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舰艇重武器发展史:战列舰与其他军舰展望

舰艇重武器发展史:战列舰与其他军舰展望

时间:2024-0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畏”级战舰的设计思想给后世军舰及其武器的标准化建设树立了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起初,这些巡洋舰的排水量比战列舰要小,其装甲厚度也只有战列舰的一半,但能够抵御对方巡洋舰炮火的打击。

舰艇重武器发展史:战列舰与其他军舰展望

三、战列舰及其他军舰的发展

(一)战列舰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大舰巨炮”主义的影响下,各主要海军国家重点竞相发展巨型战列舰。1906年2月,在约翰·费舍尔(John Fisher,1841~1920)的主持下,英国第一艘“无畏”级战列舰下水。该舰只建造了一艘,但是此舰的问世开创了现代军舰史上的新时代,那就是第一次统一了舰炮口径,舰上安装的10门火炮全部是305毫米。这为后来军舰和舰炮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之后,美国、日本德国也纷纷效仿,加入制造“无畏”舰的行列。

“无畏”号战列舰上统一口径的305毫米火炮

约翰·费舍尔,英国海军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和行政长官之一,他对英国海军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通过他的努力,皇家海军得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确保海上优势,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甚至有时还被称为是纳尔逊以后最卓越的皇家海军军官。“战争的本质是暴力,战争中的中庸便是低能!”成了他一句有名的格言。1904年,费舍尔以现役上将军衔出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是当时公认的炮术专家。1904年10月,由费舍尔牵头组成一个委员会,设计出一个新的战列舰方案,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统一的305毫米口径主炮和21节航速,这个设计方案就是“无畏”级。“无畏”级战舰的设计思想给后世军舰及其武器的标准化建设树立了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

英国“无畏”号战列舰。该舰长160米,排水量1.79万吨,航速21.6节,主装甲厚达279毫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战列舰的建造依然十分重视,成为各国海军建设的重点,其结果是战列舰的吨位和火炮口径越来越大。如日本的两艘巨型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分别于1941年12月和1942年8月下水,它们是当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几乎相当于一般战列舰的两倍,该舰全长263米,宽38.9米,满载排水量7.9万吨,航速27节,装有9门世界上最大口径406毫米火炮。舰上配有三联装460毫米口径巨炮3座,舰上可停放6架水上侦察飞机;防护能力也非常惊人,号称有“三厚”装甲,其中舰体装甲厚200~410毫米,炮塔装甲厚560毫米,全舰舱室分隔成1147个水密隔舱,具有很好的防沉性。“大和”号堪称是世界战列舰精品,号称“永不沉没的战舰”。从理论上测算,它确实无敌于天下,日本海军更因它而骄傲,特用日本民族的族名“大和”命名。

德国“俾斯麦”型战列舰,是当时德国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也是欧洲最大的战列舰,满载排水量5.2万吨,航速30节,装有8门381毫米主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双联装高射炮,28门小口径高射炮。

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最后退役的战列舰。该级舰首舰于1940年6月建造,标准排水量4.5万吨,舰长270米,宽33米,装有406毫米主炮9门。该级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几番退役又数次出山的过程,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才将这些战列舰退役,是历史上最后退役的战列舰。

日本“大和”号战列舰

日本“武藏”号战列舰

德国“俾斯麦”型战列舰

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

(二)巡洋舰

伴随着战列舰的发展,急需一种能够执行保护战列舰安全的军舰。因此,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海军大国也大力发展了用于侦察、巡逻的巡洋舰。纵观这一时期各国建造的巡洋舰,具有吨位大、速度快、火炮口径大的特点。起初,这些巡洋舰的排水量比战列舰要小,其装甲厚度也只有战列舰的一半,但能够抵御对方巡洋舰炮火的打击。火炮口径一般为127~152毫米不等,同战列舰上的火炮一样,安装在固定炮架和暗炮台上,可摧毁敌巡洋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2年,英、美、日、法、意五国签订了为期10年的“华盛顿条约”,对战列舰的威力、吨位和数量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因此,这就给巡洋舰提供了大力发展的机会。由于在“华盛顿条约”中并没有给巡洋舰多大的限制,各国海军便大力发展1万吨以上、火炮口径在203毫米以下的巡洋舰。于是,巡洋舰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向着重型和轻型两个方向发展。1930年,上述5个签约国又对主炮口径为203毫米的重巡洋舰和主炮口径为152毫米的轻巡洋舰的建造数量进行限制,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决定把华盛顿条约延续5年。但是,实际上各国都心怀鬼胎,纷纷按照大口径火炮设计巡洋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条约一失效,它们马上改装成大口径的舰炮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重型巡洋舰普遍装备了8~9门203毫米以上主炮,排水量达2~4万吨,航速32~34节,主要用来消灭敌人巡洋舰和攻击岸上目标。轻巡洋舰装备了6~12门152毫米舰炮,排水量1万吨左右,主要用来攻击小艇。后来,又有了满载排水量达2.7万吨、装备305毫米舰炮的大型巡洋舰。

