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师德先进事迹荟萃:张美云

陕西师德先进事迹荟萃:张美云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她先后荣获了多项优秀教学成果,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陕西省一、二等奖各1项和陕西科技大学特等奖两项。“西部地区工科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陕西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陕西师德先进事迹荟萃:张美云

陕西科技大学张美云先进事迹

张美云,女,1957年9月生于延安,祖籍山西临猗,1976年10月参加工作,1979年6月入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1982年在西北轻工业学院(2002年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制浆造纸专业学习;1989年在同校同专业硕士毕业;2003年在天津科技大学取得制浆造纸专业博士学位。1982年在轻化工系(2001年更名为造纸工程学院)任教师至今;1995—1996年任教务处副处长;1996—1997年任轻化工系副主任;1997—2002年任造纸工程学院院长;2002年至今任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同时,担任教育高等学校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造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造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造纸学会理事长、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造纸》杂志社编委等学术兼职。

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1982年,张美云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时,祖国刚刚经历过十年动荡不久,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人才,按照当时的条件,她完全可以分配到北京、上海大城市,可以到国家机关的重要岗位工作。学校领导因为她的优异成绩和出色表现,特意挽留她留校任教。出于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留校任教。

上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教师不甘学校的清贫和寂寞,纷纷出国或下海,而张美云两次放弃出国发展的机会,多次放弃更高待遇的工作岗位,扎根西北,立足科大,在教学第一线诲人不倦、默默奉献。1998年,当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年薪数十万元的优厚条件聘任她为研发中心主任时,她犹豫过,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留下,她说:“我舍不得自己的母校,舍不得自己的学生,舍不得离开教师岗位。”至今,她还常常深情地说“中国是我的根,科大是我的家,造纸是我的爱,我要把我的全部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岁月不居,赤心不变。从教30年来,张美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作为全国优秀教师,张美云在课堂教学中,强调高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的启示作用;在教学改革上,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教改之路。

张美云注重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材建设。“造纸原理与工程”是造纸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该课程内容多、口径宽、涉及面广的特点,她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系统的整合、集成和优化,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适时增加反映最新造纸技术与科技成果的内容。此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课程的新颖性和权威性,更好地适应了现代造纸工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她常说,教学质量要提高,教材要先行。结合教学过程,在调整、充实和优化内容的基础上,她主编、修订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加工纸与特种纸》《造纸原理与工程》已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被国内许多院校的轻化工程专业所采用,并受到普遍好评。

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张美云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她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纸样及各种纸病纸样,制作成活页样本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辨别纸质的优劣,既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工艺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枯燥的工艺课程的学习中,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专业课教学中,她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亲手制作了课程全过程的电子教案,建立了制浆造纸过程动画资源库,引进了国外先进课件和电子教材,做到了直观、清晰、形象,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学时减少25%的条件下讲授的信息量却大为增加,成功地攻克了“学时压缩,质量提高”的难题。为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她把最新的技术介绍给学生,把工程技术讲座引入课堂,效果甚佳,深得学生的赞誉。同时,她还坚持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题目注重主客观结合,既有标准化试题,又有专题综述等,既切实考察了学生的能力,又实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张美云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的培养,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了在本科生中全面开展创新教育,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创新教育模式。以理论教学为先导,以创新基金作保障,以科技竞赛为桥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创新竞赛活动,以申报专利等成果进行考核评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和科研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美云组织和带领轻化工程专业师生,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深化改革,凝练特色,使《造纸原理与工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轻化工程专业成为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并被评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她自己成为陕西省轻化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带头人。近年来,她先后荣获了多项优秀教学成果,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陕西省一、二等奖各1项和陕西科技大学特等奖两项。主持的“教学为主型地方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对地方教学为主型大学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其中创新教育模式科学规范,易接受,易操作,易推广,是教学为主型大学提升教育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与途径。该成果在陕西省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做过多次交流,省内外十几所高校来校学习、交流。“西部地区工科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陕西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相结合的工科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模式探索”获陕西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在历次学生参与的教学质量测评中,张美云的各项指标均被评为优秀,学生们都说她教学工作热情高,讲课充满激情、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结合学科前沿和工业发展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探究式教学,并注意在课程的教学和科研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轻化04级学生张云说:“张老师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老师,专注学术,睿智;关心学生,随和;思想有深度,常给学生启发。”造纸08级研究生曹建武更是发自肺腑道:“张老师那种处处以学生为重的精神,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讲授精品课程,在我看来,不仅是其他老师的典范,更是我们莘莘学子的福音。”(www.xing528.com)

