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国际商务的三大纽带

当代国际商务的三大纽带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国际商务活动主要通过三大纽带进行,即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国际条约和组织。与本国相比,东道国存在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使得生产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产品更具有竞争力。一改以往在本国进行研究开发的战略,跨国公司直接在东道国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利用当地的高科技人才研究开发新产品,根据当地的需求组织生产并投放市场。

当代国际商务的三大纽带

当代国际商务活动主要通过三大纽带进行,即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国际条约和组织。

(一)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是连接世界经济的纽带,是国际各种资源流动、交换的场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际分工和交换规模的扩大,国际市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当代世界,一个国家的实力越强、经济规模越大,需要通过国际市场实现的价值也就越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也就越高。世界商品出口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即出口依存度),1950年约为6%,1973年上升到12%,1997年达到20%,2000年达到41.7%,2003年达到45%,2005年达到53%,年均增长率为5.4%,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更快。这意味着各国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才能实现其价值。

国际市场的主要载体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直接结果。国际贸易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国际经济的发展必然表现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的增长也必然会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一般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1—1.5倍。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越来越领先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1990—1995年达到了3倍,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9%,而国际贸易增长率达到12.5%。由于国际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国际贸易增速下降必然会引起世界经济的下滑。

国际贸易的结构也反映着世界经济的质量和水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现在已扩展到服务、技术等贸易。据世界组织1998—1999年的年度报告显示,1982年的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1994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550亿美元的规模。2000年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4350亿美元。1980—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增长了5.7倍,2005年达到24147亿美元。2006年全球国际服务贸易达到2743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超过65%。

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晴雨表。长期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2/3是由消费需求支撑的。如果消费需求旺盛,就会带动国际贸易的增长,进而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反之,就会使国际贸易萎缩甚至世界经济萎缩。就一些重要的原材料来说,世界市场上供求关系或者价格的变动,也会对国内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如石油是各国工业、制造业乃至服务业的必需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血液”,石油供求关系及其价格一直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73—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和1979—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已经扩展到所有国家的所有经济领域,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强大的力量。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2005年全球跨国公司约有6.5万家,控制了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60%,技术贸易的60%,技术转让的80%及研究开发的90%。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使以国家为主体的世界经济逐步向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经济转化。

当代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生产经营的跨国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新建或收购现有企业,利用当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并进行其他经济活动,从而使再生产过程在国际范围内展开。

经营战略国际化。跨国公司以全球作为其活动的舞台,以世界市场作为其角逐的范围与导向,施行“全球性经营战略”。因此,跨国公司不是孤立地考虑某一子公司所在国的市场、资源等情况和某一子公司的局部得失,而是从多国或全球角度考虑整个公司的发展。有时甚至让某子公司亏本,以便在总体上取得最大利润。也就是说,跨国公司着重考虑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机会和公司总体利益以及如何实现利润全球范围内最大化。这种战略目标,是跨国公司区别于国内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

公司内部一体化。跨国公司实行公司内部一体化,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要求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即以母公司为中心,把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统一为一个整体。所有国内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经营活动都必须服从总公司的利益,在总公司的统一指挥下,遵循一个共同的战略,合理配置人力和财力资源。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行本地化经营,塑造当地化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的发展为寻求适度的竞争,越来越注重当地化概念。一是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及廉价劳动力,实行当地生产、销售。与本国相比,东道国存在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使得生产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产品更具有竞争力。二是利用当地的人力、智力进行管理及研究开发出新的产品。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实行本地化管理,以熟悉当地文化环境和政府政策的优势,减少经营中的“摩擦”。一改以往在本国进行研究开发的战略,跨国公司直接在东道国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利用当地的高科技人才研究开发新产品,根据当地的需求组织生产并投放市场。(www.xing528.com)

