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多样化的政治局势

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多样化的政治局势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制于各自的地理位置、国家利益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中东欧国家难以保持一致的立场,而在对外关系上呈现明显的多样化。本届政府于2018年1月完成改组。捷克捷克实行多党议会政治体制。捷克全国目前共有定期开展活动的政党、运动、联盟等政治组织三十余个。罗马尼亚1991年11月21日,罗马尼亚议会批准新宪法,12月8日全民公决予以通过。2003年10月通过修改《宪法》,进一步确立政治多元化、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多样化的政治局势

中东欧国家政治上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在外交领域,中东欧国家与欧盟、美国、俄罗斯的外交关系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受制于各自的地理位置、国家利益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中东欧国家难以保持一致的立场,而在对外关系上呈现明显的多样化。

波兰

波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1997年4月,波兰国民大会通过新宪法,新宪法于1997年10月生效。新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社会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总统和政府拥有执法权,法院和法庭行使司法权;总统是国家的最高代表,负责维护宪法和国家的安全。总统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现任总统为安杰伊·杜达,于2015年5月25日当选,8月6日宣誓就职。波兰议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每届均任期4年。众议院议员460名,参议员100名,均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总理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各部部长由总理提名,议会任命。本届政府于2018年1月完成改组。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军事方面,波兰于1943年10月12日建立波兰人民军。1990年更名为波兰军队。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国防决策机构,总统任该委员会主席。波兰目前的执政党是法律与公正党。该党于2001年6月成立,党员约3万人(截至2016年12月)。公民纲领党为最大在野党

波兰于1999年3月12日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协定》。近年来,波兰政府延续理性务实的外交路线,对外政策以“服务波兰、构建欧洲、了解世界”为使命,更加注重现实利益和战略平衡;政治和经济上立足欧盟,安全和防务上倚靠北约和美国,力挺乌克兰,对俄罗斯态度较为强硬,积极支持欧盟对俄罗斯制裁,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影响力有所上升。波兰视波德关系为波兰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高层交往日益频繁,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加深;视法国为传统盟友,在安全、政治、经济、人文领域交流活跃;视英国为北约内重要盟友,与英国传统合作基础良好。波兰认为波美关系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视美国为欧洲之外最主要伙伴,是仅有的3个坚决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并在第一时间派兵参战的盟国之一。波兰视中东欧为波兰在欧盟内的战略依托,重视维谢格拉德集团(由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四国组成,亦称“V4”)、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等地区组织合作。波兰密切关注西亚北非局势发展,重视同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加强人员往来,加大对该地区投入,并积极开展与中东、拉美、非洲地区经贸尤其是能源等领域内的合作。中波两国具有传统友谊。近年来,中波关系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稳步发展。

捷克

捷克实行多党议会政治体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实行参众两院制。众议院共有议席200个,任期4年。参议院共有议席81个,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参议员。全国设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院长均由总统任命。现政府于2017年12月13日正式就职。捷克和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1日各自独立后,原联邦国家军队和武器装备按2∶1分割,总统是军队最高统帅。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2013年1月起,总统首次由全民直选产生。现任总统为米洛什·泽曼,2013年3月8日就任,2018年1月在新一届总统选举中成功获得连任。

捷克全国目前共有定期开展活动的政党、运动、联盟等政治组织三十余个。主要有:(1)ANO2011运动;(2)公民民主党(简称公民党,Občanská demokratická strana);(3)捷克海盗党(České pirátské strany);(4)自由与直接民主运动(Svoboda a přímá demokracie);(5)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简称捷摩共,Komunistická strana Čech a Moravy);(6)捷克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Česká strana sociálně demokratická);(7)基督教民主联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党;(8)TOP09党;(9)市长与独立者联盟运动;等等。

捷克系北约、欧盟成员国,奉行经济靠欧盟、安全靠美国的对外政策,积极参与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及北约行动,并将“经济外交”和“人权外交”作为重点。捷克与斯洛伐克保持“超常”关系,重视与德国、奥地利开展睦邻合作。积极倡导次区域合作,努力加强维谢格拉德集团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与影响。捷克现已与19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加入了联合国、欧安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捷克作为欧盟成员国,参与欧盟外交政策制定,但同时有义务执行欧盟外交政策。捷克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1949年10月6日,中国同现捷克共和国前身,即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建交。2018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索菲亚会晤期间,同巴比什总理举行双边会见。

