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探析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探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四大板块,即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践落实。这表明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为主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探析

党的十九大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是新时代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的重大部署。“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边境发展,确保边境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将加大对弱势地区发展的扶持摆在首要位置。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资源型地区加快发展,这表明弱势地区和问题地区的发展成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短板。坚定不移实施精准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不断增强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老少边穷等短板区域的整体发展成为实现新时代20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将针对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的差异化特点,建立规范稳定的转移支付、扶持协作机制,健全以公共服务、生态环保民生领域为重点的绩效考评体系,保障特殊类型区域的发展能力和信心。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补短板的关键,以实现人口和区域全覆盖的小康水平

对我国“四大板块”地区实行分类差别化发展战略。我国四大板块,即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新时代对四大板块发展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四大板块”重点,采取分类指导、差别化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对四大地区发展战略重点作出了明确论述,要求西部开发重在强化举措、东北振兴重在深化改革、中部崛起重在发挥优势、东部率先重在创新引领。二是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也是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内涵的重要体现之一。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立,深化区域协调发展。例如对于我国东部地区京津冀城市群的雄安新区建设,既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空间,也是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探索在“一国两制”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具有“1234”特征,“1”是指一个国家,“2”是两种制度,“3”是三个海关关税区,“4”是四个核心城市,建立区域协调新机制,促进大湾区大发展。

强化城市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主体地位。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表明城市群不仅在形态上作为主体,而且在规划、建设、治理等各方面都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占有主体地位,明确了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模式、路径和重点。推动城市群发展主要可解决我国区域发展的“三大不平衡”问题。一是大力发展小城镇,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大小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的城镇格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成为重点,成为吸纳农民转化为市民的主要空间载体。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小城镇的发展,使农民就地城镇化,带动农民就业,这也将大大带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同时,十九大报告对我国超大城市也提出了疏解核心功能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要加快非核心功能疏解,缓解大城市病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二是以城市群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解决我国城市群的“内外不平衡”问题。理性引导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避免贪大贪多贪快,加强城市群治理机制的创新,建立城市群发展的监测、评估指标和方法,促进城市群分类、有序、健康发展。加快城市群内交通一体化建设,促进城市群同城化发展,以城市群为抓手促进大中小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促进集中集聚集约化发展,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吸纳返乡农民工,加快建设成为人口就地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推动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等特色城市群发挥示范带动作用。(www.xing528.com)

突出“五大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践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表明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为主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要以雄安新区的规划、开发和建设作为重大历史性机遇,带动北京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促进京津冀形成交通互联、生态共治、产业关联的分工协作格局,探索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域优化发展的新模式,为全国其他跨省级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示范。发挥长江经济带联通东中西部地区的独特优势,加快沿江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沿江城镇、人口和产业空间布局,强化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重点城市群的集聚辐射功能,建设成为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带。

强调边境安全和海洋强国战略成为亮点。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边境发展,确保边境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大力推进边防治理创新,巩固边境安全。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实施以海洋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综合管理,加大对海岸带、沿海滩涂保护和开发管理力度。统筹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和拓展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好我国管辖海域的海上航行自由和海洋通道安全。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加强海洋领域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一道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海上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建立积极务实的蓝色伙伴关系,铸造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