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客商子弟:民主革命的力量来源

客商子弟:民主革命的力量来源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月8日,温生才谋刺清水师提督李准,误将清广州将军孚琦认作李准,将其击毙。他痛心于祖国内忧外患,毅然加入革命党设在海外的组织。1913年,钟明光回国参加讨袁“二次革命”。翌年2月,国民党第二届四中全会召开,邓泽如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侨务委员会委员。1911年4月18日,罗福星获悉黄兴等人将于本月27日在广东举事。雅加达华侨书报社在接到黄兴密电后,即通知罗福星等人招募民军。

客商子弟:民主革命的力量来源

温生才(1870—1911年),广东梅县人。早年在马来亚务工,1903年左右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秋,温生才开设广益学堂,组织暗杀团,策划暗杀清朝亲贵。1911年2月,温生才写下致南洋同志的遗书:“看满贱种太无人道,恨火焚心,时刻不能忍。”4月8日,温生才谋刺清水师提督李准,误将清广州将军孚琦认作李准,将其击毙。温生才被捕后在番禺县署受审,声明“与孚琦并无仇怨,不过近来苛税杂捐,抽剥已极,民不聊生,皆由满人专制,害我同胞,故欲先杀满官,为四万万国民伸气”。4月11日,提督李准提讯,对温生才施以严刑,逼供同党及主谋,温生才拒不吐实。4月17日英勇就义前,温生才对群众奋呼:“今日我代同胞复仇,各同胞务须发奋做人才好!”继而又说:“许多事归我一人担任,快死快生,再来击贼!”

钟明光(1881—1915年),字达权,广东兴宁人。20世纪初,离乡到马来亚霹雳州经商谋生。他痛心于祖国内忧外患,毅然加入革命党设在海外的组织。1913年,钟明光回国参加讨袁“二次革命”。1915年7月,他在广州刺杀袁世凯的爪牙广东都督龙济光时牺牲。民国七年(1918),孙中山在广州领导护法运动,林森等发起募款增修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时,兼修红花岗温生才、林冠慈、陈敬岳、钟明光四烈士墓园(在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以永志纪念。

张民达(1885—1925年),广东梅县人,9岁时随叔父赴马来亚槟榔屿。辛亥革命前,通过邓泽如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后加入中华革命党,先被特派为联络委员,在南洋从事联络党人及筹饷工作。民国六年(1917)孙中山南下护法,张民达任大元帅府随侍。1918年,张民达任援闽粤军许崇智部军事委员,后任五十七营营长、第九旅十八团团长。民国十一年(1922)春北伐,张团任右翼先锋,后张民达升任第二军第八旅旅长。民国十三年(1924)初建国粤军正式成立,张民达升任第二师师长,同年4月兼任两广盐务缉私处主任,力图整顿,严密巡缉,一时私枭敛迹,保证了盐税收入。1925年1月,大本营发起对陈炯明叛军东征,张民达任右翼军总指挥。同年4月5日,张民达乘船赴汕途中不幸覆舟殉难。民国十五年(1926)3月16日,国民政府追赠张民达为陆军上将。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给予张民达烈士称号。

邓泽如(1869—1934年),广东新会客家人。早年随堂伯至南洋谋生,1906年孙中山到南洋从事革命活动,邓泽如积极追随孙中山。翌年加入同盟会,被推为马来西亚分会会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他创建马六甲中华书报社,宣传革命。1909年,他主持同盟会南洋支部事务,并在南洋一带筹款,支持革命党人反清武装起义。1914年,他支持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在南洋一带活动响应。1920年11月,孙中山重返广州组建军政府,邓泽如回国任军政府内政部矿务局局长兼广东矿务处处长。1922年,陈炯明部叛乱,邓泽如协助孙中山筹款讨逆。同年,邓泽如任中国国民党广东支部部长。翌年春孙中山由沪赴穗,重建大元帅府,邓泽如任大元帅大本营建设部部长兼财政部部长。其后,邓泽如历任两广盐运使,大本营参议、禁烟督办、中央银行董事等职,被孙中山指定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参与改组国民党事宜。1925年8月廖仲恺遇刺后,接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邓泽如被选举为大会主席团七成员之一、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3月,邓泽如以广州国民政府代表身份北上参加孙中山陵墓奠基礼。1927年9月,邓泽如被推为国民政府委员、中央党部海外部部长。翌年2月,国民党第二届四中全会召开,邓泽如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侨务委员会委员。1929年3月,邓泽如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4月底,他与古应芬、萧佛成、林森国民党粤方中央四监委就胡汉民被扣汤山一事,通电公开弹劾蒋介石。同年5月27日,各派反蒋势力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非常会议,邓泽如当选为常委及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同年11月,国民党召开四大,邓泽如被推为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1934年12月19日,邓泽如病逝于广州。著有《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一书。

