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发展及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发展及胜利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党领导根据地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发展及胜利

【建党历史曲折坎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建党问题,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红船上诞生(1921~1927年)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最终失败了。

◆斗争中成长(1927~1937年)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的旗帜,实行土地革命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积累经验,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在农村发动广大农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根据地内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革命景象。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救国斗争。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两次胜利和失败,教育了党。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积极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为迎接全国规模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作了准备。

◆抗日先锋队(1937~1945年)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旗帜,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前线。

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成了人民抗日的指导中心和各地爱国志士向往的革命圣地。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维护团结抗战的局面。党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日群众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全中国(1945~1949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斗争。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实现中国社会政治的改革。

1946年6月底,得到美国政府支持和援助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自卫战争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使自己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反封建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

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

◆建设新世界(1949~1956年)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赢得了完全的独立,使祖国(除台湾和若干岛屿外)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和安定,使中国人民成了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短短3年的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党适时地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中,虽然后期出现过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但从根本上说,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今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证明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历史的考验(1956~1976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毛泽东1956年4月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和1957年2月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1957年以后,党的领导曾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发生“左”的偏差,使社会发展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党采取措施纠正“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政策调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打下了很大一部分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又有发展,终于导致了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表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十分艰难复杂的事业,表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坚强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路(1976~1990年)

1976年10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的头两年,党还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制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总结经验,党初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走进新时代(1990~ )

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世纪末这两项重大的历史事件,充分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事实。世纪之初旧中国的任人宰割、受尽屈辱已成为历史,逐步繁荣富强、民主昌盛的新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如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高举“三个代表”伟大旗帜,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共青团成立及其斗争历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开始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新形势,为团结各界青年加入抗日救亡斗争行列,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改造共青团组织的决定,将共青团组织变为广大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和青年抗日救亡团体,带领各族各界青年参加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正式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决定将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通过了新的团章。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党中央在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又改称红旗路)东侧87号原贵州军阀师长柏辉章的公馆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下来。从此以后,红军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由毛泽东在会上批评陈独秀右倾错误:第一,在国民党问题上,党中央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始终没有当“主人”的思想;第二,在农民问题上,党中央不支持农民革命;第三,在军事问题上,“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毛泽东强调“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瓦窑堡会议

“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会议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圆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

◆重庆谈判(假和谈、真备战)

日本投降后,全国各界人士强烈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呼吁民主协商成立联合政府。蒋介石为欺骗公众舆论,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给中共发出3封“万急”电报,邀请毛泽东亲临陪都重庆,共商国是。谈判中,国民党方面对谈判毫无准备,暴露其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最初4天,双方就政治、军事先作一般性商谈。经过43天谈判,于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2日公布。11日,毛泽东回延安;17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20日,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功过是非,主要经验教训,对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做了明确的、实事求是的结论。《决议》还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在运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说明了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决议》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它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增强了全党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发展。

总结:统一思想是加强团结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思想上形成一致,才会在行动上形成合力,取得最大的工作效益,因此,我们的工作也要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分工合作,狠抓落实,相信会做出优良的工作业绩。(www.xing528.com)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由华国锋主持。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

◆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必须要有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作为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在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资本在华企业、中国早期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的工矿企业的工人达60多万,加上海员、铁路工人,总人数达100多万。特别是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欧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其间,日、美帝国主义则乘机扩大它们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大量开办工矿企业。这样,中国工业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增长,到1919年已发展到200万左右。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当时的中国工业中心和工人运动中心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这次大会开始是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秘密举行的。大会进行到7月30日,会场突然遭到暗探的侦察,被迫休会。最后一天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讨论的中心是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和党的任务的决议。党的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指出党的奋斗目标是领导无产阶级以武力实行彻底的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在组织上根据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要成为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党。党纲还规定各级党的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党的组织,党的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必须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规定吸收党员必须具有严格的手续和条件,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纪律;并提出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建立密切联系。大会还规定党在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提出派遣一批党员参加领导工运工作,在工人中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建立和健全工会组织,领导工人斗争,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另外,大会还规定了党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等等。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中国无产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就有了可靠的保证。“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党必须进一步提出明确具体的革命纲领和革命策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李达等12人,代表党员195人。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会议决案》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宣言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宣言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就从实际上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重大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最初成果,它给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

