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握创新思维培育的关键路径

把握创新思维培育的关键路径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人才培育创新思维应至少抓住以下三点。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进行任何一项创新思维之前,人的头脑中总要有一些预备性的知识。马克思主义为创新思维提供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为领导人才创新提供原动力,破解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问题。领导人才运用创新思维的本质和宗旨就是使人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二王子的“骑马思维”,说穿了就是“创新思维”。其二,学习掌握具体的创新思维方法。

把握创新思维培育的关键路径

领导人才的创新思维,是指领导人才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发明新方法,解决常人或前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领导工作的新突破。领导人才培育创新思维应至少抓住以下三点。

1.回归实践本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深入实践才能发现问题,也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路。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一句名言: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英国文学家阿尔多斯·赫胥黎也曾讲过,经验不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是你对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做了什么。上述名言佳句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创新离不开实践,创新思维同样也离不开实践。

2.提高理论修养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真理总会散发出智慧的光芒,通过对规律的把握让人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让人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创新思维需要理论之光指引方向。毛泽东学识渊博,一生非常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他熟读各种书籍,通晓文学、历史哲学军事等多门理论知识。正是由于他博览群书,有着丰富的知识底蕴,头脑中储存了大量信息,才使他能够写出气势磅礴的诗文、料敌如神富有哲理的革命文章。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一次次出奇制胜。“四渡赤水出骑兵北上长征、麻雀战、运动战三大战役”都是毛泽东创新战法的经典战例。所以,广博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在进行任何一项创新思维之前,人的头脑中总要有一些预备性的知识。头脑把这些知识当作铺垫或者跳板,然后构想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也就是说,积累越丰富,创新的成功率就会越高;理论根基越深厚,创新的思路就会越清晰。

其一,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为创新思维提供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为领导人才创新提供原动力,破解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问题。从领导目的上看,领导活动过程本身就是使人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领导人才运用创新思维的本质和宗旨就是使人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摆脱异化和片面,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因此,领导人才仅仅注重组织或群体方向的选择、目标战略的确定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发挥人的任用,为领导目标或战略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是领导活动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任何决策、制度、机制都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如毛泽东所言,使这一切主意见之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是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注重矛盾分析、抓住矛盾尤其是抓住主要矛盾,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注重透过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灵魂,在难题面前,才会找到智慧的方法,创造出奇迹。

有个寓言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古代有一个老国王,通过比赛来选拔出他认为称职的继承人,老国王给两个王子出了一道题:给他们每人一匹马,白马给老大,黄马给老二,让他们骑马到城外的一个泉边去饮马,谁的马走得慢,谁就是赢家。

老大本想用“拖”的办法取胜,可是,老二迅速抢过老大的白马,打马如飞,疾驰而去。结果,弟弟胜了,由于他骑的是老大的马,自己的马自然就落到了后面。

二王子的“骑马思维”,说穿了就是“创新思维”。其特点是:跳出平庸、出奇制胜!

老大失利了之后,心中非常不服,就向国王申诉说,老二取巧就算了,还使用蛮力,属于犯规。国王回答说,我并没有设立什么规矩啊。老大还是不服,申请再比一次,这次不准用抢的方法,老二如果还能赢,老大就甘愿服输。

国王看了看老二,老二表示可以再比一次。于是哥哥和弟弟又准备开始比赛了,这回还是比谁的马走得慢谁赢。这次国王让这哥俩到马棚里自己挑马。结果哥哥率先跑进马棚,挑了一匹病歪歪的瘸腿马,弟弟却不紧不慢随便找了一匹马。这回哥哥心里暗暗冷笑,看你这回怎么赢我。

比赛开始了,一声号令,只见一匹马好似离弦之箭,瞬间到达河边,大伙定睛观瞧,先到河边的是老大骑着的病歪歪的瘸腿马,而老二仍在后面晃晃悠悠。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号令一响,老二在老大的马屁股上刺了一剑。

