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驱动因素:中国钢铁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

驱动因素:中国钢铁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与国家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受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世界钢铁需求降低,钢企纷纷减产。另外,由于钢厂附属的轧辊企业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具有成本优势,这使中钢邢机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上述因素都表明通过低价取胜不符合中钢邢机的实际。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按照人均钢材消费量测算,中国的钢产量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驱动因素:中国钢铁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

1.轧辊行业与钢铁行业的紧密联系

冶金轧辊是钢材生产所需的大宗消耗类备件,这使轧辊行业的发展与钢铁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自2002年中国钢铁产业迅速发展以来,中国的轧辊企业产能也快速提高。钢铁公司2002年对轧辊的实际采购量是22万t左右,2008年提升至60万t,同期轧辊的产能由2002年的30万t提升至2008年的65万t左右。2006—2007年轧辊市场形势良好,1t钢的利润在千元以上,百万吨级钢厂轧辊需求量大,中厚度钢板轧辊国外厂家的价格是每吨10多万元,而且供不应求。2008年是中国轧辊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受金融危机的爆发、新建钢铁项目的急速减少和钢铁企业大量的库存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钢铁企业的实际采购量由60万t骤降至17万t,而同期轧辊的产能却达到70万t。钢铁生产的正常消耗性需求与迅速提升的轧辊产能之间的矛盾凸显,轧辊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益显现,中国轧辊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

由于中国钢铁产业的并购重组,轧辊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中国有各类轧辊企业300余家,主要包括独立专业轧辊企业、中外合资轧辊企业、大型钢企附属轧辊企业等,综合产能超过70万t,其中板带轧机用辊产能近40万t。独立专业轧辊企业、中外合资轧辊企业、大型钢企附属轧辊企业等各自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按照企业规模和产品技术质量水平占领国内轧辊市场。例如,宝钢武钢鞍钢等大型钢铁集团均有附属轧辊厂,这使大型钢企附属轧辊企业拥有内部市场保障、集团技术资金支持等竞争优势。随着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加快,轧辊需求将集中在最终形成的几个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中。目前钢铁产业出现了向新兴市场转移的现象,未来全球钢铁产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一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与国家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欧美及亚洲部分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如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发展阶段,钢铁工业进入稳步低速增长的发展时期。近年来,钢铁工业的发展逐步转向工业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这些国家钢铁工业发展的增速较快。2000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占世界钢铁产量的15%,2011年增至44.79%;而日本的钢铁产量由2000年占世界总产量的13%降至2011年的7.05%。预计世界钢铁产业未来增长的区域主要为印度、巴西、东南亚、中东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

2.市场竞争的驱使

自2008年以来,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持续,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国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放缓。目前,全球粗钢产能已接近20亿t,预计全球粗钢产量在2015年将达到16.42亿t,全球成品钢需求在2015年将达到16.1亿t,未来产能过剩状况将延续。受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世界钢铁需求降低,钢企纷纷减产。安赛乐米塔尔集团位于欧洲的25座高炉仅开工17座,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8%。欧洲其他钢厂,如德国蒂森克虏伯钢公司、意大利里瓦集团也声称限产,蒂森克虏伯停产一座年产能125万t的小高炉。日本的新日本制铁公司关闭君津厂的2号高炉,JFE钢铁公司计划暂停一座高炉。

由于中国轧辊市场的产能过剩,自2009年开始,国内轧辊市场竞争加剧,钢材的需求大幅度下降,轧辊合同暂缓执行。2010—2011年,以前签订的合同预定的轧辊逐步到位,轧辊库存达几亿元的产值。国内的300多家轧辊企业,除有10家左右能够提供板带材的企业外,还存在许多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无序,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这使轧辊企业的利润逐渐降低。另外,由于钢厂附属的轧辊企业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具有成本优势,这使中钢邢机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中钢邢机在中国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自专业化生产轧辊以来,一直依据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和管理占据国内市场。中钢邢机的研发投入比重较大,2013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4.6%。作为大型央企,中钢邢机重视节能减排,这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上述因素都表明通过低价取胜不符合中钢邢机的实际。各类轧辊企业存在不同的优劣势,中钢邢机作为大型央企,存在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等优势,但是在成本方面不及中小企业。各类轧辊企业的比较如表10-2所示。

10-2 各类轧辊企业的比较(www.xing528.com)

978-7-111-51230-1-Part03-3.jpg

受中国钢铁产业高能耗、高投入的生产方式以及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市场竞争加剧,中国钢铁企业将长期面临高产能、低需求,高成本、低利润的困难局面。钢铁企业为摆脱生存危机,将越来越关注成本及上游供应商的服务,这也是轧辊行业面临的较大压力。原燃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导致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成本上升、钢价下跌及减产,导致钢铁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发展举步维艰。世界著名的钢铁企业纷纷出现亏损的局面:日本的新日本制铁公司2011年4季度净亏损890亿日元,2011年全年(1~12月份)亏损125.37亿日元,JFE钢铁公司2014年净亏损达431.8亿日元;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美国钢铁公司2011年4季度净亏损2.26亿美元,2011年全年亏损6800万美元;韩国的浦项制铁集团公司4季度利润也大幅下滑,全年净利润为3300亿韩元,同比下降13.6%;安赛乐米塔尔集团由于减产,2011年4季度净利润大幅缩减。

3.轧辊的潜在需求

由于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因而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仍具备一定的增长潜力,中国市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对轧辊存在市场需求。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按照人均钢材消费量测算,中国的钢产量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具体表现为2010年中国的人均钢材消耗量是445kg/年,而美国1973年人均钢材消耗量峰值是690kg/年,日本1973年人均钢材消耗量峰值是880kg/年,韩国2004年人均钢材消耗量峰值是982kg/年。可见,根据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未来中国对钢铁仍存在潜在需求。同时,中国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也将拉动对钢铁的需求。中国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3~5年,中国钢产量在全球钢产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未来中国粗钢产量仍将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预测2015年中国粗钢消费量为7.5亿t,粗钢产量将达到8.2亿t。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2001—2007年,中国钢铁产量飞速发展。2007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为48924.08万t,位居全球第一,超过了全球第二名到第八名的产量总和,占全球总产量的36.4%。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钢铁产业开始进入低速增长的调整期,结束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产量增幅快速下降,钢材价格急剧下降。虽然随着钢铁产能的释放,粗钢产量仍在逐年增加,但是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具体表现为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分别为56803万t、62695万t、68327万t、71645万t,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3.4%、10.37%、8.9%、4.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