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策设计:优化我国羊毛产业贸易新常态

政策设计:优化我国羊毛产业贸易新常态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我们应该系统研究我国毛纺产业整体现状,全面梳理羊毛、毛条进出口情况,详细了解羊毛、毛条进口配额管理及分配运行等有关问题,进而对症下药进行相应改革,建构起毛纺产业贸易新常态。有些贸易公司,如中国国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均表示配额不够。

政策设计:优化我国羊毛产业贸易新常态

内容摘要:入世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开始出现了生产危机,并带动了农牧加工业和农产品贸易危机。羊毛产业方面,我国存在严重的橄榄型困境,即产业链上游的毛纺原料生产已经受制于国外,中游的加工环节则产能过剩、织布档次较低、造成环境污染,下游的服装生产则市场占有率低且无法挤进高端市场。上游困境迫使羊业牧民不得不停止饲养毛用羊转而饲养肉用羊,通过卖羊肉来维持生存;毛纺企业不得不竞相争取进口配额来进口澳大利亚优质细羊毛,或者千方百计扩大来料加工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因此,我国亟需通过打造质量、服务、技术、品牌等外贸新优势,改革农牧业生产管理扶助机制,保持一定规模的细羊毛生产;改革农产品进出口管理制度,加快扩大羊毛进口;改革毛纺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制度,提升纺织平和质量档次,进而建构毛纺产业新常态,实现新成效新突破新飞跃。

关键词:羊毛产业;进出口;配额;新常态;新优势

2014年9月,商务部印发了《2015年羊毛、毛条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实施细则》,羊毛、毛条进口配额总量仍然保持自2004年以来的每年28.7万吨和8万吨。自2003年以来,商务部第12次发布几乎内容一样的细则,而且一些获得配额的企业已经倒闭或者改行,引起业界热议。对此,我们应该系统研究我国毛纺产业整体现状,全面梳理羊毛、毛条进出口情况,详细了解羊毛、毛条进口配额管理及分配运行等有关问题,进而对症下药进行相应改革,建构起毛纺产业贸易新常态。

一、毛纺原料扩大进口的基本逻辑

(一)我国整体外贸增长需要扩大进口

2008年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发展经历了翻滚过山车式的增长,逐渐处于复苏状态。2008年我国外贸增长17.8%,2009剧降为-13.9%,2010飙升34.7%,2011年仍然增长22.5%,但是2012降为仅增长6.2%,2013年增长7.6%,2014年仅2.3%,外贸连续三年未达标。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数据因为含有黄金套利贸易水分,但实际增长肯定在10%以上。就当前形势看,美国确实复苏状态较好,但是欧洲及其他地区消费意愿和购买能力依然十分有限,中国出口要快速增长很难,因此中国外贸要实现稳定健康发展,主要将依靠扩大进口和优化进口。而且,我国2008-2013年进口增长分别为18.5%、-11.2%、38.7%、24.9%、4.3%、7.3%,很多年份的进口增长率低于整体外贸增长率,且全球采购优质资源也是消化过剩外汇的有效途径,因此进口增长仍然具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我国外贸政策鼓励扩大进口优化进口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并且后续影响一直未能消除,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刺激政策。2012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49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58号);2013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8号)、《国务院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规定的行政审批或者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决定》(国发〔2013〕51号)、《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2014年更是上半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9号),下半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49号)、《国务院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决定》(国发〔2014〕38号)。这一系列文件说明我国外贸增长确实遇到了阻力,也说明我们有意识地通过扩大进口优化进口来维持或促进外贸的健康稳定增长。

(三)毛纺产业的橄榄型困境需要增加进口来化解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毛纺产业融入了世界,整个国际毛纺产业陷入了椭圆型产业困境。羊毛产业存在典型的两头尖的橄榄型矛盾,即上游是原料不断减少,下游是需求持续疲软,而中游的加工能力过剩。而这过剩的加工能力90%集中在我国。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刺激政策仍在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大拐点新常态,亟需保持工厂开工来维持就业。而作为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毛纺产业工人十分庞大,如果因为原料不足使得工厂无法开工,将使我国就业民生社会稳定出现麻烦,因此我们亟需进口羊毛、毛条来尽量消化加工产能过剩。