罗福星(1886—1914年),广东蕉岭人,出生于印尼巴城,字东亚,号国权,19岁时随祖父来到台湾,住新竹苗栗一堡寮庄,就读于苗栗公学校,未毕业即于1905年随其祖父回到广东,途经厦门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罗福星归抵故乡后,在本村小学任教两年,于1907年春赴新加坡,任新加坡中华学校校长。因水土不适,罗福星任职两年后赴雅加达,任当地中华学校校长。不久,罗福星又赴缅甸仰光,出任中国同盟会在该国所经营的书报社书记。直至1911年春,他频繁往来于南洋各地,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号召和组织华侨进行反清活动。1911年4月18日,罗福星获悉黄兴等人将于本月27日在广东举事。他立即与几位同志一起从印尼回国,提前两天赶到广州参加广州起义。在这次黄花岗之役中,罗福星随黄兴率领的敢死队攻打两广督署,在激战中身负重伤。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偕同胡汉民等避难至中国香港、缅甸,不久又到雅加达,与黄兴相见,计划再次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革命党在武昌起义,黄兴获悉起义成功,即通过邓树南给雅加达华侨书报社(同盟会机关)传送密电,呼吁在财力等方面急速予以支援。雅加达华侨书报社在接到黄兴密电后,即通知罗福星等人招募民军。罗福星在短短的四五天时间内就从华侨中募集了2000余人,星驰赴难,北上支援湖北军政府。队伍到达福州时,恰值南北议和成功,民军于是被奉命解散。罗福星再次回到故乡,任本村小学校长。这时期罗福星接到革命党人、北伐军联团局刘士明的书信,其大意为:调查、视察台湾,以举事于台湾,愿君同赞此举。罗福星接信后欣喜万分,第二天即离开故乡镇平前往福州,并得到了福建都督名为“授命考察台湾教育”等事项的公文

1912年12月,罗福星集合“十二同志”到达台湾。他们以台北大稻埕为基地,分南北两路进行地下活动。罗福星本人经常往来于台北、苗栗之间,联络黄光枢及台胞谢德春、付清凤、黄员敬等人,以“华民会”“三点会”“同盟会”“革命会”等名义秘密发展组织。

罗福星赴台后往来各地,积极发展党员,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已秘密发展了500余人。范围除乡村外还广及基隆、台北、桃园、新竹等重要城镇。同盟会势力如此迅猛发展固然与当地各族人民反日怒火蓄积已久有关,但是也与罗福星卓有成效的宣传、组织等工作分不开。

罗福星与革命党在台湾发动起义的事,早在1913年4月上旬就有所泄漏,已经引起了日本警方的注意。1913年9—10月,广东都督派遣赴台发展革命势力的吴觉民一派有人泄密,台南关庙、新竹大湖、台中南投和东势角等地台胞秘密准备起义的事件亦相继发生,于是日警在台湾进行大搜捕。12月18日晚,罗福星在淡水李稻穗家中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另一革命者周斋。日警还搜去了一些文件,包括革命党人的名册和手记两册、感想录《大革命宣言书》等。在《大革命宣言书》中,罗福星历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进行残暴殖民统治的十余条罪状,他写道:“日本灭我台湾于兹十有九年,而人民受害已非浅鲜,比如今日剥我皮肤,四五年后削我骨肉,八九年后必吸我骨髓矣!”

