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速推进产权改革

加速推进产权改革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加快推进国企整合重组。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截至2017年底,广州、深圳已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省属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全部完成,二三级企业完成率超过99%。截至2017年底,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总规模25.548 亿元,2017年发放贷款企业1250 家,贷款金额达64.47 亿元。

加速推进产权改革

近年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1)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广东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开展改革试点。广东从20 家省属企业集团的104 家候选企业中,遴选出50 家企业开展改革试点,通过组建国企改革发展基金、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创新分配激励机制、改革选人用人方式、整合政策资源扶持、项目培育等系列措施,不断优化试点企业体制机制。截至2017年底,50 家省属二三级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完成基金入股18 家,完成股份制改造15 家,实施员工持股18 家,7 家试点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去降补”工作。分类施策推动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已完成3459 户(关停企业实现市场出清2394 户、特困企业实现脱困1065 户),安置职工1.9 万多人。启动国企去库存工作,组建省属国企专业化住房租赁平台,在肇庆佛山、汕头、清远东莞开展租赁试点。落实降成本任务,仅交通集团、粤电集团分别通过降低货运车辆通行费、用电市场化交易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合计约2.5 亿元。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除在50 家试点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外,还多次举办省属企业与民间资本对接会,向社会发布省属企业招商项目,涉及基础性、传统竞争性、新兴金融创投、高端技术服务等多个行业。2017年,广东省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2013年底增加724 户、增长20.5%,其中省属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增加259 户、增长22.9%。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广东省国资委着重补省属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的短板,先后出台《广东省省属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省属企业创业创新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进动能转换。各地市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广州安排国资收益成立国企创新投资基金,创新投资基金母基金规模达30亿元。

加快推进国企整合重组。对交通集团、联合电服、南粤交投等三家省属高速公路企业的板块进行整合重组,重组后的新交通集团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超过5500 公里,管理的总资产超过5000 亿元,均在全国省属交通企业排名第一。建工集团、水电集团完成板块整合重组,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和再造,聚焦“大建筑业”。完成省内4 家产权交易机构资源整合,实现了全省产权市场交易系统、交易规则、信息发布、交易鉴证、收费标准和业务监管“六统一”。

有序推进公司制改革。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截至2017年底,广州、深圳已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省属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全部完成,二三级企业完成率超过99%。(www.xing528.com)

(2)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3年以来,广东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重要战略位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落实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对投资负面清单外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承诺准入和告知性备案管理,对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中核准准入、投资承诺准入类项目,要求不得以制定规范性文件、印发会议纪要、公布歧视性招标公告等任何形式设置或提高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建立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投诉协调解决机制。

完善民营骨干企业培育及中小微企业成长机制。对列入广东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目录的民营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强化用地保障、财税支持、能源资源倾斜、减负、金融、人才智力支撑等扶持政策。截至2016年底,广东主营业务收入超100 亿元民营企业96 家、超1000 亿元民营企业14 家,分别比2012年增加54 家、10 家。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帮扶高成长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优质民营企业挂牌上市。2016年、2017年广东分别遴选了15 个“小升规”示范县、3个“小升规”示范市,2015—2016年共推动8450 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2年以来,共遴选500 家高成长企业,通过实施重点项目、鼓励自主创新、提升品牌质量、开展上市培育、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家素质、帮助开拓市场、支持兼并重组等措施帮扶发展。

完善融资机制。健全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机制,支持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扶持力度,先后推出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创新产品。截至2017年底,广东银监局辖内银行业机构(不含深圳)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 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82%,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27 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数62.48 万家,同比增加5.45 万家;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5.49%,同比上升2.81 个百分点。构建信贷风险补偿机制,2015—2017年广东省财政累计安排6.935 亿元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支持全省20个地级以上市(除深圳)出资设立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截至2017年底,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总规模25.548 亿元,2017年发放贷款企业1250 家,贷款金额达64.47 亿元。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市引入民间资本,组建政府主导的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31 家,实现各地市全覆盖;再担保累积担保发生额2167 亿元,在保余额530 亿元,累积服务小微企业超2.5 万家。成立广东民营企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广东省民营制造企业的并购整合。

建立完善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创新产业化基地,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2017年共认定和复核通过两批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68 个、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122 个;依托民营企业推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2 个国家级、6 个省级小微“双创”城市示范基地和101 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含国家级基地11 家)。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及人才培训服务机制。积极推动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博士后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吸纳、培养和使用年轻优秀人才提供舞台。推动人才评价机制创新,实行民营企业人才职称申报一视同仁政策,对民营企业人才较集中的工程技术职称系列进行分类评价,加大力度向民营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推动在华大基因等民营企业设立职称评审委员会,探索民营企业职称自主评审;完善人才培训服务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十百千万”培训、中小企业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财政资金扶持、社会资源整合、培训方式创新,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对民营企业开展专业辅导和系统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