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强化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竞争手段;注重信息化管理,实行信息网络的全球经营。近年来,跨国公司凭借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频繁利用而使自己的成本大大下降,提高了竞争力。同时,跨国公司更加注重研究开发的投资,现在很多跨国公司都将每年利润的10%投入到研究开发当中去,以求开发出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使得跨国公司加快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日益旺盛的消费市场需求;同时,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人力资源;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产品相对来说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比较容易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可达到对市场进行垄断的目的。这样,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就越发青睐。

跨国并购日趋激烈。由于全球竞争日趋激烈,而对于一向追求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来说,为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低成本生产和最高价格销售,尽可能提高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和取得最大的利润,不得不结成跨国战略联盟,借以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和进行业务重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参与者相互取长补短,通过关键技术、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协作,使优势内部化,减少成本和风险,产生大量的协作溢出效应。在跨国兼并浪潮中,跨国公司兼并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银行汽车、石油、制药、电信及高科技等产业,同兼并多发生在同行业之间,跨行业兼并相对较少。

(三)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各国政府间通过合作来解决的有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主权国家间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组织管理机构,谁也不能把自己的法律强加于人;但另一方面,协调处理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外部经济效果问题”和“公共产品问题”的国际事务,又不能没有一套超越国家之上的游戏规则和管理机构。因此,伴随国际事务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系列双边、多边国际条约和组织纷纷产生和建立起来。这些国际条约和组织以官方和半官方的形式,把世界经济生活纳入一种“冲突不断但大体有序”的体制,以保证世界经济的发展。

贸易条约和协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贸易条约和协定按照缔约国的多少,可分为双边贸易条约和协定与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前者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所缔结的贸易条约和协定,后者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共同缔结的贸易条约和协定。这些贸易条约和协定一般都反映了缔约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要求,并为缔约国实现其对外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服务。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实力对比关系的差异,他们之间所缔结的贸易条约和协定的内容及作用也有所不同。

贸易条约和协定同其他政治性的国际条约和协定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从内容上看,贸易条约和协定主要是确定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从国际法角度上看,贸易条约和协定往往订有并遵守国际法通用的法律条款,如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条款等。从国际惯例上看,贸易条约和协定既可在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之间签订,也可在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间签订;既可在不同国家的政府间签订,也可在不同国家的政府与民间团体之间或双方的民间团体之间签订。但政治性的国际条约和协定,一般只能在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由有关国家的政府签订。

在贸易条约和协定中,通常所适用的法律待遇条款是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待、利益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最惠国待遇的基本要求是缔约一方使缔约另一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方享有的待遇。

最惠国条款分为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两种。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优惠待遇,立即无条件地、无补偿地及自动地适用于对方。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则是指如果一方给予第三方的优惠是有条件的,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才能享受这种优惠待遇。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首先是英国采用的,所以叫作“欧洲式”最惠国待遇条款;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最先是美国采用的,所以又称为“美洲式”最惠国待遇条款。现在的国际贸易条款和协定一般都采用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国民待遇是指缔约一方保证缔约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等同的待遇。国民待遇条款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或企业的经济权利,如外国产品所应缴纳的国内捐税、利用铁路运输和转口过境的条件、船舶在港口的待遇、商标注册、著作权及发明专利权的保护等。但是,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是有一定范围的,并不是将本国公民或企业所享有的一切权利都包括在内。例如,沿海航行权、领海捕鱼权和购买土地权等,通常不包括在国民待遇条款的范围之内,这些权利一般都不给予外国侨民或企业,只准本国公民和企业享有。

当代国际经济方面的条约和协定主要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联合国技术转让准则》《联合国反垄断行为准则》《联合国跨国企业行为准则》《消费者保护准则》《环境保护协定》《联合国贸发组织船运公约》《国际商会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

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世纪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三大组织被视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对国际商务的运行有着极为深刻和广泛的影响。三大组织的运行规律及其制定的规则构成了当代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部分。研究和认识当代商务活动规律,不能不把这三大经济组织摆到重要的位置上。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其成员的贸易量占全球贸易的95%。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可以通过正式成员的身份,享受多边谈判成果;通过开放市场,吸收境外投资,并获得进入外部市场的机会;通过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公正、平等地解决贸易纠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