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指标动态分析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指标动态分析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4-14所示,单从经济发展层级来看,位于山东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呈现上升趋势,但GDP与基准城市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2010年后态势更加明显。图4-15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GDP增速对比如图4-16所示,财政支撑能力主要体现的是目标城市的经济造血能力。前文曾经简述,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人均工业总值是标准城市的2倍以上。与之相对的是,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此项数据仅仅在0.5~1之间浮动,只有在20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指标动态分析

将样本中筛选出的5个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各项指标分别取均值后与评价基准进行对比,首先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山东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自2008年至2012年的发展趋势。

(1)如图4-14所示,单从经济发展层级来看,位于山东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呈现上升趋势,但GDP与基准城市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2010年后态势更加明显。这可能与煤炭市场整体下行有关,这也证明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资源产品市场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此类城市经济的走向,2011年和2012年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并未随煤炭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方向。另外从该阶段基准城市GDP上升势头并未放缓来看,资源型城市受困于自身环境,经济转向能力弱,转向步伐也比较缓慢,煤炭市场下行后对城市经济进行激励的能力较差。

图4-14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GDP对比

(2)如图4-15所示,从经济增长水平来看,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在2008、2009两年增速要超过基准城市,2010年基本持平,2011年之后GDP增速下滑至基准城市以下,但差距并不大。结合之前的数据来看,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也在出现煤炭供需缺口的2008、2009年显示出了超越基准城市的GDP增长率,但在2010年后不可避免地随国家的煤炭市场行情一起进入了下滑阶段。

图4-15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GDP增速对比

(3)如图4-16所示,财政支撑能力主要体现的是目标城市的经济造血能力。转型中的城市需要一个平稳的过渡期,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不可或缺。总体来看,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财政水平整体较好,财政收支比要高于基准城市,但总体趋势呈下降态势,2008年财政收入能够覆盖财政支出的85%,但到了2012年只能覆盖80%,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进入下行态势后城市的财政收入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基准城市的财政支撑能力较为稳定,收支比始终在65%上下浮动。另外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财政支撑能力变化趋势和基准城市是逆向的,基准城市上升时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呈下降趋势,基准城市下降时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又呈现上升趋势,这也是一个下一步研究中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图4-16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财政支撑能力对比

(4)如图4-17所示,从产业的转换能力上来看,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单位区域面积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要远高于基准城市,2008年的投资金额是基准城市的2倍,之后二者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首先,建设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先期投入肯定要大于一般性城市,其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开发和建立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先期资金投入。2008~2010年是煤炭市场的黄金期,也是房地产市场迅速兴起的阶段,势必会带来大量固定资产的投入,但在2010年后,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仍然在进一步拉大与基准城市间固定资产的投资差距,无论从产业转型角度还是从土地角度来看,这显然都不是明智之举。

图4-17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产业转换能力对比

(5)如图4-18所示,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力要明显弱于基准城市,2009~2011年有大幅提升趋势,这可能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国务院在2008年发布了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并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问题给予了政策上的指导和资金上的扶持。山东省滕州和新泰两市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进入了全国第二批、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国务院给予的资源型城市资金转移支付办法时长为三年,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力表现最好的时间也是这三年。在2011年后,基准城市的多元化发展能力指数陡然攀升,然而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多元化发展能力指数却开始下滑,可见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能力并不强,在改善和提升上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

(6)前文曾经简述,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人均工业总值是标准城市的2倍以上。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虽然产值很高,但由于其支柱产业处于产业链中较为低端的环节,通过对人均工业附加值的对比,从图4-19中我们可以看出,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人均工业附加值增长缓慢,与基准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了2012年已经不足基准城市的1/2。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城市在煤炭市场形势较好时抛弃了产业多元化或向产业链上更高层次升级的选择,而将资本全部投入了获取利益更快、作业方式更为简单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行业的扩大化生产。众所周知,采掘业和初加工即使做到极致也永远位于产业链的下游,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如不及时向深加工、品牌营销进行过渡升级,在其他城市大幅提升其工业附加值的今天,必然会落伍。

图4-18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力对比

图4-19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工业高度对比

(7)如图4-20所示,从劳动力产业布局来看,基准城市已经开始了由第二产业向其他产业分流人员的进程,且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在2012年已经降至40%以下,然而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结构却一直呈现第二产业一家独大的态势,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不降反增,占城市劳动力总和的70%,从劳动力的分布就可以看出,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中,煤炭行业的占比仍然巨大,而且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此必须认识到,第二产业劳动力70%的占比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风险:一方面如果煤炭行业受到冲击,则城市大部分的劳动力都会处于失业风险之中,而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无法估量;另一方面由于转岗分流难度大,庞大的从业群体可能会延缓或者阻碍煤炭行业向自动化升级或向其他行业转型的进程。因此,为了促进社会稳定,引入部分不受煤炭市场波动影响的资产和产业,分流部分劳动力势在必行

