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我们在阐释科学发展观时,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人”这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因此,“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它不仅主张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它对涉及当代中国发展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都作了深刻的回答。“为什么要发展?”以人为本表明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是为人的全面发展。“为谁发展?”以人为本清楚地告诉人们,发展是为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全民族的兴旺昌盛。在这里,既要防止个人主义的倾向,又要防止不考虑个人利益的倾向。在现阶段和将来,都需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靠谁发展?”当然是靠人,因为人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科学技术和各种知识,去推动社会的不断前进;靠人去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概言之,人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手段、动力和目的。“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指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最好、最快、最省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阐释科学发展观时,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人”这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人在哲学上往往与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就是说“以人为本”是相对“以神为本”与“以物为本”提出来。至于“本”这个概念,在哲学上也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本原”,一是指“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体论的概念,而是价值论的概念,它不是回答谁是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讲在这个世界,这个国家什么是“根本”,什么是最宝贵的问题。“以人为本”表明:相对“神”、“物”而言,人是根本、人最重要。

“以人为本”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哲学价值论的范畴,完全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的思想。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归结为社会结构和人的发展,指出了人的发展的三种形态,而把“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视为人的发展的最高形态。因此,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发展人,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人必须放在首要位置,要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人民,要坚持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动力和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如果从法学角度对以人为本来加以粗浅的解读,那就是人是法律之本,社会主义法律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法律如果离开了人,既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存在的可能。(www.xing528.com)

“以人为本”的思想当然来源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总结。在中国,人本思想,回溯甚古。早在春秋时期,著名法家先驱管仲齐桓公有段这样的对话,齐桓公问:“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其后,管子进一步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2]几乎在同一时期,古籍《尚书》中也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3]之说。鉴于《尚书》究系何时何人所作,说法不一,难以为据。尽管《管子》一书有不同说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其中不少篇目为管仲所作。

管子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为历代政治家或直接采用或略加修正或歪曲篡改,大致有四种情况,其中反响较大的是孟子为代表的“民贵君轻”说,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流传至唐太宗时,业已形成中国的民本主义,流传甚广,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此外,还有三种支流,即(1)“君臣关系论”,他们宣称,“人以君为天,君以人为本”[5];(2)“国民关系说”,他们主张“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6];(3)“本末关系说”,即所谓“以义为本,以利为末;以民为本,以财为末”。[7]很显然,在这三种说法中无疑有不少是属于糟粕之类,概括起来,我们现在的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是有原则区别的,一是目的不同,我们的以人为本,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人民这个根本,而古代的民本主义和其他说法,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二是对“人”的解释不同,古代所讲的“人”或“民”是不包括奴隶、农民和妇女在内的,而我们所讲的人是指广大人民,其中当然包括每个人在内,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总而言之,“以人为本”源于中国古代,这里当然有一定的继承性,但必须看到它有崭新的内容。因此,它既是历史文化的科学总结,更是结合中国实际的伟大创造。它是针对某些人或单位片面强调GDP的增长,而忽视人的需要与利益提出来的,实质上是对“见物不见人”即“以物为本”的否定。因此,“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它不仅主张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马克思一贯重视人的作用,主张人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逻辑起点,强调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直接联系在一起。尽管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但他一直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体,强调人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并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费尔巴哈在人的问题上的根本区别:(1)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是指具体的人,而费尔巴哈讲的人则是抽象的;(2)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是现实中的人,是实践着的人,而费尔巴哈讲的人则是脱离现实,“离群索居”的人。当然,马克思也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某些观点,如人是主体、“人是目的”等,从而实现了“以人为本”从抽象到具体、从传统到科学的重大转变。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与发展“以人为本”的理论,历经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演变与转折,得出了“发展为了人,发展也必须依靠人”的正确理论。历史早已证明: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而毫无意义,有时甚至走向反面。人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手段的统一。正因为如此,中央强调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把广大人民的创新积极性引导好、保障好、发挥好,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