二、毛纺原料扩大进口的障碍问题

我国纺织业从2006年进入了出口无配额时代,但是进口仍然实行严格管制。进口配额管制对保护我国相关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管理运行过程中已经显现出一定弊端,特别是当前为了扩大进口来消化过剩产能的情况下,过去的进口配额管理对进口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厘清解决或者改善提升。

一是配额不公。市场激烈竞争中,原有的一些大型毛纺企业已经改行或者倒闭,但是依然每年申请配额,进而在市场上有偿转让。

二是配额不足。有些贸易公司,如中国国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均表示配额不够。有些加工企业,如江苏澳丰集团和江苏阳光集团,均表示配额不够,只得通过加工贸易来消化过剩产能。澳丰集团2014年至少需要4000吨羊毛,但只分配到配额1250吨。严格的进口配额管制已经威胁到加工企业生存以及纺织产业工人的就业,恶化了纺织行业的产能过剩。

三是配额不必。由于国外羊毛粗加工企业都已经被我国企业打败,国外已经几乎没有毛条可供进口,或者说国外毛条供给量小于我国每年进口配额8万吨,因此完全不必要对毛条实行进口配额管理。

三、建立毛纺产业外贸新常态

新中国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显示,我国真正独立自主的产业少之又少,特别是我们真正从头到尾控制整个上下游的产业更是几乎没有。当然,我们也日益看到这个弊端并开始全力改变这种现状。就毛纺产业而言,我们当前掌控的是加工环节,但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和环境污染问题;原材料生产、高级布料研发、服装设计等环节则受制于国外。因此,我国毛纺产业如何整体提升,应该梳理每个环节的优劣势,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谋划。

(一)改革毛纺原料进口配额管理体制

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羊毛加工产能过剩,很多毛纺企业出现无米之炊现象,因此最迅速最快捷的解决方案就是顺应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趋势,改革毛纺原料进口制度,扩大毛纺原料进口。

1.取消配额。因为国际上澳大利亚羊毛质量最高,最近三个年度澳毛产量分别为35.2万吨、34.1万吨和32.8万吨,而全球能够梳条、碳化的精粗纺用毛不足50万吨,我们国家也主要进口澳毛,每年进口配额均在28万吨左右,每年配额使用都全额完成,因为入世后我国羊毛、毛条进口关税配额一直十分稳定。2002年羊毛进口关税配额为26.45万吨,包含加工贸易9.45万吨;毛条进口关税配额为7.25万吨,包含加工贸易2万吨。2003年羊毛进口关税配额则为27.575万吨,其中加工贸易9.5万吨;毛条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7.625万吨,其中加工贸易3.4万吨。而2004年-2015年,羊毛进口关税配额量均为每年28.7万吨,毛条进口关税配额量为8万吨,没有明确加工贸易数量。可见,我们2003年出台《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令2003年第4号)等政策保护国内羊毛产业的初衷已是多余,因为现在牧民均转向卖肉,扩大羊毛进口已经不会对国内牧羊业产生过大威胁。如果取消配额,外国羊毛涌入不会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反而十分有利于那些嗷嗷待哺亟需扩大进口原料维持生产和保障社会就业,当然对于那些靠转让配额的企业可能有些影响。更深层意义的是,大型生产企业和期货公司能够根据毛纺产业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原材料,做好储备以及仓储物流,参与原料价格发现与价格决定。当然,为了稳妥起见,可以先放开毛条进口配额,或者把毛条进口配额8万吨转成羊毛进口配额,这样羊毛进口配额变成36.7万吨,然后逐年增加羊毛进口配额,并最终在适当时机全面放开羊毛进口的配额限制。有一点至少可以马上实行,即国内缺乏的细羊毛和超细羊毛配额数量可放宽甚至完全取消。

2.配额招标。首先,配额招投标是发挥市场决定力量的一种国际通行手段。其次,配额招投标有法可依。国家层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商务领域有《外贸法》和《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外贸法》第二十条规定:进出口货物配额、关税配额,由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原则进行分配。《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配额可以通过直接分配的方式分配,也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分配。第三,商务部已经有成熟的招标经验。一是机电产品的国际招标,二是援外项目招标,三是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出台完善的进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办法,成立商务部招标拍卖委员会,将羊毛毛条进口配额纳入招投标范围,委托招标公司进行招投标,招标收入纳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通过招投标以及资金制衡等机制,实现配额的市场化分配,并做好配额上交、转让、受让及收回等工作,从而实现配额相关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成效。

