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机遇及对策

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机遇及对策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端服务业对本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起步晚,整体水平不高,技术研发、金融、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代表性高端服务行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高端服务业没有很好地发挥对整个产业链的辐射与拉动作用。中国发展高端服务业空间巨大、机会良多。

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机遇及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工业经济”开始转向“服务经济”,进而演变成具有革命意义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端服务业对本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发达国家的高端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数据表明,美国高端服务行业占GDP的比重已由1999年的16.7%提高至2010年的33.2%,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近几年出现的各种问题清楚地表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端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也开始得到了重视,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就整体而言,我国高端服务业依然存在发展不足、水平不高、竞争力偏弱、产能较低、质量偏低等问题(9)。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高端服务业整体发展不足,水平不高。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起步晚,整体水平不高,技术研发、金融、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代表性高端服务行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高端服务业在服务产品、服务手段、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较弱,整个产业能级较低、竞争力不强。

第二,高端服务业对相关产业影响力不强,拉动力较弱。高端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性和辐射性较强的特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很好地展现,尽管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引进高端服务业、促进本地相关产业的大繁荣与大发展,以此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这一愿望距离实现还有相当长的距离。高端服务业没有很好地发挥对整个产业链的辐射与拉动作用。

第三,国内市场对高端服务业的需求不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基本上一直沿用粗放型模式在发展,知识经济的特点不甚显著,相关产业与高端服务业对接性较差,接受服务业的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并不旺盛,因此服务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高端服务业需求的扩大。一方面,我国的最终服务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速度较慢;另一方面,高端服务需求还没有真正显现,中间服务需求市场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客观上讲,我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仅仅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现代产业分工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大量的中间需求尚未从产业链中脱离出来,导致中间需求弱化。目前,我国金融、研发、信息以及商业服务等高端的中间需求行业在全部服务业产出中所占的比例远低于欧盟发达国家,原因就在于此。

中国发展高端服务业空间巨大、机会良多。除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之外,城市化进程与环境保护也同样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此外,中国近年不断提高与改善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为发展高端服务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第一,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是政府必须直面的课题。2008年金融危机初期,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资的时代接近尾声;消费需求启动有赖于艰难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的城市化被寄望为下一轮增长的引擎。从目前中国城市化率仍然较低来看,城市化潜力巨大。但是,城市化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启动解决户籍教育医疗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棘手的难题,这为发展高端服务业提供了契机。

第二,过去中国经济以较高的代价实现了高增长,环境保护执法被不断边缘化,一些地区环境恶化严重。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背后,是重度的环境污染世界银行早在2007年发布的《中国的污染成本》报告指出,水和空气污染的成本高达GDP的5.8%。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的好处在即期而污染成本在远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种弊端与恶果已经有目共睹,如不及时改善,推行环保执法,势必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诱发因素,对此必须有足够的危机感。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成为破解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途径,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高端服务业,成为必然的选择之一。

第三,进入21世纪,我国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大幅度提高与改善。2000年中国创新指数为22.3,在40个国家中居38位;2005年,中国创新指数为46.3,排名提升到25位;2010年,我国创新指数提升到70.5,居世界第20位(10)。2015年我国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上升至第18位,已建成基本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面对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趋势,我国要坚持不懈地走自主研发与原创性创新的道路,进一步提升我国技术创新与知识生产能力。政府不仅要提升国内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托与发展机会。欧盟国家服务业创新的经验再一次证明:无论制造业创新还是服务业创新都与国家整体的原创性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关系密切,没有高水平的原创能力与知识生产能力就没有高水平的创新。知识产品是创造的源泉与根本,在当今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全球竞争中,要想取得创新的制高点,技术的原创性十分重要,它是一个国家原始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提高自主创新的源泉。我国研发活动中,科学研究比重偏低,基础研究的比重长期低于5%,而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都高于10%;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和的比重低于20%,而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都高于30%(11)。长期依赖技术引入(technology introduced),势必会造成研发缺少原创性,通过模仿创新会导致技术受制于人,我们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必须有所突破,才能让自己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此外,政府要继续保持乃至提高创新投入规模,加强有效监管与绩效评估。事实证明,国家对研发与创新的投入,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物质保障,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正是通过长期不懈的巨资投入才使得今天的科技与经济处于领先地位的。鉴于此,很多新兴国家也纷纷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2000—2010年韩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纷纷加大研发力度,研发经费年均增速分别达到9.4%、8.7%、8.6%、5.9%,均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要坚持不断提高研发在GDP中的比重,增强原创实力,培养科技人员,并为这些人员提供科研物质保障,同时优化绩效管理,加快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的步伐,提升国家整体研发与创新能力,为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依托。

