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变人与自然的原初联系:找回可持续共生之路

改变人与自然的原初联系:找回可持续共生之路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化自身无疑就在宣告人与自然的紧张。阿格尔倾向于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为异化消费,消费的无节制造成人类对自然无止境的索取。他认为,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资本扩张的本性与自然是根本对立的。综上所述,在私有制前提下,资本通过对工人劳动的统治,将一切自然资源纳入资本生产系统内部,从而实现其扩张的目的。

改变人与自然的原初联系:找回可持续共生之路

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61〕

自然是人类的无机身体,人类必须依靠自然界才能生存,而自然界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成为人的对象。传统社会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这时候的自然与人之间保持的还是一种天然的联系,自然还未充分真正地显示其存在价值。

随着“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的资本来到人间,它带来的是永不停歇的扩张型经济生产系统,它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人自身的普遍占有,使自然界一切领域都服从生产的需要。资本作为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的一般形式的欲望,驱使劳动超过自己自然需要的界限,来为丰富个性的发展创造出物质要素,这种个性无论在生产上和消费上都是全面的,因而个性的劳动也不再表现为劳动,而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充分发展,而在这种发展状况下,直接形式的自然必然性消失了;这是因为一种历史地形成的需要代替了自然的需要。资本促使人的需要得到全面满足,同时也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62〕

不仅如此,资本将一切社会资源尽可能地吸纳到自己的扩大再生产体系,自然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成了服务于资本增值的工具和手段。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生产要素的力量,并且能够使用由于资本的结合而产生的新的生产力量。毫无疑问“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真正是人的对象,真正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63〕

可见,资本带来人的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进而由此带来自然的真正发展。因此,“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如原有物体作为原料等等的新的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最高点;同样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因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64〕。在资本生产过程中,人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自然也才真正是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资本在带来自然真正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生态灾难。

现代化自身无疑就在宣告人与自然的紧张。资本在创造巨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因其自身的内在否定性产生一系列的现代性悖论,生态危机就是其中之一。生态危机似乎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许多学者力图从现代社会具有的特征因素中寻求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马尔库塞认为“技术滥用”导致生态危机。由于科学技术的滥用,大自然被开发的进程大大加快,自然污染也随之而来。阿格尔倾向于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为异化消费,消费的无节制造成人类对自然无止境的索取。斯奈德则认为是“人口过度膨胀”造成生态危机的频频上演。

这类力图在现代社会内部特征中寻找生态危机根源的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没有抓住现象原因背后的本质层面。殊不知,无论是技术、消费还是人口只有作为资本存在的时候,才作为它们自身而存在。它们只是创造经济价值,为了取得价值增值的手段,必须服从资本扩张的客观需要。“一切社会生产能力都是资本的生产力,因此,资本本身表现为一切社会生产能力的主体”〔65〕,是资本唤起科学和自然界的一切力量;是资本扩张引发人的异化消费;同样是因为资本,社会人口生产系统才要源源不断地提供充当雇佣劳动力的人口。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福斯特对生态危机的剖析可谓切中要害。他认为,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资本扩张的本性与自然是根本对立的。“资本主义经济把追求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的,所以要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包括剥削和牺牲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迅猛增长通常意味着迅速消耗能源和材料,同时向环境倾倒越来越多废物,导致环境急剧恶化。”〔66〕

福斯特生态危机理论中蕴藏的许多合理成分源自马克思,它们是对马克思哲学加以吸收和利用的结果。在马克思看来,所谓资本就在于它的价值增值。“既然它生出剩余价值的运动就是它自身的运动,它的增值也就是自行增值。它所以获得创造价值的奇能,是因为它是价值。它会产仔,或者说,它至少会生金蛋。”〔67〕因此,资本家“绝不能把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只是谋取利润的无止休的运动,这种绝对的致富欲,这种价值追逐狂,是资本家和货币储藏者所共有的”〔68〕。资本家要满足对抽象财富占有的需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工人的劳动和自然界。它们一起构成财富的源泉,缺一不可。众所周知,自然界从两个方面为人类劳动提供材料,一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生活资料,二是作为劳动对象的生产资料。“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69〕可以想象,为实现其增值的目的,资本无止境扩张过程必然是消耗自然资源,向自然界无止境掠夺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私有制前提下,资本通过对工人劳动的统治,将一切自然资源纳入资本生产系统内部,从而实现其扩张的目的。资本逻辑是导致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所在。只要有资本存在的一天,资本逻辑所引发的生态悖论就依然存在,生态危机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消解。它已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难以根除的顽疾。

【注释】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

〔2〕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页。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46页。

〔4〕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4页。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06页。

〔6〕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6页。

〔7〕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4页。

〔8〕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46页。

〔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7页。

〔1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

〔1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1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3—454页。

〔1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2页。

〔1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

〔1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93—294页。

〔1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页。

〔17〕张雄:《现代性后果:从主体性哲学到主体性资本》,《哲学研究》2006年第10期。

〔18〕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7页。

〔19〕引自董必荣:《财富:社会存在本体论追问—全国财富哲学高级研讨会述评》,《哲学研究》2011年第1期。

〔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页。

〔21〕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上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31页。

〔22〕同上书,第604页。

〔23〕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76页。

〔24〕张雄:《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世界》,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25〕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30页。

〔26〕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58页。

〔27〕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71页。

〔28〕同上书,第7页。

〔29〕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25页。

〔3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页。(www.xing528.com)

〔31〕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2页。

〔3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33〕同上书,第523—524页。

〔3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35〕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3页。

〔36〕同上书,第524页。

〔37〕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8页。

〔3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8页。

〔39〕同上书,第47页。

〔40〕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页。

〔4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199页。

〔42〕颜景高、廖维晓:《经济性:个人向度的读写》,《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4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44〕同上书,第90页。

〔45〕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页。

〔46〕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4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48〕张雄:《现代性后果:从主体性哲学到主体性资本》,《哲学研究》2006年第10期。

〔4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页。

〔50〕同上书,第242页。

〔5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资本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4—176页。

〔52〕张雄、曹东勃:《拜物逻辑的批判:马克思与波德里亚》,《学术月刊》2007年第12期。

〔5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页。

〔54〕张雄:《现代性逻辑预设何以生成》,《哲学研究》2006年第1期。

〔5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页。

〔56〕张雄:《货币幻象: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5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资本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0页。

〔5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59〕同上书,第51页。

〔60〕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6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6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70页。

〔63〕同上书,第90页。

〔64〕同上。

〔6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7页。

〔66〕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6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68〕同上书,第179页。

〔6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