◆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到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张国焘、谭平山、罗章龙等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陈独秀向大会作了报告,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大会着重讨论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在讨论中,多数代表批评了张国焘等不愿积极同国民党合作的错误意见,也不同意马林、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经过充分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文件。这些文件指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任务”“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第一,改组国民党为左翼的政党;第二,在中国共产党不能公开活动的地方,扩大国民党;第三,把优秀的国民党员吸收到我们党内来。”同时要求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后“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扩大我们的组织,以建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党的三大确定的以党内合作形式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等20人,代表990余名党员。陈独秀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大会通过了民族革命运动、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组织问题、宣传工作等决议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大会的宣言。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陈独秀被推举为总书记。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指出:“最受压迫而最有集合力的无产阶级就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党的四大还进一步强调了革命同盟军的重要性。指出:“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农民运动是中国革命运动中的重要成分”。此外,大会还指出:“无产阶级要能够抓住被压迫的各社会阶级的力量,向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国内军阀及地主买办阶级)——作战”。为了正确执行统一战线的政策,大会总结了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批评了“左”、右倾错误。大会还制订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大发展的需要。党的四大提出了以前党的历次大会所没有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进一步强调了革命同盟军的重要性,为革命运动的新高涨作了重要准备。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到会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李维汉、彭湃、毛泽东、陈延年、邓中夏等80人,代表党员57900多人。大会中心任务是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决定党在最近时期的任务。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于上年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决议案,根据这个决议案陈独秀犯了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右倾错误,并强调了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政府和武汉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决定由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4人(以后又增补李维汉)为政治局常委。由于陈独秀表示接受大会的批评,又由于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及危害缺乏深刻的认识,仍推选陈独秀为总书记。所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未能起到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作用。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和南昌起义以来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方针,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其中正式代表84人。瞿秋白、周恩来在大会上作主要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案》《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农民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和新的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由于过分强调工人成分,会后,向忠发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常委主席(后改称总书记)。但他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后来被捕叛变。大会的决议和确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大会肯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并提出了民主革命中的十大政纲。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都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两个中国之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日趋尖锐。5月间,国民党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制定了“消灭”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势力,准备夺取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把中国引向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上去的反动路线。广大工农大众则迫切要求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赞同我党提出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但又幻想“中间道路”,希望蒋介石实行“开明政治”,以便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种形势下,在整风运动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121万党员。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了国内外政治形势,总结了20多年来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路钱的基本思想是:

一、指明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因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中国民族团结的破坏者,是国民党战场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动员和统一中国人民抗日力量的根本障碍物,是内战的祸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它有力地揭穿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政治欺骗,把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和政党团结在一起,在一个民主的共同纲领之下,为现在的抗日和将来的建国而奋斗。

二、规定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途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为此,必须广泛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其中,主要是发动农民群众,使党获得占人口80%的同盟军。因此,要把发展壮大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力量作为工作的重点,也要注意加强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人的工作,并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作好准备。

三、提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党的任务,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全党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全党必须采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共同奋斗。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建党以来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大会在历史转变的关头,总结了党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标志着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转变关头,分析形势,确定新时期前进方向的一次重要会议。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着1073万多党员。我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代表,58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应邀列席了大会。毛泽东宣布大会开幕,并致开幕词。毛泽东指出: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我们的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但是,我们还有严重的缺点,在我们的许多同志中间,仍然存在着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作风,这就是: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对这些严重缺点,必须大力克服。毛泽东强调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我们决不可有傲慢的大国主义态度,决不应当有了一些成绩而自高自大。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的开幕词,为大会指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它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作了科学的总结。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政治经济情况,适时地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革命转移到建设上来,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为此制定了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经济上的一系列正确方针,为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作了必要的准备,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八大在有些问题上仍有不足之处,八大确定的路线也没有能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

◆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24日,党的九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512人。这次大会是在全国省、市、自治区一级党委一个也没有“重建”,绝大多数党员尚未恢复组织生活的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大会的主要议程是:一、林彪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二、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章;三、选举党的中央委员会。历史证明,党的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名,代表全国2800万党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是:一、周恩来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二、王洪文作修改党章报告,并向大会提出《中国共产党党章》;三、选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

◆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18日,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的代表共1510人,代表全党3500多万党员。华国锋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总结了党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党在新时期的根本任务。叶剑英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邓小平再次强调,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为我们党树立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党、全军、全国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党的十一大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和动员全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次大会没有能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反而加以肯定。因而,这次大会没有完成从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党的十一大前后,叶剑英、邓小平、陈云、聂荣臻、徐向前等大批老同志亲自宣传党和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这就开始了我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大规模的拨乱反正。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总结过去6年历史性的胜利,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1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阐述了十二大的历史地位、任务和指导思想。强调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中国人民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是: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大会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实现了新老合作和交替。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900多名,代表着4600多万党员。不是本次大会代表的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内部分老同志、党内其他有关负责同志,共317人列席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共96人作为来宾列席大会。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赵紫阳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主要内容是:一、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二、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地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三、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为我国的建设和改革规划了基本蓝图。四、提出了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的历史任务。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

◆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无论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能动摇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坚定信念,而只会使我们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去克服困难,战胜风险,胜利前进。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江泽民在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在这个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他说,在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刻,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他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作了论述。他指出,这些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党6600多万党员。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15日~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胡锦涛强调,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胡锦涛在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后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