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关键因素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不能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而是侧重于事后分析。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关键因素

一、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标的特点

如前所述,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因此它与现行企业管理模式有着较大区别,在对企业运行绩效的评价上也有许多不同。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侧重于单个企业,评价的对象是某个具体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或者职工个人,其评价指标在设计上有如下一些特点:

(1)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略为滞后,不能反映供应链动态运营情况。

(2)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主要评价企业职能部门工作完成情况,不能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评价,更不能科学、客观地评价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

(3)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不能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而是侧重于事后分析。因此,当发现偏差时,偏差已成为事实,其危害和损失已经造成,并且往往很难补偿。

鉴于此,为衡量供应链整体运作绩效,以便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供应链整体状况,应该设计出更适合于度量供应链企业绩效的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根据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目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恰当地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不是孤独地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情况。例如,对于供应链上的某一供应商来说,该供应商所提供的某种原材料价格很低,如果孤立地对这一供应商进行评价,就会认为该供应商的运行绩效较好。若其下游节点企业仅仅考虑原材料价格这一指标,而不考虑原材料的加工性能,就会选择该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而该供应商提供的这种价格较低的原材料,其加工性若能满足该节点企业生产工艺要求,势必增加生产成本,从而使这种低价格原材料所节约的成本被增加的生产成本所抵消。所以,评价供应链运行绩效的指标,不仅要评价该节点企业(或供应商)的运营绩效,而且还要考虑该节点企业(或供应商)的运营绩效对其上层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基于部门职能的绩效评价指标,见图11-11。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如图11-11所示)。通过示意图,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图11-11 基于职能的绩效评价指标示意图

图11-11 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示意图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作用

为了能评价供应链的实施给企业群体带来的效益,方法之一就是对供应链的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度量,并根据度量结果对供应链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做出评价。主要考虑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为供应链在市场中的存在(生存)、组建、运行和撤销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目的是通过绩效评价而获得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的了解,找出供应链运作方面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2)用于对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企业做出评价。主要考虑供应链对其成员企业的激励,吸引企业加盟,剔除不良企业。

(3)用于对供应链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做出评价。主要考察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如供应商)对下游企业(如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用户满意度的角度评价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好坏。

(4)除对供应链企业运作绩效的评价外,这些指标还可起到对企业的激励的作用,包括核心企业对非核心企业的激励,也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互相激励。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部绩效度量,二是外部绩效度量,三是供应链综合绩效度量。

(1)内部绩效度量。内部绩效度量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内部绩效进行评价。常见的指标有: 成本、客户服务生产率、良好的管理、质量等。

(2)外部绩效度量。外部绩效度量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运行状况的评价。外部绩效度量的主要指标有: 用户满意度、最佳实施基准等。

(3)综合供应链绩效度量。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就引起人们对供应链总体绩效和效率的日益重视,要求提供能从总体上观察透视供应链运作绩效的度量方法。这种透视方法必须是可以比较的。如果缺乏整体的绩效衡量,就可能出现制造商对用户服务的看法和决策与零售商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的现象。综合供应链绩效的度量主要从用户满意度、时间、成本、资产等几个方面展开。

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统计指标如表11-3所示。

表11-3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统计指标

除了以上一般性统计指标外,供应链的绩效还辅以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供应链生产效率来度量,也可由某些定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来反映,例如用户满意度、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等。

四、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

(一)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这一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讨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这里,整个供应链是指从最初供应商开始直至最终用户为止的整条供应链。反映整个供应链运营的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国内外研究得很少,本书综合考虑和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提出了如下反映整个供应链运营绩效的评价指标:1. 产销率指标

产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已销售出去的产品数量(S)与已生产的产品数量(P)的比值。因为S<P,所以产销率小于或等于1。

产销率指标又可分成如下3个具体的指标: 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销率、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销率、供应链产销率。

该指标反映供应链在一定时间内的产销经营状况,其时间单位可以是年、月、日。随着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时间单位可以取得越来越小,甚至可以做到以天为单位。该指标也反映供应链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的有效利用程度,产销率越接近1,说明资源利用程度越高。同时,该指标也反映了供应链库存水平和产品质量,其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

2. 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

上式中,n表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个数,Pi表示第i个节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Si表示第i个节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已生产的产品中销售出去的数量。

该指标反映在一定时间内供应链总体库存水平,其值越大,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大,库存费用越高。反之,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库存费用越低。

3. 产需率指标

产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与其上层节点企业(或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比值。具体分为如下2个指标:

供应链节点企业产需率,即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和一定时间内上层节点企业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产需率越接近1,说明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协调,准时交货率高,反之,则说明下层节点企业准时交货率低或者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较低。

供应链核心企业产需率,即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生产产品数和一定时间内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供应链整体生产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若该指标数值大于或等于1,说明供应链整体生产能力较强,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若该指标数值小于1,则说明供应链生产能力不足,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www.xing528.com)

4. 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循环期(cycle time)或节拍指标

当供应链节点企业生产的产品为单一品种时,供应链产品出产循环期是指产品的出产节拍; 当供应链节点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时,供应链产品出产循环期是指混流生产线上同一种产品的出产间隔。由于供应链管理是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经营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节点企业(包括核心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因此,供应链产品出产循环期一般是指节点企业混流生产线上同一种产品的出产间隔期。它可分为如下两个具体的指标:

