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师事务所需重视的四点财务规范

会计师事务所需重视的四点财务规范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企业挂牌包括未来公司治理,这四个方面的规范都是基本问题。②财务人员担任与岗位相冲突的职务。申报期内存在会计准则转换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可比较会计报表。③对于在报告期内重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中介机构应予合理关注,论证其合理性并充分披露。

会计师事务所需重视的四点财务规范

财务规范的核心是基础会计规范、企业出资规范、资产核算规范、公司收入及成本核算规范(见图4-6)。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企业挂牌包括未来公司治理,这四个方面的规范都是基本问题。

1.基础会计规范

(1)财务独立常见的问题有:

①企业未设立独立的会计部门。

②财务人员担任与岗位相冲突的职务。

企业会计主体不清,财务核算范围不清,比如控制人旗下多家公司之间未严格区分会计主体、资产混用、成本费用归集对象与实际受益对象不符、几套账相串、股东个人或家庭费用直接计入公司支出等基本的规范问题。

规范的思路:企业应当设有独立财务部门进行独立的财务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与公司财务管理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厘清会计核算的主体范围。对于历史上存在会计主体不清情形的,应当重新审核实际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调整。

(2)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常见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未有效执行,历史财务会计资料不完整,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例如:业务交易执行、授权、记录未有效分离,大量随意地更改原始或记账凭证,原始凭证不完整,业务记录不完整、不系统、混乱或无记录,业务记录与会计记录无勾稽关系,账表不符等。

规范的思路:①内部控制薄弱,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企业应在中介机构的辅助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梳理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历史财务信息规范之后,应当切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监督、有记录、有反馈。②对于历史上存在财务核算基础薄弱,证、账、表不符情形的,应考虑重新审核原始凭证进行账务调整,或重新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准则的适用常见问题。企业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如有的小微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规范的思路:挂牌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编制并披露财务报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在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所附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转换对照表》进行会计处理。申报期内存在会计准则转换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可比较会计报表。

(4)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用的常见问题。

①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用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比如资本化政策不适当,研发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进行资本核算。

②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当,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比如:折旧年限过长,折旧计提不足,折旧或摊销方法、年限、残值率不当或经常变更,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过低。

③报告期内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能保持连贯。比如,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随意变更,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利润调节等。

规范的思路:①中介机构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逐项分析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于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当根据谨慎原则,参考同行业可比较公司的情况进行调整,重新选用,并对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②对于报告期内存在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③对于在报告期内重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中介机构应予合理关注,论证其合理性并充分披露。

(5)基准日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考虑常见问题。企业在股份制改造基准日账簿记录和报表列报的资产、负债不真实、不完整,主要表现为:

货币资金与账面数不一致,存在公款私存、公司资金往来使用个人账户的情形。

②存货实际盘点数与账面数不一致。

③固定资产盘点数与账面数不一致。

④应收款项函证数与账面数不一致。

⑤负债函证数与账面数不一致等。

规范的思路:①企业应在基准日扎账后,配合中介机构对资产和负债进行清点、函证,清产核资,确定资产和负债真实性、完整性。②对于存在公款私存、资金往来使用个人账户情形的,应当停止使用个人账户,将存在个人账户的公司款项即时归还至公司账户,核对分析该个人账户中属于公司业务往来的资金流水的真实性。③对于其他资产、负债项目存在不一致的,应当进行盘盈盘亏会计处理。

2.企业出资规范

(1)非货币出资的权属不清常见问题。出资人以无法证明其所有权的非货币资产进行出资,比如:

①以属于公司的实物、固定资产进行出资。

②以登记在出资人名下的职务成果进行出资等。

规范的思路:①非货币资产出资应当核实出资资产的权属,属于以公司的实物、固定资产作为股东财产进行验资出资的,应当对该部分出资进行减资处理,并追溯调整。②以登记在出资人名下的无形资产,如确属于职务成果,应当对该部分出资进行减资,并进行追溯调整,同时将该无形资产的权属变更到公司名下。

(2)非货币出资的估价不实常见问题。

①出资人未经评估以非货币出资,或评估值明显虚高。

②对公司自有资产重新评估后以评估增值部分进行增资

③出资人以与公司经营不相关或不产生经营收益的非货币资产出资。

规范的思路:①对于非货币出资未经评估的情形,应当由中介机构充分论证是否存在出资不实的情形。②对于评估值明显虚高、未经评估但出资作价虚高的,以与公司经营不相关或不产生经营收益的非货币资产出资的,可以采用现金补足或减资的方法进行规范,其中与公司经营不相关或不产生经营收益的非货币资产应当视该出资无价值。采取现金补足规范方法的,不应变更注册资本或资本公积金,而应当将该非货币资产原入账价值中虚高的部分减除,并以现金补足,对该非货币出资进行了摊销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采用减资规范方法的,应将估值虚高部分减资,对该非货币出资进行了摊销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③对于公司以自有资产重新评估,以评估增值进行增资的情况,属于出资不实,应当减资,会计上进行追溯调整,对该评估增值的资产还原为历史成本计价。

