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社区型生鲜超市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中小社区型生鲜超市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来中小型超市特别是处在社区里中小型超市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社区型中小超市的成功不是开成杂货店,而应该是以生鲜食品为主的超市。我的建议是,立足现有中小超市的商品结构改造应不断增加生鲜食品经营面积和种类,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店铺。中国超级市场的发展又一次进入了把农贸市场改成生鲜食品超市阶段的可能,与上一次不同,今天中国超市企业生鲜食品的经营能力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

中小社区型生鲜超市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近几年来中小型超市特别是处在社区里中小型超市的发展势头良好。对社区型的中小型超市,中国各地的零售商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已经出现了天津津工超市等典型代表,相信这几年还会出现更多的适合各地特点的中小型超市模式,中国的零售业者在发展中小型零售店铺中是具有足够智慧的。前面已经谈到在80后主导消费潮流时,靠近居民的社区店为什么会生意兴隆的原因。但亚洲地区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在其中起了相当的作用,亚洲地区消费者的住房面积没有欧美地区的大,其中冰箱的面积平均要比欧美地区特别是美国要小一半,亚洲人对鲜活农产品鲜度的要求远比欧美地区来得高,这决定了亚洲人几乎每天都要去买生鲜食品,社区型的中小超市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因为离得最近,十分便利。但是社区型中小超市的成功不是开成杂货店,而应该是以生鲜食品为主的超市。中小型超市的生鲜化是它的基本方向,其中蔬菜、肉、蛋、奶、主食快餐(家庭就餐的社会化和人口老龄化对主食和快餐是特别需要的)是核心。我们要探索的就是在尽可能小的面积里能够容纳这些核心品类,从这个意义上说,便利店的生鲜化也是存在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品类管理,优化品类结构特别是优化工业品和杂货的结构,要能够取舍,下决心舍掉商品周转速度慢但收费率高的商品。上海这几年中小型超市的经营业绩要好过大型综合超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鲜食品经营的普及化,但问题是收费高、周转慢的商品还是占了超市的大部分货架,生鲜食品只占了不到30%的面积,真是“羞羞答答做生鲜”,如果生鲜食品的经营面积提高到50%甚至80%,其经营业绩就会大幅度提升,所以盈利模式改变是要彻底的。2013年春节前后关于发展专营生鲜食品的超市的议论、讨论、思考和咨询爆发起来,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国外专营生鲜食品的超市营业面积一般在2 000平方米左右,而且在过去的五年发展速度惊人,在美国更是这样出现了许多不知名的生鲜食品超市,直接分流了大型超市的客流。在中国开设专营生鲜食品超市的营业面积在800—1 000平方米也已足够,但从全国各地了解下来,这样面积的店铺太少了。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立足现有中小超市的商品结构改造应不断增加生鲜食品经营面积和种类,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店铺。实际上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具有上千家营业靠近居民区且面积在1 000—2 000平方米的菜场是最有条件发展生鲜食品超市的。中国超级市场的发展又一次进入了把农贸市场改成生鲜食品超市阶段的可能,与上一次不同,今天中国超市企业生鲜食品的经营能力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如果这一次“农改超”能够成功,而且是全国性的规模化成功,将根本性地改变中国基础性食品流通的面貌,食品安全水平将得到极大提高,这对中国的百姓来讲是一个大大的福祉,中国的超市业者要努力!伴随着超市的生鲜化发展,相关的供应链产业也在发展,从去年以来专事对超市、机关团体、食堂、学校等进行生鲜食品配送的企业快速发展起来,许多企业的投资者有不少来自曾从事过超市经营的管理者,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全社会已经关注生鲜食品的供应链建设了。实际上生鲜食品的经营不仅仅是超市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推动生鲜食品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配送再到销售的过程需要多个产业和行业的参与,它必须社会化,超市在这个社会化过程中只是起了一个开头,后面的戏还要大家来唱。(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