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速培育重庆新动能:创新发展的关键

加速培育重庆新动能:创新发展的关键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两江新区创新发展。积极推进重庆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人文交流、联合实验室共建、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围绕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重庆与新加坡共建创新中心,助推重庆融入国际创新网络。

加速培育重庆新动能:创新发展的关键

1.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1)开展重点领域创新。

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既以产业技术创新方向引领、普惠性财税政策激励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自主投入、自主研发,又远近结合、梯次接续,集中资金、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集成电路、5G系统、智能终端、2018人工智能主题、云计算与大数据智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产业化、高性能新能源汽车、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制造、重庆市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等关键技术创新主题专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协作融通创新,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大战略性产品,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2)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眼于打造国家高新区“升级版”,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优化成果转移转化、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结合等机制,吸引集聚一大批科技企业、研发机构、科研人才,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加快两江新区创新发展。发挥两江新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中新示范项目核心区、重庆自贸区核心区“三区叠加”的制度和政策优势,围绕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引进更多跨国公司、国内外一流大学、国家级科研院所设立区域总部、分校、分院。提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全员聘用制、公司制等管理模式,允许科技园区建立与招商引资经营管理绩效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支持高新区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

(3)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

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包括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提升开放创新能力,支撑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积极推进重庆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人文交流、联合实验室共建、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围绕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重庆与新加坡共建创新中心,助推重庆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加快推进重庆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在产学研融合、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园区共建、科研设施共享共用、技术市场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2.培育创新发展主体

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全覆盖,综合运用科技创新券、研发准备金、研发投入增量补助、研发费加计扣除、重大新产品奖励等普惠性财税政策,强化资源共享、专利导航等综合服务,力求使更多的制造加工企业、传统产业企业转变为科技型企业。大力实施企业“规下转规上”提升计划。采取技改扶持、财政奖励、政府采购、创投孵化、融资支持、并购重组等方式,支持小升规、规壮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由弱变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计划,发挥高新企业培育券、高成长企业培育券、挂牌上市券“三张券”的激励作用,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牵头实施科研项目,特别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快培育“独角兽”企业。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提档升级众创孵化平台,打造环高校和院所的创新创业生态圈,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强化种子投资、天使投资等融资服务,强化政策代办、创业培训、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

3.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完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市政府与12个军工央企集团建立完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10个以上项目落地。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市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协同研发平台、军地检验检测设施共享平台、军民融合投融资平台等军民融合服务体系。办好重庆军博会,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家级常设化的军民融合博览会。(www.xing528.com)

4.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金融、科技平台、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科技决策咨询等综合管理改革,重点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推进科技成果初始权益分配改革,探索开展科技成果产权改革,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优化科技创新政策。进一步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扶持、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等政策,新增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奖励和绩效激励政策,建立创新园区绩效评价机制和绩效激励政策等,在集成电路人才培育引进、“独角兽”企业培育等专项政策实现重点突破。强化部门之间、区县之间统筹协调,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创新政策条目化、清单化、流程化,扩大政策执行面。建立政策后评估机制,开展创新政策的跟踪评估。

(2)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实施知名创业孵化平台引进和国家级孵化平台功能提升激励专项,打造“专业机构+风投”综合孵化模式,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孵化。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引进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提升重庆科技要素交易中心的登记、交易、结算服务等功能,推动市内外科技成果双向流动。升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动态遴选发布科技成果、研发服务和技术需求等信息。高质量办好智博会、军博会,提升重庆人工智能产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交易展示平台。

(3)强化创新创业金融支持。

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范围,完善创业投资体系和重庆OTC科技创新板运行机制。支持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积极探索投贷联动运行模式。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通过种子、天使、风险三支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扩大创投基金规模。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扩面放量,稳妥扩大试点范围,提高单户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探索建立警戒和熔断的风险防范机制。探索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试点,大力发展价值链融资、供应链融资和物流金融。加快建设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开展创投峰会等智资对接活动,构建技术与资本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快形成以资本吸引技术、聚集人才的创新路径。

5.打造创新人才队伍

一是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修订完善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向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学会协会和区县有序下放评审权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畅通海外留学人员、博士后、特殊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二是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探索建立海内外青年优秀博士、博士后连续培养机制;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离岸分站,积极招收海内外博士;支持高校教师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项目博士后,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落实出站留(来)渝博士后科研资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全职博士后补助。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自主招收博士后。三是创新留学回国服务工作,完善重庆市留学回国人员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部市共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展第二批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设立工作;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导师走进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系列活动。深入实施重庆市留学人员创业创新支持计划,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开展绩效评估。四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政策文件,提高准入门槛。做好技能人才重点项目,建好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激励机制,改善技能人才待遇,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对获得国家级和市级荣誉的高技能人才,落实相应的物质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