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辛亥革命后宁夏社会的巨变

辛亥革命后宁夏社会的巨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亥革命后,宁夏各县的县官、县衙门仍循旧名,平民称县官仍为“大人”、“老爷”。[52]但辛亥革命后,宁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毕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辛亥革命后,闭塞落后的宁夏地区,开始有了近代工商业的萌芽,但由于封建势力的顽强抵制以及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始终未能成长发展起来。

辛亥革命后宁夏社会的巨变

三、辛亥革命后宁夏社会的变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国历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在各地区也有差别。总的来说,在东南沿海和中原地区影响较大,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影响则较小,社会变化也较缓慢。辛亥革命后,宁夏各县的县官、县衙门仍循旧名,平民称县官仍为“大人”、“老爷”。无论民、刑案件,均由县官亲自审理,称为“过堂”。县官仍旧是朝服顶戴,出府必坐大轿,前有开路执事,鸣锣开道,后有顶马护卫,簇拥而行,一如清朝旧制。这种情形直到1925年国民军入宁夏后才废除。[52]但辛亥革命后,宁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毕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1913年2月7日,北洋政府令各省裁府存道,各道首脑改称观察使,同时将原厅、州、分州一律改县制,知县改称县知事。宁夏府亦裁撤,设置朔方道(因宁夏道与宁夏县同名,故依古代朔方郡之意而命名);改宁灵厅为金积县,改灵州为灵武县,改灵州花马池分州为盐池县。这时的朔方道共辖8县: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和平远县(今同心县)。全道人口约40万,耕地为81.2万亩。[53]同年4月,北洋政府任命陈必淮为朔方道观察使。[54]9月,北洋政府令改宁夏镇总兵为宁夏护军使,直隶中央,次年1月马福祥就任宁夏护军使。1913年12月,北洋政府又将朔方道改回宁夏道名,改任罗经权为宁夏道观察使。[55]次年月又任陈必淮为宁夏道观察使。[56]1914年又改观察使为道尹,仍由陈必淮担任。[57]

1913年3月,宁夏成立临时议会,推举宁朔县举人吴复安为议长,宁夏县拔贡为副议长。会议设于宁夏城昭忠祠。同时推派平罗县廪生李秉彝和中卫县绅士苏芬为甘肃省议会议员。[58]同年8月19日,宁夏议会正式成立,选举宁朔县廪生许景智为议长,宁夏县附生马德为副议长。[59]第二年3月4日,宁夏议会改选,公推宁朔县拔贡梁生祥为议长,宁夏县廪生于自超、宁朔县廪生刘振清2人为副议长。[60]在马福祥的专制统治下,根本无民主可言,宁夏议会也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各省议会一样,形同虚设,无任何权力。然而,袁世凯为了给复辟帝制扫清道路,下令解散各省议会,宁夏议会也在它成立15个月之后,于1914年11月19日奉命停办。[61]马福祥在宁夏地区的统治,完全是军政一体,专制擅权。1916年9月,灵武县城墙内掘出西夏文经两大箱,经本皆完好无损。当时任灵武县知事的余鼎铭将一部分上交马福祥,其中大部分被马福祥据为己有。[62]这一年,马福祥以“化旗为民,筹办生计”的名义,从北洋政府领取安置费白银20万两,作为遣散归农费用,将宁夏满营官兵全数遣散,马福祥从中侵吞10万余两。[63]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控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把持的各地方政府,为维持日益庞大的开支,加速建立其搜刮渠道。1914年12月,西北官盐机构花(花马池)定(定边)榷运局成立,负责管理陕、甘两省池盐的产、运、销业务。[64]同年,宁夏道增设驼捐税局,并增征印花税,全年税收额为9860元左右。[65]1915年,宁夏道增设烟酒税局、屠宰税局,石嘴山设立船关局。[66]同年,外国洋行“新秦兴”、“仁记”2行在石嘴山设立羊毛加工打包厂。1916年,甘肃省派文豹隐到石嘴山设立皮毛公卖所,按百分之五税率征收洋行皮毛税。次年,省方复派沈统领,带兵丁30余人到石嘴山加强稽查,并将皮毛税率提高到百分之十。到1920年,皮毛税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各洋行纷纷收缩业务,并终于1921年撤回天津[67]1921年磴口设立了税局,并在吴忠堡设分卡。[68]1923年,因宁夏茶引无商承领,官方特设茶捐局,专征散茶捐税,又从百货统捐内分出药材一项,专设药材税局。又以邮政局包带货物,而另设包裹局。[69]统治者大肆搜刮,各种捐税名目繁多,分卡林立,人民负担极为沉重。(www.xing528.com)

辛亥革命后,闭塞落后的宁夏地区,开始有了近代工商业的萌芽,但由于封建势力的顽强抵制以及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始终未能成长发展起来。1914年5月,宁夏道设置实业科,负责掌管农、工、商、矿和交通事务。这时,宁夏陆路交通还没有公路,仅有主要大车道12条,全长1239公里。[70]1918年4月,绥远包头漠南公司经理王用舟、沈文炳等15人,发起创办西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筹资50万元,修筑从山西丰镇经包头,到达宁夏、新疆的道路,通行汽车,后因故停办。[71]同年7月,商人陈润生、向涤修、蔡质夫等人发起组织甘绥轮船公司,官商合股,购置轮船1只,名为“巨龙号”,载重1吨。这只船仅由宁夏横城顺流到包头试航一两次,次年3月呈请政府补助亏损未果,只好停业。1919年,马福祥与甘肃督军兼省长张广建合办轮船公司,在上海求新厂定购汽艇两艘,其中一艘在石嘴山至包头间上下水试航成功。次年因张广建离甘和马福祥调任绥远都统而停办。[72]1920年,马福祥和宁夏道尹陈必淮以及宁夏县、宁朔县知事,联合地方绅商各界集资10万银洋,筹办宁夏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开办宁夏至包头间的客运,不久因马福祥调离宁夏而收场。[73]

宁夏地处塞外,发展工商业首当其冲是解决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问题。上述几项为解决交通方面困难的努力,都归于失败,使工商业的发展极为艰难。在通信设施方面,仅在1913年架设了一条宁夏城经磴口、五原至包头直达电报线路,除此之外亦无任何建树。[74]宁夏的近代工商业始终步履艰难。辛亥革命后,宁夏仅有几处简陋的煤矿,如磁窑堡张坤山开设的“永盛园”煤窑,石嘴山杨作霖、董福生开设的煤窑,[75]汝箕沟李秉英兄弟开设的“老井炭”煤窑等。[76]加工工业除了几处毯坊、毡坊、纸坊外,几乎是空白。直到1926年,才由芬兰商人维利俄斯引进了第一台蒸汽机,创建了宁夏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甘草药膏厂。该厂设平罗县通伏堡。维利俄斯曾将宁夏甘草药膏试样寄往德国,经专家化验,可作为一种加味剂用于烟草制造业,于是与德国一家公司签订了年销几十万斤的合同。但该厂只运转了不到2年,于1928年初被迫停产。原因是税捐过重,运输困难。当时,产品外运是先顺黄河用船运至包头,再用火车运往天津。通伏堡至包头一段水路,盗匪甚多,防不胜防。包头至北京的铁路虽于1923年通车,但路基不平,每周只通车两次。货到包头后不能及时装车,积压下来,药膏变质,损失很大,不得不停办。[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