三、水滴石穿,功到自成

张美云深知,大学的职能,除培养人才外,还要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大学教授除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还被赋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义务。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张美云注重科研和技术推广,她学术观念先进,积极提倡造纸产业要尽快实现低碳化的绿色转型,同时认为科学的价值应该直接体现在生产实践上,科技工作者应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经济建设多做贡献。

近年来,张美云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屡屡获奖,“新型高档育果袋纸的研制”“非木材纤维自催化乙醇制浆技术”和“高性能芳纶绝缘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别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造纸用高效中性施胶剂、增干强剂、助留助滤剂的研究开发及应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纸加工原理与技术》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

在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张美云还努力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她完成的多项成果都已实现转化,其中“新型高档育果袋纸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分别在陕西、山西建成投产4条生产线,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推动了套袋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苹果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执著与忘我,使她掌握了真才实学;严谨与求实,使她一步步攀上科学的高峰。对一个工科专业的女科技人员来说,这些成就的取得意味着什么,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此,她只有牺牲节假日和常人所拥有的天伦之乐,以超人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有一年暑假,张美云带课题组的老师为山东某纸厂做工程设计,由于工期紧,一连几十天她都伏案绘图,每天至少十几个小时,后来她的腰只要弯下去就再也直不起来,每次变换姿势都须别人帮忙,即使这样她也没有休息,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2002年她突患中央动脉阻塞,右眼失明,经过两个月的痛苦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就又开始工作。“人生意味着奉献”,她体验着奋斗的苦涩,也尝到了成功的甘甜。

四、一枝独秀,春色满园

张美云先后担任教务处副处长、轻化工系副主任、系主任、造纸工程学院院长、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等行政职务。她注重管理育人,狠抓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开发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张美云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一是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加强工程实践。张美云在全校率先设立了科研奖励基金,对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科研立项、成果获奖等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促进了科研活动的开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此外,还先后将多名青年教师送到国外大学和企业进修与培养,为他们的发展和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注重与青年教师的思想交流。她工作繁忙,但总是想方设法抽出时间与青年教师谈心。在一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中,她用“爱心、责任、素质、方法”4个词概括了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高校教师的体会,对青年教师的影响很大、启发颇深。在与青年教师交流中,她结合自己从教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与体会,与青年教师诚恳地交换意见,促进其不断进步与发展。她经常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申请课题,撰写论文,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比如,她有时会通过课堂现场听讲、手把手指导他们过好教学关;在科研中则积极吸收青年教师,并鼓励他们申报各类项目,从选题、申请书撰写到研究方案制定都严格把关、认真修改,为他们脱颖而出铺路搭桥。她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而又研则活,研而又教则精”,这是她几十年教学科研经验的至真体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几年,她培养的青年教师中,3人破格晋升副教授,两人破格晋升教授,1人走上学院领导岗位,两人在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两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人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所有青年教师都至少承担1门主讲课程,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同时,她对校外相关兄弟院校的青年教师也给予了热情帮助与指导,先后接待了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院校轻化工程专业的青年教师来校研修和交流。从研修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到具体研究项目的实施,她都毫不保留地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使他们学有所获,很快成为所在院校的主力或学术带头人。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尽管行政事务繁重、琐碎,张美云还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生的成长。她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有一次,在学生毕业前夕,她发现许多同学一谈起就业方向时就说“非大城市不去”。针对这一现象,她现身说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与自身相适应的理想目标,告诫同学们,只有目标定位准确、切合实际,不懈努力,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她的话在毕业生中引起反响,使一部分同学放弃了原有的想法,愿意在基层踏实工作,为我国造纸事业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教育本身,包括科学教育,其实主体也是人文活动。从教者既要有一颗爱心,也要懂教育规律。30年来,张美云上下求索,追求不止,在自己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正所谓:“杏坛三尺美云乡,科学人文共芬芳;上下求索数十载,以爱育人意自畅!”由此,她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很多表彰和奖励:1997年入选首批陕西省“三五人才”,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党员、陕西省三八红旗手,2003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对此,张美云说:“面对这些荣誉,我很惭愧。我将把这些荣誉作为鞭策和鼓舞,更好地做好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和厚望。”朴实无华之语、却似铮铮誓言在广大师生心中久久回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