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力资源标准条款的分析介绍

人力资源标准条款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人员能力的度量,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人力资源标准条款的分析介绍

1.标准条文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与要求的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与要求的符合性。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组织应:

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与要求的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b)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

c)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

6.2.2.1 产品设计技能

组织应确保具有产品设计责任的人员有达到设计要求的能力,且熟练掌握适用的工具和技术。

组织应识别适用的工具和技术。

6.2.2.2 培训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识别培训需求并使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质量活动的人员具备能力。承担特定任务的人员应具备要求的资格,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

注1:本要求适用于组织内各层次中影响质量的所有员工。

注2:顾客特殊要求的一个例子:数字型数字数据的应用。

6.2.2.3 岗位培训

对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的岗位,组织应对新上岗或调整工作的人员提供岗位培训,包括合同工和代理工作人员。应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给顾客带来的后果告知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

6.2.2.4 员工激励和授权

组织应有一个激励员工实现质量目标、开展持续改进和建立促进创新环境的过程。该过程应包括在整个组织内提高质量和技术的意识。

组织应有一个过程,以测量员工对于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见6.2.2 d)]的认知程度。

2.理解要点

(1)人员能力的基本要求

组织中从事影响产品质量活动的人员应具有承担其职责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以教育程度、培训、技能和经验四个方面为基础的。

1)适当的教育程度,可理解为从事不同的质量工作所需的最低学历教育。

2)适当的培训,可理解为从事某一岗位工作之前需接受的培训,例如对内审员的培训要求。

3)适当的技能,可理解为从事某项质量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例如对锅炉压力容器行业的电焊工的培训要求。

4)适当的经验,指为了更有效地完成质量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作经验

组织应根据岗位职责的需要,就各岗位人员的能力提出具体的可评价的要求。这些要求应写在书面的任职条件中,作为人员招聘、上岗和转岗的依据。任职条件应随产品要求等因素的变化进行更新。

(2)保证人员能力的措施

1)识别人员的能力需求。根据任职条件、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发展的需要,识别人员的能力需求。应保证从事影响产品质量活动的人员具备能力。

2)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使人员的能力满足需求。对不能满足能力要求的人员,可以提供培训以满足要求,也可采取其他措施,如将这些人员调离,换上能胜任的人员等。

3)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主要看采取措施后,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通过对人员能力的度量,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评价方式有考核、业绩评定、管理人员的评价、观察等。

(3)培训的实施

要建立文件化的培训程序,对培训进行控制。

1)确定培训需求。根据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以及从业者本身的实际能力确定培训的需求。确定培训需求时,要关注顾客的特定要求。培训与教育的目的是不同的。培训是使受训者获得目前工作上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未来用到的知识。

2)制订培训计划。主管部门根据各部门提出的培训需求及组织对培训的基本要求,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培训项目、主要内容、主要负责人、培训日程安排(时间、地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等。(www.xing528.com)

3)实施培训。按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培训前要编写好教案,并通知相关人员。

4)培训后的考核。培训后要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有理论考核、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等;考核形式有问答、问卷、技术演示等。

5)培训结果的处理。根据培训考核的结果发上岗证或重新培训。

(4)培训的内容

1)岗位技能培训。

2)质量意识培训。质量意识培训应做到:

①使员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自己的工作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②使员工意识到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

③使员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的相关性,自己从事的工作对其他工作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④使员工知道应用什么方法、应作出何种努力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3)管理知识培训,等等。

(5)培训的对象

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人员,包括兼职、临时雇用、供方人员(必要时)。

(6)培训有效性的评价

1)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经过培训的人员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2)通过对经过培训人员能力变化的度量进行培训有效性的评价。

3)评价方式有以下几项:

①培训后的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核等。

②受培训者的自我评价。

③管理人员对受培训者的评价。

④受培训者的业绩评定。

⑤观察,等等。

(7)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有多种选择,内培、外培、实习、自学考试、学术交流等。

(8)特殊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

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培训并做好资格认定。特殊工作人员(如焊工、电工、天车工、锅炉工、计量员、内审员等),应通过必要的培训,获得资格认定。

(9)产品设计技能

1)组织应识别产品设计所需要的工具和技术。

2)设计人员应掌握这些工具和技术。设计人员的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能力。

(10)岗位培训

1)对新上岗、轮岗、临时聘用、代理工作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

2)岗位培训应使员工知道不符合质量要求给顾客带来的后果。

(11)员工激励和授权

1)组织应有一个激励员工实现管理目标、开展持续改进和建立促进创新环境的过程。

2)激励过程应有助于员工提高质量和技术意识。可以通过绩效管理、合理化建议等工作激励员工。

3)应测量员工对于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目标作出贡献的认识程度。培训中应利用测量的结果。测量的方法包括:员工满意度调查等。

(12)记录保存

应保存每个员工的教育、培训、技能、经验和资格鉴定的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