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卜楞寺:藏传佛教著名显密寺院

拉卜楞寺:藏传佛教著名显密寺院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九甲乡境内大夏河畔,属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一。至此,拉卜楞寺已成为一座显密双修的寺院。1743年由德哇仓活佛等人寻访确认为第一世嘉木样大师的转世灵童而迎进拉卜楞寺,举行了盛大的坐床典礼,登上寺主宝座。5岁迎入拉卜楞寺坐床,20岁赴藏留学,四年后返回。25岁返归拉卜楞寺后,大力整顿寺院,严令僧众注意戒律,认真修持。

拉卜楞寺:藏传佛教著名显密寺院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九甲乡境内大夏河畔,属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一。

该寺自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建立以来的二百多年中,对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遂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个高等学府。寺设闻思、上下续部、时轮、医药和喜金刚大学院,犹如一所综合性大学,僧侣修习内容包罗了藏族文化科学艺术的全部学科。由于修习次第完整,修行仪轨严谨,故高僧活佛层出不穷。全寺占地面积86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余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威严壮观,肃穆典雅。寺内藏有浩瀚的经典论著和历代高僧学者著作,珍藏着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和历代珍贵文物。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藏族人民高度的才能与智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拉卜楞寺

一、历世嘉木样活佛及其建树

拉卜楞寺创建者第一世嘉木样(公元1648年—1721年),于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正月初八出生在甘加(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境内的当让来察img36 地方。6岁出家为僧,13岁受沙弥戒,法名罗桑坚参。2l岁赴藏学经,他刻苦攻读,深通经典,精持戒律,专心修持,获得了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尊贵的荣誉。1674年,第五世达赖为其授比丘戒,法名俄昂宗哲。53岁出任哲蚌寺郭莽学院堪布,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魄力,得到了西藏各界人士的敬重和信赖。在藏历时40年,直至1709年3月,在青海黄河南和硕特蒙古亲王察罕丹津的再三祈请下,终于放弃了先前终生在西藏弘法的愿望,率领格西学者百余人,于9月抵达青海河南蒙旗亲王府,并为创立拉卜楞寺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翌年3月15日,创立了拉卜楞寺第一所学院——闻思学院的修习体制。4月22日选定山明水秀的扎西曲地方为寺址,闰7月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取寺名为“噶丹夏珠达吉扎西益斯曲维朗”。1711年建成有80根明柱的大经堂。1714年建立了“佛宫”(拉章)。1716年又组建了下续部学院的修习体制。至此,拉卜楞寺已成为一座显密双修的寺院。1720年,清康熙皇帝册封一世嘉木样大师为“扶法禅师班智达额尔德尼诺门罕”,并颁赐金敕、金印,声誉日振,为寺院的发展壮大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大师圆寂后,广大僧俗奉制舍利宝塔,以供后人朝观敬仰。

二世嘉木样(公元1728年—1791年),出生在今青海尖扎县囊惹地方。1743年由德哇仓活佛等人寻访确认为第一世嘉木样大师的转世灵童而迎进拉卜楞寺,举行了盛大的坐床典礼,登上寺主宝座。22岁受具足戒,取法号“贡却乎久美昂吾益西宗哲智华”。25岁时他继承先辈遗志,赴藏深造,历时八载,期间心无外惊,不顾饥渴寒暑,刻苦学习,于是通达五论四续要旨精髓。与此同时,他遍求卫藏各处,对所有各教派传承融会贯通,心得丰硕,荣获哲蚌寺“格西”学位。1759年5月23日启辔东返,临行之际,西藏地方政府颁赐敕印,封“具善明教班智达诺门罕”之称号,并赠送服饰、伞盖、乐器、乘骑等堪布用具全副。次年,荣任拉卜楞寺总法台。此后,为寺院的发展壮大费尽了毕生精力,倾注了满腔心血。他对该寺的修习体系、仪轨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促进了汉、藏、蒙古及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1772年乾隆皇帝敕封二世嘉木样“扶法禅师班智达额尔德尼诺门罕呼图克图”。他先后在本寺扩建了由80根明柱至140根、可容纳3000多僧侣同时诵经的大经堂,创建了时轮学院、医药学院以及佛殿、宫邸等大型建筑40余座,确立以显密二宗之讲授修习为主,以医药、历算、辞章、音韵、书法、声明、雕版印刷、绘坛、步法、歌赞等为辅的制度。为此,全寺宗风丕振,掀起勤奋攻读、精研深修的热潮。他圆寂后,亦建灵塔,供僧众瞻仰。

三世嘉木样(公元1792年—1856年),生于今青海省同仁县年托地方。幼时记忆前生之语甚多,后由达赖、班禅、嘉庆皇帝及土观活佛等遣使寻得,在拉萨大昭寺抽签决定为二世嘉佛转世无疑,遂于l798年正月11日迎进拉卜楞寺举行坐床典礼。在土观活佛座前受戒,取法名“罗桑图丹久美嘉措”。18岁赴藏留学,20岁由七世班禅授比丘戒,22岁东返拉卜楞寺,26岁就任本寺法台。59岁应塔尔寺之请,兼任该寺法台。清道光皇帝颁赐敕印,封“扶法禅师”称号。晚年闭门静修,广研经典,深究教理。圆寂后依例奉建灵塔,以示供瞻。

