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新型农村流通网络,以百千工程为抓手

构建新型农村流通网络,以百千工程为抓手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千工程”作为农村流通领域现代化变革的一个新的开端,在宁波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百千工程”为抓手,一个以城市连锁商贸企业为龙头,乡镇连锁超市为骨干,村级放心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的雏形在宁波农村逐步形成,其功能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中。“百千工程”的实施,加快了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现代零售网络终端的构建。

构建新型农村流通网络,以百千工程为抓手

农村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农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扩大内需,有效发挥城市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所谓现代新型流通网络,是指采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新型经营方式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超市、便利店等现代经营业态所构成的商品流通体系。近年来,以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以下简称“百千工程”)为抓手,宁波农村流通领域以信息化管理和物流配送为特征的现代流通网络架构开始形成,农村市场的消费环境、农村内需的启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趋势,并由消费领域的改变,带动农产品购销方式的变化和城乡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发展。深入推进“百千工程”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宁波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流通领域基本处于较原始状态,消费环境整体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流通网络不全。传统的商业网点布局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指导。农村商业网点普遍存在小、散、少问题,偏远山乡和海岛渔村尤为突出。二是经营主体落后。除了传统的集贸市场外,农村的零售业态尤其是村一级的零售终端,绝大多数为个体经营的夫妻店、代销店,主体规模小,实力弱,经营设施简陋,消费环境差,经营品种少,质量无保障,其功能已难以满足农村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三是双向流通渠道不畅。与城市消费市场单纯的“买进”不同,农村市场一般首先有一个“卖出”的问题,即一般而言农民必须先把农产品卖出去才有更大的购买力去消费。由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不少地方的农民卖难、买难问题相当突出,商品双向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四是市场监管乏力。农村消费市场的竞争还是以简单的价格竞争为主,市场竞争无序化现象严重,采购渠道繁杂,给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生存空间,而市场监管不力更导致其泛滥,农民深受其害。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成为涉及民生的焦点和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日益增长的潜在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难以转化为现实消费,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宁波农村内需的启动和市场的扩大。

宁波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和消费潜力。“十五”期间,宁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跃居全国第二,增幅连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宁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810元,2006年达到8847元,增长7.7%。农村恩格尔系数2005年为41%,2006年为40.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5年为6623元,2006年为7378元,增长11.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中现金收入的比重已超过90%,部分区域务农收入占个人纯收入的比例降至20%以下。在消费方面,自给自足的消费比例日趋缩小,60%以上的消费活动完全市场化,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大宗消费品与服务性支出比例连年上升。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明显增强,随之带来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的逐渐成熟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农村消费的特点已从单纯的求廉逐渐向求廉、求质、求全、求便、求新等多元化消费需求转变。这表明,宁波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已经滞后于农民消费能力和需求的提升,换言之,建立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不仅有了客观要求有了经济基础,也有了现实需求,客观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顺应农村消费的这一发展趋势,宁波自2004年率先开始在农村试点连锁超市、放心店建设。2005年初,以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省政府“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实事工程开展为契机,宁波全面实施了“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创建工程,将其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作为为农民办实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2005年7月市政府出台推进“百千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2006年还将其列入对各县(市)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贸易、工商、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也出台多项政策,引导和扶持连锁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开设连锁超市门店,为放心店统一配送商品;把符合创建条件的农村代销店、夫妻店改造为牌匾、商品准入制度、标识、进货台账、消费安全承诺“五个统一”的“放心店”。截至2006年底,全市91个乡镇创建连锁超市175个,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超市,覆盖率达100%;建立和改造农村放心店2858个,凡符合创建条件的行政村都有了放心店;对于偏远山区海岛目前尚不具备建立便利店或放心店的农村,北仑等一些县(市)区因地制宜推出了“流动放心车”,由龙头连锁企业每周定期送货上门。宁波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覆盖率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

“百千工程”作为农村流通领域现代化变革的一个新的开端,在宁波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百千工程”为抓手,一个以城市连锁商贸企业为龙头,乡镇连锁超市为骨干,村级放心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的雏形在宁波农村逐步形成,其功能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中。“百千工程”建设使农村居民、企业和政府三方实现了共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明显。

(一)对于农村农民而言

一是用新型连锁业态改善了农村商业格局,用现代流通方式提升了农村的消费层次。“百千工程”的实施,加快了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现代零售网络终端的构建。至2006年底,连锁超市在全市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已创建的放心店配送率也达到90%,其中镇海区、江北区等已实现放心店全配送。由于商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物流成本降低,使得同质商品价格一般要便宜5~15%,且质量得到保证,同时由于品种齐全,大多数乡镇连锁超市都能满足农民“一次购齐”的消费需求,统一配送的农村放心店也大都能满足农民日常基本消费的需求,从而为农民求廉、求质、求全、求便、求新的多元化消费趋势提供了实现的途径。二是以规范化的经营服务改善了农村购物环境,拉动了农村消费。乡镇连锁超市和实行“五个统一”的农村放心店,以其完全异于传统农村小店的整洁的购物环境、货真价实的商品和规范的经营服务,使得宁波数百万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即可如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购物的便利、实惠和安全,农民对这些连锁超市和放心店很快接受并有较高的认同度。这对于农村购买力的释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开辟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一些城市连锁商贸企业(如三江购物俱乐部等),通过在农村的连锁超市采购当地的农副产品,或建立生产基地,为其城市连锁店提供农副产品,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带动了相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开拓了就业岗位,为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机会。无论是乡镇连锁超市还是农村放心店,都吸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

