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太宗三征高丽:盛唐海战与海上争霸

唐太宗三征高丽:盛唐海战与海上争霸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太宗三征高丽盛唐时期,国家统一,军队强大,经济发达,人口达到了5000余万;并西征突厥、吐蕃,东征百济,还与倭国(今日本)水军发生了白江口首次交锋,其中影响比较深刻的当属三征高丽。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没有取胜,高丽盖苏文变得日益骄恣。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建议发兵东征。公元648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右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并率领大批楼船战舰,3万余水兵,从莱州泛海进击高丽。

唐太宗三征高丽:盛唐海战与海上争霸

唐太宗三征高丽

盛唐时期,国家统一,军队强大,经济发达,人口达到了5000余万;并西征突厥吐蕃,东征百济,还与倭国(今日本水军发生了白江口首次交锋,其中影响比较深刻的当属三征高丽。

唐朝时期,造船、冶铁业都十分发达。公元644年,由将作大匠(即造船监督和技术人员)阎立德在洪州(今南昌)、饶州(今鄱阳)、江州(今九江)造大型海船400艘。公元649年,巴蜀雇潭州(今长沙)人造船,唐代造船技术有所提高,已能用铁钉钉连,保证船舶强度和水密性能。唐代船舶吃水深,抗风力强,远航能力强,战船分工精细,分为楼船、蒙冲、斗舰、走舸、游艇、海鹘等多种。

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唐代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也日趋发达,不仅有通往日本的南北4条航线,而且有通往南洋、西亚和东非的航线。造船业的发展,最终为水师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东征高丽、百济及战胜倭国入侵者奠定了物质基础。

公元619年,高丽国国王高建武派遣使节朝贡唐朝。3年后,唐高祖李渊致书高丽国王,因隋代中国部分士卒留在高丽,要求高丽各保疆域,互相交换各自俘获的对方士兵和平民。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王、高丽王。公元626年,高丽侵略新罗、百济,唐遣使促使三国和解,从而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

公元642年,高丽王高建武被其大将盖苏文杀死,改立高建武之侄高藏为高丽王,盖苏文自称莫离支,专擅国政。盖苏文野心勃勃,东结靺鞨,南连百济,发兵攻打附唐的新罗。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封高藏为辽东郡王、高丽王,目的是要他打消攻打新罗的念头,结果被高丽权臣盖苏文断然拒绝。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举兵讨伐他。

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派营州都督张俭等,率领幽燕二处兵马,契丹、奚靺鞨先行攻击辽东,并密切关注形势的变化;同时任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汉时称王险城)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江淮岭陕兵4万和长安洛阳招募的3000名兵士,500艘战舰,自莱州从海路直驱平壤;又任命太子詹事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指挥步骑军6万人,以及兰州等地投降的“胡人”赶赴辽东。两军合力并进。唐太宗李世民则从京师长安到东都洛阳,部署大军。营州都督兼护东夷校尉张俭奉命率军进击辽东,但因辽河水位大涨,未能渡过辽河。(www.xing528.com)

转眼到了第二年,唐太宗李世民自洛阳发兵亲征辽东,并到了定州、幽州、北平(今河北卢龙)一线。当时,李道宗率军攻破了盖牟城,程名振率舟师自东莱渡海攻克卑沙城(今瓦房店),丘孝忠率另一部舟师抵鸭绿水,李世勣率军至辽东城(今辽阳),唐太宗李世民亲自赶到辽泽(今海城附近)。高丽军见状,连忙增派4万人驰援辽东盖牟,却遭到李道宗的迎头痛击,高丽军大败而归。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杀到辽东城下。经过辽东城和安市城(今海城至盖州间)两次大战,歼灭高丽军4万余众,攻克玄菟(今辽宁新宾)、横山、磨米、麦谷、盖牟、辽东、白岩等地,但安市城却久攻不下,而辽宁地区此时已是天寒地冻的季节,草枯树败,加以粮食不继,人员兵马难以在此地久留,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于公元645年9月18日班师回朝。李世民对此役徒劳无功,心中怏怏不快,曾感叹道:“要是魏征在,是决不会让我出兵东征的”。

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没有取胜,高丽盖苏文变得日益骄恣。唐朝派使者劝说他不要进攻新罗,但盖苏文置若罔闻,依旧对新罗侵犯不止。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建议发兵东征。群臣认为:高丽人依山为城,不易攻克,而上次唐太宗亲征,所攻陷的城池,谷物已经绝收了;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高丽人缺衣少食,目前我们只要派遣部分兵力穿梭于各地之间,使其疲于奔命,再坚持几年,高丽必然是一片千里萧条、人心涣散的景象,那时高丽就不攻自破了。唐太宗李世民采纳了这一战法。

中国哪一次水战最早使用火攻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20余万,南下荆州,欲夺取蜀国江山。由于曹操势力强大,蜀吴只能串联起来,合力抗曹。由于曹军多是北方人,为减缓战船颠簸,保持平稳,曹操命工匠把几艘战船编成一组,用铁链连接,铺板加固。东吴老将黄盖见曹操此举使得战船无法自如运动,便提出了“诈降火攻”计。11月的一天夜晚,江面刮起了东南风,黄盖率领一支诈降船队向曹军驶去。船上装满了浇灌了油脂的干柴枯草,外面用布幔遮盖,船尾各系一艘轻便的小船“走舸”。当临近曹军时,黄盖的船队纷纷举火示降,曹军信以为真,未加提防,当诈降的船队离曹军的“水寨”很近时,黄盖一声令下,各船水军同时点火,顿时江面上一片火光,10艘火船依借风势,冲入曹军水寨,曹军兵士被烧死淹死者无数,而黄盖早已率吴军改乘“走舸”折返军营了。自此,曹军大伤元气,再也无力大举南征了。

公元647年,唐太宗指派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领水军万余人,乘楼船自莱州泛海(渤海、黄海)进入高丽;此后接连打赢百余场战斗,破石城(鸭绿江南),进至积利城下,歼灭高丽军2000人后撤回。另外,太子詹事李世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领陆军3000人,自新城道而进,破苏南(今辽宁海城),击溃高丽军后撤回。大量不停的袭扰,使得高丽国军民生活再也难以为继,无奈之下,高丽王被迫派其子为使节到唐朝廷谢罪。

就在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又令王波利等在江南12州,即宣州、润州(今镇江)、常州、苏州、湖州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婺州(今金华)、括州(今丽水)、江州(今九江)、洪州(今南昌)造大船数百艘,以扩充水军。公元648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右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并率领大批楼船战舰,3万余水兵,从莱州泛海进击高丽。这支水军先入鸭绿江,击破泊灼口(今新义州),俘获大批高丽人。另外,乌胡(今隍城岛)镇将古神感领兵也从海上进击高丽,与5000名高丽兵在易山交战,结果大获全胜。当天晚上,高丽军万余人企图趁暗夜偷袭古神感所部战船,但被古神感预测到,他设下伏兵将来袭之敌击溃打败,取得了全面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