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双向流通体系和加强品牌意识——农村电商发展探究

构建双向流通体系和加强品牌意识——农村电商发展探究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园,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体系和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构建县、乡、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扩大宣传、强化培训,全面树立品牌意识。

构建双向流通体系和加强品牌意识——农村电商发展探究

打造丽江高原特色农业优质品牌,政府有力的支持和引导是保障,建立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基础,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是关键。下一步,将继续以加强招商引资为着力点,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工程的实施,培育一批重点农业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一批标准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种养和“三品一标”认证,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强化“丽系”农产品品牌培育与保护,做到优势特色农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营销,推动丽江特色农产品快速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批重点城市,做大总量、做强品牌、做严监管、做优服务,打好绿色食品这张牌。

培育壮大主体规模。一方面要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产业内发挥领军作用,使龙头企业成为品牌打造的主力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为载体,在主体培育方面下足功夫,不断推动农业品牌发展。

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重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力争全市50%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一企多品”认证。严格按照“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加工,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以及灌溉用水,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检疫、防疫和综合防治工作,提高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藏和加工标准化水平,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指导。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发展会展经济。以农业产业化、产业项目化、项目向贫困户覆盖为思路,明确重点产业清单和发展目标,谋划包装重大项目,进行全产业链招商,争取每个区县引进一个行业50强企业。按照思路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抓好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依托大企业,打造大品牌:以康美药业集团为依托,打造丽江优质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以汇源集团为依托,打造华坪杧果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推动华坪晚熟杧果产业提质增效;以北京惠润生物科技公司为依托,建设丽江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亚洲一流的现代花卉生产基地;依托国能能源集团,做强做大肉牛生产加工产业。积极组织协调企业参加农业会展、洽谈会等活动,把参加知名农产品展销会打造成展示我市企业风采、扩大本地农产品知名度和擦亮农业品牌的重要平台。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做大产业品牌,做精产品品牌。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机遇,把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全域旅游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金沙江经济走廊,充分发挥金沙江沿岸农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沿江选取100个村庄作为示范点,建设魅力村庄。按照“一村一品”“一产一业”“一县一特”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古城区花卉、玉龙县中药材、永胜县特色林果、华坪县晚熟杧果、宁蒗县马铃薯“一县一特”发展格局,加大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申报力度,打造鲁甸中药材、拉市雪桃、永宁红米等一批“一乡一业”以及红水塘苹果、永兴乌木茶叶、腊日光肉牛等一批“一村一品”的示范点,做强做大华坪杧果、拉市雪桃、鲁甸中药材等一批产业品牌,做精做细金杧果、得一、澄海保尔等一批产品品牌。(www.xing528.com)

借力电商平台,打造“智慧农业”。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园,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体系和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构建县、乡、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加快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重点抓好大数据在农业生产和销售领域的推广和运用。2018年华坪县建成杧果大数据平台及配套的交易系统和质量追溯系统,2019年玉龙县建成道地中药材大数据平台,到2020年各县(区)建成农产业单品种大数据平台。

融合地域文化,注入民族风情。 “丽江”两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将独特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融合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将古城花卉、玉龙中药材品牌打造融入纳西东巴文化,华坪杧果品牌打造融入傈僳族文化,永胜软籽石榴品牌打造融入他留、边屯文化,宁蒗马铃薯、苹果品牌打造融入彝族毕摩、摩梭母系文化;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在品牌塑造上形成一种能打动消费者心灵深处认知与联想的影响力。支持鼓励乡村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以节庆活动拉升旅游人气,提高丽江乡村旅游和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让外界人士发现乡村之美,体验乡土人情,带走特色伴手礼,并通过网络和微信使其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扩大宣传、强化培训,全面树立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就是生命力、品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的意识,进一步营造农产品品牌建设氛围,形成重品牌、树品牌、保品牌的工作合力,提升品牌营销层次。要从营销半成品发展到营销精深加工产品,从“游击战”发展到主攻大超市、大卖场或在大城市设立营销窗口的“阵地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