四世嘉木样(公元1859年—1919年),生于西康(今四川所属)拉龙。5岁迎入拉卜楞寺坐床,20岁赴藏留学,四年后返回。24岁时创建喜金刚学院。28岁就任本寺法台,并兼任青海塔尔寺法台。曾先后赴西藏、五台山、蒙古、西康和凉州等地广传佛法,并虔诚为正法的弘扬、众生安乐做甚深广大的祈愿。43岁进京觐见光绪皇帝。三年后光绪敕封“广济禅师”册印。由于力图创新,勇于改革,使拉卜楞寺法规日趋完善,属寺逐年增多,学者辈出,拉卜楞寺再展新貌。

五世嘉木样(公元1916年—1947年),法名丹贝坚参,汉名黄正光。生于西康理塘营官坝彩玛村。1920年经九世班禅大师卜算,迎进拉卜楞寺坐床。1922年受沙弥戒。1924年5月,前往兰州朝拜班禅大师。22岁赴藏深造,入哲蚌寺郭莽学院学习。25岁返归拉卜楞寺后,大力整顿寺院,严令僧众注意戒律,认真修持。1941年创建上续部学院。1947年4月14日因感风寒、继染痘疹而圆寂,享年32岁。

五世嘉木样大师生当科学日渐提倡之时代,故其睿智英明,思想颖悟,耳濡目染,笃好维新,一生为发展民族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不朽功绩。诸如当时在共产党人宣侠父等进步人士的协助下,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创建“拉卜楞藏民小学”、“巡回施教队”、“边闻通讯社”以及“拉卜楞青年喇嘛职业学校”等社会文化设施,促进了边疆建设大业。抗日战争时期,遣使慰劳前方将士,并捐献可购30架飞机的巨资,促进抗战获胜。国民政府为表彰大师的爱国热情,赐“输财卫国”匾额一面。

拉卜楞寺广场(多嘉谭)

六世嘉木样,于1948年4月出生在今青海岗察县贡玛部落。1951年由十世班禅大师选定为第五世嘉木样大师的转世灵童,赐法名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1952年2月11日迎进拉卜楞寺坐床。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佛协副会长、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肃省佛学院院长等职。

二、拉卜楞寺的修习体制

拉卜楞寺不仅是安多地区的重要宗教中心之一,而且是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寺内设显宗闻思、密宗上下续部、时轮、医药、喜金刚六个学院,研究广博深奥的显密宗教义、宗教哲学、天文、历算、医药及各种附设文化专业学科,修习内容包罗了藏族文化艺术的全部内容。

闻思学院:又译作“闻思院经堂”,藏语称“特思木朗”。因该学院规模最大,是寺院“蹉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故又称作大经堂。第一世嘉木样大师于1710年主持修建了只有80根明柱的大经堂,可容纳1000余名僧人同时诵经。第二世嘉木样大师时,因僧人剧增,在原建筑不敷需要的情况下,于公元1772年扩建为有140根明柱的经堂,到1946年第五世嘉木样大师时,又续建了前殿楼。这样,就成了我们现在可见的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四个部分组成并有房屋数百间,占地十余亩的全寺最大的学院。闻思学院最盛时期学僧近3000名。该院共分13个学级,学习课程为五部大论,一般需要15年才能完成学业,在学级、年限上均为全寺之冠。学习方法主要采取背诵与辩论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各科学业后出类拔萃者,方可依次考取“然卷巴”、“尕然巴”和“多仁巴”学位。其中“多仁巴”是该院最高的学位,每年从120个候选人中仅录取两名,一旦考取,便可荣任活佛和属寺之经师。由于学院学风严谨不衰,高僧学者层出不穷。

下续部学院:藏语称为“吉麻巴扎仓”,由第一世嘉木样大师于1732年主持修建,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属密宗学院。该学院正殿东西5间,南北11间。大殿的屋顶法轮、幢幡俱全,殿内供奉着密集、怖畏(大威德)、胜乐三大金刚和六臂法王、护法神等佛像。后殿供奉着德哇仓一世罗桑东智、三世图旦尼玛以及火日藏仓、二世久美柔贝桑盖等活佛的骨灰塔七座。殿外右侧为该学院的护法神殿。凡入此学院学习的僧人,必先广闻经义,闻后思维,通过辩论,然后修持。这既是显宗佛学的常规,也是本学院的修习规程。本学院的一切规矩、律仪,都是依照拉萨哲蚌寺郭莽学院的规矩进行。该学院以习究三藏,即论藏、律藏和经藏,三学,即戒律、禅定、胜慧,及四大教义,即毗婆沙、经部师、唯识师、中观师为主。通过师授、背诵和辩论的形式,达到通晓五大论,即《因明》、《般若》、《中观论》、《俱舍》、《律学》这五部经典的目的。分十三级学习,一般最少需15年才能学完。初级学僧主要学修生起次第。中级学僧主要背诵《集密自入经》、《大自在自入经》、《烧坛经》、《续部经》,并要求会用彩沙制作坛城等。高级学僧主要依据《生起与圆满次第经》中规定的程序修行。每年要通过密宗教义的辩论考试。学院最盛期有僧侣150余人。