3.配额拍卖。配额既然是一种紧缺资源,就应该可以作为一种拍卖标的。商务部招标拍卖委员会可以将配额标的委托给拍卖公司进行拍卖,这样那些已经转行或者已经倒闭的公司可能就没有动力来获取配额,而那些真正有需求或者常年配额不够的企业就会积极争取配额。

4.仿照化肥进口做法。以上做法主要是为了告别当前的行政免费分配方式,如果需要进一步继续研究再决定,可以先仿照当前化肥进口配额申领办法,即根据经营业绩,让企业凭订单合同,按照先来先得、用完再申请和审查最终用户的原则,真正给有效需求企业足够配额,然后逐步发现甄别出没有生产需求的企业,取消那些依靠兜售配额的企业的申请资格。

5.减少关税配额、提高配额外税率。2004年-2015年,中国羊毛进口配额一直保持在28.7万吨,配额内税率为1%,配额外施行38%高税率;毛条进口配额为8万吨,配额内税率为3%,配额外税率也是38%。为了减少政府干预,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降低关税配额,然后逐渐取消配额,同时提高配额外税率,使得羊毛、毛条更大部分由企业根据税率和市场成本来进行是否进口。

(二)建立毛纺产业贸易救济制度

我们扩大进口细羊毛,挤压了国产细羊毛的产量增长空间,导致了国产细羊毛滞销。这严重阻碍了细羊毛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强化相关举措来应对毛纺产业受损。第一,加强毛纺产业损害监测预警。我国于2007年启动农业产业损害预警监测体系,但仍存在不全面和资金短缺等情况。因此,为了更好地善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维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我们既要加强对国内羊毛产业的生产监测预警,对羊毛主产区的生产进行跟踪监测;又要建立羊毛进口的信息预警机制,跟踪监测羊毛贸易及国内产业异动情况,并客观及时地评价贸易对毛纺产业带来的影响,防止因羊毛进口量过大影响到中国羊毛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启动对细羊毛产品的贸易救济。农业贸易调整援助机制是,在进口增加导致国内产业实质性损害的情况下,可以对国内产业进行现金援助以及技术援助[1]。因此,我们可以参照国际通行惯例,启动毛纺产业贸易救济援助。但是,首先必须清理僵尸企业。也就是加快清理那些靠吃配额的转行企业或者空壳企业,还有那些深陷债务泥潭的毛纺企业该破产的就破产或者重组并购,真正使得贸易救济落到嗷嗷待哺的有实力毛纺企业,实现精准扶持。(www.xing528.com)

(三)加快培育毛纺产业外贸竞争新优势

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核心内容有四点[2]:一是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攸关产品能否卖得出去。要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二是服务。服务也是产品,产品即是服务。服务攸关企业声誉,攸关产品能否持续畅销。要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增强企业服务意识,提高全方位外贸服务能力。三是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决定产品档次和先进性。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四是品牌。品牌是竞争的关键,攸关企业和产品的吸引力。要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对企业和牧民而言,一定要以质量、服务、技术、品牌为核心,才能真正培育出外贸竞争新优势。对国家而言,一定要注意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实现产业自主性独立性。

