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拟财富的积累特点分析

虚拟财富的积累特点分析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戏经济学、符号经济学曾一度成为虚拟经济学的代名词。心理酵素在虚拟空间的财富追逐事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虚拟空间充满如此之多的变数,但财富幻象编织的美梦吞噬他们的心智。事实不然,当代虚拟经济分割的是实体经济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纵然虚拟经济的出现把世界财富的创造和增长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但虚拟经济中存在的虚拟财富并不是真实的财富。虚拟经济所创造的虚拟财富并不是真实的财富。

虚拟财富的积累特点分析

如前所述,虚拟资本通过投机于虚拟经济系统中证券化后的虚拟价值,借助其价差波动,享有对未来剩余价值的分割权利,以期达到由虚拟价值流动带来的价差换得现实货币价值的目的。虚拟资本作为“能够支配他人劳动权力”的社会关系力量,通过具有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工具来追求扩张和积累,表现出与实体经济系统下有所不同的“虚拟资本逻辑”。虚拟化空间下资本运作与实体经济的资本运作还是有所区别的。

1.创构内容无限丰富。一般而言,资本必须通过一定的资源供给渠道,吸收社会资源才能进行经济扩张。哪里能够提供便捷的资源供给渠道,哪里就能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在虚拟化空间里,似乎一切问题都不复存在。因为外在世界人类主观精神相贯通的时空隧道被打开,这架市场拥有的精神动力机被开动,精神创意实验室大门被开启。它早已经不是经济、科技文化等构成的能让资本进行经济扩张的可能性空间。它可以贯穿一切时空之中,可以贯通一切关乎财富的经济事件之中。任何一个主观创意都可以演化为财富设计,金融产品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无关,相反是它赋予生产要素以价值。在期货市场上,几乎人们能够想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进行交易,从排污技术专利权到关于一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通过主体精神再加工,无限衍生,大大拓展虚拟化空间。投资者不仅可以就金融产品进行交易,甚至有一天可能连金融产品的保险合约的衍生品都会成为他们的投资对象。

2.设计形式无限多变。精神创意带来无限丰富的金融产品的同时,也使得其表现形式复杂多变。任何一项虚拟资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分性,它们之间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任意分解。比如分级基金是具有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表现为一定差异化基金份额的金融产品。对它的组成部分一一进行定价之后,投资者便拥有了更多改变现金流的选择权。某些情况下,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还可以进行转换,比如可转换为普通股优先股。一种名为“双重货币的债券”在支付利息时用一种货币,偿还本金时则用另一种货币,极大地减少外汇风险。由于不同债权人对金融工具的偿付时间要求迥异,在美国甚至发行过一天到期的国库券。1993年迪士尼公司还发行过100年到期的米老鼠债权。形式多样的虚拟资产满足不同群体的理财需求,不同收入阶层总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这里没有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异引起的消费等级的差异,只有需要的差异,资本扩张的虚拟化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3.极具流动性。有人将虚拟化空间资本的运作看作一场极其简单的“资本+工具理性互联网电子游戏,讲述的是从互联网的流速到互联网的故事。游戏经济学、符号经济学曾一度成为虚拟经济学的代名词。实际上,这是从另一个侧面对虚拟资本运作模式进行生动的描述和刻画。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投资者的经济行为的决策更加迅速和果断,交易成本更低,交易速度更快捷。只要有一台能够连接因特网的电脑,随时随地就能毫无差错地将财富的流转形式输入目的地,支付未来,交换未来,实现自我的敛财意志。极具流动性意味着能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合谋下,大多数金融产品根据合约约定具有极高流动性,它们可以随时买进或随时出售,所有者不需要被迫持有债务工具直至其到期,或者权益工具直至公司自愿或破产清算。

4.收益的不可预测性。就不同虚拟资产而言,其收益的可预见性会有所不同。〔18〕虚拟资本实现的收益决定于预期收到的现金流。现金流是投资于一项特定金融资产而预期每期将获得的现金。这些现金流包括股票股利的支付,债务工具利息的支付,债务工具本金偿付及股票的预期卖价。在资金未偿还期内很多情况会导致现金流不能如期回收:发行人有可能违约;发行者可能会改变所借资金偿还方式;某些债务工具的利率可能发生变化。对于固定息票以及没有违约风险的债券,其持有人可以确切地预见收益乃至具体收益值,但多数资产的收益是远远无法预见的。对于那些公司普通股的持有人而言,股利支付的数目和时间都是不确定的,股利与公司的利润相关。出售股票回流的资金要看出售时的股价而定,这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未来收益的不可知性恰恰激发人们有关财富幻象的心理预期。心理酵素在虚拟空间的财富追逐事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虚拟空间充满如此之多的变数,但财富幻象编织的美梦吞噬他们的心智。受各种市场假象的迷惑,他们毅然变成疯狂逐利的偏执狂和赌徒。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能够几百,几千倍地放大资金流量,他们坚信能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www.xing528.com)