供应链节点企业(或供应商)零部件出产循环期,该循环期指标反映了节点企业库存水平以及对其上层节点企业需求的响应程度。该循环期越短,说明了该节点企业对其上层节点企业需求的快速响应性越好。

供应链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该循环期指标反映了整个供应链的在制品库存水平和成品库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或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决定着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即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必须与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合拍。该循环期越短,说明整个供应链的在制品库存量和成品库存量都比较少,总的库存费用都比较低; 另一方面也说明供应链管理水平比较高,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缩短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应采取如下措施: 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与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合拍,而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与用户需求合拍; 可采用优化产品投产计划或采用高效生产设备或加班加点来缩短核心企业(或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其中,优化产品投产顺序和计划来缩短核心企业(或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是既不需要增加投资又不需要增加人力和物力的好方法,而且见效快,值得推广。这种方法在一般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书中都可以找到,此处不赘述。

5. 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

供应链总运营成本包括供应链通信成本、供应链库存费用及各节点企业外部运输总费用。它反映供应链运营的效率。具体分析如下:

(1)供应链通信成本。供应链通信成本包括各节点企业之间通信费用,如EDI、因特网的建设和使用费用; 供应链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费等。

(2)供应链总库存费用。供应链总库存费用包括各节点企业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费用、各节点之间在途库存费用。

(3)各节点企业外部运输总费用。各节点企业外部运输总费用等于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之间运输费用的总和。

6. 供应链核心企业产品成本指标

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品成本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根据核心企业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确定出该产品的目标成本,再向上游追溯到各供应商,确定出相应的原材料、配套件的目标成本。只有当目标成本小于市场价格时,各个企业才能获得利润,供应链才能得到发展。

7. 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

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是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包括核心企业)生产的产品或零部件的质量,主要包括合格率、废品率、退货率、破损率、破损物价值等指标。

(二)反映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

1. 供应链层次结构模型

在该结构模型中,供应链可看成是由不同层次供应商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上层供应商可看成是其下层供应商的用户。根据供应链层次结构模型,对每一层供应商逐个进行评价,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如图11-12所示。

2. 反映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

供应链是由若干个节点企业所组成的一种网络结构,如何选择供应商、如何评价供应商的绩效以及由谁来评价等问题是必须明确的问题。根据供应链层次结构模型,这里提出了相邻层供应商评价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相邻层供应商评价法的基本原则是通过上层供应商来评价下层供应商。由于上层供应商可以看成是下层供应商的用户,通过上层供应商来评价和选择与其业务相关的下层供应商更直接、更客观,如此递推,即可对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价。为了能综合反映供应链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本书提出了满意度指标,其内容具体介绍如下。

满意度指标是反映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即在一定时间内上层供应商i对其相邻下层供应商j的综合满意度Cij。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图11-12 供就链层次结构模型示意图

Cijj×供应商j准时交货率+βj×供应商j成本利润率+λj×供应商j产品质量合格率式中αj、βj、λj为权数,且=1。

准时交货率是指下层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低,说明其协作配套的生产能力达不到要求,或者是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跟不上供应链运行的要求; 供应商准时交货率高,说明其生产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

成本利润率是指单位产品净利润占单位产品总成本的百分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在市场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供应商生产的产品价格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变的量。按成本加成定价的基本思想,产品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因此产品成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供应商在市场价格水平下能获得较大利润,其合作积极性必然增强,必然对企业的有关设施和或设备进行投资和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产品质量合格率是指质量合格的产品数量占产品总产量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应商提供货物的质量水平。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数量越多,则产品质量合格率越低,说明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或质量差,供应商必须承担对不合格的查您进行返修或报废的损失,这样就增加了供应商的总成本,降低了其成本利润率。因此,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也与准时交货率密切相关。同样,产品质量合格率越低,就会使得产品的返修工作量加大,必然会延长产品的交货期,使得准时交货率降低。

在满意度指标中,权数的取值可随着上层供应商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对于同一个上层供应商,在计算与其相邻的所有下层供应商的满意度指标时,其权数均取相同值,这样,通过满意度指标就能评价不同供应商的运营绩效以及这些不同的运营绩效对其上层供应商的影响。满意度标值低,说明该供应商运营绩效差,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并且影响了其上层供应商的正常运营,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营,因此对满意度指标值较低的供应商的管理应作为管理的重点,要么进行全面整改,要么重新选择供应商。在整个供应链中,若每层供应商满意度指标的权数都取相同值,则得出的满意度指标可以反映整个上层供应商对其相邻的整个下层供应商的满意程度。同样,对于满意度指标值低的供应商就应当进行整改或更换。

供应链最后一层为最终用户层,最终用户对供应链产品的满意度指标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个最终标准。可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即:

满意度=α×零售商准时交货率+β×产品质量合格率+λ×

本章小结

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客户的客户组成,具有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和交叉性的特征。一般可将产品分为功能性产品和革新性产品,根据两种产品的特点和供应链管理的需求不同,对应不同的供应链类型,对于功能性产品,应采取有效性供应链,革新性产品应采取有效性供应链。

供应链结构需要一定的流程体系作为支撑,目前研究的最多的是端到端的供应链流程体系,即基于SCOR的5个供应链基本流程——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评判供应链结构体系,运作效率和供应链整体柔性的基础,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能够恰当地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

关键概念

供应链(supply chain)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功能性产品(functional product) 革新性产品(innovative product)

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 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