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经济追赶超越:新常态下的对策思路

陕西经济追赶超越:新常态下的对策思路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优化省内创业、就业政策及环境,促进省内企业成为产品与科技创新的主体,这是促进陕西经济“追赶超越”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为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通过金融园区的发展汇集省内外、国内外的资金促进陕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陕西经济追赶超越:新常态下的对策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期间针对扎实推进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4方面要求:即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进深化改革。结合总书记的对策与陕西实际,本课题组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

一是以品牌创新为引领,扎实推进陕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率先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源配置和创造财富的主体,可以说,企业兴、国家兴,有一流的企业,必然有一流的国家、一流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地方经济发展也是如此。从企业的创新发展来看,必须以品牌创新为引领、以产品创新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证,还应包括质量控制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陕西要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扎扎实实培养出一批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以品牌为引领形成龙头企业,带领陕西产业优化升级。

从品牌创新来看,陕西在2016年(第十三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中仅有3个品牌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占比太低,差距过大(北京105个、广东79个、山东42个、四川17个)。因此,陕西必须要从基础比较好的一些产品入手,扎实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对此,必须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陕西方案,着力在陕西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化工、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型材料、食品医药、现代物流和服务、绿色果业、特色优质农产品等重点产业挖掘和培育一批全国知名品牌,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高端化,引领这些领域以品牌为核心形成若干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引领陕西产业优化升级。

农业方面,先从最具有优势的苹果做起,在鲜果生产中借助于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洛川苹果”“白水苹果”等把陕西苹果的品牌影响力在国内进一步巩固,在国际进一步扩大影响。在果汁生产中利用现有的国内知名的果汁品牌如汇源、海升等,把陕西果汁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化。其他农产品方面,集中力量打造陕北肉羊、小杂粮、红枣等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尽快形成几个龙头企业助推陕北产业化农业发展。关中古称天府之国,有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当务之急是先在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关中黑猪、猕猴桃、冬枣、羊奶等领域形成一些龙头企业,加快关中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关中有全国无与伦比的羊奶优势,可惜因为羊奶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质量控制不稳定,在全国至今无法形成产业优势,一定要汲取教训,下工夫集中力量打造一两个羊奶粉龙头企业,培养羊奶粉领域的全国知名品牌。我省南北狭长的地形与三大板块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小吃,可以借鉴福建沙县小吃模式在全国推广,让陕西美食走出陕西,形成品牌优势,富裕陕西人民。陕南应把重点放在最具有优势的高山绿茶品牌上,我省陕南绿茶叶子肥厚、茶多酚含量高而且普遍富硒,是世界上少有的养生茶。要借鉴汉中集中力量打造“汉中仙毫”的经验,在陕南集中打造能媲美西湖龙井的陕南绿茶高端品牌,助推陕南农业现代化。同时陕南还必须把青山绿水这个最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必须倾全省之力申报秦岭(包括陕南三市)国家中央公园,促进绿色循环发展。

在制造业中重点抓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品牌塑造,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高端化,重点打造陕汽重型卡车、秦川机床、法士特齿轮、陕鼓等,在此基础上,加强生活消费品的品牌塑造。陕西在高端生活消费品生产方面在全国特别落后,要进一步提升品质,逐步打造出一些有影响力的国内品牌产品。在服务业中优先抓旅游品牌的塑造。陕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国际知名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要把这一资源优质转化成品牌优势,使人一提起陕西旅游就能感受到厚重、温馨、舒适、快乐等,使陕西成为令人愉悦的、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二是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促进产品创新。通过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优化省内创业就业政策及环境,促进省内企业成为产品与科技创新的主体,这是促进陕西经济“追赶超越”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从产品创新来看,陕西真正的制造业企业偏少(省国资委监管的43家国企中真正的制造企业只有7家,西安市国资委监管的12家国企中真正的制造企业只有4家)。从2015年企业“一套表”调查单位数来看,全省21059家企业中,工业企业只有5497家,占比仅26.1%。对此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措施,即:必须为陕西的企业与企业家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服务完善的环境,减少对企业发展及企业家成长的束缚,拓宽企业家成长空间,实现高品质的持续健康发展,让企业在陕西真正成为决定资源配置的主体(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的核心即由企业决定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家通过新的创意促进陕北、关中、陕南的资源融合,比如,可以借鉴“早(枣)想和(核桃)你在一起”类似的创意把陕北的红枣和陕南的核桃组合成休闲小零食,把陕北的小杂粮和陕南的菌类联合加工成方便、营养的户外便携食品,把陕北的土豆和关中的蔬果混合成各类什锦保健食品,把关中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和陕北、陕南的资源开采、加工、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机械建材等链接实现供需对接,把陕北、关中、陕南的文化、服务及旅游资源整合形成若干条精品旅游线路等。借助陕西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好机遇,鼓励陕西的企业家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施展才华,把陕西的企业带到国际舞台,与世界经济接轨,通过国际合作提升陕西追赶超越的品质。只有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为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三是把创新拓展发展新空间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着力点。①在促进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上,可以把关中的教育培训资源和陕北、陕南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通过跨区域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升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积极推进构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部、财富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强化金融后台服务,开展离岸金融业务。通过金融园区的发展汇集省内外、国内外的资金促进陕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拓宽企业家成长空间实现高品质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企业家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服务完善的环境,减少对企业发展及企业家成长的束缚。鼓励企业家通过新的创意促进陕北、关中、陕南的资源融合;②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陕西要把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定位、发展特色、发展方向融入到国家的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中。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要以西安为龙头,西安拓展发展空间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建设国际大都市。建设承古开新、开放包容、高端优质、和谐宜居的品质西安;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既要强化“东进”,提高开放水平;亦要积极“西拓”,加宽合作通道;还要主动南下,汲取发展经验;更要勇敢北上,拓展发展空间。(www.xing528.com)

