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巴马-闻名世界的长寿之乡

巴马-闻名世界的长寿之乡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巴马>>>举世闻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巴马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长寿之乡”。1991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长寿专家森下敬一博士在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年会宣布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2003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认定书,森下敬一博士称“巴马是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

巴马-闻名世界的长寿之乡

巴马>>>举世闻名的“世界长寿之乡”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辖9乡1镇,总人口25万(2009年数据)。

巴马旧名万冈县,1935年元月建置。据史料记载,秦统一岭南前,巴马境地属古百越地,秦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汉初,隶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置九郡,巴马境地属交州郁林郡。

唐隶属邕州都督府。北宋初年,仍沿唐制,后隶属邕州(治所在今南宁市)。元袭宋制。明代初年,东兰知州归附,巴马境地北部属东兰州地;后南部诸地置岜马、万冈等土巡检司。清雍正置哨,境地北部改属东兰州,同属庆远府。清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恩隆县,部分境地划归恩隆县管辖,部分归百色同知,同属百色直隶厅。民国初期,境地分属凤山、田东和百色等县。

1935年设立万冈县,辖将原属凤山县、田东县的部分乡镇划为属地。1949年12月,万冈县解放,境地、县治袭旧万冈县不变。1953年4月,政务院批准裁撤万冈县,所属乡镇分别划归凤山、田阳、东兰、田东等县管辖。1956年2月,成立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域以旧万冈县地为主;同年12月,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州百色地区。1958年划属百色专区管辖;1965年5月改属河池专区管辖;1971年改属河池地区。1988年6月,部分乡镇划归新成立的大化瑶族自治县。2002年6月,河池撤地设市,巴马属河池市管辖。

巴马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腹地之一,是邓小平、张云逸和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巴马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据资料统计,1923-1949年,巴马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共牺牲1251人,被追认为烈士885人。按1949年户口人口统计,平均每7户就有1人为革命牺牲,每9户就有1位烈士。

巴马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长寿之乡”。1960年秋,武汉医学院长寿科学研究所专家根据广西区卫生厅和公安厅提供的线索,首次到巴马作长寿考察,巴马的长寿现象引起了国内专家关注。1991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长寿专家森下敬一博士在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年会宣布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2003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认定书,森下敬一博士称“巴马是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据科学分析,巴马空气中富含对人体十分有益的负氧离子,一般地方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为每立方厘米5000个左右,盘阳河谷和一些长寿村屯每立方厘米高达2万多个,是国内大中城市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被称为天然的大“氧吧”。

巴马是国家规划实施的“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韦拔群同志牺牲地香刷洞、西山根据地等著名革命遗址。巴马境内还有号称“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有称为“长寿宫”和“水上芦笛岩”的百鸟岩为代表的岩溶洞群体及天坑群,有逶迤绚丽的盘阳河风光和湖光山色的赐福库区千岛湖风光,寿乡探秘游已被列为广西十大旅游精品之一。

巴马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居住着瑶、壮、汉、仫佬、毛南等11个民族,民俗民风淳朴,瑶族文化艺术十分丰富多彩,素有“有瑶无处不有鼓、有鼓无处不有舞”的说法,有番瑶祝著节、壮族三月三歌节等文化节庆。

邓小平三到巴马

1929年夏,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表示愿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要求中共派干部来桂工作;7月,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化名邓斌)为中央代表来到广西,并派张云逸、陈豪人等一起到广西协助邓小平工作。从1929年7月至1931年11月,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成功开展对俞作柏、李明瑞的统战工作,领导百色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邓小平曾三次到巴马检查和指导工作。

第一次:1930年春,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委员邓小平,向中央汇报工作后回到龙州,于3月间即经靖西越右江,进东兰。4月初的一天,他率一支百余人的队伍,从今田东灵龙到巴马那桃乡班北时,和李恒芳率领的赤卫营相遇。邓政委听取了李恒芳的汇报,并就有关工作作出指示。李恒芳派了两名赤卫军战士做向导,带邓政委经那桃乡的民安、巴马镇的赐福前往东兰武篆。

第二次:1930年5月中旬,李明瑞、张云逸率红七军主力袭击榕江后,从贵州回到河池。邓小平闻讯即赴河池,召开党员大会传达中央指示,讨论今后行动问题。会议决定回师右江,收复百色和右江沿岸各县。9月初,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陈豪人等率红七军军部及一、二纵队从东兰入所略乡到位于今坡晚村的坡力乡府宿营。期间,邓小平深入群众,了解地方土地革命和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走时,邓政委指示部队,对群众所筹粮草,一律按市价付钱,并且还奖给坡力乡苏维埃政府3支步枪和l匹战马。