结果这次还是弟弟赢。这个故事折射出唯物辩证法对于创新的巨大功效。第一次老二赢,因为老二骑的是老大的马,变你的马为我的马,这就打通了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对立统一。第二次还是老二赢,通过强烈刺激外因,激活病歪歪的瘸腿马使之变成快马、飞马。这生动地体现了事物间联系和变化。正是对于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使老二连连赢得比赛,也赢得了国王的认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反对孤立、片面、静止看问题。经验思维定式、权威思维定式和从众思维定式,问题都在于孤立、片面、静止看问题,在思维上直接体现缺乏辩证思维,以致从经验层面、感觉层面和情绪层面看问题。思维停留在经验层面,就陷入经验思维定式;思维停留在感觉层面陷入权威和从众思维定式;思维停留在情绪层面,就会胡乱来。

其二,学习掌握具体的创新思维方法。

综观人类历史,凡是那些能够睁开眼睛看世界、作出创新的伟人和名家,绝大多数都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所写的《领袖们》一书中,考察分析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诸多杰出政治家之所以具有极强创新能力的条件后提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酷爱学习,并在学习中创造新的思维成果,他们的做法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学会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从一个信息源中分解出多种不同结果的思维方法。例如,在考虑“玻璃”的用途时,发散性思维的思维过程是:顺着“可以作透明器皿”这一方向迅速发散出去,“玻璃”可以作杯子、饭碗、餐盘,还可以作水瓶,还可以放在汽车轮船、飞机内部等,表现为一个极其丰富的量的扩张过程。在这里,可以想到“玻璃”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但仍然是同一方向上的量的扩张,归根到底是单一方向的,这属于发散性思维的初级层次。进一步,我们还可以思考“玻璃”的其他用途,如作为窗户、墙面材料、包装盒具、眼镜瞄准镜武器配件等,这时“玻璃”用处的思考就发生了质的飞跃,体现了更立体的用途。

发散思维力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和创造性,使思维不再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2016年11月23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题为《怎样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演讲中讲了关于一个创新的故事:[5]

一个生产木头梳子的工厂找了四个推销员,让他们去和尚庙里去推销梳子。第一个推销员一把没卖掉。第二个推销员销售了好几十把,用什么方法呢?他对和尚说,梳头是木头梳子的第一功能,但梳子有第二个功能,经常用木头梳子刮刮头皮,可以止痒、活血、名目、清脑、美容、养颜,这样靠第二功能销售了好几十把梳子。第三个推销员销售了好几百把,还有好多订单。他是因为仔细观察发现庙里的香火挺旺,庙里的香客很虔诚,磕头后头发就乱了,于是他找到方丈跟方丈说,每天在佛堂前面放几把木头梳子,香客磕头起来以后头发乱了,可以用梳子梳一下,方丈觉得有道理,就订购了几百把梳子。第四个推销员销售了好几千把,还有好多订单。怎么做到的?他对方丈说,庙里经常有人捐钱,那你得有礼品回馈给人家,木头梳子是最好的纪念品,于是方丈就订购了好几千把。

这四个推销员中的后三个之所以销售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运用了发散思维:第二个推销员对梳子梳头的功能纵向发散,突出了梳子的保健功能,实现了阶段质变,但毕竟和尚有限,所以销售了好几十把梳子;第三个推销员对梳头的主体作了发散,将用户拓展到香客,实现了局部质变,但功能还限定的梳头上,所以销售了几百把梳子;第四个推销员,在主体和功能上作了更大的发散,相对于第一个推销员实现了主体和功能上的双重质变,所以销售了好几千把梳子。第一个推销员由于不具备发散思维能力,因此无法创新,无功而返。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家厉以宁讲的这个故事是对发散思维之于创新思维关系的一个很好诠释。

对于领导人才来说,不仅要让自己的思维发散,而且还要运用外脑来发散思维,头脑风暴法即以专家的创新思维认识事物的定性思维方法,就是克服心理障碍,思维自由奔放,打破常规,激发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获得新观念,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最大的特点是参加头脑风暴的每个人都尽可能穷尽所有的方案,而且不对别人的思维进行评价以免限制别人的思考。它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个人分析法,即专家个人以创新思维来认识、分析事物;另一类为专家会议法,即专家集体以创新思维认识、分析事物。个人分析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受外界影响。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如占有资料不全、知识面宽度不够等,难免有片面性。专家会议法正好弥补了个人分析法的不足,可以进行“思维互补”,作出更全面、深刻的认识结论。但运用“专家会议法”时,切忌把权威的意见当结论。

