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房地产金融机构的抵抗能力优化

房地产金融机构的抵抗能力优化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房地产资产一直是商业银行重点进行信用风险监控的资产,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商业银行开展与房地产相关贷款的压力测试工作。从资本充足率来看,房企资管计划违约对银行业整体的冲击并不大。信托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远低于银行。券商资管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较弱,而基金子公司几乎不能抵抗风险。同样通过构造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来衡量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风险抵抗能力。

房地产金融机构的抵抗能力优化

银行在房地产贷款上的不良率较低。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0.8%,远低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水平(见表4-10),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仅为0.4%(见表4-11)。房地产资产一直是商业银行重点进行信用风险监控的资产,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商业银行开展与房地产相关贷款的压力测试工作。2017年5月,银监会称最新压力测试结果表明房地产贷款风险完全可控。

表4-10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2015年)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表4-11 四类个人不良贷款(2015年)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从资本充足率来看,房企资管计划违约对银行业整体的冲击并不大。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借用资本充足率可综合衡量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截至2016年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是13.3%、11.3%和10.8%,三者均高于监管要求的10.5%、8.5%和7.5%(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标准还需上调1%)。三种测算均表明,银行业整体能应对房企资管计划违约的冲击:①只有当风险资本增加超过30万亿元时,商行的资本充足率才会低于10.5%。相比而言,投向房企且未充分计提资本的2.9万亿元资金即使增加100%的风险权重也并不会显著降低资本充足率。②银行通过非标产品投向房企的资金只占所有行业的8.5%,如果假设其他行业使用资管计划融资的情况与高杠杆的房地产行业相同,并且极其严格地假设有34万亿元(=2.9/8.5%)风险资本未计提,此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才低于警戒线,但这些假设并不符合事实。③极端地假设2.9万亿元银行投向房企但未充分计提资本的资金或4.4万亿元银行通过资管计划投向房企的资金全部无法偿还,由银行使用核心一级资本进行偿付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符合监管要求(见表4-12)。

表4-12 银行资本充足率

资料来源:根据Wind数据库整理。

部分中小银行在房地产资管计划上过于冒进,容易先受到房地产市场风险冲击。通过图4-17可以了解资管计划资金是如何从银行系统输入房企的。利率市场化后,利差空间极大缩小的中小型银行有很强动力去投资高收益产品,而宽松货币环境下五大行能够从央行获取低利率资金,因此资金顺着这些链条从低利率处流向高收益处,最长的资金链可以拆解为以下几步(以2017年数据为例)。第一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OM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些资金的利率较低,1月期利率分别是2.67%、3.75%和3.01%,出于防风险考虑,央行首选五大银行为交易对手。第二步,五大银行购买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1月期存入利率约4.19%。第三步,一些中小型银行购买其他中小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即同业理财,收益率在4.23%。第四步,银行委托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即委外业务,分为表内委外和表外委外两种,后者的收益率更高。信托公司、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的资管计划以借短放长的期限错配方式和层层嵌套增信的加杠杆方式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以信托产品为例,一年以下信托贷款和房地产信托收益率分别是6.53%和6.14%,截至2017年6月23日,2 627个正向收益券商集合理财资管计划最近一年收益率平均值为6.84%,部分创新型非标产品的收益率可能更高,不过同期也有832个券商集合理财资管计划收益率为负,这说明资管计划的投资风险极大。

图4-17 银行到房企的资金链(资管计划)

中小型银行更倾向于发展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较大。表4-13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余额占总资产比重高达29%,城市商业银行也达到16%,均高于国有大型银行的12%,中小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中小型银行的理财规模份额超过自身资产规模份额,这使得中小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良贷款比例偏高。即使考虑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高出1个百分点的情况,股份行和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仍低于五大银行0.8~1.6个百分点,表外业务快速扩张的股份行则形成了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从上市银行的理财产品占总资产的比重来看,2016年5家国有大型银行平均为11%,其中交通银行最高,而其他14家中小型银行平均为25%,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杭州银行、平安银行均超过30%(见表4-14)。由于理财产品中约9%的资金最终流向房企,一旦房企在资管计划上违约,这些中小银行将率先出现问题。

表4-13 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占总资产比重(2016年)(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根据Wind数据库整理。

表4-14 上市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占总资产比重

续表4-14

资料来源:根据Wind数据库整理。

信托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远低于银行。为了衡量信托公司的抵抗能力,本文构造了类似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和资本充足率的两个指标,“贷款拨备率”是信托赔偿准备与信托资产余额之比,“资本充足率”是信托所有者权益与信托资产余额之比。从表4-15可以看出,相比于2016年商业银行3.1%的贷款拨备率和13.3%的资本充足率而言,信托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非常弱。当资金信托计划出现违约时,商业银行需为“银行理财投向信托计划”的投资者提供刚性兑付。

表4-15 信托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

资料来源:根据Wind数据库整理。

券商资管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较弱,而基金子公司几乎不能抵抗风险。同样通过构造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来衡量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风险抵抗能力。2016年,证券公司资本为1.6万亿元,管理了17.6万亿元资管产品,“资本充足率”为9%,这一指标近年呈下降趋势。证券公司净资产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会用于补偿资管业务的损失,而且券商资管公司几乎不承担通道类产品的兑付责任,当房地产市场风险爆发时,证券公司只能稍微延缓危机传导至银行的进程。基金子公司则将风险完全让渡,让银行暴露在房地产市场风险前。即使计入所有基金公司的净资产,2015年基金子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也只有1%(见表4-16)。

表4-16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风险抵抗能力

资料来源:根据Wind数据库整理。

总体来说,基金子公司、信托公司、券商资管公司的抵抗能力较弱,当房地产市场风险爆发时,它们会依次关闭房地产相关资管计划,将主要兑付责任让渡给银行。银行业整体能够应对房地产相关资管计划违约的直接冲击,但需警惕过度发展理财产品的部分中小银行爆发局部金融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