第三次:1930年秋,红七军奉命北上。10月4日,军部及一、二纵队离开右江,绕道凌云,向河池进发。10月6日,邓小平和邓拔奇途经今巴马燕洞乡燕洞街时,在街上周日新家召开了中共右江特委扩大会议。会上,邓拔奇传达了中央命令红七军北上会合中央红军,夺取中心城市,实现全国总暴动的决定。接着,邓小平对红军主力走后右江根据地的工作作出四点指示。会后,邓小平同邓拔奇从燕洞经赐福到东兰武篆,与韦拔群率领的第三纵队到河池集中。

红七军前委盘阳会议

1930年2月,亭泗战斗一结束,红七军撤出阵地,开拔到凤山县的盘阳(今属巴马县)进行休整。

3月上旬,中共红七军前委在盘阳举行会议。会议着重总结百色起义后的经验教训,研究今后的行动方案。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决定:由军部率第一、第二两纵队向黔桂边开展游击战,第三纵队留在右江根据地坚持斗争,保卫后方。后方具体工作由右江特委书记雷经天和韦拔群、陈洪涛等同志负责,在东兰、凤山一带开展土地革命。

3月下旬,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率领军部及一、二纵队经东兰到河池,并帮助这里成立了革命委员会;4月上旬,入贵州攻克榕江县城,随后回师右江。邓小平到上海给中央汇报工作回来后,经左、右江到达东兰武篆,与韦拔群、雷经天、陈洪涛等一起领导东兰、凤山等县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根据地建设,并参加东里屯共耕社成立大会,还在旧圩屯陈洪涛家开办党务培训班,邓小平亲自讲课。之后,东凤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 (自治区旅游局提供)

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

位于西山乡弄京村弄索屯。1930年冬,红七军二十一师在今大化县乙圩成立。1931年3月,师部及中共右江特委、右江工农民主政府迁至西山乡弄京村弄索屯办公。在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的领导下,二十一师全体指战员依靠群众,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了长期的游击战争。在两年的反“围剿”斗争中,先后承受了敌人2个军共7个团及五县民团2万多兵力的反复“围剿”,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为纪念先烈,激励后代,1977年,巴马对旧址进行了修复。1978年,广西公布旧址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松坚(1901-1986)

黄松坚,巴马西山乡人,又名黄明春。1924年起在巴马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凤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右江特委书记、红七军副师长、中共滇黔桂边区党委书记、广西省工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广州市委书记、粤赣湘边区委军委副主席、粤赣湘边纵队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华南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华南分局纪委副书记、广西民政厅厅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是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12月2日在南宁病逝。

盘阳河风光 (黄大优/摄)(www.xing528.com)

盘阳河

盘阳河发源于凤山县境内,流经巴马后经大化乙圩注入红水河,全长150公里,在巴马境内80多公里。巴马全县60%的人口居住在盘阳河两岸,这里是巴马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地方。因河流两岸的百岁老人密度最大,分布最广,盘阳河又称长寿河。

盘阳河流域高山纵横交错,地表起伏有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温度10℃以上的时间达10个月左右,22℃以上达6个月左右。因为气候条件温暖湿润,盘阳河流域的植物种类繁多,高达2000多种,成为天然的植物王国。更为重要的是,盘阳河流域的空气特别清新,几乎无丝毫污染,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负氧离子,平均达2万个/立方厘米。流域的土壤中蕴藏着丰富的锰、锌、铜、钼、镍、铬、镉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造就了巴马大批的长寿老人。从1964年第二次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先后在巴马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百岁老人有174名,80、90岁的则更多。1991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年会上,巴马被确认为继苏联的高加索、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中国的新疆之后的第五个长寿区,其百岁老人的长寿率为五个长寿乡之首。

布努瑶祝著节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居住在巴马东山、凤凰等乡的瑶族同胞都要举行盛大的祝著节活动。

