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美矿业投资的潜在风险与挑战

南美矿业投资的潜在风险与挑战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投资南美洲最主要的风险是政策风险。如哥伦比亚周边、墨西哥等国枪支泛滥,枪击和抢劫事件时有发生。

南美矿业投资的潜在风险与挑战

1.政治风险

政局稳定度对矿业投资动态活动来说是关键因素。政局稳定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影响到政府及公众对外资的态度、对外关系、外交冲突、战争可能性等。目前,投资南美洲最主要的风险是政策风险。不同届的政府对投资政策可能会有改变,即使是在同一政府任期内,现有政策也可能发生改变,尤其是近年来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左翼政府实行国有化政策,造成大量国外企业撤资。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离世,对于南美洲整体的政局将有不可预测的影响,委内瑞拉是南美政局不稳定国家之一,政治局势充满动荡。

总体看,智利和阿根廷为南美洲政局最稳定的国家,其次为巴西、秘鲁、哥伦比亚,最次为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

2.环保要求高

南美洲一些国家的环境管理遵循ISO14000和ISO26000两项国际认证标准,且突出强调,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政府更看重环境,政府会按照世界银行的参考数据严格管控,并按照环保要求的规定来约束企业行为。政府非常希望外国企业开展矿业投资项目,但是矿山的生产经营一定要达到对环境及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标准,否则都将不予支持,表现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与决心。

南美洲国家通常都是小政府、大社区、高度民主化的国家,环保意识极强的社区民众和非政府组织,常常采取罢工、堵路、游行抗议和暴动等偏激手段反对矿业企业对当地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也有不同的政客和组织,为达到不同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进行虚假宣传和夸大事实,欺骗和蒙蔽舆论和社会,最常用的借口就是环保问题,而南美洲各国政府在解决具体问题上所起的作用有限。

3.资源的民族主义

资源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是强调资源的国家所有和全民所有,通过国家对资源的控制和管理,进行市场干预的行为,以达到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目的。资源民族主义在南美洲有着深厚的基础,拉美国家经济实际上都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国有化、90年代的私有化和21世纪开始后的再国有化的过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拉美国家为了维护民族经济权益,对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重要领域实行国有化政策。由于政府身兼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角色,企业运转效率较低、腐败现象丛生,管理和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市场要求,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委内瑞拉国际航空公司在1990年亏损4700万美元;巴西国营企业的亏损额甚至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4%。尽管拉美国家也曾试图通过加强管理来扭转被动局面,但效果不佳。国有化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包袱。20世纪80年代是拉美经济“失去的十年”,到了20世纪90年代,拉美不少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债务危机。在此大背景下,拉美国家在“华盛顿共识”框架下全面实行私有化,YPF石油公司和秘鲁铁矿公司等国有公司相继实行了私有化。

20年桑田沧海,经过多年私有化洗礼的拉美国家在21世纪资源民族主义再度抬头,2006年莫拉莱斯就任玻利维亚总统后就开始着手在能源电信等多个行业实施国有化。2008年5月,玻利维亚政府将3家石油公司、1家石油运输企业收归国有。2009年初,玻利维亚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本国一切自然资源属于人民,国家代表集体利益管理这些资源。2009年5月,委内瑞拉政府宣布对39家从事石油服务的公司进行国有化。2011年8月,查韦斯签署法律,宣布对黄金矿业实行国有化,如今委内瑞拉大部分实体经济处于国家控制中。厄瓜多尔也不甘落后。2007年1月,厄瓜多尔当选总统拉斐尔·科雷亚在总统就职典礼上说,厄瓜多尔将摒弃“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反对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在经济上将推行能源国有化。2007年10月,厄瓜多尔政府出台一项法令,对在该国投资的外国石油公司征收99%的暴利税。2011年6月,厄瓜多尔政府又将美国能源发展公司在厄瓜多尔的分公司诺布莱公司的友谊油田国有化。2011年成功连任的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及其政府在最后的任期内,经济管控越来越激进,政策变动越来越随意,资源领域的民族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厚。2012年4月16日克里斯蒂娜总统向议会提交了《阿根廷石油主权》议案,提出阿根廷境内的石油资源为“国家公共利益”,阿根廷政府开始对阿根廷最大的石油公司YPF公司第一大股东、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强行收购YPF公司51%的股份,实现对这家石油公司控股,进而实现国家对石油资源的控制。随着巴西发现大型深海油田,其国内资源民族主义情绪正在日益增长。连续两任总统卢拉和罗塞夫修改了过去与外资企业签订的权益分成合同,转而由国营企业拥有30%以上的权益,且由国营企业担任主开采商,加强了国家对石油资源的管理。这些短视行为虽然在短期内能博得民众喝彩,而对国家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www.xing528.com)

4.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南美洲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港口铁路都需要新建。如玻利维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公路和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电力供应不足,通讯电网覆盖率低,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缓慢。南美洲东、西海岸的货物平均日吞吐能力仅为8000个标准箱,缺乏港口竞争力和物流能力。

5.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南美洲国家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相对低,专门从事矿业的技术人才少。很多进入南美洲的中国矿业企业必须从国内引进大量的地质类如钻探、勘查、选矿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南美洲多数国家语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在我国属于小语种,用人成本也要稍高些。

6.罢工事件频发、治安较差

南美洲国家工会组织非常健全,各种工会组织繁多,由工会组织的罢工事件较为频繁。2011年7~8月,全球第一大铜矿智利艾斯贡迪达矿发生工人罢工事件,罢工持续两个月。

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社会治安不尽如人意。如哥伦比亚周边、墨西哥等国枪支泛滥,枪击和抢劫事件时有发生。

综上所述,从资源禀赋程度、政治风险、基础设施条件、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完善程度、税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环境保护主义等多个要素综合起来看,南美洲政局比较稳定的国家有智利、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等;经济环境自由的国家有智利、乌拉圭、秘鲁、巴拉圭等;资源潜力较大的国家有智利、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国家有智利、巴西等;法律制度保障较好的国家有智利、巴西、秘鲁等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