罗马尼亚

1991年11月21日,罗马尼亚议会批准新宪法,12月8日全民公决予以通过。《宪法》规定:罗马尼亚是一个主权、独立、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民族国家;政体为共和制。2003年10月通过修改《宪法》,进一步确立政治多元化、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议会是罗马尼亚人民最高代表机构和唯一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总统通过全民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经选举可连任2届。1989年12月22日以来,罗马尼亚实行多党制。执政党为社会民主党,国家自由党是罗马尼亚议会第二大政党。

罗马尼亚奉行友好与和平的外交政策。主张在维护和发展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实行广泛的对外开放。对外坚持欧美优先、兼顾周边、重视大国原则。罗马尼亚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2007年1月1日加入欧盟,目前同187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加入欧盟以来,罗马尼亚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及周边国家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和罗马尼亚于1949年10月5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长期以来,中罗两国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

匈牙利

1989年10月18日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匈牙利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建立独立、民主、法制的国家,执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2011年,作为执政党的青民盟推动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新宪法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新宪法要求国会是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实行一院制,原设386个议席,2014年改为199个议席,每4年普选一次。国会选举总统(每届任期5年)、宪法法院成员、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总理任期4年,由总统提议,经议会选举产生,并由总统授权组织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是国家司法机构。

目前匈牙利国会中主要党派有: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基督教民主人民党、社会党和“为了匈牙利而对话党”联盟、尤比克党、民主联盟等。

匈牙利外交目标和任务是:保障国民安全,服务国内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高效应对全球化挑战;加强中欧地区合作,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建设;加强匈牙利族人团结。将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及周边邻国列为五大优先方向,重点推进与上述国家的务实合作。目前,匈牙利同17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04年5月1日,匈牙利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近年来,匈牙利与欧盟其他成员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往来较为密切。1945年9月25日,匈牙利与美国恢复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的外交关系,1966年9月8日两国外交关系升至大使级。匈牙利与俄罗斯关系近年来取得进一步发展,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1949年10月6日,中国与匈牙利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长期以来,中匈两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1日独立,并实行三权分立、多党议会民主的政治制度,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总统为国家元首,是斯洛伐克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任期5年。现任总统是苏珊娜·恰普托娃,于2019年3月当选,并于6月宣誓就职。

斯洛伐克国民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共150个席位,每届任期四年。斯洛伐克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执行机构,对国民议会负责,由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由总统任免。自1993年独立以来,斯洛伐克共产生7届政府。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总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

斯洛伐克注册党派一百余个,主要党派有:社会民主—方向党;自由与团结党;普通公民和独立个人组织(简称普通公民组织);斯洛伐克民族党(简称民族党);我们的斯洛伐克-民族党;我们是家庭党;桥党;网络党。

斯洛伐克外交活跃,以欧盟和北约为依托,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重视同大国的关系,积极推动地区合作,广泛参与国际事务。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成为独立主权国家。2004年3月和5月分别加入北约和欧盟;2006年至2007年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2007年12月成为《申根协定》缔约国;2009年1月1日起加入欧元区。斯洛伐克高度重视发展与欧洲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同西巴尔干国家交往频繁,支持该地区国家加入欧盟。斯洛伐克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往来,2017年以来,与美国、埃及、肯尼亚、以色列、越南、格鲁吉亚、古巴、阿联酋、韩国等国相互进行过友好访问。积极参与欧盟和北约事务,注重加强V4合作。中国同捷克斯洛伐克于1949年10月6日建交。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中国即予以承认并与之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各级别人员往来增多,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现行宪法规定,保加利亚为议会制国家,总统象征国家的团结并在国际上代表保加利亚。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总司令,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现任总统鲁门·拉德夫,于2016年11月当选总统,并于2017年1月宣誓就职,任期5年。保加利亚议会称国民议会,议长称国民议会主席。根据1991年通过的宪法,议会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并有对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的权力。保加利亚议会实行一院制,共240个议席,按比例代表制通过民选产生,任期4年。 保加利亚内阁称部长会议,是中央行政机关,其主席(总理)根据总统授权组织政府。政府成员则根据总理的提名,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司法机构设最高司法委员会、最高上诉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总检察院、特别侦查局、最高律师委员会,各行政区、市设有法院与检察院。保加利亚军队建于1944年。1990年1月26日国务委员会决定禁止在军队开展党派活动。同年9月成立总统安全委员会,主席由总统担任。

