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时间:2023-05-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 中性产业 区域特色经济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尽管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规模并不大,其国民经济贡献值与汽车、纺织等制造业相比不过是凤毛麟角,但传统工艺美术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却是其他产业无法同比和替代的。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Analysis 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Art Industry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s

朱怡芳 Zhu Yifang

朱怡芳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2009年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编号:09YJCZH067

内容提要:门类复杂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矛盾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生产要素、市场状况、产业结构及布局等方面。在适时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进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该产业本身具有的差异性和比较优势是其成为区域特色产业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发展区域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应当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发特色的产品并设计、引导消费需求、培育良性的市场氛围。此外,必须明确产业定位,制定适宜政策引导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  中性产业  区域特色经济

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尽管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规模并不大,其国民经济贡献值与汽车纺织等制造业相比不过是凤毛麟角,但传统工艺美术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却是其他产业无法同比和替代的。从文化传承意义上讲,新时期,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更是担当着发展国家经济的同时建设人文事业、进行文化输出的双重责任。

一、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006年以来,通过各类相关传统工艺美术课题的调研,发现不同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并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作为区域特色产业来发展地方经济的做法形成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体表现在:

1.一些有先赋性自然资源的地区,要么只以工艺美术产业链低端的原料输出为主,走资源依赖型的粗放发展路线,要么盲目地将工艺美术作为地方文化产业来开发,破坏了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建设。

2.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传统工艺美术的手工艺价值及产业地位不同,由于功能的转变,当代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文价值逐渐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当一部分产品牺牲其艺术特色和实用功能而沦为缺失文化内涵、做工粗糙、价格低廉、缺少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很多城市的工艺品市场包罗了各个地方批量化的非纯手工艺产品,这些产品并没有充分反映出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另外一些有特色的可以走高端精品路线的工艺美术品,在迫于生存、追逐利润的市场化过程中逐渐缺失文化经典性。

3.劳动、土地和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不同区域工艺美术产业资源、发展、受重视程度并不均衡。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手工艺人的劳动力价值未得到充分肯定,其社会地位及待遇较低,由于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不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这一产业中的劳动者从业信心及产业本身的发展方向。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以及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手工艺人(艺术家、设计师)的地位普遍较高,有历史传承的手工文化、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因而他们能够较快且顺利地与现代设计结合,并形成目前第三产业中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我国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从业年限等亦不均衡,珍稀人才未受到充分的重视,缺乏工艺技艺保护的具体措施。

4.大众消费文化趋势下的工艺美术品市场呈现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状况,即以内销市场为主的工艺品批量化生产供过于求、数量多、质量低、差异性不明显,而面向国家、个人收藏的高端精品以及濒临技绝人亡的品类却供不应求。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为了加强文化建设,盲目投资打造工艺品博览中心、城、街以及玉器、陶瓷等专业化销售市场和专业生产加工的村、乡、镇、县。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物力、资金的浪费。此外,行业内的职称及荣誉评定标准不统一,针对市场上“大师”成堆、“大奖”成风的功利性不良风气未有合理的治理措施和良性发展的方向性指导。

5.长期以来我国未有清晰、系统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定位与结构划分,这是引起其他问题的根源所在。工艺美术产业的经济贡献值一直无法准确统计,不同口径的统计数据差别较大,而且缺乏相关的有力数据。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的工艺美术企业仍然较少,而统计范围之外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工作室,甚至未经注册的家庭作坊、小摊小贩等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另外,由于所属产业结构的不同,列为文化产业的传统工艺美术内容享受的各种政策,如税收优惠、人力资本、资金扶持等多方面都较第二产业工艺品制造业优越。有些城市将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列为都市产业,有些城市将其列为旅游文化产业,还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将其列为原生态文化产业,不同地区响应“做强、做大”的号召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都会不约而同、不同程度地牵涉到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然而对于本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是否具备完整、延伸的产业链发展优势,是否升级、怎样升级,以及如何用系统的思想、发展的眼光统筹规划、整合利用传统工艺美术上下游产业资源的问题,并未达成较高的认识和一致的共识。

6.直至目前,我国尚无法将整个工艺美术产业完全纳入文化产业的现实是:工艺美术品类多、产量大、范围广、价值亦有高低,有些生产与制造业联系紧密,因而很难确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来准绳;缺乏适合发展的文化产业市场氛围,或者说,文化产业市场尚不健全,需要培育和引导;长期以来,所属管理部门不固定,有些工作缺乏连续性,有些工作没人管,有些工作多头管,管理职能交叉引起的缺位、越位问题较为严重。工艺美术与其他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具有极强的文化艺术属性,受此影响主管部门、主管职能不清,实际做法、预期目标相异。很多工作经济产业部门与文化事业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其中轻工制造业部门强调产量、产值等经济指标,引导工艺品商品化,而文化事业部门侧重将工艺品承载的手工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与传承,二者在发展思路、管理方式上截然不同。多重原因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成为区域特色产业的条件

图1 玉雕行业原材料、设计生产、人才、市场反映出的恶性趋向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是将其作为某一区域的特色产业对待。一个地区的特色产业往往相应地受到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这对于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而言是极为有利的。那么,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可否成为区域特色产业?

