方便父续法,关于胜乐法的起源,学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胜乐法源于释迦牟尼生前说;第二,释迦牟尼宣讲胜乐教法;第三,在净劫宣讲胜乐教法;第四,胜乐教法源于具二时说;第五,佛示现十二行时口诵《胜乐根本续》等。关于胜乐教法的产生,据藏文佛教史书所述:在很早的诤斗时期[9],那时,从天上降下四神仙和四食味者[10],占据了勤热玛拉雅等八地;又从天空降下四施碍[11]和四瓶腹[12],占据了嘎玛日巴等八地;从地下冒出四龙和四非天,占据了寨达不日等八地。这些凶神恶龙极力供奉大自在天,而大自在天在那些被占据的地方暂留下了自己的标记,以便神鬼龙怪祭祀和供奉于他。大自在天及其偕眷沉迷于“三毒”(即贪、嗔、痴)之中,祖师金刚持为了惩治这些经常伤害众生的凶神,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在须弥山总摄轮之神变坛场的中央,将自己变成世尊胜乐金刚模样,把威猛妇压于足下;亲近金刚萨埵等将横行在二十五处的暴戾者教化归顺,为了教化,给他们起了所化之名,对他们讲授侃扎嘎巴拉和热德木玛的《总摄胜乐》的续部;金刚持收集了密宗,并传授给萨乐诃,又传授给龙树,龙树传于夏瓦日,夏瓦日传授给勒瓦,又传授给勒鄂瓦,勒鄂瓦对众子弟传授了胜乐各别神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大修法等。于是众子弟将所授各项通称为“胜乐勒鄂瓦派”。[13]

胜乐金刚

2.胜乐法之主要经续

胜乐金刚经续,一般分《本续》和《注释续》两部分。《本续》在同类经中最早形成,作为《注释续》和《同分续》以及其它论著的基础经典。《胜乐根本续》是从《广续》整理出来的,相传由金刚手或胜乐金刚宣讲,瑜伽母们根据所讲内容在邬仗那结集,用文字记录下来。

《胜乐根本续》,由著名佛经翻译家仁钦桑波初译成藏文。全续七百颂,五十一品,着重讲气、脉、明点、猛厉火和菩提心的具体修炼方法。入曼荼罗品,内容涉及秘密道果和曼荼罗的设置方法等。秘密道分生起次第道和圆次第道,对于修行者来说,生起次第道是共同道,即一般道;圆满次第道是不共道,即特殊道,通过修行证达诸法性空的俱生智慧;空性俱生智慧是佛所现知的行境,故为秘密果。一般认为,《胜乐金刚注释续阿毗达那》是《本续》的最早注释本。

《胜乐金刚注释续阿毗达那》,简称《阿毗达那》,由仁青桑波初译成藏文,小译师俄·洛丹喜饶应穷波·曲结尊追请求增补校对。全文六十九章,分两段详细解释生圆二次第法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三十八种曼荼罗,通过转寿、隐父、隐母、摄种等六百七十一尊寿曼荼罗对《本续》所说的生起次第法作了补充说明和解析。

《大续王吉祥金刚空行续》,简称《金刚空行》,桂·库巴拉孜翻译成藏文。全续五十章,从实有、咒语、禅定、幻轮等方面补释《本续》提出的业资粮。

《瑜伽母遍行续》,桂·库巴拉孜翻译,共十七章,注析《本续》所说的各种仪轨。

《吉祥胜乐律生大续王》,又名《胜乐生律精要续》,印度堪布利他无量和藏族译师居门朗札合译成藏文,童祥译师根据班智达室那热特那(Shribanartna吉祥钥宝)的梵文释著校订。萨迦派认为,这部经典既是《略续》,又是《后续》和《注释续》。全续三十三章,其中如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七章、第二十九章等,对曼荼罗的设置方法、日期选择、颜料调制、曼荼罗尺寸大小等都作了具体说明。如曼荼罗的尺寸可在一尺到百尺之间,根据需要设置,先画梵线,次画边线,西南两方是轨范师,东北两方是弟子,共六十四种线相等等,《注释续》内容具体详细。

胜乐教法在无上瑜伽密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处于集密教法向时轮金刚乘教法的过渡阶段。在印度修炼胜乐教法获得成就的人很多,他们为《胜乐》作了许多种注解,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上师传承关系。据藏文史料记载,在众多的传承中金刚持所传胜乐传承多被后人认可。这一派始于金刚持,金刚持传金刚手,以后依次为萨乐诃、山隐自在、鲁伊巴、陀梨迦波和阇底波君臣、金刚铃、阿黎龟足、持燃、黑行者、尊胜(Hjaya)、谛洛巴、那饶巴,其后为西藏传承。