(3)抽逃出资和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资产或资源常见问题。

①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利用关联关系将出资转出,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www.xing528.com)

②公司关联方无偿借用、使用公司的资金、资产或资源。

规范的思路:①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等方式抽逃出资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②直接从公司账户转出资金未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即时归还转出款项。③利用关联交易转出资金的,通过挂往来账项占用公司资金的,应归还款项并核销往来账项。④其他占用公司资产、资源的,应将资产归还公司,停止占用公司资源。

(4)相互出资、循环出资常见问题。

①同一控制人控制下的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权,构成相互出资,比如同一控制人下的A、B两公司,A公司持有B公司30%的股权,B公司持有A公司20%的股权。

②母子公司之间相互出资,形成出资循环,放大关联公司之间的资本金,比如A、B、C三家公司,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为C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对B公司增资1000万元,B公司对C公司增资1000万元,C公司对A公司增资1000万元。

规范的思路:关联企业之间相互出资、循环出资虚增了关联企业之间的资产和注册资本,容易导致实际控制人混淆,应当通过减资、股权转让的方式溯本清源。相互出资和循环出资不会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因此在会计上只需对减资、股权转让行为进行会计处理即可,无须进行追溯调整。

3.资产核算规范

(1)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后续核算常见问题。

①对部分资产变更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比如企业对增值较大的土地使用权、房产进行评估,以评估价值重新入账。

②对存在减值的资产未按会计准则充分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列报的资产账面价值失实。

③对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进行回转处理。

规范的思路:①企业资产应当遵循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进行核算,按历史成本计提折旧或摊销,对于企业在历史上存在评估增值重新记账的,应视同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②对于未在资产负债表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检查,计提减值准备的企业,应当在股份制改造基准日进行资产减值测试,考虑计提减值准备,以免出现资产账面价值与评估报告存在重大差异的情形。③对计提了减值准备的长期资产的价值回升后进行了减值准备转回会计处理的,应作为会计差错进行调整。

(2)资产的法律手续存在瑕疵常见问题。

①资产的法律手续存在瑕疵,如建设在租用的集体土地上的房产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屋产权证书。

②购置的机器设备未取得发票

③应当登记公示的资产尚未完成过户手续。

规范的思路:法律手续存在瑕疵的资产应当审慎运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判断该资产的确认和入账时间。①在租用的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产,应当综合分析存在的法律风险,被认定为违章建筑强制拆除风险较低的,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并合理估计可使用的年限进行摊销。②交易取得的资产,经济交易包含的主要行为已完成(如款项已支付,资产转移交割,并为企业实际控制或使用),仅剩法律手续尚未办理完毕的,应当确认为公司资产并进行折旧摊销。③企业事实上存在该类资产但未进行会计核算的,应作为会计差错进行调整,将该类资产纳入公司的资产核算。

4.公司收入及成本核算规范

(1)收入确认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常见的问题。

①收入确认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如以收款或开具发票为依据确认收入。

②对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随意延迟确认收入,跨期确认收入进行收益调节。

③对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的业务确认为收入,如对发出商品确认为销售收入等。

④收入会计政策的使用不符合企业实际的业务特征,如对提供劳务的业务不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按里程碑或结算进度确认完工百分比等。

规范的思路:①对于以收款或开具发票为依据确认收入的,应当核实每笔业务是否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逐笔进行会计差错调整。②对于随意延迟确认收入,对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确认收入的,应逐笔核实并进行会计差错调整。③对于收入确认会计政策与企业业务不相符的,应重新选用会计政策,适用会计政策变更准则进行会计调整。

(2)成本的归集、分配与结转常见问题。

①与收入相关的成本归集范围不清晰导致成本核算失真,比如:将期间费用(如管理人员薪酬、办公费用、销售费用等)归集到营业成本,便于做高成本少交流转税,以及将应当生产成本支出归集为研发支出便于抵扣企业所得税等。

②成本支出未进行合理分配,导致各类产品收入的财务比率失真或不可比。

③确认收入时未相应地结转成本。

规范的思路:成本归集与分配不清晰,使会计基础薄弱,企业应当梳理业务流程,规范成本核算。报告期内成本归集与分配不清晰的,应当依据重要性原则对重大的成本支出归集与分配进行差错调整;对未在确认收入的同时进行成本结转的,应当进行会计差错调整。

(3)账外业务常见问题。

①采用采购和销售两头不入账的方法进行体外经营。

销售收入不入账,产品成本则通过账面核算。

③采用多账套核算收入和成本等。

规范的思路:账外业务是典型的偷税行为,解决账外经营的难点在于如何补缴税金。原则上所有账外经营收入和成本均应进行会计差错调整,纳入公司财务报告。①体外经营式的账外经营,应当审慎考虑采购、销售的主体,对往来资金流转情况和票据的规范性、齐备性等因素进行审核,对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应当纳入公司财务核算并补缴税金。②对于成本已入账但收入未入账,采用多账套核算账外经营的,应当通过会计差错调整的方法补记收入,合并账套核算,并补缴税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