时轮学院:藏语称“顶廓尔扎仓艾瓦却科尔琅”,意为“时轮学院容智法轮洲”,又名“顶廓尔扎仓”。1763年由二世嘉木样久美昂吾遵照六世班禅华丹益喜大师的法旨,仿照西藏扎什伦布寺时轮学院修建的,至今已有237年的历史。属密宗学院。殿内供奉着六世班禅赠给二世嘉木样的时轮金刚佛铜像。另外,还供奉着二世嘉木样大师佛像一尊。后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和七大弟子的塑像,左右供奉着堪仓、贡唐罗智仓、旦巴加措等的骨灰塔。在正殿两侧有彩绘壁画,殿顶缀以彩绣丝绸顶幕。学院以研习时轮天文历算学为主。该院分三个学级,年限不定,但必须学完各级课程且要考核合格方可升级。其他与闻思学院相同。修习内容以《时轮经》为基础,主要研究天文、历算,并兼习声明、语法、诗词、书法、绘坛、音韵等。在推算星辰位置、预报日月食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编的藏历,在整个藏区广为发行,有些甚至流传到国外。拉卜楞寺时轮学院是培养藏族天文历算人才的专门机构。时轮历是一种相当科学的古代天文学,但对于天气变化、日食月食等的推算要求数据精密,有时难免出现误差,为此,拉卜楞寺为了体现藏族天文历算发展中的互补性,由四世嘉木样尕藏图丹旺徐创建了喜金刚学院,主修以汉传“时宪历”为主的天文历算学。按定制,时轮学院要逐年编写出一部以时轮历为主的《藏族气象历书》,喜金刚学院需编写出以时宪历为主的历书,并公之于众,求得全寺僧众监督指正,以便提高历书的质量。这一措施对发展和完善藏族天文历算学有积极的作用。

医药学院:藏语称之为“曼巴扎仓”。系第二世嘉木样大师于1784年仿照西藏拉萨甲合尔柔喜琅(指药王山寺)医药学院修建的。属密宗学院。殿内供奉着宇妥·元丹贡保的画像。后殿供药王阿求佛、药师佛和拉科仓的舍利塔。殿前厢廊内绘有人体脉络图18幅。它是专门培养医学人才的教育机构。该院设初、中、高三个学级,并兼设门诊部和制药厂,最盛期有僧众百余人。修习课程主要是8世纪著名藏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以藏医学为基础,博采中、印、尼等民族医学之长撰著的《四部医典》。拉卜楞寺医药学院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医学人才,为安多地区藏蒙人民的身心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大批当代藏医学者的声望也远播甘、青、川广大地区。该院研制的“洁白丸”、“九味沉香散”、“九味牛黄散”已列入国家药典,另外还有18种成药单方被列入西北五省区地方成药,并行销全国各地。

喜金刚学院:藏语称为“吉道尔扎仓”。坐落在拉卜楞寺院内西部,属密宗学院。由四世嘉木样大师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仿照拉萨孜南杰扎仓样式修建,1957年失火烧毁,后由政府拨款7万元,按原来样式重建。喜金刚学院内分三个班级,年级不限,学期与闻思学院相同。主要修习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初级主要背诵《无上供养经》、《妙吉祥名号经》、《大威德经》等,同时还要学习彩沙制作喜金刚、金刚手大轮,并要通过音韵、音乐考试。中级主要学习汉历天文历算、藏文文法、练习跳法舞等。高级学僧必须遵守三律,即:“别解脱律”、“静虑律”、“无漏律”,防止身语恶行,多受灌顶口诀,禅坐静修密宗之道等。

主要法会有:正月二十的禳灾大会,夏至的“大施大会”,三月的空行瑜伽师自入法会等。

上续部学院:藏语称为“吉道巴扎仓”。属密宗学院。首创于1879年,原建筑于1956年失火焚毁,现存的建筑是人民政府于1957年拨款重建的。

上下续部学院及喜金刚学院均属密宗学院,修学基本相同,主修喜金刚、金刚手大轮、虚空瑜伽、集密、怖畏、胜乐等密宗本宗,同时兼修声明、音乐、法舞、梵文、诗歌、文法、韵律、书法、彩绘等科目。培养各科人才,发展民族文化。修业分初、中、高三级,修业年限以完成学业而定。

