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抗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在重庆的留存文物建筑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抗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在重庆的留存文物建筑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是指抗战时期各反法西斯国家驻华使领馆在重庆遗留下来的办公场地及存于其中的文献、文物。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的首都南京受到严重威胁。这些国家在渝设立办公机构后,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构筑了国际反法西斯的远东战线。目前文物建筑已拆除,构建保留,待异地重建。2002年7月以建业岗别墅群之名公布为南岸区文物保护单位。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抗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在重庆的留存文物建筑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是指抗战时期各反法西斯国家驻华使领馆在重庆遗留下来的办公场地及存于其中的文献文物。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的首都南京受到严重威胁。不久,国民政府作出了迁都于重庆的决定。1938年1月,苏联驻华大使奥莱斯基第一个在重庆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递国书,并设立使馆。之后,美国、英国、法国、波兰、巴西、土耳其、秘鲁、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挪威、加拿大、荷兰、丹麦、伊朗、印度、墨西哥、捷克、瑞典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立了大使馆或公使馆。这些国家在渝设立办公机构后,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构筑了国际反法西斯的远东战线。

苏联大使馆枇杷山旧址

现存的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主要包括苏联大使馆旧址(枇杷山104号)、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南山36号)、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美国大使馆旧址、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美军招待所旧址、英国大使馆旧址、中英联络处旧址、法国大使馆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印度专员公署旧址、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土耳其公使馆旧址、比利时使馆旧址、意大利使馆旧址、西班牙使馆旧址,共16处。

苏联大使馆旧址位于今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街道枇杷山正街104号。该使馆建筑坐北朝南,仿巴洛克式砖木结构,四楼一底,面阔27.5米,进深21.7米,通高25.9米,有房屋56间,总建筑面积2438平方米,占地488.8平方米。这里原是川军师长曾子唯在重庆委托洪发利营造厂承建的公馆。1938年至1946年间,该处被苏联大使馆租用。1947年始改作市立医院使用。20世纪80年代,曾为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用作集体宿舍和储藏室。1992年由市中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公布为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医院筹资200多万,对其进行了原状恢复维修。

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位于南岸区南山街道南山植物山茶园内。灰色砖瓦仿哥特式建筑,砖木结构,使用多利克柱,呈二楼一底,一楼处于地表面,底楼为地下室,一楼7间,二楼5间,建筑面积380平方米。此处始建于民国时期,曾为留法军火商朱星门的私宅。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蒋介石侍从将其买下供外宾使用。1941年起苏联大使潘友新在此居住较久。解放后,此处曾辟为南山公园第三招待所。2000年9月公布为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含于“黄山、南山陪都遗迹”)。2007年11月,南山植物园管理处对旧址进行了屋顶检漏维修。

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

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位于今渝中区解放碑街道沧白路69号。该建筑坐北朝南,偏东20度。三楼一底(第三层阳台处为解放后增建),砖木结构。面阔13.5米,进深17.4米,通高13米。建筑面积939平方米,占地面积346.5平方米。该遗址始建于民国时期,为留法学生沈芷仁修建使用,别名沈芷仁公馆。1938年苏联大使馆迁渝,将使馆武官处设此。解放后,辟为重庆市文化局(文物局)办公址。该建筑现为重庆市越剧团、艺术创作中心的办公场所。现状保存一般。2009年7月由重庆市文物委员会公布为重庆市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加以挂牌保护。

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左立面

美国大使馆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健康路街1号。建筑坐西向东,仿巴洛克式砖木结构,面阔32.5米,进深12.73米,通高10.73米,有房屋28间,建筑面积822.72平方米。该遗址始建于1942年,建成后至1946年5月,为美国大使馆馆址之一。1946年美国大使馆返迁南京后的10月,该址被纳入当时的中正医院(今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使用范围,曾辟作医院的行政办公楼和食堂。2000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重庆美国大使馆旧址为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旧址连同周边地带开始拆迁,鉴于医院用地的实际情况,重庆市文物局于2008年同意业主单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自筹资金,对旧址进行就近搬迁保护。目前文物建筑已拆除,构建保留,待异地重建。

