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频繁,如何应对中职会计专业建设的挑战?

改革频繁,如何应对中职会计专业建设的挑战?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会计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更应该进行课程改革。近几年来,我国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也有各种改变,各种会计、税务

改革频繁,如何应对中职会计专业建设的挑战?

不知从何时起,流行着财会行业是铁饭碗的说法,只要考到了会计证,就能安安稳稳“混”完这辈子。直到2017年11月4日下午,财政部改革正式完成,无数会计人心中的美梦就这样被“扼杀”了。想单靠会计证过完下半辈子的会计人,或者对于还不清楚会计行业变革进度的人,将是第一批失业的会计。新政出炉,初级证书被默认为会计从业门槛,以前做会计只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可,而现在大量的企业招聘已经开始要求会计人至少手持初级证书,甚至需要中级证书、注会证书,更有的岗位明确需要管理会计类证书。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持会计从业证书的就超过2 000万人,更有大批未持证上岗的会计人和每年大批财会应届毕业生,如果会计人不尽快考到其他含金量更高的财会证书,将很难找到工作。而对于财会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人才评价“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5年,将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形成初级、中级、高级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使会计人才选拔、培养的导向作用发挥明显,会计人员队伍素质大幅提升,初、中、高级会计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时期,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人数达190万人左右,其中初级140万人左右、中级40万人左右、高级10万人左右。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财会人,证书是肯定需要的。如果连一本基础证书都没有,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会计证取消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只需考取一本会计证就差不多够了。如今取消会计证,用人单位自然而然地会比较注重财会岗位应聘者的学习背景和工作能力。如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卜兆说,企业会更关注财务会计岗位应聘者是否具有会计专业的学习背景。目前,很多小微企业大部分采用代理记账,部分自设会计岗位的小企业,在招聘时虽然会关注应聘者是否持有财会证书,但更为关注的是“能不能干”。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会计岗位仍然对会计专业背景有较高要求,要有可以说明其能力水平的资质证明,如会计职称以及注册会计师证书等。河池经济欠发达地区,“具备会计专业的学习背景,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操技能的技能型会计人才”,仍然有大量的市场需求。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必须顺应时代变革需要,把“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具备会计基本理论和实操技能的技能型会计人才”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锐意改革创新,才能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应对措施之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会计人才,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其毕业生就业的对应岗位主要是小微企业的会计、出纳业务员收银员、保管员、办公文员等,这些岗位一般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掌握一定的财会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就完全可以胜任。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应该加强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而不是高精尖会计人才。如果定的目标太高,不但对学生造成不切实际的压力,还会因为赶超这个目标而变得好高骛远,不利于提升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企业经济管理手段的加强,许多中小企业更为注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会业务、会沟通、会学习。这些要求实际上会倒逼学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定位,在科学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对课程、教学、教材、师资团队以及实训、实习条件等要进行改革创新,制订符合市场、社会需求以及自身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会轻易被企业淘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会计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的政策变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更新观念,准确把握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制订适应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形势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胜任未来的工作,实现他们的职业理想。如此,既不会浪费国家给予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也不会影响国家关于会计人才的发展战略规划。

当然,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在转型期,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仅凭中职层次的专业技能,是不可能在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舒适生存的。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具备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和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意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实现其会计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不管是在会计工作岗位,还是升学继续深造,我们的学生都能脱颖而出,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应对措施之二: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步普及,出现了电子商务等新型经济活动形式,会计赖以存在的外部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这些影响既包括会计理论体系的变革等根本性问题,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变革和会计内部控制等具体问题。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会计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会计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更应该进行课程改革。

随着会计证的取消,会计初级职称成为新的会计从业门槛后,会计初级职称证书,就成为会计学子证明自身能力水平的必备证书。从2018年初级职称考试教材大纲看,考试范围已大为缩小,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但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由之前的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改为考初级职称证书,从实质上讲考试范围是增加的,考试难度也是上升的。因此,会计初级职称考试的变革,要求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必须打破传统、不断创新,解决好学生考取职称证书和切实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操作技能之间的矛盾问题,以培养符合用人市场要求的技能型、综合型会计人才。近几年来,我国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也有各种改变,各种会计、税务政策不断出台,会计人要学的内容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学生上课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其会计专业的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脱离、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或纯粹为了学生考证而进行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更不用说专业课程中能融入企业文化和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因此,综合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必须根据会计准则、制度、政策等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安排,重组课程体系,进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儒家伦理等,采取多种方法切实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会计职业道德品质,让学生能“以道德弥补智慧的缺陷”,同样能获得幸福的人生。(www.xing528.com)

