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业特征对扩展性的影响研究

行业特征对扩展性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工业内部各个细分行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主要体现在行业国有产权比重、行业内平均企业规模水平等方面,这些与人力资本要素互补的异质性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力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工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下面分析三类人力资本及其交互作用与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行业国有产权比重的影响。

行业特征对扩展性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需要与之匹配的互补性投入,比如充足的物质资本投入、先进的技术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组织形式(韩先锋、惠宁和宋文飞,2014)。这些补偿性投入的不同会导致人力资本在不同行业的生产率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三类人力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应该存在一定的异质传导机制。中国工业内部各个细分行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主要体现在行业国有产权比重、行业内平均企业规模水平等方面(白俊红,2011),这些与人力资本要素互补的异质性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力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工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鉴于system GMM的特点和优势,因此本文采用该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为了更直观地考察检验三类人力资本及其交互作用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是否存在行业异质传导效应,本文分别按照行业国有产权比重和行业平均企业规模指标对中国工业35个细分行业进行分组。分组的方法是:将考察期内各年35个细分行业分别按照国有产权比重、行业平均企业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将排序靠前的17个细分行业定义为国有产权比重较高、行业平均企业规模较大的细分行业,而将剩余的18个细分行业定义为国有产权比重大较低、行业平均企业规模较小的细分行业。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细分行业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4),非金属矿采选业(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4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7),化学纤维制造业(28),烟草制品业(1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饮料制造业(1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9),医药制造业(27),专用设备制造业(36)。平均企业规模较大的细分行业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4),非金属矿采选业(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4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7),化学纤维制造业(28),烟草制品业(1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9),饮料制造业(15),专用设备制造业(36)。括号内的数字是来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的行业代码。

下面分析三类人力资本及其交互作用与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行业国有产权比重的影响。

企业的产权性质和结构决定着企业资源包括研发资源的分配方式、企业内部成员如何合作、所有者如何协调与控制等与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是否健全的问题(Jensen and Meckling,1976)。产权结构不同的企业提供了不同的创新激励机制,这必然会影响三类人力资本及其相互作用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所以本文需要探讨分行业的国有产权比重影响三类人力资本及其交互作用的生产率效应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强弱。

表13报告了细分行业不同国有产权比重影响三类人力资本生产率提升效应的估计结果。比较列(13.1)与列(13.4)中的lnOH的系数可知,两者均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但是前者的估计值(0.050 8)高于后者(0.018 3),这表明无论在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细分行业,还是在国有产权比重较低的细分行业,一般人力资本均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细分行业,一般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工作相对稳定,流动性较低,更有利于一般人力资本积累工作经验和技术诀窍,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更大地增强了一般人力资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更大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陆正飞、王雄元和张鹏,2012)。列(13.2)与列(13.5)中的lnPH的估计系数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但是前者的估计值(0.015 6)小于后者(0.026 2),这表明专业人力资本既能够显著改善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又能够显著改善提升国有产权比重较低的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对后者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大一些。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细分行业,国有产权比重较低的细分行业面临较强的市场竞争,具有更高的研发投资倾向,吸引和集聚高素质人才,更有利于专业人力资本的生产率提升效应的发挥(Lin et al.,2010)。对比列(13.3)与列(13.4)可知,在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细分行业,企业家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不显著的抑制效应,而在国有产权比重较低的细分行业,企业家人力资本则显著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前者是因为:一方面,在国有企业的双重委托代理链条中,全体国民(国家)作为委托人,只掌握合法的对创新剩余的索取权而不具有合法的对创新剩余的控制权,政府官员和国企企业家作为代理人,虽然对创新剩余只拥有实际的创新控制权却不享有合法的创新收益权,委托人和代理人均存在着创新收益权与创新控制权的不匹配(吴延兵,2012),背离了创新效率最大化的基本原则(相当于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厂商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一阶条件,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而显著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创新激励与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初步形成,权利、责任和义务相统一(李荣融,2008),初步解决了创新索取权与创新控制权的不对称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家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不显著。后者是因为相对于国有企业,尽管民营企业具有内在的产权结构清晰的优势,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导致民营企业家面临外部环境日益错综复杂,市场风险更加具有随机性,降低了民营企业家成功识别和判断市场机会的可能性,加大了企业家的决策难度,减慢了企业家推进知识商业化的进程,显著弱化了民营企业家的知识溢出效应(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4)。

表13 三类人力资本与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国有产权比重的影响(因变量:lnTFP)

续表(www.xing528.com)

表14报告了行业国有产权比重对三类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的生产率提升效率的影响。列(14.1)与列(14.4)均纳入了一般人力资本与专业人力资本的交互项(lnOH×lnPH),列(14.2)与列(14.5)分别纳入了专业人力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交互项(lnPH×lnEH),列(14.3)与列(14.6)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的交互项(lnEH×lnOH)。对比列(14.1)与列(14.4)中的lnOH×lnPH,两者均不显著,但前者的系数为负,后者为正。比较列(14.2)与列(14.5)中的lnPH×lnEH的系数可知,两者都显著为正,但前者小于后者。观察列(14.3)与列(14.6)中的lnPH×lnEH的估计值,前者不显著且为负值,而后者显著且为正值。这表明相对于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细分行业,在国有产权比重较低的细分行业中,三类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趋于增大。也就是说,随着行业国有产权比重的降低,三类人力资本之间交互作用的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断增强。

相对于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细分行业,在国有产权比重较低的细分行业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相对较大,优胜劣汰的生存压力比较沉重。为了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三类人力资本形成了一个密切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互动性大大增强,同舟共济,相互学习,从而加速知识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扩散速度和共享水平,增强了企业内知识的积累、迁移、扩散、衔接性、再生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Huang et al.,2008)。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节约成本,必须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变革,实现管理创新,提高组织管理效能,为三类人力资本发挥协同效应提供了组织与制度保障。三类人力资本之间对彼此的角色和特点产生新的认同,淡化了三类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的森严的职能身份等级,打破了固定僵化的传统分工,缓解了三类人力资本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增加了三类人力资本的自由空间,提高了组织的整体行动能力(高良谋、郭英和胡国栋,2010)。在此情形下,一般人力资本不再只是在流水线上只擅长机械式操作的个体,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般人力资本也发挥主人翁精神参与企业管理,乐于公开共享自身掌握的技术诀窍,并与专业人力资本积极沟通,专业人力资本也听取一般人力资本的丰富经验和知识诀窍,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效率,而且也向企业家反馈企业的科层制运行的状况,从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角度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专业的建议,获取一定的决策权。企业家不仅参与生产劳动,指导技术创新,还积极采纳来自一般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的意见与对策,愿意将最新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与之分享,提高决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在上述协同合作过程中,特别是企业家参与生产劳动,拉近了企业家与一般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的情感距离,后两者的责任与奉献意识被激发出来,创新潜力得到更大程度地释放(高良谋、郭英和胡国栋,2010)。

而在国有产权比重较大的细分行业,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垄断地位,很大程度上依靠垄断势力获取利润,面临的市场竞争较小,而且国有企业享有政府的补贴、信贷、土地及资源租金等各方面的优惠(孙早和刘李华,2016),所以国有企业内部整体上缺乏足够的动力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国有企业多数规模较大,层级较多,官僚习气浓重,身份等级分明,导致三类人力资本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因此,三类人力资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低于民营企业。

表14 三类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与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国有产权比重的影响(因变量:lnTFP)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