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解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跟我进入本学习任务,我们将从一场恶性通货膨胀开始,一起认识通货膨胀。认识通货膨胀的测定方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恶性的通货膨胀必然会导致物价疯涨。表12.12教师综合评价表通货膨胀理论研究通货膨胀的界定与衡量、分类、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

解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同学们,你是否听父母抱怨过物价涨得飞快?他们所说的物价上涨属于通货膨胀现象吗?通货膨胀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一定是坏事吗?你又是否听说过痛苦指数与不受欢迎指数呢?想了解它们吗?来,跟我进入本学习任务,我们将从一场恶性通货膨胀开始,一起认识通货膨胀。

通过本学习情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通货膨胀。

(2)认识通货膨胀的测定方法。

(3)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4)解释痛苦指数与不受欢迎指数。

运用本情境的理论知识,结合材料,分析通货膨胀的分类、测定和社会影响。

学生任务分配表如表12.7所示。

表12.7 学生任务分配表

材料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说:“突出的通货膨胀总是发生在战争期间,几乎每一个政府都是以通货膨胀作为支付战费最方便的手段。”

德国的货币供应量在战前为60亿马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增加较快,至1918年11月17日宣布停战为止已增至284亿马克,相当于战前的473%,即增加了3.73倍。

但德国的通货膨胀并未随大战的结束而终结,反而在战后出现了奔腾式发展,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的深渊。在从1922年年初到1923年年底2年的时间里,德国的货币发行量上升到天文数字,1923年年底德国的货币流通总量相当于战前的1280亿倍。

恶性的通货膨胀必然会导致物价疯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物价经历了爬行、小跑与狂奔三个阶段。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时,德国的物价已较1913年上涨了117%,战后物价上涨速率加快。次年物价上涨了247%,是4年大战期间总涨幅的1.5倍。一年后,又大涨约11倍。1921年11月价格开始步入疯狂的攀升阶段,1922年生产者物价指数为45 205,是1913年物价的448倍。1922年后,螺旋式上升进入加速阶段,至1923年年底物价指数已高达约143万亿,是战前物价的1.4万亿倍多。战后5年物价上涨了66亿倍。

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个著名论断:“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一种货币现象。”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证明,借助印钞机使货币供应量短时间内急剧增加,“过多的货币追逐更少的商品”是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最直接且最根本的原因与特征。

(贺水金,2007)

阅读工作任务书,收集“学习情境相关知识点”中有关通货膨胀的含义、测定、分类,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并完成引导问题1~7。

引导问题1 (单选题)如果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那么( )。

A.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损失 B.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

C.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失 D.债务人受损失而债权人受益

引导问题2 (单选题)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线 D.垂线

引导问题3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 )是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抑制总需求

C.增加总供给 D.指数化政策

引导问题4 (判断题)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

引导问题5 (判断题)不受欢迎指数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结合运用。( )

引导问题6 (判断题)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地上升。( )

引导问题7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收集资讯和决策过程,制订工作计划,完成表12.8的内容。

表12.8 工作实施计划表

小提示:总结呈现时间节点由教师确定,之后小组成员据此集体商议确定各部分计划用时,鼓励同学们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引导、监督学生完成“工作准备”部分引导问题的回答,并对各组的工作计划给出建议,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建议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并且再次熟悉分析材料,为工作实施做好准备。

引导问题8 通货膨胀是如何测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9 通货膨胀是如何分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10 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11 你认为该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组代表用PPT等形式进行作品展示,介绍任务的完成过程,准备作品展示材料,并完成表12.9至表12.12所示的评价表。每个学习情境的成绩评定将按学生自评、组内点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四个阶段进行(建议按自评占10%、组内点评占2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价占50%的比例计算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

表12.9 学生自评表

表12.10 组内点评表

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各位成员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4人小组为例,组长比重占40%,其他两个组员各占30%,总评分加权平均得出。

表12.11 小组互评表

注:填写此表时请根据班级实际分组情况,由被评小组以外的其他几个小组对被评小组进行评价,并填写此表格。(www.xing528.com)

表12.12 教师综合评价表

通货膨胀理论研究通货膨胀的界定与衡量、分类、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对于通货膨胀这样一个普遍现象,经济理论界对它的解释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接受这样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有相当幅度的普遍持续上涨。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必须把握以下四点。

(1)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水平是各种物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不是指某一种或某几种物品的价格,而是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物价水平。

(2)物价是有“相当幅度”的上涨。如果每年的物价水平尽管是持续上涨,但上涨幅度很小,那就不能说是通货膨胀。这就有一个“临界值”的问题,究竟物价上涨多少才算是通货膨胀?这要根据各国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

(3)物价是“普遍”上涨。物价上涨不是局部地区、某种或某几种物品,而是全国性的、全社会性的、所有地区的所有物品都在上涨。

(4)物价是“持续”上涨。一般以年为单位观察,如果一年内上半年上升了5%,下半年又下降了4%,则不属于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测定