三、拉卜楞寺主要佛殿及建筑

佛殿是僧人们诵经和信徒朝拜之场所。拉卜楞寺除每个昂欠各有一座佛殿之外,尚有宗喀巴佛殿、千手千眼观音殿、弥勒佛殿、释迦牟尼佛殿、白伞盖菩萨殿、救度佛母殿、白度母殿、寿安寺、悟真寺、普祥寺、图丹颇章和护法殿等。

弥勒佛殿,坐落在拉卜楞寺大经堂之西北隅,亦称“寿禧寺”,俗称大金瓦寺。为拉卜楞寺现存最高之建筑,高达六层,纵深各五间,系二世嘉木样大师久麦旺吾遵照六世班禅华丹益西的法旨,于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依照后藏地区的江仁钦宗的弥勒佛殿样式修建的。此殿初为平顶,由卓尼察罕呼图克图额尔德尼班智达(俗称喇嘛噶绕仓)捐赠巨款做了翻修,并建金瓦亭,为藏汉混合式结构,外为石墙,内为木结构。最高层为宫殿式的方亭,四角飞檐,上覆鎏金铜龙、铜宝瓶、铜如意、铜法轮等,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生辉,气象非凡。殿前悬挂铜佛徽,为本寺最大的鎏金瓦屋顶,故称之为“大金瓦寺”。殿门悬挂清朝嘉庆皇帝御赐用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寿禧寺”匾额一面。殿内供鎏金弥勒佛大铜像,高八米左右。佛像造型端庄,气度娴雅,阔额高鼻,方颌薄唇,邳示沉静而安详,坚定而有智慧,栩栩如生。左右两侧供八大菩萨鎏金铜像,高五米左右。殿内藏有金、银汁书写的《甘珠尔》经一部,甚为珍贵。

释迦牟尼佛殿,坐落在拉卜楞寺内弥勒佛殿西边,仿照西藏拉萨大昭寺样式修建,为鎏金铜瓦屋顶。因该殿铜瓦较之寿禧寺小一点,故称作“小金瓦寺”。该殿高三层,二层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有两根铜质龙柱。在释迦牟尼佛像头顶供有释迦金佛,高约零点七米,相传是印度一位叫做索哇毕孝格尔玛的圣者所造。他共造了一百零八尊,此为其中之一,为一世嘉木样大师从西藏本垛地方迎请来的,所以又称作“本垛觉古”。第三层为嘉木样护法殿,严禁外人进入。殿前为图丹颇章(意为佛教宫殿),系历世嘉木样举行坐床典礼及其他隆重仪式典礼的地方。

寿安寺,坐落在拉卜楞寺时轮学院前。由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之一萨木察活佛捐资修建,纵深各五间,门上悬有清朝嘉庆皇帝御赐用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寿安寺”匾额一面。殿内供有宗喀巴化身铜像(狮子吼佛),高约十三米。该佛像造型美观,比例匀称,铸雕精细,神态安详,眉目生动,伫立瞻望,给人以庄严肃穆的印象。殿的两侧为八大菩萨像。在左侧还供有十六罗汉铜像,也都安排有序,疏密得当,各具姿态。

宗喀巴佛殿,位于大经堂东北面约三百米处。该佛殿曾两次遭到火焚,后由本寺蒙古族闹日仓活佛捐资修建。殿内的全部佛像,是本寺高僧,第十世班禅大师和第五世嘉木样丹贝坚参的老师,著名的学者拉科仓活佛捐资塑造的。该殿高三层,殿门两侧绘有释迦牟尼生平事迹彩图。内供宗喀巴鎏金佛像、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左右两侧供鎏金文殊菩萨小铜佛一千尊、救度母佛二十一尊。

千手千眼观音殿,位于拉卜楞寺宗喀巴佛殿的东面,原为黄河南亲王之家庙,历史较早,内供佛像多尊。

白度母殿,位于拉卜楞寺大殿的西侧。救度母殿在久康前,周围均有铜质经轮。白伞盖菩萨殿在德容宫后面,地势在全寺最高处。

悟真寺,位于拉卜楞寺加洛华仓院内,是加洛华仓修建的,屋顶为绿色琉璃瓦,通称“小绿瓦寺”。殿内供有宗喀巴化身像。

大金瓦寺(弥勒佛殿)

普祥寺,位于拉卜楞寺德哇活佛院内,供有文殊菩萨佛像。

护法殿,在普祥寺的西面,黄河南亲王府之前,内供本寺“乃群”(一神名),门禁森严,普通人不能入内。

藏经楼,位于拉卜楞寺内萨木察仓昂欠之西面,内藏各种经卷六万余册。“文革”期间遭受破坏,经卷暂移到时轮学院经堂存放。现藏经楼为上世纪80年代新建。

印经院,位于拉卜楞寺内千手千眼观音殿前面,原为蒙古黄河南亲王府。内藏印经版甚多,大致分为:从梵文译成藏文的《大藏经》,高僧大德的著述,本寺高僧的著述。“文革”中印经院遭受破坏。现在印经院得到了恢复和扩充,除原有的木版外,还增添了铸字铜模、铸字机、平台印刷机等铅印设备。

