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营企业冲破垄断之堤,未来局面何去何从?

民营企业冲破垄断之堤,未来局面何去何从?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民营企业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乃至“铁门”正逐渐被打破。而且,民营企业在冲破垄断束缚的同时,也要防止自身滑向垄断。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查处的一些价格垄断案件中,涉及的企业类型既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行业协会商会。未来,反垄断的力度肯定将逐渐加大,民营企业也要防止从偏好竞争滑入偏好垄断。

民营企业冲破垄断之堤,未来局面何去何从?

经济学诞生之日起,垄断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因为垄断基础上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商品价格过高,抑制消费者的购买,还会损害整个行业的效率。就倾向而言,天下商人都试图垄断市场。一旦形成垄断,就可以漫天要价,而消费者迫于其“淫威”只能忍气吞声。垄断主要分为两种,市场垄断和行政性垄断。比如属于前者的微软,通过披荆斩棘“铲除”大部分对手才达到这一地位。不过,这样的垄断并不可怕,因为被他们打倒的对手并没有一蹶不振,依然会招兵买马,虎视眈眈地盯着垄断者,随时准备杀个回马枪。更何况,还会随时诞生其他竞争对手!垄断者即使占据垄断位置,也是战战兢兢,不敢在价格上做太多文章。后一种垄断倒更为可怕。行政性垄断往往是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强行占有市场,使得其他企业难以进入相关领域,即便进入了,也可能会因“触犯”法律和政策底线而迅速出局。

民营企业寻求无限放大的产业空间,其实是打破垄断的一个过程。而扩大民间资本的产业空间,则为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需。没有任何力量,比竞争的力量更强大。竞争缺失的产业,往往带来垄断者对消费者漫天要价,并不计成本。垄断部门花钱阔绰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豪华的办公楼、惊人的奖金福利、公款消费大批高档名酒以及触目惊心的重复建设等也已司空见惯。由于处于绝对或相对垄断地位,相关企业既不愿意提供合适的服务“取悦”消费者,更不愿意“斤斤计较”成本,从而使正常的经济行为畸形化,抑制供求关系健康构建,这是对发展市场经济的伤害。

如果引入竞争,打破垄断格局,就能引发鲶鱼效应,不管是国企“原住民”,还是后来的民企“移民”,都会朝向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转型,千方百计节约成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蜕变就是从垄断到竞争的裂变。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言,“发展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它是在流动的渠道中自发的、非连续的变化,是均衡的扰动,它永远地改变和取代着先前存在的均衡状态。”

现在,令人担忧的不是缺乏竞争者,而是国家能否在政治、法律以及政策层面上彻底打破现有的行业垄断。应当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这方面作出的“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严禁和查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等具体部署,已经给出了一定的市场预期。

市场竞争是一种权利。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广大民营企业,对完全的市场开放望穿秋水。如果在政治、法律以及政策层面上保障民营企业参与竞争的权利,只要不是“经济成分”门槛,不管进入这一行业的技术、资金、经验门槛有多高,它们都会克服一切困难,成功打开市场之门。比如,“智慧中国”一经提出,北京东和盛达、嘉洁能科技等民营企业便一头扎入“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披荆斩棘,不畏艰难,很有斗志和当仁不让的气概;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第三方平台”方兴未艾,贵州大成投资公司的舒释还钻研上了“第四方平台”的创建;还有,北京恒创集团秦升益对于沙产业的痴迷,以及富有成效的突破……都表明民间资本具有发现市场、开拓市场的敏锐天性,大部分出身“寒微”的民营企业,虽如野草一样,土生土长,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有土壤就发芽,一见阳光就灿烂。他们是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乃至“铁门”最忠实的斗士,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挣脱垄断束缚的机会,即使其中一些“先驱”不免成为“先烈”也在所不惜。

事实上,民营企业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乃至“铁门”正逐渐被打破。从国企改革的“抓大放小”到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放大扶小”,从“非公经济36条”到“民间投资36条”,都表明在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民间资本扩大产业空间已呈日益开放之势。未来,对于广大民营企业而言,或许最难的事情将不再是“融资难”,而是“转型难”、“升级难”。如何调整“创业精神有余,创业能力不足”的现有格局,如何将所有投资(包括并购等)都转向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商业模式升级并由此进入新的市场,如何在成套设备、交钥匙工程、系统解决方案的层次上成长出一大批强大的“供应商”,这应当是民间资本谋求更大产业空间的题中应有之义,否则,除了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还会有什么新的价值与意义呢?而且,民营企业在冲破垄断束缚的同时,也要防止自身滑向垄断。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查处的一些价格垄断案件中,涉及的企业类型既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行业协会商会。未来,反垄断的力度肯定将逐渐加大,民营企业也要防止从偏好竞争滑入偏好垄断。

不可否认,在打破各种束缚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甚至断裂,但它终究从未停止。这才是事物的根本!因为,我们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那么,其逻辑已经注定这是一条不归路,直至光明未来。(www.xing528.com)

[1] 杨小凯.正视中国的后发劣势必须倡导制度兴国.中国商业评论.2006(1).

[2] 郎咸平指导其学生曾振宇等完成.成立海尔中建意在曲线MBO海尔变形.http://business.sohu.com/20040802/n221311303.shtml

[3]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发展数据.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

[4] 刘建强.中国企业家.2006(12).

[5] 《张宏良讲座:证券监管与经济安全》,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708/22788.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