而且,对于领导来说,有发散必须还得有收敛,要收敛到领导目标或任务上,实现放与拎、散与收的统一。否则单纯的发散思维不会形成创新成果。

如果一个思维过程只重视发散思维,而无视收敛性思维的存在及作用,尽管可以爆发出许多思维创造的闪光点和智慧的火花,但由于无收敛性思维,还是不能将闪光和火花集中起来,形成集中的思维力量,思维过程就会失去控制而陷入无序状态,变成混乱性思维。所以,发散性思维如果没有收敛性思维作补充,就容易发散无边,变成幻想、空想、乱想。(www.xing528.com)

第二,学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反弹琵琶”,就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分析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突破思维定式,从人们淡忘甚至遗忘的角度切入,或从常规的反面入手去想一想,往往会别有洞天,有人说逆向思维可以使人年轻,想想也是有些道理的:每个人都要走向明年,明年会比今年大一岁,所以今年比明年年轻一岁。对于老年人,这样的逆向思维,可以让人越活越年轻;对于年轻人,则可以更加珍惜时间,更加努力。

创造性思维上,更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有很强的创新思维,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既没哭喊也没有向外跑,而是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能够在关键时刻急中生智,原因在于他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运用了逆向思维,一般人想的是怎么让落水小孩儿离开缸,他想的却是如何让水缸离开小孩。砸缸救人对他们这样的小孩儿来说,的确是最可行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传统的破冰船,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压碎冰块,因此它的头部都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而且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也非常不便,所以这种破冰船非常害怕侧向漂来的流水。苏联的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新的破冰船设计得非常灵巧,不仅节约了许多原材料,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动力,自身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遇到较坚厚的冰层,破冰船就像海豚那样上下起伏前进,破冰效果非常好。这种破冰船在当时被誉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破冰船”。由中国发明家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诞生于1994年,同年8月获中国高新科技杯金奖,并受到联合国TIPS组织的关注。1996年,丹麦某大公司曾想以300万元人民币买断其专利,可见其发明价值之巨大。

销售培训上经常讲这么一个故事:说太平洋的一个岛屿,这天来了两个分别属于英国和美国的皮鞋厂推销员,他们在岛上分头跑了一圈,发现岛上竟无人穿鞋。于是第二天分别给工厂发了电报,英国推销员的电文说:此岛无人穿鞋,我于明天飞返。而美国推销员的电文却是:此岛无人穿鞋,皮鞋销售前景极佳,我拟驻留此地。第二天,英国推销员飞离此岛,美国推销员则留下来张贴“广告”。他的广告没有文字说明,只是画着一个当地人模样的壮汉,脚穿皮鞋,肩扛虎、豹、狼、鹿等猎物,威武雄壮,煞是好看。当地的土著看了这张广告,纷纷打听在哪儿能弄到那广告画面上的壮汉脚上穿的东西,于是美国推销员所推销的皮鞋逐渐打开了销路。

在领导实践工作中,如果组织成员真正持完全一致的意见,未必是最佳结果。因为既然这个决策大家都认为重要并同意,说明它已经不那么前沿和创新了。但凡具有创新性的领导决策,一定有尚未理解或者顾及风险的人,他们必会提出异议。如果领导人才陶醉于一致通过,那么,可能这个决策本身已经丧失先机。另外,对一个问题存在异议是非常正常的,在统一中寻找分歧,恰恰是领导活动中应有之义。因此,一个国际惯例是,在论证一个重大国际项目时,除了要有可行性报告,还要有不可行性报告同时形成。

第三,学会侧向思维。侧向思维就是领导人才把注意力导向焦点旁边的其他领域或事物,寻找突破,“曲线救国”,从而找到超出限定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一个老师正在准备第二天的讲课内容。他的太太出去加班了,而他的儿子哭着嚷着要去儿童乐园。为了转移儿子的注意力,这位老师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中国地图,撕成许多小碎片,然后对儿子说:“宝贝,你如果能把这张中国地图拼起来,我就带你去儿童乐园。”

老师以为这个“大活儿”会让儿子花费一个上午时间,但是,不到10分钟,儿子就拼好了。每一片碎纸片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整张中国地图又恢复了原状。

教师很吃惊,问道:“宝贝,你怎么拼得这么快?”