首先,一个基本前提是需要对区域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进行重新定位。传统工艺美术分列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当中,即使其多种品类都包含在轻工制造业当中,但尚无明确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这一称谓。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指出的只有“工艺美术及其他制造业”,而像金属工艺及首饰、抽纱刺绣、编织编结、艺术陶瓷、织毯地毯等都分散在相关的制造业类别内,所做出的“原材料天然、手工制作及非机械化生产”的标注界定也不清晰。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并不能完全作为“文化产业”来看待,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所给出的界定,也仅仅定位了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工艺美术活动”[1],这一角度强调的是工艺美术的精神性和娱乐性,然而实际上,有部分传统工艺美术品类的原材料采掘和加工生产带有非节能、非环保的特点(如玉石雕木雕等),这也使其面临能否列入文化产业的尴尬境地。历史至发展至今,传统工艺美术先赋的“中”[2]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经济、文化、社会地位,限定了它的发展空间和趋向。它既不主流也不边缘,既不重要也不次要,而是在特定的、需要的时期发挥出经济作用(例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艺美术品为国家出口创汇所作的贡献)和传统文化传承(例如工艺美术品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等特殊作用。尤其发展到今天,工艺美术的品类之多,涉及的材料、知识、产地、关联产业之广,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与矛盾之复杂,已不是归属在制造业或文化产业内实施管理就能厘清和解决的。在此提出“中性产业”的说法,将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视为“中性产业”,便于各部门应对综合管理这一产业过程中明确各自职责和权力,遇到职能交叉等问题避免越位和缺位,从而对这一产业的发展做出专门、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政策指导。

其次,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可以成为区域特色产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它具有的差异性。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品类共11大类、65中类、83小类,达1881个品种,[3]有些地区同时存在多种工艺品类,如江苏作为工艺美术大省就有11个大类114个品种,其中南京云锦、苏州刺绣、宜兴紫砂无锡泥人扬州玉器和漆器、南通蓝印花布、东海水晶等都是地方特有的种类。而同一门类在不同地域的工艺传统和地方特色又各不相同,比如南方、北方的剪纸,在纸张的选用、色彩表现、刀法、题材、趣味风格等方面都呈现不一,年画等民间工艺美术更是如此。无可否认,差异性是手工制品的最大特点,尤其是玉器,因材施艺,可以说没有一件是一模一样的。手工产品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商品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www.xing528.com)

第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具有的比较优势是其成为区域特色产业的关键。区域特色经济是一个区域比较优势的整合,而该区域的特色产业在比较优势前提下可以形成特定的区域品牌,使其成为区域形象的代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占据了某些区位优势因素,从而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具有不可替代、不可仿制的特性,集中体现出该区域整体的经济、文化价值。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产区,因区位优势因素的不同,呈现出自然禀赋发展型、依托熟练劳动力发展型以及混合型等特色类型。然而,也有一些地区的区域优势定位不准,效仿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的同时,模糊了自身原本特色的条件优势、生产优势及产品优势。[4]

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如何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当然,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反过来约限、影响地方经济。怎样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围绕二者在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生产要素、市场状况、产业结构及布局、政策措施方面的关联,应当注重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