四、时轮教法及其传播

时轮教,亦称“时轮金刚乘”,它是金刚密教的一个重要法门。时轮是由“时”和“轮”两个概念组成的,内涵极其丰富。“时”者,殊胜不变的大乐之刹那;“轮”者,由其所驱动的无障碍之蕴、界等。佛时轮的“时”者,清净身、语、意作为左、右、中脉的气息,因而成就的大命;“轮”阻止十二转变的气息。

时轮教法是一种智慧和方便相结合的修炼方法,通过长时间的修炼人体的气息、脉等生理机能,达到一种快乐的境界。栂尾祥云说:“时轮教是将大众化的金刚乘加以体系化的教,“时轮是被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所限制的“迷界”,而以超越时间空间的本初佛的思想,来解脱此迷界,这种教法叫做时轮教。”[14]

时轮教法认为:时和轮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要把握它,使两者统一起来就必须通过自身的修炼,达到一种时间的轮运转,气脉畅通,生起智慧,证达空性,实现本初佛位。时轮的意思是时间终极的存在,它譬喻现实的存在像时间的车轮一样,攸忽即逝,只有信仰宇宙和本初存在或本初佛才能从迷妄的世界中解脱出来。著名佛学家布顿认为,时轮金刚乘教法的思想在原始佛典中已经开始出现,七世纪以后,随着大乘佛教繁琐理论的发展,越来越难以为人们所接受,这时印度教和婆罗门教重新抬头,渗透到佛教中,形成了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密教。时轮教法是印度教与佛教进一步结合的产物,是密教更加世俗化、大众化和体系化。

按传统说法,时轮教法从香巴拉国传播并传入印度各地的。据传,香巴拉国首任法王月贤是日光和尊胜天女之子,曾在南印度的吉祥米积大佛塔下,从佛聆听《时轮本续》一万二千颂,撰写注疏六万颂。从月贤王开始,香巴拉共传三十四代法王,被称为“香巴拉三十四代具种王”。从香巴拉把时轮教法传播到中印度的人是毗都阿阇黎,他的弟子阇娄巴受本尊的指示,和下海探宝的商人结伴前往香巴拉,并获得时轮教法真传。阇娄巴有三位承法弟子:塔玛巴(普通人)、成就者嘉瓦窘乃贝巴(佛源隐)和藩伽罗的班智达阿阇黎大时轮足。

大时轮足,本名“曼殊足班第”,汉译为妙吉祥金刚。《青史》说他是中印度王种,父母都是瑜伽行者,他精通五明,被尊称为文殊菩萨化身。著作有《吉祥时轮口诀》、《具祥行星曼荼罗修法十一支》等。

大时轮足有十二名得意门徒,其中阿阇黎调伏、戒生智、解脱生处隐者、狮童和无边胜等五位班智达把法传给那饶巴后去毗沙巴哈山(莲花山)静修。

大时轮足的法位继承人是小时轮足,他又名“室利跋陀罗(Shrivbhadra妙吉祥),是中印度人。早年从伯父贡巴哇学法,后来又与那饶巴一起在大师轮足座前聆听时轮法,并与那烂陀寺班智达辩论,在那里除语自在称和智生两位班智达外,其余都归服,拜他为师,因此被尊称为时轮师,为了和时轮足相区别称为“小时轮足”。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藏文的有《吉祥时轮修法四支》、《时轮灌顶总示广释》、《六支瑜伽口诀》、《正说文殊菩萨相利乐释——真言义心要略论》(亦名《真言义秘要论》)、《六支瑜伽要诀》、《六支瑜伽教授必要》共计六部,重点解析《时轮本续》所说的六支瑜加,关于其后的传承在西藏说法很多。但苏罗耶迦都认为是一位很重要的关键性人物。

苏罗耶迦都,即喀钦·达哇贡波,“喀钦”是藏文“迦湿弥罗”的音译。他是一位学富五车的班智达,早年专修因明学和般若学,一次能牢记下六偈经文。后来,在给班智达金谛(Sonasana)、吉祥作、施祥、旃陀罗罗侯日罗、月怙主教授之际结识了班智达戒生智,接受灌顶,始修密法。为了得到真传,他远涉中印度的那烂陀寺从小时轮足学习时轮教法,进一步学习了六支瑜伽,成绩显著。据《青史》记载,他曾三次进藏传法,著有《时轮无尽明灯教授释论》和《根本智论释》,并且翻译了《胜义近修》和香巴拉白莲王的《时轮根本略续无垢广疏》等。