四是创新改革发展好氛围。目前陕西已经制定了针对领导干部的三项机制来助推追赶超越,成效明显,但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氛围。特别是通过学习西安市提出的“店小二”精神,在全省形成围绕追赶超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舆论氛围,促使各级政府把“跟我干”思维转变到放手让市场主体干的思维上,通过制定公平、透明、有序的竞争规则,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追赶超越的潮流。

五是创新发展农业现代化新思路。包括:第一,通过把陕西建成我国西部特色现代农业示范教育培训基地,率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第二,通过特色现代农业支撑特色小城镇的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三,通过把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与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性破解小城镇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陕西农业资源丰富,复杂多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陕西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要集中力量解决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问题,使特色农业对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陕西追赶超越的秘密武器。第四,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六是创新开放发展新思路。首先,通过打造便捷通达的基础设施,构建开放经济通道,改变陕西地理上的区位劣势。其次,发挥自身优势,夯实陕西对内开放的基础。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扎实的供给端质量的提升,形成吸引全国各地资源流动的目的地。努力在陕西建立先进制造业中心,促进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在陕西协调发展。第三,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准确定位,创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第四,以旅游业发展促进陕西开放型经济建设。陕西是历史文化大省,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同时以秦岭为代表的自然山水也是陕西大力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对发展陕西开放型经济特别是吸引海内外的投资也有重要的意义。第五,以全球化视野积极构建陕西自由贸易区。现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自贸区是陕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必须牢牢把握陕西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全面复制推广已有的4个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成果,结合我省实际和自贸区特色定位,大胆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为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要推进3个创新,开展5项探索,建设5大中心。3个创新即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新机制,产能合作新机制,现代农业合作的新机制;5项探索就是围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新模式;5大中心就是建设“一带一路”上商贸物流中心、科技教育中心、产能合作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

七是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好环境。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陕西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间投资信心不足等问题突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非公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了一系列推动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制度》等政策措施,削减行政许可事项、登记制度改革,税收“营改增”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这些政策多为普惠式,缺少滴灌式,离精准施策、点滴灌溉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帮扶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导致一些非公企业不知道、不清楚优惠政策是什么,不懂得如何得到政策的便利条件。对此,必须在以下方面扎实采取相关措施:一是在不断推出系列帮扶非公经济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的同时,做好政策的落实和监管工作,做到精准发力、点滴灌溉,使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激发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潜力。二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搭建各种服务平台,形成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关系,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好融资、建设、运营等困难。三是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通过积极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非公骨干企业向专业化和高产值方向发展,发挥其产业辐射作用,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四是必须转变观念,打破非公即私的落后理念,切切实实通过改革促使民营企业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技术、制度、管理、质量控制、营销、文化等方面的创新。现在我省全社会支持、帮助非公经济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必须让大家明白民营经济作为民本经济,是千千万万老百姓通过自主创业而从事的经济活动和事业,是普通百姓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富裕的基本形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民营经济根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沃土,先天具有灵活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业者、经营者的热情与积极性,而且其本土依附性很强,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以说,陕西经济发展的困局已经亟待通过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来注入强劲的动力了!

【注释】

[1]钟卫国、牛润霞、张杨、胡金荣,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