图4-20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劳动力产业布局对比(www.xing528.com)

(8)如图4-21所示,通过对产业开放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08~2012年基准城市外省调入煤量大约是本地产煤量的2倍以上,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与之相对的是,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此项数据仅仅在0.5~1之间浮动,只有在2010年煤炭消费增速达到顶峰时外省调入煤量有所增加。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样本城市中已经有城市进入了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但产业开放程度仍然较低,消费结构中对本地煤炭生产的依赖依旧很重,当然,这也可能与该时段煤炭的市场价格较高导致大部分产量能够很快就地消化有关。

图4-21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产业开放度对比

(9)如图4-22所示,通过观察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这项指标,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持平,之后领先于基准城市,但差距并不大。可见,在煤炭市场的黄金时期,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居民资本聚集程度超过基准城市水平,在煤炭消费率达到顶峰的2011年二者差距也达到最大。但是,由于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其整体收入受单一产业的市场影响较大。虽然没有取得具体数据,但进入2014年后,煤炭市场急剧衰退,关闭停产的煤矿数量大幅增加,从业人员薪酬降幅普遍达50%,而图中可支配收入差距最大的2011年也仅仅为1583.6元。当煤炭行业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后,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由此可见黄金时期带来的资本积累很难抵消低谷期人力资本流失的风险。

图4-22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比

(10)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保证城市平稳顺利转型的必要条件。对比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先例,数据显示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尚未达到被高失业率倒逼转型的境地。但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如不尽早着手准备,迟早会有社会危机爆发的那一天。因此,如何吸取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教训和经验,避免同类问题出现是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如图4-23所示,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2008~2012年的就业率要明显优于基准城市。值得关注的是,在煤炭行业进入鼎盛期的2009年,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就业率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之后又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两种情况导致的:一是当煤炭市场进入黄金期后,部分煤矿双职工家庭可能选择一人退休或离职,因为另一人的薪酬已经足够平衡家庭开销;另一种可能是,通过独立分析山东5个煤炭资源型样本城市的数据指标发现,2009年邹城和新泰的就业率下降幅度较大。由此推论可能的情况是,在煤炭市场的鼎盛时期,兖州矿业集团和新汶矿业集团已经开始了自身的转型发展,就目前的情况,这两家矿业集团相较于山东其他的矿业集团发展势头更好,可能也与此有一定关联。

(11)对图4-24中基准城市与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之间城市化水平的差距应当一分为二地来分析。一方面,选取的基准城市规模最小的也是地级市,而被选取的山东省煤炭资源型样本城市均为县级市,二者之间具有先天的发展差距。而城市化可以提升教育医疗等许多城市服务功能,势必会增强城市对于人力资本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发展暂时滞后的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后期规划设计提升空间大,改造、搬迁矛盾少,成本低,通过更为科学的整体布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对人力资本的吸引力。

图4-23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社会稳定度对比

图4-24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城市化水平对比

(12)如图4-25所示,通过对劳动力质量的对比,发现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整体较高,但二者差距逐渐变小。在2008年时,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是基准城市的2.32倍,2012年该数据降至基准城市的2.11倍。一方面可能是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的基数较大,导致提高增长率的难度也较大;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2008~2012年期间煤炭价格的高位让部分学生受到高薪的诱惑而放弃学业进入了煤炭企业。

图4-25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劳动力质量对比

(13)如图4-26所示,从城市的创新能力指标单项统计中可以看出,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中就职于科研机构及技术中心的人员总数与基准城市有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2010年以后,基准城市加快了向科技研发领域调整结构的进程,开始引进大量科技人才。与此同时,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科研人员数量在这五年间却变化不大,2012年更是出现了令人痛心的下滑。由此推断,2008~2012年间出现的缓慢增长有可能是因为煤炭市场黄金期的高薪酬吸引了部分人才暂时加入了煤炭行业。当行业衰退导致从业人员薪酬下降时,这批科技人才又迅速流失,其流失数量甚至与2008~2012年间积累下的总和相当。由此可以看出,仅仅依靠薪酬是无法真正留住人才的,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从而增强人才对行业高度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才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长久之计。如何建立一个可供人才发挥才能并得到长远发展的平台对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而且必须攻克的难题。

图4-26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创新能力对比

(14)如图4-27所示,从环保治理能力上看,基准城市呈稳定上升的趋势,而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在2008~2012年一直保持急速增长。这一方面与煤炭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雾霾等环境问题凸显有关,环境保护也随之受到各界的重视。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对于环境治理的平均投资额已经在2011年追平了基准城市,并在2012年超过了基准城市。但就目前来看,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恶化的情况较其他类型的城市更为严重,恶化的速度也在增加。科学地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能力,需要我们借助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办法,通过提高自身治理水平和完善配套设施来实现。

图4-27 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基准城市间环境治理能力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