时轮教法在西藏有二十多种传承,由于各传承的侧重点不同,在追认师承关系上意见纷纭,各自标榜正统,始终不得统一。

从总体而言,时轮金刚乘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学派,它涉及的内容包括宇宙起源、天文历法、人体的生理病理学、气功医学、胚胎学、医疗学、大乘佛教中观学和密教手印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密派。就其经典而言主要有《本续》、《略续》和《后续》。这是时轮教法的根本续。

由于《时轮本续》形成比较晚,加上伊斯兰军入侵印度后的镇压,《时轮本续》的印度释著相对比较少。

时轮教在印度的历史较为短促,它随伊斯兰军的节节胜利,十三世纪以后虽然在印度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微弱存在,但在印度本土却逐渐消失。在护无畏时代的一个世纪内绝大部分印度佛教化为灰烬,僧人被杀或逃往异地。化月就是逃亡西藏的印度僧人中的一员,藏语名字叫达哇贡波。

五、时轮法的宇宙观及香巴拉世界

时轮金刚教是通俗化的密教,主要讲身体的修炼;即身体瑜伽,把时间和空间的宇宙与人体的小宇宙联系起来,带进统一的体系,在哲学上重新肯定了本初佛说的教义,使空性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时轮根本略续》提出了三时轮,即外时轮、内时轮和他时轮统称为三时轮;其中的外时轮是指大宇宙器世间,亦称外世界,包括四洲、须弥山及日月星辰等。它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构成,认为须弥山是虚空、须弥山之东和东洲为风界,须弥山南及南洲为火界、须弥山之北为北洲水界;须弥山西及西洲为地界,须弥山的法性为智慧界。

内时轮,即构成人体小宇宙的五欲界、六欲天、十六色界、四天色生处边等三十一有情世间。从生理学角度讲,它是由精液与经血结合形成的。

他时轮,包括生圆二次第灌顶和能依、所依、气、脉、明点等。三种时轮的圆满叫做果时轮。

内、外、他三时轮修行圆满后,进入果时轮的修炼阶段。根据六界讲,瞋绿不动佛相当于空界,嫉黑不空罥索为风界,贪红宝生佛为火界,吝蓝金刚菩萨为识界(智界),六部佛通过瑜伽师的修炼获得。如上所述,阻止额轮、顶轮的半圆满、圆满脉轮上的业气,成就时轮千色大手印父母身,最后证得四智和时轮大乐。

实际上《时轮经》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宇宙生成问题和人体胚胎学,通过对身体瑜伽的修炼,达到本初佛所说的空乐境界,即证得俱生智慧空性。时轮法修炼的方法比集密、大威德、胜乐和喜金刚更加简捷、彻底,更加世俗化、大众化,它是通俗化程度比较高的一种密教哲学。

香巴拉,是佛教中的理想世界,又译“香格里拉”,意为“持安乐”,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时轮教法的发源地。“香格里拉”一词最早源于古印度语,即梵语,发音为“Sambhala”,“Sam”意为和平、安静,“Bhala”意为真实不变。藏语中发音“香巴拉”。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这里将《时轮经》传授给香巴拉国王月贤。《时轮经》的原文后来散失,流传下来的是一个精简本。据记载:在香巴拉国王月贤的请求下,释迦牟尼佛亲自给包括月贤及其属从讲授了《时轮根本续·一千零一十二颂》。月贤回到香巴拉后,将佛教定为国教。又根据自己的记忆写成了《时轮根本经》并撰写注疏六万颂。其中,具种文殊菩萨化生扎巴王著有《时轮根本略续》一千三十颂,白莲王著《时轮根本略续无垢光疏》,共一万两千颂。从月贤王开始,香巴拉共传三十四代法王,被称为“香巴拉三十四代具种王”。

香巴拉

在藏传佛教中,香巴拉王国的所在地始终是个谜。香巴拉到底存在与否?如果存在,它到底在哪里?按照藏传佛教的教义,香巴拉是一个精神领域的王国,只有受过时轮经灌顶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千百年来寻找香巴拉的人几乎把克什米尔和北极之间的所有地方都当做过那个隐密的香巴拉王国,但最多的目光指向了塔里木盆地一带。有人说,香巴拉王国现在还在那里,但有一层魔力罩着,外人看不见它。一些报纸也曾报道说香巴拉在尼泊尔北部的雪山丛林中,并且介绍了那里的情况;甚至几年前,还有人说阿富汗的阿姆河流域即塔利班武装组织炸毁巴米扬大佛的那片区域就是时轮教所说的香巴拉世界等等。

