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企业要全球化?

为什么企业要全球化?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推进了几十年,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成为全球化的基本载体。这也是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如果一个企业的所有要素都是全球化的,这个企业就一定是最有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的全球化模式。

为什么企业要全球化?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推进了几十年,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成为全球化的基本载体。资本驱动下的各行各业的跨国公司,在高度市场化的全球贸易规则下,构建了全球的技术、科研、产品、人才体系,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构建者,开创了企业全球化的壮丽篇章。没有企业构建全球化的微观基础,不可能有产业的全球化分布、产业集群的全球化发展,也不会有经济的全球化。同样,通过企业的全球化分布,使企业可以在全球配置资源,寻求全球市场,发掘全球人才,整合全球技术。这也使得企业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企业也具备了全球化的竞争力,企业全球化的程度越高,企业的视野就越宽阔。这也是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如果一个企业的所有要素都是全球化的,这个企业就一定是最有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所以,全球化的程度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强大的标准。

第一,企业全球化带来全球化的视野。

由于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全球所有行业几乎都实现了全球分工;农业、工业、服务业、金融业无不如此。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市场本身也就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很厉害,但是它仅仅是中国第一,就只能把产品卖到中国的每一个市场,覆盖中国的每一个区域,它的消费人口也就只有14亿中国人,而这个世界有70多亿人,在世界市场,这个企业的市场覆盖率仅仅只有20%。我们以餐饮企业麦当劳为例,麦当劳是一家美国企业,如果它仅仅是一家以美国市场为目标市场的企业,它的消费群体就主要在美国,而美国的麦当劳店只有1.3万家,仅仅占全球麦当劳门店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麦当劳不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它的销售总额、利润总额税收、雇员人数等就会大幅度减少。

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整合全球资源,获得全球利益。

第二,企业全球化可以整合全球的科研、技术资源。

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优势,理论上存在着一个利用、开发、整合全球化资源的空间。全球范围内一般只有非常大的发达国家才会具有综合经济优势,许多国家则具有各自不同的一些优势。从科研和技术来看,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具有科研和技术资源,没有一个国家能不依靠科研和技术而强大起来。但是科研和技术实际上是两个方面,很多科研成果是不具有技术性的,也不具有转化为产业成果的潜力,所以,科研成果如何成功地在产业中运用实际上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发达国家有很多技术成果,但是很多技术成果仅仅在很小的市场范围内使用,技术成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我们以环境保护为例,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经历了早期重工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对江河湖海、空气土壤造成很大的污染。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很多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然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发明创造了很多环境治理技术和方法,使整个国家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同时,环境保护产业也成为热门投资行业。随着发达国家环境治理模式的成熟,环保行业的市场开始萎缩,其价值被低估。但这个时候,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开始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中国市场对环保行业的需求非常迫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就不需要重复研究水的治理、土壤治理、空气治理、生态改造,而应该在全球化范围内去寻找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技术资源和技术项目,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约技术研发的时间和成本,而发达国家的很多价值被低估的环保技术就可以找到新的市场。

总体来说,很多国家在科技、教育等方面还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但这些国家的企业市场空间很有限,因此这些企业的技术就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市场,寻找应用和转化落地的机会。比如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乌克兰等国家,就有丰富的科研和技术资源。

尤其是在医药和医疗器械方面,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相对滞后,最近几年才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发达国家有大量的医药、医疗设备和器械都没有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完全有条件从知识产权、投资合资的角度引进这些技术。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以色列的一家公司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这就是Water-Gen公司。这家公司展示的空气制水机在展览厅不需要任何外部水源,可以直接将空气中的水分子采集进入设备,经过过滤、净化之后存储于储水箱,供参观者饮用。

这个项目我们跟踪了半年时间,对这个项目的发明背景、技术逻辑、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是一个以色列军方的项目,后来被企业家米歇尔(Michael Mirilashvili)收购控股,转为民用。通过多年开发,这个项目完全达到了民用和市场化的标准,对世界缺水地区尤为重要,也因此获得很多国际大奖。以色列这家公司在开发市场的初期,没有考虑进入中国市场,而是把精力放到了不发达国家。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把眼光放到中国。

按照中国人通常的思路,首先就是考虑怎么获得某个项目在中国的代理权,中国几十年来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代理大军,贸易思维让中国产业没有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我认识这家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伊万先生之后,就建议他改变传统的只是卖产品的思维,科学地设计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研究中国市场对空气制水机的需求特性,然后,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由Water-Gen公司控股,寻求在中国拥有战略资源的国有投资公司和政府的合作支持。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还可以在中国整体布局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而不只是简单地进行贸易。我的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Water-Gen公司高层的积极响应,在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直接见到了Water-Gen公司的董事长米歇尔先生。当我把这样的想法与他进行交流之后,他当即决定与我们一起合作,共同推进这个项目在中国的落地,也建议我们立即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几乎邀请了世界上所有著名企业参展,如果我们都用这样的思维去和这些外国企业交流,是不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发达国家的技术成果呢?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的全球化模式。