夏殿拉康,位于拉卜楞寺大经堂东北隅。是为迎接班禅大师仿照日喀则班禅住房而修建的,是班禅大师的行宫。

四、拉卜楞寺藏书

拉卜楞寺创建后发展很快,僧侣不断增加,但供僧侣研习用的经卷典籍奇缺,要经常派人到外地订印。嘉木样二世非常重视经卷典籍的搜集保存,在两次赴西藏期间,以极大精力收集经卷典籍,先后共收万余部。后经百余年的收集、刊印、抄写等,到1958年时已有藏书228620余部,藏文经版62000余块。1959年,德乌鲁市(今夏河县)拉卜楞工作组对拉卜楞寺藏书进行了清理,编制了《拉卜楞寺总书目》,共分为17大类、17604种,共收入179人的著作。《拉卜楞寺总书目》记载:由115部经籍编纂的《甘珠尔》,用金汁书写的存l套,银汁金饰混写的存l套,银汁书写的存l套;《贤劫经》、《般若八千颂经》用金银汁写的有60部。尚有用松耳石、珊瑚、砗磲等宝石和珍珠粉液书写及丝线绣织的卷帙,卷卷字体端庄秀丽,装裱精美,夹以檀木夹板,外裹绸缎,非常考究。在拉卜楞寺藏书中有两部极为珍贵的贝叶经(以印度贝多罗树之叶为载体书写的经卷),一部系印度圣贤月称(即华尔丹达哇智华)之遗物印度梵文经,一部据传是孟加拉国阿底峡(公元982年——1054年)于1042年到西藏后于阿里所著的《菩提道灯论》(一说《般若八千颂经》)。1984年至1987年,中央和省、州有关部门先后拨款67.5万多元,重新修建了拉卜楞寺藏经楼。新建的藏经楼总面积2340平方米,内有阅览室10间500平方米,一次可接待读者50余人,现藏书

甘珠尔

65000卷。拉卜楞寺藏书按藏文字母顺序进行编目和排架。此寺非常重视对藏书的保护,每年“扫经”一次,即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选择大好晴天,将所藏珍贵经卷搬出室外,边用线香翻书,边一页一页地用细毛刷轻扫(又称“开卷挽拭”),扫后再入库上架。如此年复一年,使藏书除人为损毁的以外,保存两三百年仍大部完好无损。

五、学者及著述

拉卜楞寺由于机构健全、制度严整、治学严谨,学风丕振,加之积极引进卫藏名僧辅导,故高僧学者脱颖而出,格西学者遍及藏蒙。除精持戒律、深通经典的寺主嘉木样活佛外,尚有“四大赛赤,八大堪布,掌宝伞者一百八十,格西学者五百,明解兼备的僧众三千”之说。在整个藏族文化史、宗教史上,有所建树者不乏其人。一世嘉木样大师撰写的《因明疏》、《俱舍论疏》、《般若大疏》、《宗教纲目》、《佛历表》等论著就多达15部,其中五部大论最为著名,被蒙藏地区许多寺院奉为课本。二世嘉木样的著作有《第一世嘉木样传》、《章嘉·若贝多吉传》、《塔尔寺志》等12部之多。在藏族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贡唐丹贝卓美著有脍炙人口的《水喻格言》、《木喻格言》、《世故老人箴言》等论著达13部之多。阿莽班智达·贡却坚参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撰著的《汉藏蒙关系史概要》、《拉卜楞寺志》亦较著名。哲贡巴·丹巴饶吉所著的《安多政教史》也是闻名遐迩之作。此外尚有更敦群培的《白史》,亦是藏族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历史著作。

当代拉卜楞寺也产生了不少学者。他们有的通晓天文历算,有的专门研究藏族医学,有的擅长诗歌戏剧,有的擅长书法正字,造就了一大批藏族僧侣知识分子。他们积极投身于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之中,其中大多数人已成为从事科研、文化教育、民族宗教工作的骨干。

六、拉卜楞寺的佛教文化艺术

拉卜楞寺是安多地区一所重要的佛教文化艺术宝库。各类建筑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质地不同的佛像,工艺精巧,神态生动;壁画、唐卡色泽艳丽,惟妙惟肖;各类经籍内容丰富,卷帙浩繁。这些文物宝藏,完好地保存下来,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和近代建筑家、雕塑艺术家和藏、汉、蒙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精湛的技艺和无穷的创造力。这些都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建筑艺术:拉卜楞寺庞大的建筑群坐北向南,背依青山,面对松林,大夏河水环山绕寺,山明水秀,景色宜人,俗有“金盆养鱼”之称。经300年不断扩建完善,到1949年,主要梵宫殿宇达九十余座,以各类佛殿、昂欠(活佛宫邸)、僧舍、法苑、讲经坛、佛塔及经轮房,共同组成一个具有鲜明藏族特色的庞大壮观的寺院建筑群。

