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能源安全:探究中国能源挑战与对策

重视能源安全:探究中国能源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东地区的石油运抵我国需要经过漫长的海路,运输通道能否畅通将成为能源安全的隐患。油气价格的攀升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产品成本及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积极有序地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重。

重视能源安全:探究中国能源挑战与对策

1.能源安全主要是指石油供应的可靠度

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也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战略石油储备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保障体系的重点。预计到2020年,世界石油产量将逐步下降,而消费仍将不断增加,将出现供不应求局面,世界油气资源争夺将加剧。中东地区的石油运抵我国需要经过漫长的海路,运输通道能否畅通将成为能源安全的隐患。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递增,石油输出国的稳定与否、运输安全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均会带来隐患。因此扩大供应渠道(如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南美及非洲进口石油)已成为石油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

能源供应暂时中断、严重不足或价格暴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损害,主要取决于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能源价格和国际能源市场及应变能力(包括战略储备、备用资源、替代能源、能源效率、技术能力等)。为争夺油气资源,各国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能源购买的外部成本即远远高于能源售价。例如美国为确保中东石油,在该地区投入了巨额军事和经济援助,每桶原油平均支出的费用约为原油市场价格的3倍。我国原油净进口量2015年已达到3.28亿t,进口依存度突破60%。油源的安全、运输通道的畅通,都要通过外交努力,势必增长外交附加成本;油源远距离运输加大了运输成本;多方面的因素均会增加原油购买成本。油气价格的攀升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产品成本及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安全。

解决石油问题,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开发,积极发展替代产品(当前古巴及一些南美国家,他们利用国内丰富的生物资源——甘蔗玉米生产乙醇,已形成规模生产,并已部分替代汽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另一方面必须节约优先,积极提倡公交优先,以减少汽车用油,降低消耗,提高利用效率。

2.合理控制能耗总量

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5%,使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基本得到遏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特别是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经过努力“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火电供电的能耗、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等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也持续下降。

另外,我国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全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基本遏制了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的态势。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今后发展的战略任务,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重点是控制煤炭消费的过快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地对能源的需求,不管是煤炭、电力还是油气都会持续增长,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也年年攀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供应总量最多在40亿t标煤左右,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过高的增长速度。所以按照国家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各省份统筹考虑,实事求是,合理地确定今后发展目标。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今后能源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如果不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合理的控制而任其自由发展,不仅会造成环境能源危机,能源安全无法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会落空。

3.加快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科学发展,是我们唯一、必然的选择。

1)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和调整,许多国家纷纷寻求振兴经济的新途径和新引擎。如美国、日本韩国等纷纷提出绿色新政,制订未来发展战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在这些领域,只要把握趋势,措施得当就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作为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应紧紧抓住绿色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攻关重点,突破核心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努力形成先导型、支柱型产业,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促进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家已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

2)把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强度、CO2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强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www.xing528.com)

一要依法节能。要认真落实节能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使节能由劝导、鼓励逐步转向依法强制执行的硬性要求。坚决制止各种浪费能源资源的行为,这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二要强化目标责任,要利学确定、分解落实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评价考核,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三要加快结构调整,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估审查。火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积极有序地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重。

四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支持先进节能技术产业化、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烟气脱硫、清洁生产、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等新机制。

五要完善政策机制,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严格落实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脱硫电价。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改革资源税,研究开征环境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更多地采用鼓励性的经济政策,发挥市场机制,起到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

六要引导绿色消费,要在城乡居民当中大力倡导节约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减少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产品,抵制过度包装,鼓励使用节能节水的认证产品、环境标志严品和再生利用产品。

4.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责任

2016年11月7~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届缔约方会议暨《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召开。马拉喀什会议是国际气候进程中一次重要的会议,标志着国际气候治理掀开新篇章。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肩负起了新的担当。

随着世界经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格局的变化,国际气候治理格局也发生了不少重要的变化。即快速崛起的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上升,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三大板块将长期并存。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因发展需求不同,在某些问题上出现立场分歧在所难免。而在发展中国家内部,以我国为代表的人口趋稳的新兴经济体、以印度为代表的人口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低收入的欠发达经济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也会有很大差异,新兴国家在国际气候治理中有了更多影响力和话语权,也要肩负更多的国际责任。

对气候变化而言,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再创新高,是自1880年有现代气象观测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大气中CO2平均浓度首次突破400×10-6,也是自有仪器观测以来最高值。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了《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不仅确立了国际气候治理新范式,也开创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作为大国,在《巴黎协定》的谈判、达成、签署、生效各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还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特别是中美三次发表联合声明,给世界各国带了好头。《巴黎协定》能够生效实施,成果来之不易,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曾在不同阶段和场合赞誉我国为《巴黎协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基础的贡献、重要的贡献、关键的贡献。

《巴黎协定》是气候谈判的一个新的起点。继续推进国际气候治理,落实《巴黎协定》,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11月4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排放差距2016年报告,根据按各国在2030年的预期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测算,即使《巴黎协定》充分落实,全球在21世纪末仍可能升温2.9至3.4℃。要在21世纪末实现控制全球温升不超过2℃目标,在2030年之前尚有120亿~140亿tCO2当量的减排差距,需在2030年预期排放总量基础上进一步减排25%。

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发展大趋势,不会因为局部和暂时的困难而改变方向。日前,我国谈判代表“四个不变”的表态,即我国气候政策立场不变、我国谈判原则不变、我国减排行动力度不变、国际气候合作方向不变,给弥漫失望忧虑情绪的国际气候谈判增强了信心。

我国要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发挥积极主动的引领作用,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我国“十二五”期间碳强度累计下降20%,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7%的目标任务。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如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超额完成11.4%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51.37亿m3,提前实现与2020年增加森林蓄积量的目标。“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期,必须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我国《“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并具体部署了低碳引领能源革命、打造低碳产业体系、推动低碳城镇化、加快区域低碳发展、建设和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低碳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能力支撑、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强化保障落实等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虽然获得了巨大成就,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目前单位GDP能耗仍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数倍,减排空间很大。我国国土辽阔,有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气候敏感多灾区域,更能深刻体会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气候变化关乎国民福祉和全人类未来。当前,我国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按照巴黎大会授权,稳步推进后续谈判。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中美双边关系的一根支柱,我国应尽力保持双方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建筑能效和清洁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合作。

如今,雾霾已成为长时段笼罩我国大片国土,积极做好减排工作并向低碳和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信守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承诺,与国际社会互惠共赢。

我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国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走向全球治理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对更大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我国将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