拆迁前的美国大使馆旧址

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

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位于南岸区龙门浩街道建业岗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内。该建筑为一栋典型的欧式建筑,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带地下室,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1940年至1946年,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由市中区迁设于此。曾一度被辟作重庆社会主义学院职工住房。2002年7月以建业岗别墅群之名公布为南岸区文物保护单位。

美军招待所旧址位于南岸区南山街道南山公园路11号。该建筑为三面围廊式建筑,每面均有6个柱子,柱子下施有覆盆式柱础,屋顶为小青瓦、歇山式屋面,砖墙,条石基座。整栋建筑修建于由条石垒砌的堡坎上。该处建筑始建于1898年,瑞典人安达森修建。20世纪30年代为国民政府二十一军独立旅袁筱如旅长府宅。抗战时期又将此辟为美军招待所。解放后,用作居民住宅。该址现为私人产权的居住别墅。现状保存完好。2000年9月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含于“黄山、南山陪都遗迹”)。2003年,业主私人出资,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了修葺。

美军招待所旧址

英国大使馆旧址

英国大使馆旧址位于南岸区南山街道黄桷垭文峰段9号,地处南岸区与巴南区交界的一小山坡上,周围为一片森林。建筑始建于1940年,为一栋中西式平房,坐西向东,土木结构,砖柱,长25米,宽12米,通高4.8米,共5间,呈“一”字形排列,面积约300平方米。抗战时期,该址曾一度为德国大使馆馆址。1941年7月至1946年,英国大使馆迁设于此。解放后,为重庆陪都制药厂产权。20世纪90年代,先为当地房管所收买,后又转卖为私人产权房。该址现已由业主出租为“陪都山庄”经营使用。2000年9月公布为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含于“黄山、南山陪都遗迹”)。现状保存较差,多处被私人违规改造。

中英联络处旧址

中英联络处旧址位于渝中区解放碑街道五四路街原公安局内。该建筑坐北朝南,二楼一底,西式砖木结构建筑,面阔24.45米,进深16米,占地面积391.18平方米,建筑面积1173.54平方米。平面建筑布局呈“L”形。该处建筑最早为真元堂,建于1910年,是教堂建筑。抗战期间曾遭日军空袭破坏,后经修复。1939年至1946年,中英联络处设于此。解放后,由市房管部门收为公房。21世纪初在片区改造前,为重庆市公安局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该址现状保存较好,2009年初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同年底被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法国领事馆旧址(www.xing528.com)

法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凤凰台街35号。该处坐西向东,为三楼一底砖木结构欧式建筑,共有88个廊拱,面阔32米,进深17.4米,每层楼有550平方米,8间房,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该处建筑是1898年间建。抗战时期,原设于领事巷12号的法国总领事馆遭日机炸毁后,领事馆曾迁设于此。解放后,该址为解放军西南军区的一个单位和红旗纸箱厂使用。该址现在为重庆市塑料工业公司的办公场所。现状保存一般。2003年公布为渝中区文物保护单位。

法国大使馆旧址位于南岸区南山街道南山植物园山茶园内。建筑坐北朝南,为一楼一底中西回廊式楼房,砖石结构,平面呈“丁”字形排列,底楼9间,一楼2间,通高10米,占地150平方米。该遗址为民国时期留法医生汪代玺所建。抗战时期用作法国驻华大使馆别墅。解放后,曾一度为南山镇双龙村百果社(生产队)农户居住。后为南山植物园管理处产权并使用。此处现为南山植物园内对游客开放的游览观光点。现状保存完好。2000年9月公布为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含于“黄山、南山陪都遗迹”)。2007年11月,重庆市南山植物园管理处对法国大使馆进行了屋顶检漏维修。

法国大使馆旧址

印度专员公署旧址

印度专员公署旧址位于南岸区南山街道南山植物园山茶园内。中西合璧式建筑,主楼为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建于条石垒砌的堡坎上。墙为青砖砌成,房屋正面及左侧为围廊,廊柱为圆柱,栏杆柱为花瓶形状。门窗为白色,窗为双层,内层为玻璃窗,外层为百叶窗。附楼为一栋单层平房。该处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1943年至1946年6月,印度专员公署署址由市区炮台街22号迁设于此。解放后,为南山植物园管理处产权并使用。该址现已被辟为南山植物园的图书馆,现保存现状较好。2000年9月公布为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含于“黄山、南山陪都遗迹”)。2007年,南山植物园管理处自筹资金对其进行了维护修缮。