整个建筑分布,以东北及西北之白塔为标志,以东、南、西三面经轮房为外围轮廓线,整个高大经堂、佛殿均集中在西北方向,给外来游客与朝拜者以进入胜境之感。这些梵宇佛宫又以闻思学院之大经堂为中心点,其他殿宇以半月形格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闻恩学院主要建筑取中心轴对称布局,自前至后,由檐廊前殿、经堂、后殿和其他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全寺之冠,因其经堂规模最大,故称大经堂。大经堂初建于1711年,1772年再次扩建,1946年增修前殿,1948年再扩后殿,l985年不慎失火后重建。殿前有广场,以供瞻仰、朝拜和举办大型佛事活动之需。广场东、西、南有三条大道通向全寺各处,构成自然活动区。经堂略显横长方形,整个建筑均以石、木、土和茴麻为建筑材料,四面用青色石英岩砌成厚墙,色调素洁,质朴大方。内部全是木结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四壁绘有佛教图案、佛传并嵌以佛龛书架。整体建筑近似梯形,高宽亦复如是,此所谓“内不见石,外不见木”,风格厚重,庄严典雅。其顶置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法幢和金顶等。后殿半顶中部另耸起一座歇山小殿,鎏金铜瓦覆盖其顶。其他学院规模较小,建筑结构与布局均与此同。大金瓦寺(即弥勒佛殿)是全寺佛殿建筑之典范,其他各殿内部布局均大同小异,僧舍为低平小屋。整个寺内殿宇以功能和等级不同,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整个色调庄重典雅,肃穆宁静。阳台房檐的彩布帐帘,更加增添了宗教色彩和神秘气氛。它与金碧辉煌的鎏金屋顶互相呼应,显得更加雄伟多姿,充分显示出了藏族人民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和令人折服的聪慧才智。

造像:拉卜楞寺现存的佛像,据不完全统计多达万余尊,高者近10米,小的仅数厘米。就质地而言,除金、银、铜、铝之外,尚有象牙、檀木、玉石、水晶和泥塑等。各种不同的造像虽有严格的款式限制,但依然有通行的艺术书法,均需凭借高超的技艺方能完成,是注入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个性之作。如大金瓦寺之弥勒佛、狮子吼佛殿之狮子吼佛与文殊菩萨殿中的文殊菩萨等,形体高大,制作精美。小型佛像亦形象优美,比例协调,刻画入微,不乏精湛之工艺。这些为数众多的佛像及其他工艺品,有的来自西藏、内蒙古及中原地区,有的甚至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国。如大金瓦寺的弥勒佛,是尼泊尔工匠来此建造的;小金瓦寺殿正中上方佛龛中供奉的释迦牟尼铜像,小而名贵,是第一世嘉木样从西藏请来的全寺最古老的佛像之一。藏族工匠在制作上充分发挥了本民族的鎏金和镶嵌技术,在大部分铜、泥、木雕的佛、菩萨、明王、护法神像上,满身遍饰金、玉、翡翠、珊瑚和玛瑙,使其装饰华贵,各显珠光宝气,充分展示出了本民族的特色。如时轮学院供奉的金刚手鎏金铜像,白度母佛殿的白度母佛像和夏卜旦佛殿的吉祥天母像,都是艺术性较强的代表作品。

壁画:拉卜楞寺的壁画是该寺佛教文化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经堂和佛殿的四壁都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这些壁画除了一般的佛、菩萨、千佛、天王、佛传、佛本生、六道轮回等外,还绘有历史故事、宗教人物、建筑装饰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在造型上,有怒目攥拳、雄武勇猛、使人望而生畏的天王、护法神像,也有充满宗教神秘感的下续部学院正殿内绘制的胜乐、集密、时轮三金刚,上续部学院正殿内的六臂怙主和吉祥天女壁画,实为藏民族艺术代表之作。还有医药学院的《弥勒佛净界》图,以抒情笔调,创作出形象各异、性格不同的菩萨、供养天女。这些天女有的安详文静,有的手持莲花温情脉脉,洋溢着活泼轻快的浪漫情调,充分显示了女性的文静与慈祥。一些佛经故事和历史故事画,还描绘了建筑、狩猎、骑射、奏乐、舞蹈等场面,具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这些数以千计的壁画,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继承了本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会了汉族地区及古印度巴拉王朝绘画形式和技法后,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淳厚质朴的地方特色的艺术杰作。

唐卡:是拉卜楞寺保存数量最多、最富有藏民族特色的宗教艺术珍品,是一种画在绢、布或纸上,然后用织锦或彩缎装裱的卷轴画,内容都是表现佛、菩萨、法王、佛传、佛本生的历史和神话故事。这些唐卡有用刺绣、堆绣、贴花、缂丝等各种形式制成的,内容丰富,制作考究,工艺水平很高,深为广大藏蒙群众所喜闻乐见。闻思学院的佛本生故事、班禅大师应化史唐卡以及喜金刚学院的十一面观音、大金瓦寺的尊胜佛母、白度母唐卡,就是其中最精美的代表作品。

