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推进举措

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推进举措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加快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等工业板块集聚发展。武汉经开区重点发展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推进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大力吸引下一代汽车生产及研发企业入驻,打造世界知名的“车都”。武汉化工区、各中心城区要加快升级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推进举措

一是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建设创新要素集聚的世界级大学之城。争创有特色的国家科学中心。

通过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倍增计划。提升创造发明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功能强大的产业创新平台,开展引领未来发展的协同创新;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扶持“瞪羚”企业成长壮大,助力“独角兽”企业加快涌现;实施“大学之城”建设计划。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推动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实施优化创新环境计划。培育创新创业的城市文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创新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化环境。

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党代会报告提出,集中优势兵力,突出谋划和抓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领域,推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支柱产业。

通过聚焦发展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信息技术产业,要着力抓好存储芯片、显示面板、智能终端等领域,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及产业创新基地,超前布局5G、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生命健康产业,要把发展大健康、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产业,要加快建设国家航天产业等基地,抓紧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打造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成长型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石墨烯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支持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产业,优先发展燃料电池、氢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产业,打造全产业链体系,风电、核电、页岩气开采核心零部件及装备配套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水污染防治与循环利用、大气污染防治与相关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推进产品与技术高端化、企业总承包运营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环保节能服务融合化。超前谋划未来产业,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3D 打印、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三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党代会报告提出,尽快推动传统制造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环节延伸,由低附加值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努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通过推动支柱产业高端化。以汽车及零部件、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烟草食品、家电轻工等支柱产业为重点,重点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等领域,推广应用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施制造智能化提升工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重点领域建设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改造,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打造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实施“四基”强化工程。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创新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柔性化、网络化服务;实施制造业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工程。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和研究基地。引导企业追求卓越品质,提升武汉企业品牌价值,培育形成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武汉品牌”。

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努力打造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标杆。建设全国电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重要枢纽。提升信息、资本等要素交易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提升工程设计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打造中部时尚之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升级。

通过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部金融中心、建设国家级会展中心、建设设计之都、大力发展高端商务服务;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建设国家商贸中心、打造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培育发展特色服务业。打造科技创新型服务业基地、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中心、建设中部汽车服务业中心和打造中部公共服务中心;提升服务业发展品质。提升服务业集聚水平、加快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

五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能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六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党代会报告提出,各开发区、各中心城区和新城区要加快升级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通过加快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等工业板块集聚发展。东湖高新区把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紧密结合起来、双轮驱动,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产业,打造享誉世界的“光谷”。武汉经开区重点发展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推进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大力吸引下一代汽车生产及研发企业入驻,打造世界知名的“车都”。临空港经开区重点发展临空制造、高新技术、高端服务等产业,规划建设物流、加工等产业发展集聚区。阳逻地区围绕港口和制造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仓储服务、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武汉化工区、各中心城区要加快升级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新城区完善工业倍增发展区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宜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七是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党代会报告提出,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集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型、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在武汉发展中的比重和地位。(www.xing528.com)

通过实施“聚商育商工程”,以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为重点,积极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作用,举办系列民间资本投资大会;大力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生态,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完善、深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依规放开市场准入,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降低民间投资门槛,鼓励更多老百姓走“双创”致富路子,让更多的人从“打工者”变为“创业者”;鼓励小微企业走“专精特优”集群集聚发展路子。

八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党代会报告提出,招商引资是武汉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让武汉成为投资者的天堂。

通过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大型央企、中国民企500 强和世界500 强企业;对武汉本地企业实施技改、扩大再投资的,也要按照招商引资对待,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实施更加有力招商引资政策和措施,建立党委政府招商引资主责机制,建强专责机构,推行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聘请招商大使,强化招商激励,拓宽招商渠道,扩大有效投资。

九是大力推动招才引智。党代会报告提出,努力打造国际人才高地。把武汉打造成为青年之城、梦想之城。打造全国低成本创新创业中心,让武汉成为创业家园、创新乐园。

通过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打造世界级产业科学家团队,发展壮大创业投资人队伍,培育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创谷计划。高品质编制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创新生态,高端化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天使之城”建设计划。发挥创业投资支撑作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健全完善资本要素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

2.《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银发〔2015〕225 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650 号).

4.《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发改地区〔2016〕2664 号).

【注释】

[1]R&D 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