第三,企业全球化可以有效地配置全球的自然资源。

世界上分布了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出现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另一方面我们又通过科技的进步,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依赖,同时也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发掘新的自然资源。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使得这个世界逐渐从资源价值驱动时代发展到科技和资本价值驱动时代,资本的流动性并没有完全让资源富集的地区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中美洲地区、南美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铜矿资源、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些地区并没有成为非常富裕的地区;非洲也是这个世界巨大的资源贡献区域,至今还是处在不发达阶段。(www.xing528.com)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之后,也成为资源需求大国和消耗大国,而中国本土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能力也远远不如日本企业。日本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战败国,整个国家是一片废墟。日本企业在迅速崛起的进程中,在全球采购所需要的资源,通过贸易的流动构建了全新的以贸易为源头的产业链、供应链,掌控了上游资源的话语权,形成了独特的商社模式,最终成为全球许多刚性上游资源和资本的拥有者,而中国企业却没有通过全球化的资源和资本的配置,获得这样的机会。

第四,企业全球化可以有效地利用全球的金融资源。

2019年11月7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第二条就是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这条政策的制定让中国金融机构感到了很大压力,但我认为这才是真正融入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原因是只有当大量的海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才会吸引更多海外的产业、企业进入。如果只是开放海外产业资本,产业资本进入中国得不到和发达国家一样的系统金融服务,外资企业很难在中国站稳脚跟,中国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就很难满足外资企业的需求。同样,当中国企业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同样有机会分享全球金融服务,不论是在海外上市还是在海外寻求直接资本投资,或是在海外发行债券,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都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服务。

第五,企业全球化可以发掘全球的人才资源。

企业全球化能否成功,取决于人才的使用。不管是产品的全球化、技术的全球化还是资本的全球化,不管企业的触角伸到哪里,都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不管到哪个国家,都不能完全靠自己国家派出的团队满足全球化对人才的全部需要,到什么国家都需要所在国家的人才来开展业务。以华为为例,华为近20万名员工中,就有超过5万名外籍员工,这些外籍员工不仅来自华为业务触及的国家,更是来自世界各地。

第六,企业全球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企业全球化有很多目的,有单一目的,也有多重目的,必须有全球化的企业战略才有全球化的布局。全球化布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曹德旺的福耀集团之所以需要到美国去建工厂,很大的原因就是成本。如果在中国生产出来的汽车玻璃直接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价值,低于在美国生产制造的玻璃卖给美国市场的价值;如果到美国生产制造的成本以及比较收益优于在中国生产制造,为什么不到美国去投资生产呢?关键就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测算,包括美国玻璃市场的价格曲线分析,美国生产制造玻璃的成本计算,从中国市场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到岸价格等,投资融资模型的创建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到美国生产制造玻璃的成本。一辆汽车在哪里组装,底盘来自哪里,发动机在哪里生产,变速箱在哪里生产,组装完成之后的综合成本在全球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确定在哪里创建汽车总装生产线。

特斯拉为什么选择在中国上海全额投资创建超级工厂,为什么选择来中国生产制造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市场巨大。如果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制造汽车,加上关税等税收,再将产品卖到中国很难有在中国生产制造汽车的成本优势。

第七,企业全球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这是一项非常难以创建的综合要素,从2019年到2020年,华为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之所以能抵御风险而巍然屹立,核心原因就是华为的深度全球化使其具有极强的全球竞争力。华为的市场是全球化的,没有了美国市场,有中国市场、欧洲市场、东南亚市场;华为的技术是全球化的,美国对华为实施封锁技术,不让其搭载谷歌的操作系统,华为便创建了自己的鸿蒙系统;美国的很多软硬件产品从华为的产业链断供,华为可以通过在欧洲等地所设立的科研生产机构弥补;华为的手机从设计到内部元器件的生产,大部分依靠日本,使得华为手机非常具有技术和应用优势。

如果一家中国企业把产品卖到了全世界,其技术来自以色列和欧洲,资本来自美国,产品设计来自日本,团队来自世界各地,这家企业在世界各国建立生产制造基地,拟采购澳大利亚的资源,使用俄罗斯的木材,品牌设计师是法国人,企业战略是麦肯锡提供的服务,律师英国律师,高级管理团队来自世界各地,我相信这家企业一定具有全球竞争力。但是放眼看去,达到这个水平的中国企业在哪里呢?而那些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几乎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第八,企业全球化可以防范企业风险。

企业全球化布局使企业的视野被打开,企业根据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来配置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专业的体系,但是一旦创建成功,就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样的原材料,这个来源没有了,我们有另外的来源;同样的配套零部件,国内的消失了,我们可以在全球寻找;我们可以根据全球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差异开发不同的产品,丰富产品结构;这个国家出现了地缘政治冲突,我们可以换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融资成本太高了,我们也可以找到低成本融资的市场。总而言之,东方不亮西方亮。欧洲的很多企业,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后期,因为中国产品和市场的崛起遭遇了很多困难,有的企业通过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获得了生机,转危为安。沃尔沃这个瑞典著名的汽车制造企业,于1999年出售给了美国的福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沃尔沃被中国民营企业吉利汽车收购。如果没有1999年福特对沃尔沃的并购,沃尔沃在欧洲也许就破产了,被福特并购之后的沃尔沃生存了下来。美国的金融风暴让沃尔沃再次陷入危机,中国吉利汽车的并购使得沃尔沃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进入了全球汽车市场最有活力和最具增长潜力的地方,这让沃尔沃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达到了自身发展历史的巅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