第二,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使我国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核心力量,为高端服务业创造市场需求,提供发展空间。研究表明,企业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体现。在全球范围内,大企业与高科技企业是创新型国家科技投入的重要来源。例如,美国研发经费投入最高的前300家公司R & D经费总额约占全国R & D经费总额的45%,日本、德国研发经费投入最高的前50家公司甚至达到了50%(12)。世界创新型国家企业研发经费的30%来自高技术产业。我国创新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只占到全国研发总额的36%,高科技企业的企业研发投入不足20%,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明显,其结果是导致我国的企业普遍缺乏原始创新能力,缺乏以科技引领整个行业发展的标杆型企业,同时也导致我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大批企业实际上无法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需求环境与发展空间,不利于高端服务业的成长与发展。有鉴于此,国家要坚持强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等代表性产业,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转型与产业调整,同时也要引入有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企业参与转型与调整的过程,为高端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

第三,政府要重视中小企业在高端服务业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必要的政策杠杆作用为中小企业积极创造在高端服务业领域发展的环境,提供符合高端服务业中小企业创新特点的保障条件,加大力度培育中小企业的发展。欧盟服务业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其发挥的作用与自身特点同样重要,不可忽视。在服务业领域,知识产品与科技创新随着行业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某些服务行业中,有的企业在R & D方面投入很大,但是大多数服务业企业采取了与之不同的做法。由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为进行自主创新而能够投入的资源有限,企业大多利用外部资源,通过与顾客联系及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获得新知识与新技术。由于服务业企业进行的非技术创新普遍缺乏专利申请,造成非技术创新这种知识产品的有效而正当的扩散受到限制。许多服务业企业热衷于通过学习其他企业的最优方式(best practice)来使自己受益。但是出于同行竞争的考虑,有些企业对共享技术、分享知识以及企业间合作并不是持积极的态度。在服务业领域,由于非技术创新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技术剽窃与技术失密的风险增大,限制了非技术创新的推广与应用。同时,扩大了整个行业进行同类创新的重复投入,也加大了企业对自主技术与知识进行保密与封锁的力度。有鉴于此,在服务业领域,技术类创新与非技术类创新两个方面要有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R & D的促进政策。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与市场开放的力度,在市场准入、技术获取、资金支持、法律保障等方面采用更加符合高端服务业创新特点的政策,以灵活有效的方法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生态环境,在高端服务业领域培育一批有竞争实力的中小企业。

第四,政府要及早着手考虑在国内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与地区,建立高端服务业中小企业集群。欧盟服务业经验证明:首先,以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离不开稳定的市场供需与成熟的环境条件,因此发展高端服务业必须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其次,集聚效应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十分重要,这些中小企业的创新得益于聚集效应。服务业集群效应的形成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生态环境决定了在服务业领域是否能够出现中小企业集群,并决定了这些集群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可在国内选择市场环境相对较为完善、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利用市场机制作用与政策引导,建立或发展门类更为齐全的高端服务业集群,更好地对接产业需求,通过有效的行业互融,发挥集群优势,产生必要的辐射作用,实现产业互联、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第五,遵循市场规律,注重资源有效配置与对接行业需求,促进高端服务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欧盟发展服务业的经验表明,除了进行积极有效的创新,企业还必须注意在有形资产、知识投入、人力资源投入与组织资源投入之间存在的协同关系,因为对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实施不同的资源投入会影响服务业生产力增长与利益回报。为了提升高端服务业的生产力与创新力,高端服务业领域的企业必须积极对接目标行业,探索市场潜在的各种需求,针对市场需求,发明新的产品与服务,并采用适合市场需求的企业经营模式,获得成功的市场化回报。因此我国高端服务业企业必须善于发现相关行业的潜在需求,在营销创新、工艺创新以及组织创新方面加大必要的投入,取得实质性回报,为自身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物质基础。(www.xing528.com)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3[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36-68.

(2) Eurostat Commission.Seventh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Highest Proportions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Germany, Luxembourg and Belgium[R].Brussles: EU, 2013: 26-45.

(3) 数据源于2010年欧盟委员会的创新调查。

(4) 曹健林,靳晓明.国际科技技术发展报告:2013[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89-97.

(5) European Commission.Innovation performance: EU Member Stat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ors and European Regions compared[R].Brussles: EU, 2014: 67-90.

(6) 王廉,桂华莲,柯华林.高端服务业经济[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20.

(7) 陈艳莹,原毅军.中国高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与界定[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5-67.

(8) 杜人淮.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必要性及举措[J].现代经济探讨,2007(11):17-21.

(9) 李文秀,夏杰长.高端服务业的特征及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N].人民日报.2012-06-0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技术发展报告:2013[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12-121.

(11) Radermacher, W.The EU in the world 2013: A Statistical Portrait[R].Brussles: EU, 34-47.

(12) OECD.OECD STI Scoreboard 2013[R].Paris: OECD, 2013: 12-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