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轻干部从政之道:学习的重要责任和提升境界

年轻干部从政之道:学习的重要责任和提升境界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书不仅帮助毛泽东修学储能、修身处世,而且让他开阔眼界、提升境界,为他后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埋下了伏笔,并且帮助他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因此,学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提升境界的必然要求。

年轻干部从政之道:学习的重要责任和提升境界

五、学习提升境界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当中,像毛泽东这么酷爱读书,而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非常罕见。在某种程度上,读书对毛泽东来说,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也不只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或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读书是毛泽东的精神生存和升华方式。毛泽东读书是真读,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对思考、对思想的一种渴望。因为这种渴望,他才有一种真读精神。《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红楼梦》以及二十四史中的一些传记,他都反复读过。另外,毛泽东读书还有一些习惯。一是读书的时候习惯圈点、批注,他曾经读过一本仅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批注就写了1.2万字。对同样内容的书,他喜欢找各种版本、各种观点的书对照来读。在读《拿破仑传》时,还专门找来英国人、苏联人写的不同版本,了解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拿破仑的看法。在青年时代,毛泽东主要是完成从修学储能到寻找真理的过程。概括起来,他主要阅读了四类书籍,即传统的文史典籍,近代以来“睁眼看世界”的著作,文化运动后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书籍和马克思主义书籍。这些书不仅帮助毛泽东修学储能、修身处世,而且让他开阔眼界、提升境界,为他后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埋下了伏笔,并且帮助他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学习是生命个体通晓事理、陶冶情操、增长智慧的基本途径,是社会组织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和生机活力的重要基础。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对于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的发展承担着重大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的职责定位,决定了领导干部应该比群众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本领更强一些、办法更多一些。只有读书,才能摆脱愚昧和狭隘,培育理性思维,提升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具有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因此,学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提升境界的必然要求。

宋代黄庭坚曾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他的意思大概是说,读书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和聪慧。的确,饱学之士身上特有的儒雅之气以及谈吐的谐趣睿智常令人钦慕不已。当然,这也要看所读的是些什么书。读一本好书,等于交了一个有价值的朋友,接触到这个朋友的思想情操,使我们在自己的生命空间之外,还可以体味多种人生经历。试想,那么多的古圣先贤、鸿儒巨匠,依次排开,常年不知疲倦地恭候着你的大驾,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著书者几乎皓首穷经,思索钻研,经历体会的心情和感悟,随时可被我们开卷阅读,走进他们所营造的极美情景、极浓感情、极深思想、极高境界中,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读书的必要性在于一个人不可能直接体验所有的实践,也不可能直接和很多的高水平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于是阅读这种间接的实践活动就有了必要。在现代条件下,我们获得知识、提高素质的途径固然比过去更多了,但读书的重要性并未因此而下降。在所有的媒介和读物中,书籍依然是获得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渠道。

(一)学习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德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书是道德载体,古今中外众多仁人志士重气节、轻私利,重品格、轻富贵,重情操、轻生死的道德形象,大都以精炼、光彩的语言表达出来,留在书里,感召和滋养后人。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资源熏陶得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闪耀着道德光辉的语言,令人心生向往。一本好书不仅蕴含作者理论和文化的探索,而且也体现其道德的理想和选择。正如雨果所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是滋补光明的养料。”要多读大家之书,大家之书往往器宇开阔,思接千载,思想光芒穿透历史,精神魅力超越时空,能令人读出大视野、大胸襟、大创造。通过读书,在学习中领悟科学理论的真谛,接受美好事物的熏陶,思想境界就会提高,精神追求就会健康。这样,才能找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源泉,培育出高尚的品德和操守。

(二)学习能够使人胸怀宽广,视野开阔(www.xing528.com)

古人认为:“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读书给人以历史眼光、全局眼光、战略眼光,从而超越一城一池的局限。现实无论怎样精彩,毕竟是短暂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宝库,储存着无比丰厚的积淀。领导干部的眼光,不仅应具有现实的广度,而且应具有历史的深度。现代世界是从历史上的世界发展而来的,是世界历史在现时代的继续,要认识今天的世界,就不能不知道它的过去。历史的长河穿越时空,奔腾向前。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在我们的星球上曾经上演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从文字出现的那一天起,在人类的记忆中曾经镌刻多少风云激荡的画卷。一个民族,只有重视历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胸怀宽广,视野开阔,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把握今天、开辟未来。通过对世界历史的深入了解,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鉴古知今,从历史和现实来认真研究和思考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才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今天的世界。“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讲述史学理论,曾指出:“横着看人类,便是社会;纵着去看人类,便是历史。历史就是社会的变动。”尊重历史、珍视历史经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历史,有利于汲取历史上安邦治国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培养和弘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洞悉系列事件的发展规律,知晓和推论事物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鉴,避免我们犯类似的错误,避免走弯路,借鉴其经验,可以使我们多一些思路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习能够保持心态宁静,树立远大理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如果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必须保持宁静的心态,即平心静气、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心态是否保持宁静,效果大不一样。《孟子·告子章句上》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师从著名棋手奕秋学习棋艺,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而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在听讲,但实际上心猿意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后,两个人的棋艺相差甚大。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有多大差别,而是因为学习时的态度不一样:前者保持了心态宁静,后者却没有做到。理想信念是引导人们奋然前行的强大动力,远大目标是成就辉煌人生的重要前提。人的一生,没有理想信念和明确目标,就很容易浑浑噩噩、一事无成。诚然,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生命才能闪耀光芒;成就事业、实现价值,人生才没虚度。但生命过程有高潮也有低谷,有选择就有放弃。如果总是用功名利禄的鞭子驱使着自己一路狂奔,无暇顾及四季的变化,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那就可能背离生命的真谛,也很难实现真正的成功。简单和单纯的生活有利于消除物质与生命本质之间的隔阂。为了获得圆满无悔的一生,我们必须认清哪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必须丢弃的。凡是读过弘一法师传记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以珍惜和满足的神情面对盘中餐:那不过是最普通的萝卜白菜,他却用筷子小心地夹起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咀嚼,似在享用山珍海味。追求宁静生活,就要摆脱虚名浮利的羁绊,抵御灯红酒绿的诱惑,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追求宁静生活,不是不求进取,而是把扛在肩上的包袱卸几件,调适身心,积蓄力量,以更好地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清代名士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过去我总无法领会其中的妙处,如今细细想来,颇见情趣。原来读书所得之多寡,全在于读者自身的素养和见识,同一本书,同一个人读,不同的时期所得所感会有所不同,许多好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领悟和乐趣。在中学时读孔子的《论语》,我感受最深的是其语言的简约和朗朗上口。而今,我看到的却是一颗博大而睿智的心灵。当然,无论什么时候,那份心情的愉悦是多年如一的。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这不过是把读书作为敲门砖以求仕途腾达,而真正的读书之趣却非深入书中不能体会。“一生清福,只在好书良友。”能够长久享受阅读的快乐,无疑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