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仫佬族的哲学思想及其日常生活及神话传说

仫佬族的哲学思想及其日常生活及神话传说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目前关于仫佬族的哲学思想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但我们仍可以从其日常生活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略窥一二。

仫佬族的哲学思想及其日常生活及神话传说

第三节 哲学思想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仫佬族人民以一种简单朴素的感恩态度来面对生活环境,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一代代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并以此形成了本民族的思想特征和各类价值观念。尽管目前关于仫佬族的哲学思想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但我们仍可以从其日常生活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略窥一二。

一、尊敬自然的思想特征

作为一个居住山区的民族,仫佬族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都离不开大自然的赐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仫佬族人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强大力量和对他们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人应该顺应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赋予的资源,才能够获得大自然的赐福,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这种思想意识十分普遍,而且在生产生活中多有体现。

仫佬族在宅居地的选择过程中有着非常强的风水观念,从前,建造房屋非常讲究风水,房舍的坐向都要请风水先生勘测。择日与定坐向同等重要。打地基、下料角、安门、砌墙尾的年月日时都要经过周密的计算择定,不得马虎。特别是在安门和砌最后一块石砖时要请人举行祭祀仪式。尽管风水一说有宗教迷信的一面,但是在其神秘面纱后面,我们会发现,风水其实不过是民间选择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的一种勘测技术,有其科学、合理、实用的一面。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仫佬族人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深层思想意识。

仫佬族先民认为,每个村寨或地域都有共同的保护神,如社王、婆王、土主、灶王、牛王、山神等。这些神,有些是以大树、石头为标志。此外,仫佬族地区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龙王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的神话,有的还建有神庙进行祭祀,这都是敬畏自然、对自然力崇拜的具体表现。

二、神话传说里的哲学内涵

在广大仫佬族群众中,世代流传着许多生动活泼的神话和故事传说,它们不是通过抄本或印刷的书籍流传,而是通过口传,凭着记忆,一代传给一代的口头文学,这些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这些神话传说与其他兄弟民族的神话传说、人类创世纪说大同小异。其中流传最广、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地仫佬族共同塑造的一个不屈不挠、不畏权势、敢于反抗的英雄式人物“稼”的史诗性作品。这一神话有多种版本,在罗城县东门、四把一带又称为《七里英王》,在小长安、地州、石览树一带称为《石览王》,在天河一带称为《吴平大王》,韵文体古条歌称“社王”或“灶王”,在柳城古砦乡一带被称为《龙恭王》。《婆王神话》《伏羲兄妹》和《天是怎样升高的》《依饭节的传说》等等也在仫佬族地区广为流传。

仫佬族的神话传说多以歌颂英雄、描写爱情为主旋律。除了上面提到的《稼》,这一类代表性的作品有《凤凰山》《垦王山》《鸳鸯石》等。《凤凰山》以古代仫佬族人抗旱为题材,塑造了一个敢于牺牲、为民消灾除难的姑娘形象,与此同时,也反映了仫佬族人民征服自然灾害的愿望。《垦王山》塑造了一个仫佬族青年的英雄形象。他以牺牲自己,化作山峰为代价,拯救了仫佬族人民,反映了仫佬族先民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鸳鸯石》描写了一对仫佬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歌颂了坚贞不屈的爱情,表现了仫佬族人民坚决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强烈要求婚姻自由的思想和愿望。

这些神话涉及天地的起源、祖先的传说、民族的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地方风物的传说等等,它们以丰富性、多样性,一方面向世人展现了仫佬族人生生不息的生存发展史;另一方面又以独特的视角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窗户,让人在富于民族个性的故事中领略到仫佬族人所构建的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三、道德观、生命观及生态观

作为一个信仰多神的民族,仫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融入了很多宗教活动元素,不可否认,这些元素中有不少封建迷信的成分。但是,剔除掉这些迷信的成分外,它们在支配仫佬族人的信仰、规范道德行为、尊重生命、崇尚自然等诸多方面依然可以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

如“依饭节”的依饭道场,并非仅仅是宗教活动,也是仫佬族人对下一代进行道德观教育的活动。在做“依饭”法事中,法师唱许多《劝世歌》,对族人尤其是对下一代进行规劝,最著名的是《十劝人》,唱词有点类似汉族快板,歌词大概内容如下:

依饭锣鼓响叮当,且唱十句劝后生,一人若能听几句,世上黄土变成金。

头一句,讲你听,莫把父母当闲人,十月怀胎真辛苦,养儿成人父母恩。哪个虐待亲父母,蠢如牛马枉生存,劝后生,不敬父母敬何人?

二一句,说你知,师长犹如亲父兄,呕心沥血来传学,十年树人几艰辛。学生若不敬师长,幼苗无雨不成林,劝后生,不敬师长敬何人?

三一句,讲你听,莫欺少儿厌老人,老人好比龙前宝,少儿犹如龙的心。哪个眼中无老少,困龙无翅难飞腾,劝后生,敬老爱幼牢记心。

四一句,说你知,对待公婆莫偏心,公婆也像亲父母,一生操劳好艰辛。谁怀二心待公婆,将来儿孙照此行,劝后生,对待公婆莫偏心。

五一句,讲你听,左邻右舍要当亲,旱禾也难求远水,急难要解靠近邻。谁与近舍不和睦,孤雁失群难生存,劝后生,左邻右舍要当亲。(www.xing528.com)