第一、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生产要素的优势。区域特色经济根本上是从本地区资源生产要素的特点出发,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以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在现代区域经济的区位优势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它可以成为文化生产力来塑造区域的特色经济,同时,形成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又可以促进区域人文环境建设的和谐。尤其是长久以来工艺美术深植的农村乡镇,手工艺生产与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就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而言举足轻重。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能够促使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和产业格局。2008年至今,面临全球经济危机,包含传统工艺美术在内的中国文化产业却成为某些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开发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并形成地域品牌,必须去挖掘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西部地区,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优势并未充分利用,绝大多数工艺美术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作坊,竞争力较弱,特色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而另外一些传统产区,则依赖本地的工艺美术材料资源,粗放采发。资源开发过度、管理方式的不适当,使得部分优良的原材料浪费、短缺或被少数私人囤积(以玉雕行业为例,如图1)。特殊的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生产要素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赋性要素,还应当寻求适合该区域产业发展的规模,注重关联产业的培育,以及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开发真正特色的产品,设计、引导消费需求,培育良性的市场氛围。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性、资源空间布局的非均匀性和分工交易地域性交通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性、现有经济水平的差异性等因素,使得各区位形成不同的资源差异、成本差异、技术差异、市场差异以及要素配置和制度差异,由此也使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目前,打造的区域特色品牌,如“中国钧瓷之都”禹州、“中国玉雕之乡”镇平、“中国石雕之都”惠安、“中国内画艺术之乡”衡水,其工艺品批量化生产供过于求、数量多、质量低、差异性不明显,而真正面向国家、个人收藏的高端精品以及濒临技绝人亡的品类却供不应求。很多地方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一味强调“快”、“利”,使工艺美术产品在急功近利的情势下失去真正的“特色”和原汁原味。当然,从业人员流动性增强、社会传承方式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本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的技术垄断,在尚不健全的市场氛围中,特色产品缺乏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些产品即使受到保护也无法与市场上未注册的个体小户成本低廉、翻版仿制的商品形成公平竞争。此外,尽管很多地区也建成了工艺美术的专业化销售市场和专业生产加工集聚地,但投资环境不够优化、专业市场的运营也机制不够健全。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潜在的消费需求是由企业的慧眼发现和发掘的,一种新设计往往会引导新的市场需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面对发展瓶颈需要打破传统的“消费”理念,有了认识、观念的变化,才可能畅通产业发展的道路。设计、引导消费,可以孕育工艺美术的关联产业。尽管有些品类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尚无法完全纳入文化产业范畴,但是应当认识到,消费文化背景下的产品,已不是单纯的实体产品,而可能是一种信息产品或消费体验,传统的实体产品伴随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形成内容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见表1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延伸与消费内容)。现如今,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在文化资本方面的投入,比如文化研究、教育、知识传播等等。特别是工艺美术企业,若对这些方面有所投入,将会转化为新的可持续的文化资源回报企业。这不但有益于企业开发出新产品,还能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完善企业品牌的真正文化内涵、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生存能力。(见图2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创新产品、引导消费、发展企业、培育市场”模式)。

表1 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延伸与消费内容

第三、明确产业定位,制定适宜政策引导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方向。重长远利益,不盲目效仿,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规划。目前,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仍然面临“一低一高”两个极端的发展方向。所谓“低”,是指国内一些具有禀赋自然资源的地区,仍然走资源依赖型的粗放采发路线。“高”,则是指部分地区盲目地将传统手工艺文化及其产品作为地方文化产业来开发,尚未培育出充分的市场环境就采取“虚高”手段打造包装、宣传声势。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如土地、人力、资金、地方文化资源,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建设。不仅是工艺美术产业,其他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中也存在着类似问题,比如特色经济盲目发展而部分地区特色逐渐丧失、不少地区特色产品尚停留在低层次、地区特色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尚未形成知名品牌、相当一部分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存在短期行为。以当代玉雕产业的代表南阳为例,它也是独山玉的矿藏产地,有史以来,随着矿藏可采储量的减少,产业结构也发生明显的转变,即先从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向资源加工型产业结构,渐渐从资源加工型产业结构转向加工型产业结构,如今又确立了向“玉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能直接限制或促进本土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及发展政策的选择,从而会影响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着眼长远利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资源条件与生态环境、优势与潜力、开发现状与特点,认清自然资源和环保产业在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中的作用,正确选择资源战略和发展对策,科学的布局适合本土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避免盲目开发,需将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与当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选择典型的特色产业在全国试范性的培育若干特色产业群,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手工业时代,传统工艺美术是主要的经济形式之一;在大工业时代,作为独特的经济产业,它仍然是重要的生产部类;在所谓的后工业时代,作为“中性产业”,发挥它的潜在优势将满足社会文化的内生性需要并促进区域经济的新发展。2008年至今,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传统工艺美术企业,尤其是广东等地以外销型为主的工艺美术企业销售受阻。而相比之下,借由北京奥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价值也逐渐得到新的重视,一些走品牌路线的内销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反而凸显出后发增长优势。

图2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创新产品、引导消费、发展企业、培育市场”模式

可以说,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在2006年后已开始入轨新的转型期,小到百姓民生大到国家文化实力建设,它综合的中国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经济价值在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已显现出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应对这种转型,对该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政策引导亦势在必行。总而言之,明确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定位对行业管理来说将具有标志性的切实意义,在定位的基础上,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规划管理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

参考文献:

1.赵兵,王丹:《加快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2.朱怡芳:《任重而道远——南阳地区玉文化产业发展刍议》,《南阳玉雕》,2009年第1期

3.刘柏:《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经济论坛》,2001年第8期

4.何频著:《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注释】

[1]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又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其中文化产业范围内提到一项“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2]从技术哲学角度讲,人类手工艺活动的人文性可以调节现代工业技术引发的价值矛盾。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亦有“无所偏倚,谓之中”的精神(《中庸》),“中”的性质或等级在两个极端之间,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3]同一项目另有专文论述。

[4]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工作办公室编:《中国工美报告-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书(上)》,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