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扶贫实践探析

金融扶贫实践探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多部门联动协调,搭建“金扶工程”服务平台,指导银行类金融机构主动对接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发展需求。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签订合作总协议,并与银行业当地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逐步完善金融脱贫的实施方案。综合性风险补偿措施的出台,有效控制和分散区域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奠定了金融扶贫长效运行的基础。截至2018年6月,宁夏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9%。

金融扶贫实践探析

金融扶贫包含诸多形式。基于跨时间、跨空间配置金融资源并获取收益的内涵,金融扶贫包含信贷保险证券等多种形式。围绕金融资源的精准性、可及性、普惠性和带动性,西部省区市整合资源,不断创新,持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良好地发挥了金融资源的扶贫成效。宁夏的信贷扶贫创新和甘肃的保险扶贫创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宁夏信贷扶贫创新

信贷是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脱贫效果相对直观的金融扶贫形式。宁夏以“金扶工程”为平台,精准对接资金需求,提升经营主体营运能力。

(1)举措

完善制度设计,汇聚扶贫资源。宁夏多部门联动协调,搭建“金扶工程”服务平台,指导银行金融机构主动对接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发展需求。在推进普惠金融的基础上加大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推动针对贫困群众的特惠金融服务。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签订合作总协议,并与银行业当地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逐步完善金融脱贫的实施方案。清晰的顶层设计充分调动了地方和金融机构的扶贫积极性,让贫困群众直接享受到信贷支持和服务。

深化信用建设,化解参与障碍。相对完善的信用信息是信贷机构筛选资金发放对象和确定服务价格的基础。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信息搜集成本高,信用信息缺失成为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拦路虎。宁夏下沉金融服务力量至村头,充分利用现有基层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积极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发挥农村熟人社会治理机制在信息搜集、规范信贷行为中的积极作用,打破了以往贫困群众因抵押不足而无法融资的逆向选择和资金使用的道德风险困境。

尊重市场规律,补偿运行风险。信贷扶贫资金收益低、风险大,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适当补偿才能健康循环。宁夏整合各类资金设立风险补偿金近2亿元,分三类政策补偿信贷扶贫资金风险。财政贴息政策主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利息贴息;货币信贷政策通过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具体措施对银行给予支持;信用环境政策针对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中,被评定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青年示范社的主体,财政扶持资金给予倾斜,信贷资金给予扩量。综合性风险补偿措施的出台,有效控制和分散区域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奠定了金融扶贫长效运行的基础。

优化产品设计,激励产业升级。强化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引导信贷机构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扶贫产品。扶贫产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并进一步探索了信贷资金更加有效的使用途径与风险分担机制。深化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融资,通过产品条款的设计,引导发展订单式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转变。适度的规模化生产有利于提升贫困农户抵御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及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议价能力。

(2)成效

宁夏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展顺利,扶贫贷款稳步增长,基本满足扶贫信贷需求。贫困地区融资成本显著降低;贫困户授信额度提高,期限延长,较好满足了农业生产需求。截至2018年6月,宁夏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余额同比增长8.9%。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余额同比增长71.2%;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1%,共帮扶4.47万建档立卡户;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中资大型银行及农合机构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全区同类贷款的88.7%;政策性银行及中资大型银行的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全区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的88.5%;政策性银行的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全区项目精准扶贫贷款的91.3%。自2016年人民银行创设扶贫再贷款以来到2018年上半年,宁夏使用扶贫再贷款的借款机构累计借用扶贫再贷款近28亿元,撬动借款机构累计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72亿元。[1]

2.甘肃保险扶贫创新

贫困不仅指物质的匮乏,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的行业,通过精准的产品设计和合理的风险转移定价,能够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风险转移机制,成为精准脱贫的“安全网”。甘肃加强保险扶贫制度设计和产品创新,探索保险扶贫的有效方式,织牢农业扶贫保险、特困民生保险、贫困户创业贷款保证保险“三张网”。(www.xing528.com)

(1)举措

完善制度设计,拓展保险服务广度深度。甘肃保险业加强保险扶贫制度设计,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甘肃省保险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贫困人口意外伤害保险三个层面将保险扶贫纳入甘肃“1+17”精准扶贫方案的政策框架。将农业保险对贫困户的覆盖比例纳入县区党政干部考核体系,统筹运用政府和市场资源,打通农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甘肃省2018—2020年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出台,推动保险扶贫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由保自然灾害风险向保市场价格风险延伸,切实提升精准脱贫效果。

聚焦“大宗+特色”,扎牢农业生产保障网。一是落实大宗农险。办好11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实现中央农险在全省县区全覆盖,指导6个县区试点使用扶贫资金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个人自缴保费。二是开办省级险种保护种养主体。开发甘肃省种养产业综合保险,将贫困户所有特色种养产业全部纳入保险范围。针对有好收成但没好价钱的问题,探索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双保险”。三是开发“一县一品”特色农险。紧贴扶贫产业实际,开办百合玫瑰等近30个地方险种,探索“玉米目标价格保险+期货”试点。突破传统以品种为条线的承保模式,进行菜单式投保承保,实现“一单保所有”。

聚焦“普惠+特惠”,织密特困民生保障网。一是提升普惠大病保险质效。针对全省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的特点,2018年6月1日起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标准。个人保费缴纳水平大幅降低,实现大病保险广覆盖。二是创新“两保一孤”特惠保险。突出政策兜底功能,财政投资将农村一、二类低保户及五保户、农村孤儿作为支持重点,开发针对50种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扶贫保险产品。三是发展贫困群众专属保险。在暴雨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地区,推出农房保险、农房地震保险等专属保险。同时,支持保险公司开发“政企扶贫宝”“精准扶贫100”等扶贫综合保险。

聚焦“增信+直投”,构建贫困户创业融资保障网。一是探索“保险+”融资支持扶贫产业发展。鼓励各地大胆试点,通过险资引导银行放贷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二是开发扶贫小贷险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鼓励保险公司设计开办“政保银”小额贷款、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保证保险,为金融机构吃下“定心丸”,引导信贷资源投放。三是引入保险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鼓励保险公司以“直投”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发展,引导险资共同参与重大建设项目。

(2)成效

保险工具是保险发挥扶贫作用的主要抓手,通常由系列扶贫险种有机组合,贯穿于贫困发展演变的整个流程,是对致贫风险的精准化解。保险在精准扶贫上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保障、增信、融资。一是保障,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代表,防范农民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的致贫返贫风险。二是增信,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为代表,以保险提升贫困群众信用水平,协同信贷机构破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融资,保险资金支农融资、保险资金直接投资,均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截至2018年底,甘肃省已办理特色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双保险”产品14个,地方险种近30个,“一县一品”特色农险呈现百花齐放良好发展态势。“两保一孤”特惠保险已推广至11个市州41个县区,覆盖35个深度贫困县、涉及213.67万贫困人口,提供风险保障超678亿元、支付补偿金6109.85万元。全省9个县开展“政银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吸引银行向580家涉农小微企业放贷超过2亿元。保险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发展,累计投资项目达到88个,落地资金450.8亿元。[2]

[1]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EB/OL](.2018-09-11).http://yinchuan.pbc.gov.cn/yinchuan/3167332/3624838/index.html.

[2]中国保监会甘肃监管局.甘肃省建立保险扶贫“三张网”为脱贫攻坚保障兜底[EB/OL].(2018-11-12).http://gansu.circ.gov.cn/web/site14/tab810/info4125435.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