除了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具备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会计人员要“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这个专业能力,笔者认为是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而发生变化的,而且要求会越来越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处于当前会计人员中层次较低的行列,要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提升其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即会计电算化是首要。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不断升高,在发达城市达到了70%以上,大中型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相比还是很低。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大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实践安排,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维护能力,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此外,中职会计专业重组课程体系,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公共基础课程要依据学生实际做好统筹安排,以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如对刚入校的中职生,安排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时,除了做好教材选择之外,还要要求教师授课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学生临近毕业,如有接受能力较强、且想继续到高校深造的学生,则再相应增加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文化基础内容,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总之,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专业课则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为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益性和经济性,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各课程教材内容应先合理整合,杜绝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技能,同时,又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选修课,适当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会更多辅助技能,以提高自己就业的筹码,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另外,中职会计专业进行课程设置时,可将会计职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嵌入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学生既可接受学历教育,又可接受认证教育,为其将来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基础。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除了提高实践技能比例外,还可以通过平时提问、完成实践任务、讨论发言等灵活性的过程考核方式,实施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评价、多考点考核,从重视学习效果的总结性评价,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转移,切实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对措施之三: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职学校为企业输送了成千上万的财会人才。由于新修订前的会计法规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企业也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入职的首要条件,为此,不少会计专业的学生把在校的学习变成纯粹是为了应付会计证的考试,“读死书,死读书”不过是为了能够取得工作的“敲门砖”,对会计实操技能、专业能力不重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没有预见和规划,通过会计证的考试以后更是放松了继续学习的劲头。许多学校也以“考证”引导教学,一切都为考证服务,教师忙于编制考证教材,忙于辅导考证,一味地追求考证通过率,忽视学生会计实操能力的培养,因此也造成不少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聘就职以后难以立即上手,无法胜任会计实际工作。针对这些以考证为中心的专业课程教学,笔者认为需要改一改了。考证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综合实操能力。学校必须突破“上岗证教育”,重视专业技能的实践和锻炼,才能够提升学生对自己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自信心,提高其就业的稳定率,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2017年11月新修订的会计法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规定,改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表明国家从法律层面上也要求我们不能以考证为指挥棒来指挥教学,而是将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专业能力作为教学重心,即“能力”永远比“证书”重要。

当然,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代表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都不重要。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实施课程教学,将职业道德、人生价值等贯穿到对学生的整个职业教育当中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们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加强对不良价值观的抵制教育,设置红色警戒线,让学生提高警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改革创新,恰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灵活采用模拟、角色、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比如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接触的理论知识由书面的转为当前企业实际,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可通过制定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实施会计教学之前,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和素质状况,据以制定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内容,包括如何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合作、如何进行创新等等。然后,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把会计的知识点逐个分解开来,编制为新型的实训项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会计实践问题,快速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另外,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内容应根据政策变化适时增减,让学生能够及时接受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缩短其就业的适应期。

应对措施之四:打造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不是简单的人力资源,不是“雇佣兵”,而是社会和学校的宝贵财富,学生择校的实质是择师。习近平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因此,一所优质中职学校,一个优质会计专业,首先应建设和发展教师队伍,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中职会计专业组建优秀专业团队所遇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专业团队内外部的协调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目前中职学校大多数会计专业团队改革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工资、福利待遇较低,难以吸引优秀的会计专业师资,相当一部分会计教师是其他专业的教师转行而来,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会计知识培训,部分会计教师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理论不过硬、专业技能不精,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讲解流于表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虽然当前中职学校在录用会计专业教师时有至少本科学历的要求,但由于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对企业生产经营具体流程并不了解,普遍缺乏会计实践操作经验,短时间内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优秀人才。有些中职学校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甚至作为评定职称的条件,但由于师资缺乏,在真正实施时往往只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无法达到真正目的。也有些中职学校要求教师考取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将其作为提高教师待遇的鼓励政策之一,但事实是许多教师即使考取了相应会计职称,也没有真正从事实际会计工作,对实践教学并无帮助。目前,在对会计从业人员不要求“证书”但强调“具备专业能力”的情况下,中职学校迫切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建设,打造一支实操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专业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专业带头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带动团队的内在素质建设、外在能力建设以及团队的文化建设等。专业带头人除了对团队建设起导向作用,还要起服务作用。如及时提供教师教学过程中涉及每个会计岗位需要了解的信息,一些新政策制度下相应会计业务处理的背景和解决思路等。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教学内容出错的概率,还可以提升教学团队成员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凝聚整个团队的力量,树立其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何为“团队文化”?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整个团队的价值观,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最终,不言而喻的规则就形成了“文化”。当然,中职会计专业团队建设的原则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专业团队由于分工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差异,在进行团队建设时,除了考虑现有人员结构的合理布局之外,还需要考虑在未来两三年内,因专业发展需要补充专业人才,在团队人员的职称、年龄、学历等各方面结构上早做规划。就整个团队而言,每个成员都存在一定的短板,尤其是因为长期从事单一的一线教学、现实的年龄结构差异等所造成的在沟通以及理解新知识、接受新理念方面产生的偏差。为了弥补短板,学校要做的是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和培训,还可以考虑通过一些政策,有针对性地鼓励成员走出去学习,或者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到校指导、培训,培养整个团队的学习氛围,提高专业团队整体的综合素质。在一个专业团队中,只有每个成员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能量,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建设好一个团队,需要每一方面、每一环节都尽可能做到最好,才能让团队的作用最大化;相反,无论团队建设中的哪一件小事、哪一个细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团队整体的威力。有效的团队协作对个人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团队成员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协作能力,有时甚至比成员的专业知识更能决定专业的教育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