保加利亚共有注册政党三百多个,主要政党有:争取欧洲进步公民党;保加利亚社会党;爱国者联盟;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党;沃尔亚党。

保加利亚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现实主义。对外政策的核心是维护民族利益、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优先发展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注重睦邻友好,开展多元外交,积极发展同独联体、亚洲、中东和北非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目前,保加利亚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保加利亚2004年3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7年1月加入欧盟。保加利亚于1949年10月4日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是世界上第二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双边关系稳步健康发展。保加利亚历届政府均坚持一个中国立场。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互信日益增强。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国体为共和国,政体为议会内阁制。1990年12月22日,克罗地亚共和国议会公布新宪法。宪法规定,总统任期5年,任期不得超过两届。2010年6月,克罗地亚议会第四次修宪,主要确定了克罗地亚加入欧盟和作为欧盟成员国的法律基础,包括对欧盟的主权让渡、克罗地亚入盟公投、履行欧盟法律义务和欧盟成员国公民在克罗地亚权利等。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和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员通过直选产生,任期4年,下设29个专门委员会。总统是国家元首、克罗地亚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由全民直选产生,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现任总统为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于2015年2月上任。政府是克罗地亚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总理为政府首脑,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现任总理为安德烈·普连科维奇,于2016年10月上任。克罗地亚司法机构设宪法法院和最高法院等。最高法院是克罗地亚最高审判机关,下辖最高商业法院、省级法院、高等刑事法院和行政法院,各高等法院又下设基层法院。最高法院院长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任期4年。克罗地亚于1991年建立军队。每年的5月28日为该国的建军节。克罗地亚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6个月。

克罗地亚的主要政党有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社会民主党、桥党、克罗地亚农民党、克罗地亚社会自由党、克罗地亚人民党—自由民主主义者、伊斯特拉民主大会党、塞尔维亚独立民主党等。目前,以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为首的中右翼联盟是执政党。

2005年10月克罗地亚成为欧盟候选国,2011年6月30日结束入盟谈判,2013年7月1日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与欧盟关系是克罗地亚外交关系的基石,在重大外交政策方面,克罗地亚基本与欧盟保持步调一致。克罗地亚看重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及其在维护东南欧地区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美国发展良好的关系是克罗地亚外交战略的重点之一。在欧盟的基本外交政策框架下,克罗地亚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和经贸关系。克罗地亚与匈牙利、意大利保持着良好的传统关系;与塞尔维亚、黑山、波黑关系明显改善,高层互访频繁,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化。1992年5月13日中克两国建交。2005年,两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克两国传统友好,发展对华关系是克罗地亚历届政府外交重点之一,中国同克罗地亚双边高层交往较为频繁。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自独立以来,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政局总体平稳。1991年12月23日,议会公布新宪法。至2016年共进行了10次修宪。宪法确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宪法规定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最多连任两届。现任总统为博鲁特·帕霍尔(2017年11月12日当选)。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和监督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共设90个议席,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

政府为国家权力执行机构,每届任期4年,行政权由总理及内阁行使。内阁由议会每隔4年选举产生,总理通常为议会多数党派或党派联盟的领导人。法院和检察院是国家司法机构。法院分为最高法院、高等法院(设在4个重要城市)、地区法院和县级法院。另外还设有两类专业法院:高等劳动和社会法院(主要负责处理雇佣关系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案件)及行政诉讼法院。最高法院为最高司法机构。

斯洛文尼亚第十二届联合政府由米罗·采拉尔党、社会民主党、退休者民主党组成。其余主要政党包括左翼联盟、社会民主人士党、新斯洛文尼亚党、阿兰克布拉图舍克联盟、斯洛文尼亚民主党、积极的斯洛文尼亚党等。(www.xing528.com)

斯洛文尼亚独立后,谋求与邻国的友好合作,致力于维持东南欧的稳定。总体来看,斯洛文尼亚与周边国家不存在严重危害关系的争端,许多合作项目正在或将要开展,多双边关系不断深化。斯洛文尼亚作为欧盟成员国,对外交往主要贯彻欧盟的政策。斯洛文尼亚也是经合组织成员国。斯洛文尼亚还加入了北约、中欧国家维和组织、东南欧多国维和组织等多种军事外交组织。1992年4月27日,中国正式承认斯洛文尼亚,5月12日两国签署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一直以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各项合作进展顺利。