1914年2月16日,日本在苗栗开临时法院审判罗福星等革命者。在法庭上,罗福星慷慨陈词,宣称他为台湾同胞争取自由权利而死,虽死犹荣,从不后悔,更不认为有什么过错。对于父母妻子,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已献身革命,也没有任何顾虑。1914年3月3日,罗福星和关帝庙起义事件的李阿齐、东势角起义事件的赖来、大湖起义事件的张火炉、南投起义事件的沈阿荣等20余名革命志士慷慨就义。死时,罗福星年仅30岁。在从容就义前,罗福星留下遗书:“余弃故山妻子,奔走东西,是为忧国爱民,毙而埋尸台湾,永为台湾纪念!”

罗福星的起义活动,虽然在没有发动之前就遭到破坏,但他所提出的斗争目标正体现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精神,他对日本殖民主义统治的抨击代表了广大台胞的心声。他那忧国忧民、不畏强敌、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品质,始终闪耀着光辉,为广大台胞所怀念。[20]

苗栗市有一座公园,抗战胜利后,为纪念罗福星,改名为福星山,在苗栗市有一条街被命名为“福星街”,并增设“福星国小”。蕉岭县人民政府为纪念罗福星,在其就读过的蕉岭中学建有罗福星烈士纪念图书馆

罗仲霍(1881—1911年),广东惠阳人,曾在印尼苏门答腊火水山中华学校任校长和报社主编,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在印尼和马来亚宣传革命道理,1911年从南洋回到广州参加3月29日的黄花岗起义,不幸受伤被缚就刑。

郭典三(1877—1911年),广东梅县人,早年随父到印尼苏门答腊亚齐边做工边读书,后便在当地教书,受孙中山影响,回国参加同盟会,参加云南河口起义、庚戌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后,他先后在高州、廉州和潮汕地区发动当地新军响应,1911年11月17日发动揭阳起义时,不幸中弹牺牲。

林修明(1885—1911年),广东省蕉岭县人,出生于南洋勿里洞一个经营锡矿的商人家庭。林修明于留日期间加入同盟会。1906年,他受同盟会指派回国,从事反清活动,先在镇平中学堂教体育,与同盟会会员丘汉,抗日志士丘逢甲一起教学,向学生灌注革命思想,发展同盟会员。1907年,林修明又与革命党人姚雨平、梁鸣九、谢良牧、谢逸桥等创办松口体育会,林修明担任教练,教习体育和一般军事技术,同时暗中发展同盟会,一边教学一边进行革命宣传教育,广交革命党人,壮大反清队伍。在三堡学堂任教时,叶剑英元帅在校学习,受教育颇深。1911年3月29日参加“广州起义”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6岁。

陈文褒(1880—1911年),广东大埔县西河人,年岁稍长便学做生意,后到马来亚做工、经商。1906年,他在马来亚加入同盟会。其时,清廷特派杨士琦赴马来亚侦伺革命党人的活动和搜刮华侨血汗钱。在一位华侨富商的欢迎宴会上,陈文褒走到杨士琦座前瞪目怒斥清廷官吏“吮吸百姓脂膏,吮吸华侨骨髓”。杨见势不利,当夜即乘船归国。1911年春,陈文褒回国参加孙中山策动的广州起义。他负责攻城,但战斗打响后,子弹未及时运到。正在此时,用竹筐送子弹的人赶到城下,他即扛起竹筐放置在靖海门外一熟人家中,并吩咐那家人去通知战友到此处取子弹,自己装足子弹冲进城攻打总督府,在激战中不幸壮烈牺牲。