六一句,说你知,诚实为善来做人,为人处世要忠厚,莫做歹恶去欺人。恶人终难逃法网,善人一世有人亲。

……

十句仫佬依饭歌,劝劝后生照此行;一人若能听几句,世上黄土变成金。

《十劝人》全歌九十五句,讲的是做人的十个准则: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尊老爱幼,婆媳和睦,左邻右舍相帮助,为人忠厚诚实,行商交易公平,莫入偷赌奸淫邪门,勤俭持家,奉公爱国。《十劝人》等劝世歌谣,反映了仫佬族人民的道德观念,寓道德教育于文娱活动之中,表现了仫佬族人民勤劳、尊老爱幼的朴实良好民风。

在生命观方面,从口口相传的婆王神话中可以窥见仫佬族强烈的生命意识。“婆王”,又叫“花婆”,是仫佬族神话中主管人间生育和保护小孩的女神,掌管着一座极大的花山,日日忙碌着护理花山上的花。人是花山上的花,她把花的生魂送给谁家,谁家就生小孩。送红花是女孩,叫“金花”;送白花是男孩,叫“银花”。婆王花山上的花长得茂盛,开得鲜艳,人间的小孩就平安成长,身体健壮。如果花山上的花生了虫,小孩就生病,有灾难。婆王给花除了虫,小孩的病就会好。婆王在花山上淋花,花湿了水,人间的小孩睡觉也跟着全身冒汗,衣衫湿透。人死后生魂回到花山上,还原为花,婆王再将花送给他人,这人便到别家投胎去了。

仫佬族先民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便将人的生命附加到凋谢了还会再开的花身上,希望人能像花一样死后还能迎来再生。由此,花成为了人生命的主宰,人从生到死,都要与花朝夕相伴。既然花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那么掌管着花的繁茂与衰败的花婆为人们所敬畏与膜拜也就理所当然了。出于对灾难、死亡的排斥以及对生命的渴望,长久以来,仫佬族人民对花婆一直虔诚祭拜。在仫佬族聚居区,几乎村村都立有花婆庙,有些人家还立有花婆的牌位,逢年过节都要祭祀,有些人家还要架设花棚,含有不让花被风吹雨淋之意。仫佬族人相信,只有祭婆王、敬花棚,自家小孩才能身体健康、茁壮成长。为了感谢婆王的赐予与保护,让仫佬子民得以繁衍,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婆王诞辰那天,各村仫佬族人民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来庆祝“婆王诞”,也就是“花婆节”。祭祀仪式一般以村或族为单位,届时将杀猪一头,用猪头、猪脚、猪尾及内脏(全是熟品,以示全猪之意)等祭供。祭祀所需费用一般是由村中公田蒸尝田所得收入开支,超支部分则由各家各户平摊。祭祀完毕后除一部分供品留给参加祭祀的各家主人用作聚餐外,剩下的都要按户平分,称为“拈份”。各家所分得的“拈份”被带到家后先用于祭祀祖先,然后作为节日食品。仫佬族人民认为吃了这些“拈份”就会得到婆王的庇护,全家老小一年到头都会健康平安,而未生育的夫妇吃了自然就会得到婆王的恩泽喜得贵子。仫佬族人民祭祀婆王,其实也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对平安的祈求与渴望。

同时,婆王也对仫佬族道德观的培养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仫佬族民间长久以来一直有着“求花”(亦称“求婆”)的风俗,即向婆王求子,由此诞生了一批与婆王神话密切相关的专门唱颂婆王的歌谣。“求花”的时候要唱《求婆歌》:

三月初三来求婆,少座木桥少朵花,

叹我命苦无缘分,好比空壶没有茶。

人讲我犯龙虎煞,天狗吃了我的花,

夫妻吵闹姻缘丑,叩拜婆王,求你送我一枝花。

三月初三来求你,六月初六来还婆,

用钱备办三十六,买鸡买肉,样样办齐送给婆。

今年求你三月三,六月初六又来还,

明年若有花枝到,夫妻拜谢,婆王恩德比海宽。

从这首《求婆歌》可看出在仫佬族人民心目中婆王已经成为了评判道德好坏的神灵,因为在以前久婚不孕者被看成是前世缺少公德,以致受到婆王的惩罚,故没有子嗣,因此他们只有在婆王面前极尽虔诚叩拜,以求婆王开恩,赐予子嗣。这首歌同时也体现了仫佬族人民认识到人作为生产力首要因素的重要性,只有人口壮大了,民族才会强盛,因此歌词中人们求子的那种迫切心情得以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人们还郑重许下承诺,若得到子嗣必定再来祭拜婆王,以回报赐子之恩,从这也可看出婆王身上所彰显的强大道德力量,她陶冶了仫佬人民重情重义的性格。

仫佬族是一个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民族。在延续至今的民俗中,村民对草木的养护都是极为重视的,小孩子认契爷契娘,除了找长者外,也有相当多的人找河边的树木和坡上的石头的。人们将村寨的后山称为“后龙山”,认为后龙山上树木均为神树,不得砍伐,否则会触犯本村龙脉,给砍伐者和全村带来灾祸。在村头村尾,还有许多古朴苍翠的古树,被作为村庄的神灵而得到仫佬族人的尊重。树上常常挂有很多红色布条,树脚下通常会有青石砌的围栏,仫佬族人在里面烧香点蜡烛,对树神进行祈祷。尊崇“神树”“风水林”的习俗就这样代代相传,约定俗成并增添了种种神秘色彩,人们把神树年龄长短、枝叶繁茂看成是全村兴衰的标志。这虽然是一种迷信,但也体现出对自然生态重要性的认识和尊崇的思想,进而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从本质而言,尊崇自然也体现了仫佬族人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对自我生命存在的深刻探视:既然万物有灵,那么生命之间只有通过平等的交融才能各自获得和谐、圆满与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