立陶宛

立陶宛宪法于1992年10月25日经全民公决通过,11月2日生效,后经多次修订。现行宪法共15章154条,规定立陶宛是独立的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全体人民,公民权利一律平等。立陶宛为议会制国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根据该国宪法规定,议会有权批准或否决总统提名的总理人选;任命和解除国家领导人的职务;有权弹劾总统,但须经3/5以上议员支持。议会实行一院制,共有141个席位,任期4年。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最多任2届。政府为立陶宛行政权力机关。立陶宛行使司法权的机关为宪法法院、法院和检察院。宪法法院由9名法官组成,主要职能是独立监督最高国家机构(议会、总统、政府)通过的法律和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并裁决宪法规定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分为四级: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地区法院和地方法院。检察院是司法调查、起诉机关,设有总检察院、地区检察院、地方检察院。立陶宛于1992年11月19日组建军队,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立陶宛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家国防委员会是协助总统处理国防事务的决策机构,由总统、议长、总理、国防部长和三军司令组成。现阶段实行行政领导与作战指挥相分离的军政、军令双轨领导体制,即由国防部文职人员控制军队,由三军司令及其领导的国防参谋部指挥部队执行各种作战训练任务。

截至2017年底,立陶宛有29个政党在司法部注册登记。目前在议会中有席位的主要政党有:农民和绿色联盟党、社会民主党、祖国联盟—基督教民主党(立陶宛保守党)、自由运动党、立陶宛波兰人选举运动、秩序和正义党、劳动党、自由中间联盟等。

立陶宛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该国奉行务实的对外政策,重视睦邻友好合作,努力扩大在波罗的海地区乃至欧盟的影响力。立陶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已先后加入六十多个国际组织,并大力发展与乌克兰、摩尔多瓦、外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关系。2007年12月21日,立陶宛正式成为《申根协议》成员国。2017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批准立陶宛成为该组织成员。2017年,立陶宛先后与苏丹共和国、索马里联邦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等国家建交。截至2017年12月12日,与立陶宛建交的国家总数为184个。2011年,立陶宛任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轮值主席国,积极推动该组织在应对跨国威胁、维护地区安全、发展与地中海国家关系等方面的合作。2012年担任波罗的海与北欧八国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员。2013年7—12月,立陶宛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进能源安全与“东部伙伴关系”作为主要任务。2013年10月当选联合国安理会2014—2015年非常任理事国。2014年2月1日起,担任为期一个月的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

立陶宛于1991年9月6日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且自独立以来,一直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基本支持美方立场。作为欧盟新成员,立陶宛在重要国际问题上注意与欧盟协调立场,支持欧盟和北约进一步扩大,同时强调加强跨大西洋合作,认为北约应加强在决策和行动方面的协调作用,促进欧、美间的沟通与合作。立陶宛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众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传统联系,三国之间除设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部长级定期会晤机制外,还建立了波罗的海大会、波海地区国家经济论坛、三国首都会议机制等。立陶宛支持联合国尽快进行改革,认为联合国应通过改革增加工作透明度、职业化和效率,加强安理会的权威。中国与立陶宛于1991年9月14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高层交往频繁。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为议会共和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2006年11月,塞尔维亚议会通过新宪法。总统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最高代表,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塞尔维亚实行一院制,议会全称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议席共250席。议员由全民直选产生,任期4年。政府是最高权力执行机构,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最高法院是塞尔维亚最高司法机关。最高法院的最高执法机构是最高司法委员会,现由75名大法官组成。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部为武装力量军事领导机构。

塞尔维亚主要政党有塞尔维亚前进党、塞尔维亚社会党、激进党、民主党等。在2016年4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以前进党为首的党派联盟——“塞尔维亚必胜”获得议会250个议席中超过半数席位继续执政。

塞尔维亚外交关系四大支柱分别是与欧盟、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双边关系。塞尔维亚与欧盟关系日益密切,加入欧盟为塞尔维亚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由于文化和历史渊源,塞尔维亚与俄罗斯有着长期友好的外交关系和传统友谊,双方互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塞尔维亚也是非独联体国家中唯一一个同俄罗斯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塞尔维亚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在获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资金援助方面注重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塞尔维亚与中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首个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双方在各领域、各层次交往频繁。