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位于渝中区两路口街道鹅岭正街176号鹅岭公园内。该建筑坐北朝南,中西式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建筑,造型曲折,建筑主体基本保存完好。面阔17.36米,进深15.6米,通高约13米,建筑面积539.44平方米,分布面积696.93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69.72平方米。该处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1942年至1946年间,澳大利亚公使馆人员入住使用。解放后,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将鹅岭公园管理处设于此。该遗址现为鹅岭公园管理处办公场所,现存建筑曾按原貌维修过。2003年3月,该遗址被公布为渝中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底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含于“鹅岭抗战遗址群”)。

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

土耳其公使馆旧址

土耳其公使馆旧址位于渝中区两路口街道鹅岭正街176号鹅岭公园内。该建筑为西式平房,砖木结构。面阔8.7米,进深7.9米,通高7米,建筑面积187平方米,占地面积47.73平方米。该遗址建于民国时期。1939年12月至1946年6月,土耳其公使馆(1944年升格为大使馆)租设于此。解放后,收归鹅岭公园管理处,隶属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该处现为鹅岭公园管理处一职工住宅,建筑本体虽被私人违规随意改造,但整体结构尚好。2009年底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含于“鹅岭抗战遗址群”)。

比利时使馆旧址位于南岸区龙门浩街道枣子湾社区13号,为一楼一底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L”形布局。面阔3间14米,进深2间9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人字坡机制板瓦,青砖墙体,木门、木窗、木地板。1938年10月在此设立比利时大使馆,后租用原意大利使馆(枣子湾16号),1943年迁驻新落成的枣子湾23号(建业岗50号),1946年迁往南京,现有6户人家居住于此。该建筑是抗战时期重庆重要的外事机构,对研究重庆抗战史、外交史具有重要意义。

比利时使馆旧址

意大利使馆旧址位于南岸区龙门浩街道下浩社区15、16号,为两楼一底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面阔3间14米,进深2间7米,建筑面积307平方米。人字坡屋面,铺小青瓦,砖墙,木门、木窗、木地板、木楼梯。抗战时期为意大利大使馆。1940年9月,国民政府断绝与意大利的外交关系,使馆官员被驱除出境。该址被比利时使馆租用。解放后,由房管所接管,现有6户居民在此居住。该遗址是重庆外事机构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战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意大利使馆旧址

西班牙使馆旧址位于南山植物园山茶园内,典型的欧式建筑,砖木结构,一楼一底,面阔5间,进深2间,长20.1米,宽7.8米,通高8米;屋顶为机制板瓦,砖墙,灰色外墙,墙面采用水泥爪面工艺;室内结构为上、下两层,下层为三开间,左侧房间的右墙设有壁炉,该墙右面为楼梯。二层为一个房间,屋外有露台。为南山植物园产权并使用。2007年,进行了复原维修。维修后作为南山植物园的展览馆对外开放。该遗址是重庆重要的外事机构旧址,为研究重庆抗战史、民国外交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09年由重庆市文物局推荐参评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西班牙使馆旧址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针对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下一步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厘清管理与保护机制。这主要是指未明确管理机构的应加以明确,未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的应加紧划定。如中英联络处旧址管理权属不明,美军招待所旧址与英国大使馆旧址均为私人所有,在保护上能否规范、持续和有效开展,仍有存疑。这就要求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让住户或使用人迁出,从而将其纳入严格的保护体系。另外,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和土耳其公使馆旧址应尽快划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带。

第二,除树立保护标志外,应附有相应历史文字说明。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是因为抗战内迁的特殊情形出现的,它们各自迁渝的时间不同,在渝开展的活动也不大相同,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文化背景介绍,使之成为普及抗战史实的公共文化空间,这也有助于其历史文物价值得到更好的彰显。

第三,加快对文物本体的修缮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构建对外交流工作平台。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址群建筑历史风貌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尽快申请专项资金,修缮文物建筑本体,整治周边环境,分步实施保护、管理、使用计划,以达到遗址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协调性。其中数处文物点或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作展陈布置,开放展示利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集群式抗战外交机构遗址,凸显国际特色与风情的旅游文化品牌,促进重庆与海外的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