图书文献:由于历史的原因,拉卜楞寺聚集了藏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文化财富,深受当今国内外藏学界关注。全寺现存各种藏文经卷60000余册,内容包括历史、宗教、医药、声明、工巧、建筑、天文、历算、修辞、辞藻、语言文字、文法正字、缀韵、传记、显密宗译典和学者文集等诸多领域。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印度圣贤华尔旦达哇智华亲手书写的贝叶经,有藏文《甘珠尔》、《丹珠尔》等百科全书,有松赞干布的全集,还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和拉卜楞寺历辈嘉木样活佛以及各大高僧学者撰写的著作全集等。这些著作印刷精巧,有用金、银加水银、珍珠、玛瑙、珊瑚粉汁手写成的,有用绸缎刺绣而成的,有的还用珊瑚、珍珠、宝石镶嵌而成,大都做工精细,样式考究。此外,更有许许多多的金敕、印鉴、封诰、匾额、文书档案,成为研究藏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珍贵文献和实物资料。

七、拉卜楞寺的附属寺院

拉卜楞寺所辖寺院和部落较多。主要原因是:寺主嘉木样大师有崇高的地位,深受藏、蒙以及其他民族的佛教徒信仰,他们除虔诚地布施财物外,还呈现寺院及部落人民。其次,有些是因宗教关系而归属的。所以,拉卜楞寺的附属寺院遍布甘、青、川三省藏族、蒙古族聚居区,远及蒙古、新疆、东北等地。由于历史的原因,拉卜楞寺的属寺和部落也不断地变化,有些继续增加,有些已断绝关系。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拉卜楞寺附属寺院的情况简述于后。

拉卜楞寺的属寺很多,一般人们通常都称一百零八寺,实际上远不止此数。从史料上看,拉卜楞寺的属寺,根据它们与拉卜楞寺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政教两权统属拉卜楞寺管理,并由拉卜楞寺派“更察布”和“赤哇”、“赤哇”管理该寺院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这样的寺院有22座:

1.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阿木去乎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赤哇、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2.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博拉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僧官、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3.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美式寺旧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4.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扎油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僧官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5.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下巴沟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6.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扎油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僧官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7.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多噶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赤哇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8.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曲藏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9.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西仓新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僧官、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10.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八楞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11.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黑峪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12.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洛大新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13.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武坪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14.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韩家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15.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刘家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16.青海省共和县的郭买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17.青海省湟源县的东科尔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18.青海省循化县的金科尔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19.青海省循化县的赛强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20.青海省西宁市的红觉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21.四川阿坝县的郭莽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赤哇、僧官、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22.四川查科县的大仓寺,拉卜楞寺派出更察布一人,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

“更察布”意为代表,是嘉木样派往各寺的全权代表,代表嘉木样在该寺执行一切权力。赤哇同更察布的权力一样。拉卜楞寺派往各寺的“更察布”或“赤哇”均参加各寺的“措兑”(会议)组织,为“措兑”的当然领导,通过主持“措兑”对各寺进行领导,成为各寺的第一号权威人物。

(二)教权属于拉卜楞寺管理,并由拉卜楞寺派赤哇(法台)或经师、僧官、更察布,只管理教务,不管政务。这一类寺院有33座:

1.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杂杂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扎西昂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3.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木道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4.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麻当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www.xing528.com)

5.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麦西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6.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吉苍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7.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科才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8.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甘家白石崖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9.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曼隆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10.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美仁岗岔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11.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红教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更察布各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12.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美武新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13.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日楚贡玛寺,拉卜楞寺派出乃旦(乃旦是负责赤哇和僧官的)、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14.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九甲日楚寺,拉卜楞寺派出乃旦、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15.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塔瓦日楚寺,拉卜楞寺派出乃旦、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16.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日多麻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17.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加门关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僧官、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18.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下巴沟安果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19.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拉仁关寺(西仓旧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0.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欧拉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1.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作格尼玛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2.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齐哈玛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3.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乔科参智合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4.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夏秀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5.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俄赛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6.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赛哦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7.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卡序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8.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贡巴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僧官、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29.青海省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达隆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30.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康萨尔寺,拉卜楞寺派出经师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31.青海省同仁县的香列卡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32.青海河南蒙旗的达参寺,拉卜楞寺派出赤哇、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33.四川省的毛尔盖寺,原系二世嘉木样的伯父东科活佛赠,拉卜楞寺派出赤哇、经师各一人,管理该寺教务工作。

(三)与拉卜楞寺在宗教上虽有密切关系,但拉卜楞寺不直接管理其政教事务。这样的属寺有40座:

1.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达麦乡的拉曲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下卡加乡的麻隆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下卡加乡的扎西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4.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下卡加乡的下卡加寺,拉卜楞寺在宗教上虽与之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5.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扎油乡的贾戎日楚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6.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扎油乡的义格日楚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7.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的遏群栋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8.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阿木去乎乡的作海寺(系黑教寺院),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9.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吉利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10.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美武乡的当颇日楚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11.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美武乡的恰仓日楚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12.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麦西乡的唐萨尔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13.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麦西乡的木道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14.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麦西乡的扎西昂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15.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麦西乡的安果尔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16.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尼姑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17.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茂尔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18.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乃尔玛乡的乃尔玛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19.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的色德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0.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的八里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1.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的别藏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2.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的罗家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3.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的热格日楚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4.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康干龙格尔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5.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隆格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6.位于青海省共和县的郭买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7.位于青海省循化县的江夏尔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8.位于青海省化隆县的甘都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29.位于青海省同仁县的尕若雄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0.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的却典觉乎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1.位于四川省的却大仓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2.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的俄修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3.位于四川省的阿吉卓藏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4.位于四川省的念宰寺,拉卜楞寺在宗教上虽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5.位于四川省的南木加乎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6.位于四川省的康玛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7.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的锁哇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8.位于四川省理化县的噶木乃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39.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的恰西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40.位于黑龙江省的甘珠寺,虽然在宗教上与拉卜楞寺有密切联系,但拉卜楞寺不参与该寺的政教事务工作。

八、拉卜楞寺近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不断拨款支持,拉卜楞寺六大学院和其他建筑如大小金瓦寺、狮子吼佛殿、文殊菩萨殿、白伞盖佛殿、白度母佛殿、夏卜丹佛殿、嘉木样佛宫、部分昂欠、贡唐宝塔、白塔和各类文物建筑等都得到了修缮和保护。1980年经夏河县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开放。1981年元月拉卜楞寺院成立管理委员会,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1982年国务院公布该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投资80万元,建成藏经楼一座。现寺内主要建筑有36座,附属建筑730多院,建筑面积250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866000平方米。寺内现有僧人近2000人。信教群众遍及甘、青、川三省,总人口约47万人,其中夏河县有5万人。现属国家文物保护4A级单位。

小帖示   六大扎仓

六大扎仓:即六大学院。它们分别是:闻思学院、续部上学院、时轮学院、医药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下学院。

闻思学院藏语称“特思木朗哇”,系研究藏传佛教显宗的专门学院。此学院一般在寺院里有着较重要的地位。僧人在这里通过接受尚师的教导,背诵、感悟、辩论等,经过十五年之久的学习,通过十三个班次,通晓五部大论等学修后,方有可能成为经师喇嘛,进入转世体系,最后修成正果。

时轮学院藏语称“顶廓尔扎仓”,藏传佛教密宗天文学院。“时转”为藏传佛教对宇宙时空体系理论的专门称谓。主要学习、研究天文、历算等,同时兼修声明、语言、诗歌、书法、音韵和坛城绘制。

上续部学院藏语为“吉道巴扎仓”,系藏传佛教学习研修神学理论的专门学院。拉寺的上续部学院由第五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主要按《密宗道次第广论》要求,多授以上师灌顶口诀,以圆满次第之道修行密宗真谛。

下续部学院藏语称“吉麻巴扎仓”。旨同与上续部学院,也是学习研修神学理论的专门学院。由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重于研修密宗教仪,广授尚师灌顶,注重修习密宗金刚乘和解脱之道。

上、下续部学院分为不做学年限定的初、中、高三个班级。两院教规严格繁杂。修业期间,僧人必须着装朴素,外出持杖,行不昂首,食不得饱,夜必蜷宿等。还需学会坛城、佛塔、土地金刚的绘画。要求十分严格。

喜金刚学院藏语称“季多尔扎仓”。主要研修密宗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兼司纪年历法,同时修习书法、音乐、坛城堆绘和制作施食,是一所综合性艺术学院。

医药学院藏语为“曼巴扎仓”。是一所除修习佛经、医典外,主要研习医疗技术、藏药理学和药物采集、炮制的专门学院。学制分三个阶段,一般为十五年左右。主要学习《四部医典》、《晶珠本草》和《月王药诊》等藏医药经典。拉卜楞寺医药学院僧人每年四、六、八月出寺采药数日,七月下旬制药,八月全体僧人诵经七天,为所制药物加持,以增加药物“灵”性。

小帖示   法舞会

法舞会,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四举行,地点就在该寺院大经堂内。届时跳法舞者约三四十人,他们身着彩衣,戴护法面具,舞者主角象征阎罗王。在各种乐器、法器有节奏的伴奏下,他们边舞边跳,念念有词,由“阎罗王”将已写好的镇妖降怪的各种神符投进油锅焚烧,祈愿寺院一年平安、吉祥如意、僧俗健康、五谷丰登、牛肥马壮,最后由总法台率舞者及众僧人将“多尔钦”(大施食)送往寺院西边荒郊野外纵火烧之,以示送走了所有的不祥之兆。然后返回寺院,即告结束。

法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