余东雄(1894—1911年),祖籍广东南海的客家人,出生在马来亚霹雳埠(今马来西亚)务边,其父兄为当地知名“客商”。15岁时,余东雄加入同盟会。入会后,他曾多次策划暗杀清吏活动,但均未成功。1911年年初,当得知革命党人准备在广州起义后,余东雄与29位华侨回国参与起义。黄兴希望懂得武术的人作为先锋来攻打两广总督衙门,来自马来亚的李炳辉便推荐同乡余东雄与郭继枚。余东雄与郭继枚是务边邻居,两人是生死之交,经常一起习武并结伴打猎。4月27日,他们参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加入敢死队,与罗仲霍、何克夫等一同攻击两广总督署。在激战中,他奋勇直前,连发炸弹,打死了许多敌人,进至督署内堂,欲捉两广总督张鸣岐不获,撤出时被敌人包围,在弹雨中壮烈牺牲。年仅17岁的余东雄是最年轻的牺牲者。

新加坡的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入口处伫立着四座黄花岗烈士的铜像供人凭吊,其中两座持刀枪的铜像就是郭继枚和余东雄。(www.xing528.com)

李炳辉(1892—1911年),又名祖奎,别号路得士,广东封开客家人,“客商”子弟。他早年至南洋大霹雳埠(今马来西亚),入教会所设学校学习英文,旋又由该校送马六甲某校肄业,入耶稣会,在新加坡英国长老会教堂从事传教。李炳辉后加入同盟会,热心宣传革命。1911年4月27日参加黄花岗起义,随黄兴进攻两广督署,至高第街战死。

1932年,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的胡汉民为李炳辉烈士写了近500字的题词,较详细地记述了李炳辉的生平、秉性和志向。1934年,李炳辉烈士故乡平岗村群众在他的旧居旁边修建烈士祠,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地手书横匾“炳辉李烈士”,1989年封开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将烈士祠按原貌修葺一新,并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杜玉兴(1884—1911年),广东南海客家人,13岁弃学,随父赴香港经商。后到新加坡,逐渐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后来,孙中山到新加坡进行革命活动,他很快便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宗旨,立即加入同盟会。1911年年初,杜玉兴经香港回到广州,参加了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攻打总督署,他奋勇当先,直入内堂,遍搜两广总督张鸣岐不得,复冲出,不幸中弹牺牲。

罗干(1870—1911年),南海客家人,早年到新加坡经商务工。1910年加入同盟会,弃业返粤,入清军巡防营策划起义,事泄后藏匿乡间。1911年春,罗干与陈春等准备广州黄花岗起义,4月27日参与进攻督署,转战小北门一带,弹尽就义。

周华(?—1911年),广东南海客家人,幼孤,后从其兄周天祥经商龙州,旋入安南(今越南),加入同盟会。1907年防城起义时,周华负责军需工作。后在新加坡参与兴办《中兴日报》。“民铎剧社”成立后,周华积极投身社务,并周游南洋各地,在侨民中宣传革命。1911年得知孙中山、黄兴等人策动广州起义的消息后,周华遂与南洋同志先后返抵香港。4月27日,周华参加进攻督署的战斗,在焚攻督署时,力战牺牲。

罗联(?—1911年),广东南海客家人,1905年赴安南(今越南)经商,在河内开设广隆杂货店,后由邓应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即弃业返回广东,复投身军界,从事兵运工作,志未遂,藏匿于乡间。1911年年初,罗联参与革命党人活动。4月27日,进攻督署时被捕,初囚于番禺狱中,辗转押于水师提督李准处,面对严刑审讯英勇不屈。5月6日,罗联慷慨就义,临刑前高呼:“中国非革命无以救亡,望后起者努力前进,勿中馁云。”

罗遇坤(1887—1911年),广东南海人,胆力过人,曾侨居安南(今越南)海防,在广隆昌机器厂做工。1907年,罗遇坤参加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担任运输之职。1911年4月27日,罗遇坤参加黄花岗起义,随黄兴进攻督署,转战各处,击毙清兵数名,后弹尽被捕。5月6日,罗遇坤与饶廷辅、罗联同时就义。