(二)对于企业(经销者)而言

一是规模效益开始显现。城市商贸连锁企业下乡开设连锁门店或为放心店统一配送,企业经营规模扩大,成本相对下降而收益提高。如象山县的两家配送公司仅放心店的配送额一年就增加了3000万元以上,配送额的大幅提高也使配送价格下降有了进一步的保障。一些传统的代销店、夫妻店改为连锁超市或统一配送的放心店后,商品品种大幅度增加,销售额也有较大增长,据了解,有的可达2倍以上。二是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城市商贸连锁企业向农村拓展,扩大了自身的市场份额,加速了企业的做强做大。这在较早涉入农村市场的一些连锁企业显得尤为突出,如慈客隆、三江、新江厦等;后起的企业中也不乏佼佼者,如北仑镇海的加贝、江北的家家乐、宁海的小小超市等。市贸易局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市8家龙头连锁企业的农村门店就占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总数的3/4左右,2006年实现销售额近30亿元。三是为实现工业品和农产品、城市和农村、商业和农业的双向流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连锁超市进农村,在让工业品以稳定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进入农村市场的同时,也通过其农村网点或采购配送体系把农村的特色农产品带进了城市,为农产品以比较合理的价格走向城市构建了一个绿色通道,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为构建城乡双向流通、互动互补的现代新型流通网络奠定了基础。三江购物俱乐部等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良好实效。

(三)对于政府而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以现代流通网络取代农村传统的零售经营业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6年中央第一次把“加强农村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写入“一号文件”(《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百千工程”建设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政府以政策为驱动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重点支持农村连锁超市和放心店的建设改造,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入农村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较好地解决了政府公益性目标和企业利润之间的冲突,推进了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的建设,改善了农村消费条件,有效激活了农村消费。

“百千工程”实施两年多,成效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下一步应选准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为构建农产品和工业品、农业和商业双向流通、城乡互动、日臻完善的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打下扎实基础。

(一)推进均衡发展,实现全域覆盖

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存在地域差距,农村居住特点和基础设施不同也决定了市场成本的差异,由此造成连锁超市等现代流通业态在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城郊乡镇和部分综合实力强的镇一般都聚集了2家甚至更多的连锁超市。就地区分布而言,鄞州和余慈地区农村购买能力相对较强,人口集聚度高,“百千工程”全面铺开前就已有慈客隆、新江厦、三江等龙头连锁超市在农村开设门店,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打下较好基础。而南部地区尤其是部分偏远山乡和海岛渔村,人口规模小,集聚度低、购买能力相对较低较弱,同时由于山高路远交通运输辗转,企业开拓市场成本高,物流和经营成本也高,一些连锁超市因收益不高或短期难以盈利影响了积极性;即便是放心店的创建也有一定难度,而已创建的村级放心店有一部分也只能勉强维持经营不出现亏损。因此,改变现代流通业态网点布局和经营规模在各县(市)区间存在的差异性和不合理性,着力于重点区域的突破,实现不同区域的相对均衡发展,是深入推进“百千工程”的首要任务。

(二)推动双向流通,提高综合效益

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决定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应该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和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对农民而言,其购买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出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的多寡,所以上述三大体系实际上分为两大部分,简言之,就是“卖出”和“买进”。这一特点,决定了任何规模性开发农村市场的行为都必须谋划在“卖”商品给农民的同时能否“买”进农民的产品,决定了农村市场体系必须是一个农产品和工业品、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商业双向流通、城乡互动的网络。“百千工程”建设中一些城市连锁商贸企业(如三江购物俱乐部等)对此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就“百千工程”建设的初衷而言,其着重解决的是农村居民日常消费的便利、实惠和安全问题,建立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服务的现代零售网络终端。随着这一目标的逐步实现,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已具雏形。而这一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即在建设农村消费零售终端的同时,拓展其向城市的流通功能,建立起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更为便捷的流通渠道,更好地发挥城市商业对农村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市场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布局合理的现代流通网络格局,应该成为深入推进“百千工程”的重点任务。

(三)拓展流通内容,提升网络功能

“百千工程”所建立的流通网络,从销售角度看,目前功能仍相对单一。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其对商品种类和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同时即便是单纯的“买进”,农民除了日常生活消费外,有时更重要的是生产资料的消费。因此,一网多用功能亟待开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连锁经营和统一采购配送网络基础,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巩固和提升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能级,使已建网络达到效益最优,让农村居民从中获得更多的便利和实惠,同时减少各部门下乡设点重复建设所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一问题也需要在深入推进“百千工程”中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四)犷大连锁范围,规范配送模式