儿子回答道:“太简单了呀!地图的背面是“光头强”的照片,我先把“光头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拼对了,那么,这张中国地图也应该是对的。”老师禁不住笑出声来,决定马上带儿子去儿童乐园。故事讲完了,那么这位老师的儿子是如何实现创新思维的呢?“把它翻过来”。这是运用侧向思维实现创新的成功范例。“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我们转换视角,来看一看事物的另一面时,“山重水复疑无路”就完全可能马上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

1988年,中日两国在甘肃合拍了电影《敦煌》。电影拍完后,日本人要将由其投资2700万元人民币修筑的“敦煌城”烧掉,一开始,中方的官员表示不同意,并承诺可以给予日方一定的补偿,但日方负责人置之不理,坚持要烧掉。

后来,中方改变了谈判的思维,对日方负责人讲,这座影视城确实是贵国出资建设的,因此,贵方有权选择任何一种办法来处理,包括烧掉。然而,影视城建在中国的领土上,所以,烧完后的垃圾请贵方务必想办法带走。还有,因为燃烧必然引起环境污染,贵方也应该作出相应的经济赔偿。日方负责人听了这段话后,随即向中方道歉,影视城就这样完整地保留下来。

中方谈判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创新思维。按照常规思维,中方只能恳求日方不要烧掉影视城,但是阻力很大。但是,当中方打破思维定式,从假定允许日本火烧影视城,那么在此过程中,我们又能迎来哪些机遇呢?将眼光放长,将视野放宽,事件的多重侧面就呈现了出来。从这个新的角度来跟日方谈判,变被动为主动,化风险为机遇,最终赢得了谈判的胜利。这就是侧向思维带来的思维创新。

第四,学会类比思维。类比思维就是建立在类比基础上的思维方法。类比是在创新活动中把陌生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放到一起进行比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提供一些设想,最后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飞机就是当时受到小鸟飞翔形态的启发而发明的。

说起小米手机,大家都很熟悉。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米手机没有实体店,一律网上销售,一时间,要买到小米的新“出栏”手机必须“抢购”“闪购”,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饥饿营销”,这也是一直以来贴在小米身上的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其实,这与我们身边极受欢迎的小餐馆的经验何其相似?越是排着长队等待,越是觉得那一碗面、那几个小菜特别好吃,越是上瘾。假如哪一天老板把餐馆搬进宽敞明亮的厅堂、饭菜立等可取,很快就会鲜有人来、门可罗雀。这已经是实践所证明了的。

“保持清醒,控制欲望,控制节奏。”谁说小米不是受了小餐馆经营的启发,运用类比思维进行联想创新呢?

第五,学会灵感思维。灵感思维也叫领悟思维法,就是突然显现的对解决某一问题的创造性的设想,是突发的、突然而来的。一些文学家、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常常会有灵感出现。爱因斯坦也说过,我相信自觉和灵感。爱迪生曾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些都说明了灵感的存在。

因此,当遇到难题时,尝试着从事绘画、音乐等使用右脑的工作,或者与搞艺术的人在一起聊一聊,可能会有所帮助,体会“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顿悟。

3.激活思维潜能

创新思维培育需要激发潜能。每个人的思维都天然具有创新思维潜能,利用这种优势,人人都可以创新。有研究表明,人们平时经常用到的大脑细胞仅是其总量的10%,而剩下的90%还处于空闲的状态。如果我们能通过科学开发,激活这些空闲脑细胞的潜能,使更多的脑细胞发挥积极作用,我们的创新能力就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激发潜能首先需要激活自我,需要出色的意识品质、创新的激情和热情。

领导人才不仅要激活自己的潜能,还要创造氛围,引导组织协同创新。真正的领导人才不仅自己是创新者,而且还要尽一切努力找出并任用组织中其他的创新者。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传统的智慧可以受到挑战,错误也是受欢迎的,而不是尽量避免的。但这种错误不是那种有意而为的故意的错误,而是在工作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因而组织要有为担当者、创新者所犯错误提供一个保护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领导活动的伟大实践永无止境决定了领导人才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永无止境,而新的思想观念的更新离不开创新思维。因此,领导要不断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努力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