罗坤(1884—1911年),广东南海人,“客商”子弟,曾留学日本。罗坤回国经香港时,遇孙中山,接受三民主义思想,加入同盟会。罗坤常往来于香港、广州间,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时,罗坤进攻督署,奋勇争先,因众寡悬殊,被捕就义。

郭继枚(1893—1911年),广东增城客家人,生于马来亚霹雳务边埠。早年入当地育才学堂学习英文,稍长返回故里,倾心革命,立志反清。1910年夏复游南洋,并慨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年初回增城。2月27日,与余东雄至广州。4月27日,参加黄花岗起义,奉黄兴之命随何克夫炸两广督署,冒险争先,丝毫不畏惧。事败后,郭继枚与何克夫退至大南门内,弹药尽绝,惨遭杀害。

邓仲元(1886—1922年),广东梅县人,父亲以行商为业。幼年随父定居于归善(今惠阳市)淡水,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邓仲元任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堂学长,同年入讲武堂研习军事。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前,同盟会拟在广州赁屋设立秘密机关,邓仲元以其父经营的广丰米店作赁屋担保。起义失败后,他避走香港。同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邓仲元与陈炯明潜回淡水等地组织武装,联合民军围攻惠州城,迫使清军提督秦炳直投降。陈炯明部整编为第一军,邓仲元任参谋长。11月9日,广州光复,邓仲元率部驻广州。广东都督府成立后,任陆军混成协协统,旋出任陆军司司长兼稽勋局局长。后又任都督府参谋长。次年,以陆军中将衔出任琼崖镇守使并办琼崖民政事宜。邓仲元在海南开发实业,建设国防,并严惩贩卖妇孺的犯罪行为,处决了拐卖团伙的首恶,当地民众称快。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赣、粤各省先后宣告独立,袁世凯命龙济光进攻广州,邓仲元赴三水抗击龙济光军。讨袁军事失败后,邓仲元赴日本,与胡汉民等协助孙中山组织反袁斗争。1914年,邓仲元任中华革命党军务部副部长,并赴香港开展广东讨袁军事活动。1916年1月,邓仲元与朱执信等成立讨龙(济光)机构。5月间再次潜回增城策动旧部徐连胜反正,同时攻占石龙、博罗等地。邓出任中华革命军东江总司令,6月,袁世凯死,讨袁军事结束。邓仲元赴上海谒见孙中山,被留下协助筹划党务和军务。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成立护法军政府。是年冬,广东军政府组成援闽粤军,邓仲元任参谋长。翌年5月,粤军进攻福建,连克闽西南20余县,旋以南北议和,粤闽停战,邓仲元于漳州协助陈炯明整训粤军,扩充队伍达2万余人。1920年8月,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军。邓仲元率左路洪兆麟、熊略、梁鸿楷等部攻汕头、潮安,并与右翼许崇智所部会攻惠州,攻克石龙。10月29日,克复广州。11月孙中山自沪返粤,重组军政府。邓仲元受命组建第一师,并以粤军总部参谋长兼任师长。经过半年的努力,第一师成为一支军事素质较高的军队。第一师培养出来的许多军事骨干,后来成为国共两党军队中的著名将领。

邓仲元治军严明,刚直公正,时人誉之为“南州铁汉”“平民式将领”。邓仲元对军中不法分子包庇烟赌的行径深恶痛绝,毫不徇情,曾多次查缉贩运烟土的活动。有一次在广州晏公街查获陈炯明部属洪兆麟、陈炯光、陈觉民等所贩鸦片200余担,悉数烧毁,时人将此事誉为继林则徐之后的第二次销烟壮举。1921年4月,孙中山当选为非常大总统,筹划北伐,时桂系军阀集重兵于粤桂边境,窥视广东。邓仲元率第一师驻守广州,击溃来犯的桂系沈鸿英部。12月,孙中山底定广西之后,于桂林设立大本营,邓仲元调第一师叶挺、薛岳、张发奎三个营组成大本营警卫团,以参谋长陈可钰为团长率领开赴桂林。1922年3月21日,邓仲元赴香港途中突遭歹徒枪击,不治而逝。孙中山于桂林北伐大本营闻此凶讯,深为悲痛,亲致唁电;又以大总统名义下令,追赠邓仲元为陆军上将,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侧,并亲书墓碣。