“祝著”是瑶语音译,意为二十九。相传瑶族的创世神母密洛陀和布洛西成婚,在生下了三个儿子不久,布洛西就外出赶山造河治水了。临行前,布洛西把养育孩子的事托付给密洛陀,密洛陀含辛茹苦,终于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随后,密洛陀对三个孩子作了安排,老大拿着扁担箩筐和秤杆,外出经商,后来成了汉族;老二拿着犁耙到平地耕种田地,后来成了壮族。老大老二离家后,剩下老三,密洛陀叫他带着锄头镰刀和种子上山开荒种玉米小米。到了秋收季节,老三回家向母亲哭诉说农作物被鸟兽践踏的情况,于是密洛陀交给他一面铜鼓让他到山上敲打,一则可以驱赶鸟兽,二则可以娱乐解闷,当年粮食获得了丰收。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五月二十九日这天,三兄弟挑着自家产的美酒佳肴,携妻带儿回家庆祝母亲的生日。此后,年年如此,沿袭至今。

现在,每到祝著节,瑶胞们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杀鸡,煮五色糯米饭,酿制米酒合家团聚。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姑娘们精心打扮,聚在一起庆祝。

寿乡“候鸟人

“候鸟人”是指全国各地到巴马长期度假、居住的客人,他们把巴马当做第二故乡常来常往,有数万人之多。这些人之所以长期到巴马来度假和居住,主要是因为巴马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土中的微量元素和空气中高密度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随着这些人的到来,也带动了巴马旅游、投资等产业的发展。

水晶

水晶宫位于巴马县城西北44公里的那社乡大洛村牛洞屯。洞穴母岩形成于约2.8亿年前的海底,而洞内钟乳石是十几万年以来形成的,甚至还在生长发育中。走进里面,恍如置身一个玉砌般的神话世界,地上发育着鲜活、透明蘑菇晶体,空中垂悬着白嫩、纤细、蜷曲且神态各异的水晶球、水晶花、水晶草,那些洁白无瑕通体透亮的玉柱、玉笋依然在缓慢地长着。

让人拍案称奇的是整个溶洞活脱脱就是世界长寿之乡的缩影,那些发出水晶般的光泽的钟乳石就像一个个老寿星堆砌着、排列着、舒展着,当我们穿行在由“寿星探秘”“圣母祝寿”“寿乡活力”“寿比南山”“寿成正果”等景致组合的空间里,一边惊叹大自然的造化,一边会感叹洞穴景观与巴马长寿文化的相得益彰。

水晶宫洞穴景观 (自治区旅游局提供)

百鸟岩

百鸟岩位于巴马县城西北的甲篆乡烈屯西北面的漠斋山下,因洞内燕子栖集、蝙蝠掠飞而得名。盘阳河自吉屯白熊洞潜入山下,形成1000多米的伏流暗河后,在此洞流出。洞口宽50米,一石壁把洞口分成两个略呈三角形的左右洞口。单看百鸟岩的入口处,就是一大景致。洞口上方,有形态各异的藤萝灌木;洞口四周,是嶙峋交错的钟乳石;洞口一侧,凸出水面的巨石晒晾着生活在附近的老渔翁所用渔网,自具韵味。

百鸟岩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个天窗,形成日光月色的光感效果,正是这种光与影的不断变幻,让游客犹如经历了三天三夜。从洞口行舟至300米转折处,距水面30米处有一圆形天窗,山坳之光照到水面,犹如舞台上的光束,打在水面上,仿佛一出好戏马上就要上演。洞中玲珑剔透的钟乳石,有的像巴马特产香猪,有的似仙女裸浴,有的如大象饮水……

百魔洞 (自治区旅游局提供)

百魔洞

百魔洞位于巴马县城西北25公里的甲篆乡坡月村附近。洞口四周密布着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石笋,气势万千。百魔洞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钟乳石高大气派。据专家测量,最高的石笋为39米,直径为10米。洞内唯一能听到的就是从洞顶滴下的水声。百魔洞包容了一切溶洞的特质:钟乳石或悬在顶部或拔地而起,有形态各异的动物、人形。这些岩石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宛如钻石珍珠。洞的中央居然是一个巨大的天坑。坑底长年温暖湿润,各色草木郁郁葱葱。

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是我国著名的猪种之一,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猪种。其来源于当地土猪,因小而肥胖,群众称之为“冬瓜猪”、“芭蕉猪”。这种猪以野外放养为主,以菜、叶、根、果为主食,群体自由觅食成长。因其骨细皮酥,肉质细嫩,鲜香可口,遂传名为“香猪”,1982年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时正式命名为“巴马香猪”。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授予巴马“中国香猪之乡”称号。2005年10月,巴马香猪产品被列为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

巴马香猪 (自治区旅游局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