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与教育发展的思考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与教育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两个基本的理由:其一,在现代社会,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公平的。其次,与市场机制的发育、完善程度有关。企业化政府并不是也不可能改变政府组织的性质和功能,而只是试图使政府官员改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当我们说到市场对教育的作用时,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来加以考虑,这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有着深刻的意义。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与教育发展的思考

由于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中,有着巨大的正外部性(溢出效应),因此,社会的教育活动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发展的。这里,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对国民教育做出科学的规划,指导其遵循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健康地发展;其二,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保障公民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规范教育活动的秩序,创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其三,对教育主体的资质,以及教育活动的质量进行监管和评估。这方面的工作亦可通过非政府组织来完成。

在政府对教育活动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如何看教育活动中市场的作用?显然,要否定市场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能的。

首先,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由市场配置的资源总是大部分,一般达到80%~ 90%,由政府配置的资源总是小部分。因此,如果完全由政府配置的资源进入教育领域,而由市场配置的资源不进入教育领域,是无法想象的。如上所述,由市场配置的资源进入教育领域,与这部分资源是否有营利性要求是两回事。尽管教育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进入教育领域的市场资源应是非营利性的,但这与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作用并不矛盾。

其次,怎样理解市场,尤其是非营利性领域中市场的作用。市场除了最一般的定义,即市场是交易场所和交换关系外,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方式,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上面已经提到了教育资源配置中市场的作用。教育运行(活动)有自身的规律,而且,从培养人的角度看,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发挥着基本的作用。然而,从教育投入与产出的角度看,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能不、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否则,教育活动就没有效率可言。当然,对教育投入产出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产品和其他营利性服务。

我们指出并始终强调教育的非营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的首要区别就在于是否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教育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两个基本的理由:其一,在现代社会,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公平的。尽管这一以宪法保障的权利还不能完全实现,但其理念必须体现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同时,教育作为实现人际公平的社会活动,有着克服贫富差距的社会公正功能,因此,如果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教育活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就不可思议了。其二,教育必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这是所有办教育的人必须始终恪守和实践的宗旨。如果不明确教育的非营利性,营利性和利润最大化就会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由此将产生的严重后果,已经有许多现实的教训可以说明这一点。

正如不能简单地把产业和营利性挂钩一样,说教育是产业,也并不意味着教育就可以产业化。通常所理解的“化”,是指改变为某种性质和状态。教育产业化就是指把教育活动改变为产业的性质和状态。本来,如果能够在正确把握教育产业非营利性质的基础上理解产业化,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当下对教育产业化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其主要表现就是忽视教育的非营利性质,将产业化与市场化等同。如果这一判断是成立的,那么,教育产业化就必须慎提,甚至不提。值得注意的是,经验表明,任何事情一旦“化”了,就很容易形成一阵风,一概而论了。教育产业化中不恰当地渗入市场化的因素,又被推而广之,这对教育而言无疑会是一场灾难。(www.xing528.com)

在现代社会,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其作用是中性的、客观的,其结果有好或不好之分。这里,好或不好与两个基本因素有关。首先,与它所处的体制有关,也就是说体制好,则市场机制就能发挥好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好的体制在获得效率的同时,又能够维护社会公平。体制不好,或有重大缺陷,市场机制不仅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可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其次,与市场机制的发育、完善程度有关。单纯从市场机制的角度看,其发育、完善程度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即便是一个发育完善的市场机制,它也不能自动地解决公平的问题。因此,政府总是有配置资源的功能,其主要作用是解决公平的问题。如果一个发育不足、不尽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一个存在缺陷的体制相结合,情况就会更加复杂,问题就会比较多。推及中国的教育,目前就是在体制改革滞后的背景下,引入了极不健全的市场,所以,就出现了以乱收费为典型特征的畸形的产业化。

市场不仅是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而且市场还代表着一种精神—追求效率的精神。199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两位美国作者戴维· 奥斯本和特德· 盖布勒撰写的著作《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该书揭露并严厉批评了当代美国的官僚主义,进而就改革美国政府提出了十大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对政府进行企业化的改造或改革,即“企业化政府”。企业化政府并不是也不可能改变政府组织的性质和功能,而只是试图使政府官员改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当我们说到市场对教育的作用时,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来加以考虑,这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有着深刻的意义。

体现市场精神的教育体制改革,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要将学校作为具有办学自主权的微观主体,使它们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充分享有办学自主权,进而对学校的发展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第二,学校要根据政府的规划、社会及市场的需要,以及现实的资源条件,对学校的发展定位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一定位要在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之间找到均衡点,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种种急功近利问题,如蜂拥而来的“国际一流”。第三,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有效地利用好一切办学资源,尤其是来自纳税人的资源。政府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公平原则是第一位的;学校在具体使用资源时,要更多地考虑效率原则,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第四,教育的管理体制以及教育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要继续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在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使其更好地发挥各项社会功能。第五,鼓励多元投入,发展民办教育,不仅能够增加教育资源,有利于开发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对教育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原载于《文汇报》,2005年6月5日;《新华文摘》2005年第16期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