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所有者权益筹资的分析介绍

所有者权益筹资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者权益筹资的分析往往借助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基础资料分析。以ABC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资料编制的所有者权益水平分析表如表4-7所示。

所有者权益筹资的分析介绍

所有者权益也称为自有资本,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它是企业资本来源的另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是负债筹资的保证和后盾。投资者投入的权益资本可供企业长期使用,且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该项资本比例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若企业的所有筹资都是自由资本,则无财务风险。

所有者权益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投资者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另一部分是生产过程中资本积累形成的留用利润,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筹资的分析往往借助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基础资料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公司本期(年度或中期)内截至期末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是通过分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及其变动情况,了解会计期间内影响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具体原因,判断构成所有者权益各个项目变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报表使用者提供较为真实的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变动信息。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的具体目的如下:

第一,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分析,可以清晰体现会计期间构成所有者权益各个项目的变动规模与结构,了解其变动趋势,反映公司净资产的实力,提供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重要信息。

第二,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从全面收益角度报告更全面、更有用的财务业绩信息,以满足报表使用者投资、信贷及其他经济决策的需要。

第三,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分析,可以反映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反映会计差错更正的幅度,具体报告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数额。

第四,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分析,可以反映由于股权分置、股东分配政策、再筹资方案等财务政策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水平分析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水平分析是将所有者权益各个项目的本期数与基准进行对比,揭示公司当期所有者权益各个项目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解释公司净资产的变动原因,借以进行相关决策的过程。以ABC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资料编制的所有者权益水平分析表如表4-7所示。

表4-7 ABC公司所有者权益水平分析表 单位:千元

从表4-7可以看出,ABC公司2008年所有者权益比2007年增加535 801千元,增长幅度为14.82%。从影响的主要项目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年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和效益明显提高所致,同期增加21 918千元,增幅2.83%,由此说明净利润增加是经营资本增加提高所致,也是所有者权益增长的重要途径。除上述原因外,尚有上年年末余额、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对本年年末余额的影响。公司没有发行新股,也没有发生购回库存股或其他影响股本规模的行为,因此,ABC公司的股本和资本公积保持不变。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垂直分析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垂直分析是将所有者权益各个子项目变动占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比例予以计算,并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公司当期所有者权益各个项目的比重及其变动情况,解释公司净资产构成的变动原因,借以进行相关决策的过程。以ABC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资料编制的所有者权益垂直分析表如表4-8所示。

表4-8 ABC公司所有者权益垂直分析表 单位:千元

从表4-8可以看出,ABC公司2008年年末余额变动为535 801千元,若以其变动为100%计,则在此变动中占4.09%比例的便是本年净利润的变动。此外,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占所有者权益总变动的10.25%,本年年初余额变动占所有者权益总变动的85.66%,主要是因为去年年末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的增长。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主要项目分析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主要项目分析是将组成所有者权益的主要项目进行具体剖析对比,分析其变动成因、合理合法性、是否存在人为操控的迹象等事项的过程。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主要项目,可以从以下公式具体理解:

本期所有者权益变动额=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会计政策和会计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股东投入资本-向股东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

为了避免与资产负债表分析重复,本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主要项目分析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分析

利得是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一般而言,已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在发生当年计入利润表,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可能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同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涵盖了这些信息。利润表反映公司在会计年度内已实现的损益。若出现未实现的损益,公司的资产价值就会增减,公积也会随之增减,但未实现的损益不在年度利润表中披露,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利润表不予披露的未实现损益通常包括固定资产重估产生的未实现损益、货币折算价差产生的未实现损益以及长期商业投资重估产生的未实现损益等。

1.固定资产重估产生的未实现损益

公司对固定资产(如房地产)进行重估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价值就会增加,资本公积也会随之增加。除非公司后来将资产出售,否则这笔重估收益就一直无法实现,也不在利润表中体现。

2.货币折算价差产生的未实现损益

若美国某公司拥有英国子公司,在合并报表时,就要将该子公司价值折成等值的美元。不同报表日的汇率不同,就会造成资产价值的升降。这种由于货币折算而产生的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化也是一种未实现损益。