罗翼群(1889—1967年),广东兴宁人,曾任正和银行董事长。出生于小商贩家庭。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广州考入两广测绘学堂,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后,罗翼群投入陈炯明率领的循军,负责先遣队军需业务,并结识了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革命党人。1912年,罗翼群任广东陆军测量局局长兼广东陆军测量学校校长。翌年“二次革命”失败后,罗翼群受通缉而逃往香港并转南洋各地。民国三年(1914),在邓仲元领导下,罗翼群先后参与策划黄岗起义和惠州起义,后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即赴新加坡、马来亚各地联络华侨发展中华革命党组织;旋奉命返香港策划讨袁工作,办《现象报》,又赴南洋各地筹募革命公债。民国五年(1916)回香港,奉命赴潮汕运动龙济光部队起义,任七路军副司令;后转东莞石龙建立中华革命军东江总司令部,任参谋长;孙中山由日本返沪后,罗翼群奉命去沪协助朱执信办理党务文牍工作。翌年孙中山南下建立护法军政府,他任军政府少将参军。民国七年(1918),罗翼群任援闽粤军总部代理副官长;旋任第二支队司令部参谋长,转战闽南、闽西一带;翌年任第二军第十二统领。民国九年(1920)夏,罗翼群随粤军自漳州回师广州驱逐桂系军阀,任粤军总部参议兼省长公署参议。1921年12月,罗翼群任广东宪兵司令。1923年6月15日夜陈炯明部将叶举炮击总统府,罗翼群在战乱中逃往香港,后与古应芬乘轮返黄埔上永丰舰晋谒孙中山,旋奉命经香港、汕头沿粤赣边境至南雄向胡汉民、许崇智传达孙中山命令,调北伐军回师进攻陈炯明部,但进攻失败,转江西瑞金整编,罗翼群任北伐军代理参谋长;11月北伐军攻克福州,罗翼群任第二军参谋长兼第九旅旅长。翌年2月回师广州,罗翼群任广州政府工兵局筹备委员;3月任大本营军法处处长;4月任大本营兵站总监,主管各军后方勤务;后改任大本营参议,随孙中山东征。

民国十三年(1924),罗翼群任省长公署总参议,主持有关军政事务。罗翼群先后参与平定商团叛乱,协助廖仲恺推动工农运动和筹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曾奉命赴香港,支持苏兆征领导的香港工人大罢工运动,并筹集罢工工人返穗的生活经费;11月任大本营军需总局局长;又兼广东全省筹饷总局总办,筹划举行第二次东征,并任建国军潮梅军军长。1924年4月任东江剿匪督办。翌年,罗翼群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总参议。1926年2月改任韩江治河处处长,10月以考察名义赴日本,后任中国驻日留学生监督。1931年1月,罗翼群回广东从事农田水利工作。后因宁粤分裂,他参加广州国民政府,任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战地政务委员会常委。翌年1月,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后兼任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及潮梅治河分会常委。1935年11月,他被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翌年7月,罗翼群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后因在南京谴责国民党领导层搞贵戚统治,触犯蒋介石,被免职。

李炳星(1882—?),广东台山客家人,香港富商李煜堂长子。少年入读私塾,1900年赴日本留学。1901年闻清廷有割让广东予法国之说,与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广东独立协会。1903年在孙中山所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学习。1904年,李炳星加入同盟会,旋与冯自由等奉命返香港设立同盟会分会。期间他曾于九龙创办光汉学校,以军事教育为主,受其影响,全港习武之风极盛,他亦因此而被驱逐出境。

积极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客商”子弟还有:兴宁籍华侨炸弹营营长罗立志、出身香港富商家庭的李纪童,生于澳洲的谢绩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