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拟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及其波动性

虚拟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及其波动性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放眼世界,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虚拟经济已然压倒实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体系的主导地位。以美国为例,从1950年的61.78%一直下降到2007年的33.99%,而同期依托于房地产、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炒作的虚拟经济占全部GDP的比重却从11.37%不断上升到20.67%。虚拟经济的波动性很大。

虚拟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及其波动性

为获得巨额剩余价值,资本需要不断开辟市场空间,一般来说主要从两个路径:一是在地理空间上实行横向扩张,积极向国外寻找新的市场,营造全球性市场经济网络系统;二是通过科技创新在原有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说,前者是资本在量上寻求外延式扩张再生产,那么后者则是资本在质上寻求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市场需求空间决定资本扩张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个扩张空间不仅要足够充裕,而且必须具有可预见性。一旦市场空间没有不断地扩张,新增利润就无处可投,就不能完成资本化过程。显然,资本增值逻辑中存在着一种正反馈机制,使资本能够处于不断循环的状态。一方面,供给吸引生产资料部门投资的增长,为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创造动力;另一方面,需求也在不断创造供给,通过社会的消费倾向不断制造新的需求的“乘数效应”,甚至带来生产资料的加速增长。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共同架构起资本不停集聚和扩散的经济空间。从生产空间到消费空间,从个体空间到公共空间,从物质空间到精神空间,可以说,资本无所不用其极,突破自身一次又一次的限制。然而资本同样遵循“产品过剩—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产品过剩”的负反馈机制。资本过度积累将引起生产过剩,进而导致资本过剩。从20世纪末期开始,生产领域所能吸收的剩余资本越来越少。资本扩张赖以依存的实体空间遭受危机,资本空间化过程受阻。对空间生产有着极度需求的资本不得不寻找新的扩张领域。

哈维在《资本之谜:人人需要知道的资本主义真相》一书中,指出1973年以来出现的金融化趋势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尽管20世纪末期有大量低成本劳动可利用,利润却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减少局面,而在此时,新的衍生品市场突飞猛进地发展,它们和互联网公司一起成为大量剩余资本的栖息地,提供了解决过剩资本吸收问题的一种绝佳途径,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了针对资产的投机活动。〔13〕

起初的虚拟资本主要起到融资和吸附的作用,一是把社会上大量闲置资金吸引到虚拟经济中流转,进而投入到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之中进行扩大化再生产,二是将社会上过剩资本吸纳过来,避免这些资金冲入实体经济引起通货膨胀。然而,并非所有从实体经济中而来的虚拟资本会全部再次流回到实体经济系统中,因为其股权所有者期待通过价值的投机活动来实现一夜暴富。在对实体资产初步证券化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再虚拟化,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意味着它们开始具有独立分割未来剩余价值的权力。虚拟化空间成为资本得以扩张的新境域。国内学者鲁品越教授认为,资本扩张空间虚拟化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它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条件。一是产生了虚拟资本的虚拟价值;二是对虚拟价值的投机心理活动;三是大众资本的兴起。〔14〕

伴随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富的形式越来越与财富的内容相背离。外汇债券股票等资本存在形态日益广泛和普遍,它与其本身最初的货币价值无关,具有了“虚拟性”。虚拟化价值表现为对未来剩余价值的分割权,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助长大众的投机心理。受高获利性的驱使,壮大的社会资本日渐卷入金融关系网络的漩涡之中。另一方面,大众资本为资本虚拟化空间的扩张寻找到社会化载体。大量社会资本向虚拟化空间的流入,使得虚拟资本开始脱离实体经济的附庸,成长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体,金融影响世界的历史就此拉开帷幕。应该说,资本扩张空间虚拟化的生成除了与“金融制度的设计”脱不了关系之外,更为重要的,它是资本扩张空间受阻和人们投机的财富心理共同演绎的结果。

于是,从产业资本中脱离而出的某些货币资本具备对未来剩余价值的分割能力,这时货币资本就成为虚拟资本。放眼世界,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虚拟经济已然压倒实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体系的主导地位。正如美国投资银行协会的总法律顾问劳伦斯·张伯伦所说:“我们总是被告知长期的投资无利可图,理性的投机就是投资,并且美国人生活在被选择的国家,这个国家已经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所有人要做的就是在任何时候以任何价格购买‘精选的’股票,并且保持足够的耐心以得到多于股票购买的收入,由此来进行实现‘投资’,获得收益。”〔15〕(www.xing528.com)

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实体经济在迅速退化,而虚拟经济却不断膨胀。以美国为例,从1950年的61.78%一直下降到2007年的33.99%,而同期依托于房地产、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炒作的虚拟经济占全部GDP的比重却从11.37%不断上升到20.67%。〔16〕实际上还不止如此,因为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也被金融化了。美国的金融资产总量在1952年为1.47万亿美元,2008年底达到145.5万亿美元,56年里增长了97倍。虚拟资产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1952年美国金融资产总量相当于GDP的4.11倍,到2008年扩大到10.2倍。这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也就是说,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资本大量地转移到虚拟经济之中,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明显下降,实体经济不断萎缩、弱化。

始于主体财富幻象、完成于互联网数字化、符号化输入的现代财富创造过程实际只不过是一场“空套空”的心理体验活动,除了一堆心理符号外,其他什么都没有留下。财富作为生命之流冲力留下的物质废墟,变成一种心理符号,一种追求财富的心理快感,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体系的崇拜更胜一筹,被资本力量所主宰的程度更胜一筹。不仅从物质层面,连人的心理层面都被资本逻辑所操控,它折射出人的高度异化的生活状态。主观经济学向体验经济学、意识经济学的过渡,同时宣告着现代人对资本理性压抑的自发排斥以及对感性欲求的本能渴望

虚拟经济的波动性很大。一切能够影响人们心理预期的因素都将影响它剧烈波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或投机者有可能利用虚拟资产的买卖价格之差赚钱致富,但也有人因此亏本,由此给人的印象是:证券市场可以产生百万富翁,也可以将富人变成乞丐。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实体经济所创造的价值为前提。可现实是每个人似乎都得了“一种投机性金融妄想症,出现了没有实际基础的巨额收入,其令人沮丧的后果确实被人低估了”〔17〕。人人表现出极其贪婪的投机性,而全然不顾“财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真正财富是对个人发达生产力的占有”所传递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