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躁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的缺陷与危害

浮躁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的缺陷与危害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碎片化阅读时代,部分读者经常贪多嚼不烂。碎片化阅读的最大缺点无疑是浅尝辄止,无法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也不利于帮助我们深入思考。这又反过来强化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最终当地检察院决定不予起诉,几位偷窃葡萄的馋嘴民工没有获刑。由此可见,当我们完全依赖碎片化阅读且只读碎片化内容时,得到的信息往往不完整也不准确。例如,碎片化阅读的主要平台——微博,所有信息都被压缩在短短的140字以内。

浮躁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的缺陷与危害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习惯

过去经常有媒体批评,外国的地铁里尽是看书的人,而中国的地铁里尽是玩手机的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浮躁,不像外国人那么爱学习。

然而,身处海外的“时差党”(01)指出:外国人在地铁里不玩手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稳定的无线网络信号。自从这个问题解决以后,老外们也和中国人一样成为玩手机的“低头族”。

与此同时,许多国内网友指出,在地铁里看手机未必是在玩游戏,也可能是在用手机阅读电子书。大家都是在读书,只不过你用的是传统的纸质书,而他用的是智能终端存储的电子书。

读纸质书与读电子书的差异仅仅是媒介不同而已吗?

答案是否定的。两者的材质差异,会给读者带来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前者容易让人们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后者则让大家养成了新的习惯——碎片化阅读。换言之,你读纸质书时容易静下心来,放慢节奏;你读电子书时会变得越来越浮躁,手和眼都停不下来。

在不知不觉中,你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从头到尾读完一整本书了。想当年,我们可以捧着一本30万字的书津津有味地读上一天一夜。可是现在,大家的时间已经被各种琐事分割得零零碎碎,很难拿出大段的整块时间来进行阅读。况且,就算有充足的整块时间,你也已经养成了用手机浏览碎片化信息的习惯。最终结果可能是纸质书没读几页,就感到精神疲倦,转而去浏览朋友圈有什么新消息。

仅从这点来说,我们的确比以前浮躁了,耐不下性子做一件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总想着吹糠见米、一步登天。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时代的社会运转节奏太快了。

农业社会生产周期漫长,运转节奏缓慢,想完成一件事可能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工业社会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让人们逐渐舍弃了在农业社会背景下养成的慢工出细活的习惯,选择更高效率的大批量流水作业。而互联网社会让生活节奏进一步加速。

一方面,我们可以便利地搜索到各种所需资料,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比以前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效率激发了我们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目标的野心。当你不断追求快捷、高效的时候,就很难再回头以慢节奏进行漫长枯燥的基础积累了。比如,你只愿意浏览一大堆短小精悍的新闻段子,不肯沉下心来阅读总字数相等的纸质书。

这就是当代人越来越“浮躁”的主要原因。一言以蔽之,快节奏生活让时间变得碎片化,碎片化时间让人们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部分读者经常贪多嚼不烂。也许,他们一整天浏览的碎片信息不止20万字,却记不住多少看过的信息。特别是那些有用的科普知识帖,只转发、评论、点赞,但实际上连三行都没看的读者大有人在。

有的人可以在朋友圈里吹牛称自己读过多少本书,但不能深入讨论。因为他们一旦说多了,就会露怯。实际上他们更喜欢读不太费脑筋的快餐读物,而不像过去的读者那样更偏好内容深刻、厚重的作品。后者的信息量无疑更丰富,但阅读体验远不如前者那么享受。

碎片化阅读的最大缺点无疑是浅尝辄止,无法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也不利于帮助我们深入思考。但这种阅读习惯的最大优点是,能让我们在缺乏整块时间的情况下,接收更多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人们的表达方式越来越趋于“短平快”的互联网风格,生产出无数碎片化内容。这又反过来强化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碎片化内容极少长篇大论,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生动通俗,读者一眼就能看明白。这类语言更多出现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尤其是微博和微信。

微博普通用户的每条评论都被限制在140字以内。除非用户用长微博工具生成图片或链接,才能发表长篇大论。虽然现在新浪微博注册会员有了发140字以上内容的权限。但从总体上来讲,微博这个互联网工具只适合人们用“短平快”的表达方式来说话。比如,网友非常喜欢转发的所谓“神吐槽”,大多出现在微博这个网络平台上。(www.xing528.com)

比如,某地曾经发生了一起“天价葡萄案”,有几个民工偷了林业果树研究所用来实验的特殊品种葡萄吃,造成了巨大的科研损失。但因为法律不够完善,当时难以对“投资40万元、历经10年培育研制”的新品种葡萄做出合理的估价。最终当地检察院决定不予起诉,几位偷窃葡萄的馋嘴民工没有获刑。

在记者采访时,有工友表示:“不就是偷吃吗?在我们乡下这就不叫事儿,孙悟空偷了蟠桃都没事。”

有网友对此讽刺道:“(孙悟空)怎么没事儿,有期徒刑五百年转劳教好吗!”孙悟空因大闹蟠桃会与天庭开战,后来又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这便是“有期徒刑五百年”的由来。因此,这句话被熟悉《西游记》的网友们看作是神吐槽。

诸如此类的“短平快”的吐槽段子,往往一针见血、直指人心,能让大家“秒懂”其中含义。于是在互联网时代这类段子逐渐成了最受欢迎的表达方式之一。而新媒体营销的主力军,就是网友们口中的“段子手”。一个简短给力的段子,有时候胜过一篇侃侃而谈的宏论,能迅速抓住大家的眼球,甚至形成一个无数段子手争相跟风的热门话题

由此可见,在时间碎片化的背景下,人们将不可避免地养成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想要在碎片化时间内快速吸引众人的注意力,就必须制作出生动犀利、通俗易懂的碎片化内容。

但是话说回来,碎片化阅读很难真正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只有深度阅读才能完成这个目标。碎片化内容虽然便于快速在互联网上传播,但深度、广度、严密性、系统性都不能尽如人意。

为了迎合碎片化阅读习惯,碎片化内容往往是不加修饰的大白话,机灵有余但严谨不足。为了调侃而硬生生增删信息,导致信息生产者会提出一些牵强附会的观点。

有深度的文章为了确保观点的严密性,会不厌其烦地论证推导。但这势必会延缓读者的理解速度。如今大多数人已经没有耐心去琢磨严密的论证过程,他们只需要一个最终答案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答案科不科学、靠不靠谱,只有少数人才愿意花时间去关注。

由此可见,当我们完全依赖碎片化阅读且只读碎片化内容时,得到的信息往往不完整也不准确。因为碎片化阅读是一种“不假思索”的阅读习惯,无法接收更深刻、更系统的真知灼见。

例如,碎片化阅读的主要平台——微博,所有信息都被压缩在短短的140字以内。除非你使用长微博写清楚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有说服力的证据,否则,你只能写下未经证明的判断式话语。好比是做数学应用题不写计算过程,直接给出答案。

因此,习惯于等别人直接给出结论的我们,思维方式会变得越来越浮躁、简单、粗暴、情绪化,判断能力与信息过滤能力也随之下滑。这就是为什么假新闻在今天反而更加流行的重要原因。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我们会发现大环境的每次变化都促使人们养成新的小习惯。碎片化阅读就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

我们无法再以传统的深度阅读方式来处理海量的信息,不得不借助碎片化阅读的新习惯来走出这个困境。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因为过于热衷“随拾随扔,过目即忘”的碎片化内容,而降低了阅读质量与思考能力。

总之,如果想要做好时下流行的新媒体营销,我们不能不认清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这样才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避免被浮躁的心态所吞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