3.长期商业投资重估产生的未实现损益

对非子公司、非联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其他公司的股权投资,若股票市场上被投资方的股价发生变化,商业投资的价值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将出现未实现损益。

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内容包括:第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第二,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第三,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等。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分析(www.xing528.com)

1.会计政策与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其中的原则实质上包含了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一般原则和具体原则、会计处理方法,甚至还包含某些非会计假设。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第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其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例如,国家发布统一的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核算办法后,企业应及时按照新的办法处理有关增值税事项。第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例如,企业存货计价原来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通货膨胀趋势加重,后进先出法的会计政策则更能真实反映存货的当前价值,从而与体现市价的收入相配比。

2.会计政策变更在表中的列示与分析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主要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中,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需在股东权益变动表中单独列示。

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的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区分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和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业务或事项。一般而言,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业务或事项具体包括:第一,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例如,某企业一直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进行生产,但从本年度起,新租入的设备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故企业本年度采用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设备租入和使用的记录和报告。由于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具有本质区别,因而这种变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第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例如,企业第一次发生跨年度的劳务供应合同项目,对这种项目采取了完工百分比法于年末确认收入。对企业来说,虽然采取了新的收入确认方法,但这种做法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三)前期差错更正的分析

1.前期差错与前期差错更正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第一,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计取得并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第二,前期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等。

前期差错更正是指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后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相关数据。前期差错更正主要采用追溯重述法,该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2.前期差错更正在表中的列示与分析

本期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按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对前期差错更正累积影响数的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与更正前期差错,合理判断和区分相关业务是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还是属于会计差错更正,以达到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差错发生的原因归纳为三类:第一,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例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若继续予以资本化,则属于采用了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第二,会计估计上的差错。由于经济业务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在会计估计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如国家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有可能在期末多计提或少计提坏账准备,从而影响损益的计算。第三,其他差错。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有可能发生除以上两种差错以外的其他差错。例如,错记借贷方向、错记账户、漏记交易或事项、对事实的忽视和滥用等。

会计差错只要发生就会使报出信息失真。按其影响程度的不同,会计差错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影响财务报表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其特点是差错的金额比较大,足以影响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正确判断。按照重要性原则,如果某项差错占有关交易或事项金额的10%以上,则可以被认为是重大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无论是否重大会计差错,都应在发现前期差错的当期进行前期差错更正,在股东权益变动表中适时披露。

四、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及其优化分析

(一)影响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因素

1.利润分配政策

企业投入资本和留用利润的结构直接受制于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若企业某期采取高利润分配政策,而盈余公积、公益金又按照法定比例提取,则未分配利润的减少必然引起留用利润的比例降低;反之,若采取低利润分配或暂缓分配政策,则留用利润的比例必然会因此提高。

2.所有者权益规模

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往往会由于其规模或总量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动。例如,在其他条件相对稳定时,投资者追加投资或法定收回投资,或者盈余公积转增资本、送配股等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量或其中某项目总量的变动,进而引起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变动。

3.企业控制权

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持有一定股份的大所有者手中,如果企业决定接受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就会稀释股权,分散企业的控制权。若企业所有者愿意接受这种筹资政策,其结果必然引起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变化;否则,所有者不愿分散对企业的控制权,就会采取负债筹资的方式,这样股东权益结构不会影响。

4.权益资本成本

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往往要高于负债资本成本,因为所有者承担的风险要大于债权人承担的风险,所以其要求的回报也要略高。在所有者权益的内部,投入资本的资本成本往往要高于留用利润的资本成本。因此,企业要降低筹资成本,应尽量地利用留存利润,加大其比例,这样,综合资本成本率就会相对降低。

5.外部因素

企业在选择筹资渠道时,往往不因企业的意志而定,还受到经济环境金融政策、资本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影响企业的筹资方式,也必然影响所有者权益结构。

(二)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1.所有者权益结构变动对其成本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留存利润的资本结构小于优先股的资本成本,而优先股的资本成本又小于普通股的资本成本,所以,加大资本成本较低的资本比例,能减少资本成本较高的资本比例,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就会降低。因此,暂缓分配政策也有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作用。

2.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分析

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分析类似于负债结构的分析,主要依据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的相关项目对其结构采取水平分析或趋势分析,以便了解和评价相关项目变动的合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