从所谓的香巴拉图上看,香巴拉的地理就像一个坛城,呈轮状或有八瓣的莲花,每一瓣是一个由总督治理的行政区,每个行政区有一亿两千万个村庄,整个香巴拉的边缘是无法逾越的雪山。香巴拉位于雪山中央东西端,从白雪皑皑的山顶到绿地中间有岩石山、泥石山、草山和森林,生长着各种鲜花和药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青草茂盛,绿树成荫,有许多修行圣地。其中央耸立着迦罗波王宫殿,宫殿中央是具种王的寝宫宝座,由宝石和金刚钻做成的。即使在夜晚也亮如白昼,王宫所在的城市里有一个太阳神殿和一个月亮神殿。王宫的南边有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时间之神Kalachakra与时间女神Vishvamata的神殿,它是由五种珍贵物质建成:金、银、绿松石、珊瑚、珍珠。

据传说:具种王拥有许多军队,可以乘骑的狮子、大象、军马无数,物产丰美,人民安居乐业。宫殿南面的玛拉亚园林占地面积一十二尺的时轮身,语意立体坛城,其周围分布着历代具种王建造的坛城。花园周围有如意湖,西面有白莲湖,月牙形,一般房舍都是二层建筑,为典型的印度风格。由于修炼密法的人比较多,很少有疾病流行。这里的装饰,国王头发盘顶;为五部佛相,头戴班智达帽,为转轮王形象;普通男性巾缠头,身着红白或白色粗布衣,一幅在家上师的装束。从王臣权贵到百姓庶民都虔诚信佛法,供奉三宝。

按照《时轮经》,Rudra Chakrin(意为“愤怒的转轮者”)登位的时代是佛教没落的时期,在此最后一战之前,世界的状况变的越来越坏,自然灾祸不断,饥荒遍布,瘟疫和战争冲击人类,人们越来越信仰物质而不信仰精神,宗教没落,权力与财富成为人们追逐的最大目标。在这个黑暗的时代里,“野蛮人的国王”征服了香巴拉以外的所有地方,然后他打入香巴拉,这就是世界末日之战!除了《时轮经》之外,其它的密宗经文对这场世界末日之战也有各自的描述,这是一次非常残酷的战争。

我们来看看著名的香巴拉信仰者,俄国画家,三十年代世界和平组织Banner of Peace的创始人Nicholas Roerich的描述:

“香巴拉的敌人的命运是悲惨的。正义的愤怒将天空中的云彩染成蓝紫色,香巴拉的勇士手持剑矛跟随Rigden-jyepo追杀敌人。敌人的尸体、武器,他们的大帽子以及他们所有的家产都散落在整个战场上,有些被正义之手砍倒,还没有断气。他们的首领已经被打死,倒在仁慈的Rigden-jyepo马下。香巴拉国王身后的战车上有威力无比的大炮,可以轰碎任何城墙。一些敌人跪在地上求饶,还有一些想骑着大象逃跑,但正义之剑将这些佛教之敌统统剁碎,这些黑暗必须毁灭。”

【注释】

[1]宗喀巴著,法尊译:《密宗道次第广论》,上海佛学书局,1993年。

[2]八支瑜伽:即由承侍起至大相应止共为八支。

[3]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民族出版社,2000年。

[4]索南才让著:《西藏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5]索南才让著:《西藏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6]即恐吓印,用右手食指尖指人表示威胁。

[7]护法神阎罗王八男八女:黑阎摩、白亚瓦底、棕密征、褐蹄、九股青发、黑白斧、青牛头、褐火翟;信使女、獠牙女、杖棍女、时相女、时罥女、环套女、倒落女、铁钩女。

[8]转引自索南才让著:《西藏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9]诤斗时期:根据佛教所说,人间的法、财、欲、乐,即道德、财富、享受、安乐四者之中只能具备其一的时代,期间为四十三万两千年,有释迦牟尼出世。

[10]食味者:依照佛教的说法,欲界中有或中阴身,各依因缘善恶,吸食种种香、臭味,故名食味者。

[11]四施碍:指药叉、夜叉一类。

[12]四瓶腹:指瓮形鬼。

[13]阿莽班智达著:《拉卜楞寺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

[14]《密教史》,载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