不可否认,虚拟经济体系通过创造流动性而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资本扩张空间,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未来收益预期的无限性(可能带来的高获利性)深深吸引着大量闲置资本投入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经济市场,将拥有盈余资金一方的资金转移到资金匮乏的一方,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本需求,极大地提高资本运行效率,发挥出资本更大的经济效能。

但不幸的是,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成为当代经济新特征的当下,社会财富获取过于倚重投机性活动,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金融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制造业,虚拟资本筑起的财富泡沫使人们产生如此错觉,虚拟财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才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不然,当代虚拟经济分割的是实体经济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纵然虚拟经济的出现把世界财富的创造和增长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但虚拟经济中存在的虚拟财富并不是真实的财富。因为虚拟经济系统不经过实体经济生产过程的价值创造,只是在证券化资产流通系统内部进行的所谓“以钱生钱”的游戏。严格地说,虚拟经济连“以钱生钱”都够不上,是“以钱分钱”的经济投机行为,是对现有实体经济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虚拟经济所创造的虚拟财富并不是真实的财富。既然财富的本质只能是社会劳动,是人的主体存在,那么,人类社会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够更新他们所创造的财富世界,更新他们自身。

财富社会形式的虚拟化为投资原动力从“客观理性”走向“主观幻象”提供现实条件,如果进行更深层的形而上追问,个人主观意识、主观精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市场投资行为背后更关涉人类的精神现象学问题。“市场是理性”的假设表达了这样的因果关联:处在自由竞争市场中的个人,理性地接收、分析一切必要市场信息,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抉择最优行动方案。那么,未来的收入可以预期,风险可以避免。在金融资本主义生产时代,貌似走向理性通道的投资者实则陷入非理性行为之中,打开主观性财富的精神检讨书,将会发现各种假象或错误观念充斥其间,它们吞噬人的理智,扰乱人心。这些假象或错误观念的产生同认知主体的幻觉密切相关;更是渗进了人的种种信念、意愿、欲望、期待,遮蔽事物本来面目和状态。从经济理性向财富幻象转型的考查,离不开对“资本追逐者贪婪欲望”、“当下主观财富设计”的反思,离不开对“市场信息判断过度自信心理”的剖析以及对“虚拟经济财富运作特点”的追问。作为新的投资动力机制,财富幻象犹如边沁所说之欲望“支配了劳动,鼓起了勇气,激发了远见,使人类的一切能力日益发达”〔19〕。这为传统市场经济发展注入丰富多彩的精神创意和想象。但财富幻象毕竟仅仅是一种弥漫在社会之间的意向性存在,其深层实质是对主体性资本非理性扩张内在诉求的诠释,对货币化生存世界所持有的资本幻觉集体无意识的生动表达。人们并没有对此进行道德反思,反乐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我们无疑是取得成功的受害者。如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所言:“这个年代对符号的喜爱胜过了对所指物的喜爱,对复件的喜爱胜过了对原件的喜爱,对幻想的喜爱胜过了对现实的喜爱,对表象的喜爱胜过了对本质的喜爱……只有幻象是神圣的,而真实是亵渎神明的。”〔20〕因诸多假象筑构的镜中花般的财富幻象连接着现代社会财富泡沫的泛滥,社会风险的激增以及个人发展的迷途,这些问题突出地呈现为:虚拟财富压倒实体财富,各种社会危机的加剧以及财富发展过程和个人发展过程的“失同步化”。经济、社会、人自身发展的困境日益凸显。

财富幻象极大地消解和挫伤了普通大众辛勤劳动的精神、艰苦奋斗的意识,养成现代人“贪、赌、借”的生活方式,人人都希望不劳而获,无时无刻不身陷主观意念所建构的虚幻财富世界中。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昭示我们:“财富一切源泉的充分涌流”在于社会劳动。故而,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投资决策必须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财富的创造并不是资本追逐偏好、因特网的技术链接、个人无限创意、市场信息捕捉等因素的简单相加结果。纵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财富的不同存在样态设计、主宰着我们未来生活的走向,但实际上,财富为人而存在,无论是财富的物质内容,还是其社会形式,无不是社会人集体生命的消耗,是该社会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