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尽管物价指数不能准确反映商品和劳务的结构与质量的变化,但经济学家还是喜欢用物价上涨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率,一般情况下有如下几种方法来衡量通货膨胀。

(一)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通俗地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当然还要看其他数据。CPI过高始终不是好事,高速经济增长会拉高CPI,但物价指数增长速度快过人民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就一定不是好事,而一般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很难超越3%。

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包括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二)生产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PPI与CPI不同,主要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价格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三)批发价格指数

批发价格指数(WPI)是根据大宗商品(工业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加权平均而得出的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不同时期商品批发价格变化程度和趋势的指标。

由于该指数对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因此可以用它来衡量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一国编制批发价格指数的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与消费价格指数相同,但各国对编制此类指数所包括的商品种类和具体做法却不尽相同。

(四)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以当年可变价格计算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以某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是用来反映一国不同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的变化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以上四类物价指数由于观察角度不同、统计范围不同,所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数值也不同,但其变动趋势基本相同。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由于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统计范围全面,并且各种商品和劳务的结构即权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变化,因而比另外几种指数更为全面、客观与准确;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生产价格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的针对性更强,生产价格指数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较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更为具体与明确。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物价上涨的速度和趋势划分

(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它是指每年物价上涨的幅度在10%以内的通货膨胀。许多国家都曾有过这种温和的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这种温和的通货膨胀虽然使物价有些上升,但增加了社会需求,促进了资源的利用和就业的增加,对整个社会发展是有利的。

(2)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它是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即年物价上涨幅度在10%以上、100%以下。对于这种通货膨胀,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控制,以免对一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3)恶性通货膨胀。它是指年物价上涨幅度在100%以上的通货膨胀。发生这种通货膨胀时,物价持续上涨,货币体系崩溃,正常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会导致经济崩溃乃至政府更迭。

(二)按照对价格影响的性质划分

(1)平衡式的通货膨胀。它是指各种商品(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相同比例上升的通货膨胀。

(2)非平衡式的通货膨胀。它是指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幅度不相同的通货膨胀。

(三)按照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程度划分

(1)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又称为惯性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一国政府、厂商和居民对未来某时期的通货膨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预期。

(2)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它是指物价上涨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对未来的物价变化趋势无法预测的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而持续地上升,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下降。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程度不同,且人们所持有货币的状况不同,因而通货膨胀会影响收入和财富在不同成员间的再分配。经济学理论认为,在通货膨胀可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较为稳定,名义工资、名义利率等各种名义变量可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各种实际变量保持不变,此时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影响很小;在通货膨胀不可完全预期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及时调整各种名义变量及自身的经济行为,导致通货膨胀产生明显的再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使收入和财富从工资收入者转移到利润收入者。因为在通货膨胀期间,名义工资的增加不仅滞后于物价的上升,而且上升幅度往往也赶不上物价,即实际工资下降,而利润收入者可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第二,使收入和财富由债权人转移至债务人。因为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所以发生通货膨胀时,实际利率下降。如根据央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我国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为1.5%,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2.1%,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为负利率,表明通货膨胀使储户财富缩水,但缩水的财富并未消失,而是由债权人即储户转移至债务人即银行

(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一般认为,从短期来看,温和的、未被预期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能刺激产出增加,促进就业;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使产出减少,导致失业;恶性通货膨胀导致产出和就业下降,甚至经济崩溃。从长期来看,推动经济增长的是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及生产技术等实际因素,而不是价格水平,人们通过预期通货膨胀率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使各种实际变量保持不变,因此,由货币量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不影响产出水平。

五、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主要问题,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菲利普斯曲线所要分析的问题。

(一)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英国1861—1957年间的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2.1所示。

图12.1 菲利普斯曲线

它表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交替的关系:货币工资变动率较高时,失业率较低;货币工资变动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

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对菲利普斯曲线做了修正,他们认为,在工资和利润比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劳动生产增长率之差。通过这种关系,把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关系换成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例如,如果已知工资增长率为4%,若劳动生产增长率为1%,则通货膨胀率为3%。

较低的失业率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相对应,较高的失业率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相对应。

一般来说,人们对失业比较敏感,如果有工作保证,即使有一点通货膨胀也可以忍受;如果没有工作保证,即使没有通货膨胀也难以忍受。

(二)痛苦指数与不受欢迎指数

较高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水平都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造成损失。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结合运用,可以形成痛苦指数和不受欢迎指数。

1.痛苦指数

痛苦指数也称遗憾指数或不安指数,代表令人不快的经济状况。痛苦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痛苦指数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痛苦指数指示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痛苦指数越小,表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越好;反之,则越差。痛苦指数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痛苦指数显示了对家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失业与通货膨胀。当它们走低时,许多家庭真的会感觉更富有。

2.不受欢迎指数

不受欢迎指数指人们对政府不满意的程度。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人们对失业的重视程度是通货膨胀的6倍。不受欢迎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不受欢迎指数=6×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不受欢迎指数越低,表明政府受公众信任的程度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