图1-18 塞尔维亚议会总部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实行多党政治和议会民主制。1993年7月6日,拉脱维亚议会通过决议,恢复1922年独立之初通过的该国宪法。1994年、1996年和1997年,议会三次对当时的宪法进行了修订。宪法规定拉脱维亚是独立的共和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总统为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4年,最多连任两届,总任期不超过8年。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由100名议员组成,任期四年,议员由18岁以上的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拉脱维亚法院分为三级:国家法院、地区法院和市、县法院。国家法院为国家最高法院,负责审理上诉的审判决定。

拉脱维亚实行多党制。截至2018年6月,进入议会的政党有:团结党、绿色和农民联盟、民族联盟— 一切为了拉脱维亚及祖国自由联盟、和谐社会民主党、拉脱维亚地区联盟。

拉脱维亚恢复独立后,于2004年4月2日加入北约;同年5月1日,加入欧盟;2014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2016年5月,拉脱维亚加入经合组织。在对外关系上,拉脱维亚全力深化与欧盟、美国的关系,谋求发展与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务实合作,努力拓展外交空间。截至2018年5月,拉脱维亚与15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近年来,拉脱维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于2016年11月成功举办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和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2017年中拉关系保持了快速、平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不断,双边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爱沙尼亚

自1991年恢复独立以来,爱沙尼亚政局总体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但党派斗争较为激烈。政治上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议会通过的法律由总统批准实施。总理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爱沙尼亚议会实行一院制,共有101个席位,议员任期4年。2016年9月,爱沙尼亚议会通过了对原总理罗伊瓦斯的不信任案,11月中间党主席于里·拉塔斯出任爱沙尼亚新总理,并重新组阁执政。中间党、社会民主党和祖国联盟—共和国党组成新的联合政府。爱沙尼亚司法机构分为三级: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地方法院。最高法院是爱沙尼亚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为终审法院,由19名法官组成。总统是爱沙尼亚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是总统国防事务的最高咨询机构。国防部是政府执行和实施国防政策的部门。国防军司令是军队最高指挥官。

爱沙尼亚主要政党有:改革党、中间党、社会民主党、祖国联盟—共和国党、自由党、保守人民党(以上政党在议会拥有议席)等。此外,爱沙尼亚还有独立党、人民联盟、绿党等未进入议会的小型政党。

爱沙尼亚是欧盟和北约成员国,以欧盟和北约为外交依托,重视发展同波罗的海及北欧国家传统友谊,着力推动和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支持欧盟发展同东部伙伴关系国的关系,支持和积极推进欧盟与美国及其他贸易大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991年9月11日,中爱两国建交。1992年初中国在爱沙尼亚设立使馆。1993年2月,中国向爱沙尼亚派驻大使。爱沙尼亚于1997年在华设立使馆并派驻临时代办。2002年4月,爱沙尼亚向中国派驻首任大使。二十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日益加深,两国互利务实合作不断扩大。

波黑

波黑宪法规定:波黑的正式名称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三个民族为主体民族;波黑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波黑设三人主席团,由三个主体民族各指派1人组成,主席团成员分别由两个实体直接选举产生。议会由代表院和民族院组成。代表院由3个民族的42名代表组成,其中28名来自波黑联邦,14名来自塞族共和国。代表院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分属三族,主席一职由三人轮流担任,主席、副主席每8个月轮换一次。波黑设国家集体元首,称作波黑主席团,任期4年。主席团由来自波斯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的各1名成员组成。主席团成员分别由两个实体直接选举产生。主席团主席为轮值制,由三族代表每8个月轮换一次。波黑部长会议行使政府职能,由部长会议主席、9名部长(其中,外经贸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兼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及10名副部长组成,任期4年。部长会议主席一职由主席团任命,经议会代表院批准。部长和副部长由部长会议主席任命。根据宪法,波黑设宪法法院和国家法院。宪法法院是裁决两个实体之间纠纷、波黑与两个实体间纠纷或波黑与实体之一纠纷的唯一法律授权机构,同时还裁决波黑国家一级各机构间的纠纷,其裁决是终审决定。波黑法院是国家最高法院,主要终审裁决波黑国家机构、布尔奇科特区机构、公共机构及国企的上诉。