实行商品统一配送,可以消除农村小店进货渠道杂、环节多、成本高、质量控制难度大等弊端,为放心店放心经营提供源头保障,既是保持放心店生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形成规范有序的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的必然取向。连锁超市因有自己的采购配送网络,目前全市各乡镇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基本实现全覆盖。但量大面广的村级放心店据相关资料显示仍有10%左右未进入各种模式的商品配送网络,而其食品配送率更不足70%。配送模式应成为放心店体系建设的探索重点之一。相对成熟的龙头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配送和大型商贸企业配送等模式被较多采用。此外一些县(市)区还探索实行了一些新的模式,如通过竞标和设置条件,在批发市场遴选经营大户定点为农村放心店提供食品和日用百货统一配送等。无论选择何种配送模式,都存在着监管、规范和完善问题。(www.xing528.com)

(五)适应消费需求,逐步提升业态

由于其特有的网络优势,连锁经营已成为当今流通领域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营业态。随着“百千工程”的不断推进,在一些人口密度较大的行政村尤其是中心村,将具备条件的放心店提升为连锁便利店,不仅是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升级完善的需要,也适应了农村居民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

(六)完善监管、监督网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现代流通网、责任监管网和群众监督网三张网是有机互动、彼此促进的一个整体,农村现代流通网是基础,监管责任网是关键,群众监督网是保障,“三网”共同构建起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农村消费安全工作机制。前一阶段各地主要精力都放在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上,以完成建店指标为工作重点。在下一步巩固和完善现代流通网络的过程中,监管网和监督网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构建不仅是当前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宁波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建设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按照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以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均衡发展、重点突破,鼓励探索、创新机制为原则,注意近期发展需要与中长期发展趋势的把握,近期目标与长期发展方向的衔接,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近期重点工作建议如下:

(一)以“三网”建设为载体,巩固“百千工程”质量

在初步构建起农村现代流通网后,统筹考虑建立和完善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实现“三网”的相互促进。工商等部门要着力于构建多管齐下的农村消费监管体系,形成覆盖全市的县、镇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要指导农村连锁超市和放心店按照规范性要求提高硬件水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连锁超市和放心店的经营管理。贸易、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已建连锁超市和放心店的后续监管,制定出长效管理制度,加强动态监管与执法力度,巩固和提升“百千工程”质量。

(二)进一步扩大连锁殁盖面,并向农民集居点延伸

加强“百镇连锁超市”和“千村放心店”工程的相互配合,根据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农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逐步提升农村零售业态,进一步扩大连锁经营的覆盖面,采取直营或连锁加盟等形式,将连锁便利店向有实际需求、人口密度较大的行政村或农民集居点延伸,或可将具备条件的放心店提升为连锁便利店,做好村级连锁便利店与原有放心店的衔接。

(三)积极推进“一网多用”,提升网络的服务功能

赋予已建立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更多的使命,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网多用功能。在已经允许连锁龙头企业直营门店有条件地经营乙类非处方药、音像制品、书籍报刊、烟草专卖业务的基础上,扩大邮政电信、移动等代理业务,同时探索将这些业务逐步扩大到村级连锁便利店和具备条件、规模较大的放心店。充分发挥现有流通网络的作用,为农民消费农资商品提供方便,可依托乡镇直营连锁门店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并积极探索在较大的行政村依托连锁便利店或放心店建立常用农资商品连锁供应接点。扶持和推进更多的连锁龙头企业利用农村连锁门店开发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定点收购农副产品,通过其统一配送渠道进入城市超市,并藉此打造具有当地特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品牌;还可将当地农村企业的优质工业产品也纳入采配体系,统一配送到其他地区的连锁店销售,使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双向流通功能不断完善,实现效益最优,并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双向流通的现代流通新格局。

(四)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力争“放心店”统一配送全覆盖

以提高放心店配送覆盖率为提升“千村放心店”建设工程质量的着力点,加大向村级放心店配送商品特别是食品的力度,让现代物流全面挺进农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力量设立专业性的商品集中配送企业,为放心店提供专门的配送服务,从供货源头上保障放心店商品质量的“放心度”。推动更多的村级放心店加入连锁龙头企业的配送体系。继续做好批发企业或批发市场中指定供货点的建设,不断提高供货点在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有条件的县(市)区可统筹建设规范化的放心店物流展示配送中心,中心设立产品展示台,各放心店业主可以在此完成一站式采购,或看好样品,电话预约,由中心统一用车发送给放心店。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扶持放心店配送展示中心的发展,使其达到“物美价廉、商品齐全、经营规范、服务优良”的良性循环状态。

(五)鼓励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政策导向作用

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建设必须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政府应继续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将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推进流通领域的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培育以连锁经营等新型经营业态为主的市场主体,尤其是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其向农村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服务。积极探索与农村现状相适应的流通新方式,在连锁超市、配送企业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公共财政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对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建设中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要市场主体重大项目给予扶持,发挥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六)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随着全市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的发展,原有的工作格局和协调机制需要适时调整。如“百镇连锁超市”建设与“千村放心店”建设由相关部门分割管理的状态已不适应流通业态的提升和网络的进一步完善。类似问题今后还会不断出现。为此,有关部门应打破自我局囿,加强配合,探索新的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百千工程”建设工作。

(谢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