在装甲巡洋舰发展的同时,英、德等国还建造了一种新型军舰,战列巡洋舰。从名字可以看出,战列巡洋舰兼有战列舰和巡洋舰的部分特点,在发展一段时间后,要么与战列舰逐渐相同,要么与巡洋舰保持一致,最后,战列巡洋舰就逐渐销声匿迹,人们也不再使用这个名字了。这期间,英国的“猛虎”号战列巡洋舰算是比较突出的代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典型重型巡洋舰(www.xing528.com)

英国的“猛虎”号战列巡洋舰

(三)鱼雷艇

鱼雷艇是伴随着鱼雷武器的发明和应用而出现的。鱼雷是19世纪后期才发展起来的,当鱼雷武器研制出来后,一些国家开始在小艇上装备鱼雷,这就形成了早期的鱼雷艇。世界上第一艘鱼雷艇是由英国设计师桑尼克罗夫设计建造的。

鱼雷艇诞生后,当时的海军强国——英国很快注意到了它在海战中的作用。用英国人的话说:“英国海军部很快就拜倒在鱼雷艇的脚下。”1877年,英国第一级鱼雷艇“闪电”号诞生,这艘艇长25.6米,宽3.3米,排水量28.7吨,最大航速达19.4节。后来,随着发动机的改进,鱼雷艇的航速不断提高。随后,美、法、德、俄、意等国家纷纷建造了大量的鱼雷艇。鱼雷艇的最突出特点是航速快,机动灵活,而且专攻水线下的部位,这是大型战列舰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这样,鱼雷艇逐渐成为威胁大型军舰的新型海战力量,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小艇可以攻击大型军舰的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鱼雷艇的突出表现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狭窄的海湾里高速航行的鱼雷艇

德国早期的鱼雷艇

美国海军早期的鱼雷艇

(四)驱逐舰

鱼雷艇的崭露头角,导致了鱼雷艇驱逐舰的出现。人们发现,一艘只有几十吨的鱼雷艇可以击沉上千吨、火力强大的铁甲战舰,这对当时海军主力的装甲战舰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就有人提出建造一种能够对付鱼雷艇的新型军舰。这种军舰要求吨位比鱼雷艇大、能安装几门小口径速射舰炮;还要求能够发射鱼雷,机动性能要好,速度要比鱼雷艇快,能够在保护自己的军舰同时,具备追捕和摧毁来袭的敌方鱼雷艇的能力。开始,人们把这种新型军舰叫做“雷击舰”,意思是攻击鱼雷艇的舰艇;后来,还称为“鱼雷艇捕捉舰”。到了1892年8月8日的英国官方通讯中首次用了“鱼雷艇驱逐舰”这个词语,这样总算有了正式的名字。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干脆把它简称为“驱逐舰”,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对这种新型舰艇性能的要求实在有些高了。因为,如果要求吨位大,速度就可能下降。经过聪明的造船设计师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英国最终于1893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鱼雷艇驱逐舰“哈沃克”号。它的设计达到了英国海军的要求,排水量240吨,蒸汽动力,航速达27节,装备1座76毫米和3座47毫米舰炮,还有3座鱼雷发射管。它的出现,终于使得威风一时的鱼雷艇有了克星。此后,各国海军纷纷效仿,并加大了吨位、增强了火力,提高了续航能力,使其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

到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驱逐舰由于装备了鱼雷,已经同鱼雷艇融合在了一起。它体积增大,比巡洋舰小一些、速度快一些,部分加入巡洋舰,或者代替巡洋舰,用于执行舰队的侦察、巡逻、护航的任务。

鱼雷撞角舰“独眼巨神”号的出现,被视为驱逐舰的先祖

世界第一艘鱼雷艇驱逐舰“哈沃克”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潜艇的大量使用,鱼雷艇的作用逐渐下降了。于是,驱逐舰更多地用来为舰队进行护航和反潜。这期间驱逐舰的火力、航速、吨位、续航力等性能不断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驱逐舰发展速度很快,成为许多国家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主力舰种。驱逐舰的地位继续得到加强,除了执行反潜、护航等传统任务外,由于航空母舰的崛起,舰队空中威胁越来越大。于是,驱逐舰又担负了舰队防空的任务,而且在登陆作战中担负支援、掩护登陆舰艇编队的任务,同时驱逐舰还参加了舰队的海上交战,被人们称为“海上多面手”。

(五)护卫舰

蒸汽铁甲时代,护卫舰的发展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海战的需求。当时,舰艇在码头或集结地锚泊和系泊时经常受到敌人舰艇突如其来的袭击,加上潜艇的出现对各国海上运输线造成巨大威胁,各国需要大量的军舰为其他军舰提供护卫,也为海上运输执行反潜、护航任务。起初各国主要派驱逐舰来承担巡逻、警戒、护航的任务,但是,驱逐舰数量少,它本身还承担有其他任务,供需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受造价费用的限制。由于驱逐舰的造价比较高,建造大量的驱逐舰参加警戒、护航任务,很多国家经济上承受不起。这就需求建造大量的、造价比驱逐舰低、武器装备比驱逐舰少但更适合护航、警戒要求的军舰来满足海战的需要。于是,护卫舰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护卫舰与很多舰种如驱逐舰、轻型巡洋舰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无论在舰形尺度、舰体结构和舱室布置上,还是在武器种类和数量、动力类型和功率上,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既可以完成各自的专门使命,也可以去执行同一种任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护卫舰在反潜、防空、护航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