波黑主要政党有:波黑民主行动党、波黑社会民主党、塞族共和国独立社会民主人士联盟、波黑塞族民主党、波黑克族民主共同体、克族民共体1990、争取波黑更美好未来联盟等。

波黑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既定国策,重点发展与欧盟、美国及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波黑的实体塞族共和国同塞尔维亚建立了特殊的平行伙伴关系。波黑不断加强同伊斯兰国家的合作。截至目前,共有173个国家同波黑建交。在首都萨拉热窝共有四十多个国家的大使馆、领事馆及外交办事处,二十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处。2016年9月20日,欧盟总务理事会会议决定接受波黑入盟申请;2018年2月27日,波黑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入盟问卷。1992年5月波黑加入联合国时,中国作为共同提案国予以支持,事实上承认了波黑。1992年6月和1995年3月西拉伊季奇分别以波黑外长和总理身份两次非正式访华。1995年4月3日,中国和波黑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近年来,两国保持友好往来,政治互信日益加深。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1998年11月,阿尔巴尼亚经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宪法规定,阿尔巴尼亚为议会制共和国,实行自由、平等、普遍和定期的选举。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每届任期4年。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由议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届。政府称部长会议,是阿尔巴尼亚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部长会议主席即政府总理,由议会多数党提名、议会批准并由总统任命,每届任期4年。总理提名政府内阁成员。司法机构包括地方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宪法法院及总检察院。最高法院和各级地方法院行使审判权。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院总检察长由议会选举产生。阿尔巴尼亚武装力量由文职人员领导,总参谋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

1990年12月1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九届十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根据阿尔巴尼亚中央选举委员会官方数据,2017年议会选举注册政党共有18个,其中5个政党进入议会,影响较大的主要党派有社会党、民主党、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共和党、社会民主党等。

阿尔巴尼亚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以加入欧盟为战略目标,优先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注重周边睦邻友好和开展区域合作。20世纪90年代,阿尔巴尼亚开始实行“回归欧洲”战略,1991年与欧共体建交,2000年成为欧盟“潜在候选国”,2006年与欧盟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2014年6月阿尔巴尼亚正式获得欧盟候选国地位。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正式加入北约。中阿两国于1949年11月23日建交,并于1954年互派大使。周恩来总理曾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次访问阿尔巴尼亚。1971年,阿尔巴尼亚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中阿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北马其顿

1991年11月17日,北马其顿通过新宪法,规定北马其顿是一个主权、独立、民主和福利的国家。国家元首为共和国总统,以全民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选举产生,任期5年,连任最多不得超过两任。北马其顿只设一个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员通过直选产生,任期4年。政府是国家权力执行机构,由议会选举产生。北马其顿设宪法法院、普通法院和检察院。普通法院分初级法院(区法院)、中级法院(地区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另外还设有经济法院和军事法院。1992年3月28日,北马其顿创建军队,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北马其顿国防政策以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主要任务,积极要求加入北约。

北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为国家执政党(前身为北马其顿共产主义者联盟,1993年改为现名)。民族统一民主党为在野党,是议会第一大党。其余党派有阿族融合民主联盟、阿族民主党、BESA运动等。

北马其顿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致力于加入欧盟和北约;优先发展同大国和邻国的关系。截至2011年1月,北马其顿已同16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北马其顿除了在1993年成为联合国成员之外,还于1995年9月正式成为欧洲委员会的成员。自1993年以来,北马其顿陆续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发展协会的成员国,并于2003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马其顿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同邻国保持平等的睦邻友好关系。1996年1月,北马其顿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并于2001年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2005年12月获得欧盟候选成员国资格,但因与希腊国名争议阻碍,一直未能实现入盟。加入北约是北马其顿对外政策的战略目标之一。1998年5月,北马其顿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995年9月13日,北马其顿与美国建交,重视发展与美国关系,两国关系发展良好。北马其顿政府一直希望美国批准其加入北约组织。2019年北马其顿开始陆续与北约29个成员国签署“入约”议定书,标志着该国正式加入北约。2002年4月,北马其顿总统特拉伊科夫斯基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其顿共和国关于巩固和促进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近年来,中马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双边关系友好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