1.提高毛纺原料品质竞争力。原材料上,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按照比较优势加大进口原材料。也就是说,我们在羊毛生产上没有优势,可以考虑增加进口澳大利亚羊毛;但同时要注意不能盲信“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要加快培育出质量比澳毛更好的适应中国地理和气候条件的细支羊种,推广使用国产细羊毛,既维护牧民生产生活权益,又拓宽国内毛纺企业的生存空间[3]。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20世纪40年代,美国曾是世界第五大羊毛生产国,当时羊毛是其主产品,羊肉是副产品。后来因羊毛产业不景气和羊毛收益下降,多数生产者跟当前我国一样逐渐从毛用羊养殖和羊毛生产转向了肉用羊养殖和羊肉生产。但美国的羊毛产量仍保持占世界总产量的1%。[4]我们当然也应该在细毛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能够与澳大利亚竞争甚至更好。第一,实施细毛羊改良计划。学习澳大利亚、阿根廷、乌拉圭的经验,将提升毛纺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培育适合中国各牧区的生产性能高、品质好的优良毛绒用羊新品种,培育国内外优良种羊杂交的新品种,重点培育毛肉兼用的细毛羊和66支以上细毛羊以及培育70支以上、毛细达到23微米以下的细毛羊品系。第二,提高羊毛生产成效。一是推进羊毛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大规模发展以细毛、半细毛为主导产品的新型羊毛产业,推动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小生产大市场矛盾”。学习借鉴伊利蒙牛、兴发等畜牧业龙头老大发展的成功经验,扶植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以生产基地及种羊基地为中心的联合体,引导和扶持农牧民建立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公司+基地+牧户等形式推动羊毛产业化模式发展,将分散的、小规模的牧户连接起来,统一绵羊品种,统一羊毛品质,统一剪毛、统一分级形成规模效益,推广澳洲牧场同种、同龄、同性、同环境、同饲料的五同养殖方式[5],最有效发挥资金、技术、管理、生产等各方面的优势,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高效对接,解决原料不足、质量难保的问题,保证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二是提高生产管理扶助水平。通过推进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管理体系和农业科技体系的创新,逐步改变目前农业管理体制中过于分散、产业分割严重、效率低下的局面。建立羊毛产业综合补贴政策体系。当羊肉价格和细羊毛价格比超过1∶1时,要对细羊毛养殖加大补贴,如细毛羊良种补贴政策,细毛羊改良奖励政策,细羊毛产量奖励政策,品牌羊毛奖励政策,豆科牧草种植补贴政策,细羊毛直接补贴政策等。在细羊毛主产区设立羊毛战略储备库,采取最低保护价政策,平抑国际羊毛价格波动对边疆牧民收入的影响。[6]建立毛纺产业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要提供羊毛市场信息,使牧民掌握羊毛这种大宗商品交易的一般规律、止损方法、价格异动等情况;要完善市场交易平台,早日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平台和交易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交易渠道,确保交易双方的长期利益;要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帮助农牧民掌握细毛羊养殖实用技术,同时加强培训牧民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努力培养一批懂科学养殖技术、有市场经济意识的新型农牧民,借鉴澳洲经验培养专业剪毛手、剪毛棚助手、羊毛除边员、羊毛分级员和经纪人,提高细羊毛生产效益,推动细毛羊业发展;要健全技术服务体系[7]。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畜牧生产、兽医防疫、机械剪毛、羊毛分级整理、打包等实用技术的农牧区技术服务人员;建立起覆盖面广的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农牧区细毛羊生产技术服务水平,从生产环节提升羊毛品质。

2.研制最高质量的毛纺成品。加工环节上,既要保持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又要注意环境保护和提高织布水平,尤其是能够生产出顶级面料和高级服装。特别是能够开发高级运动服面料、毛绒织物等多层织物,制造出保暖、柔软、防水、透气、舒适的军事服装、劳动保护用品、登山服、滑雪服等特殊环境服装以及休闲便装,并且具有不起球、可机洗、易熨烫等性能。要着眼于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加工、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增加单位产出率、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及拓展市场等战略目标搞研发,通过研发为生产和市场保驾护航,保证羊毛产品具有耐久的亮丽且丰富多彩的颜色改善毛织物的柔软性、悬垂性和洗可穿性。[8]同时,积极开拓羊业应用新领域。例如,利用羊皮上的羊毛密度高,柔软性好,具有独特的韧性和弹性回复能力等特点开发褥垫,利用羊皮防尿、耐洗涤、可高温消毒等特点,研制医用羊皮。利用羊毛静电效果持久、生态降解性能好的优势,生产应用于空调通风系统、吸尘器、核辐射物质等的羊毛静电过滤器以及工业气体屏蔽罩。建立毛纺产业研发财税政策。一方面政府加大对科技研发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设立毛纺产业科技税、毛纺产业环保税等羊毛税科目,使牧民和企业将自己的利益与全行业的效益结合起来,促进各种与该行业有关的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

3.提高毛纺产业的全球控制力。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通病,就是很少培育自己真正独立自主的产业。每个产业都是一个价值链条,我们占据的都是微笑曲线的低端,也就是价值链低端。因此,除了提高毛纺原料和毛纺产品质量的两大任务以外,我们还必须在对外合作与竞争中最终实现毛纺产业价值。一是要加强对外合作。坚持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特别是要加强与国外的科技合作。例如,继续保持和深入与澳洲高校的羊毛研发合作,就军用洗可穿羊毛混纺织物、利用纳米和溶胶胶化等其他高科技进行毛织物防缩整理、运动服装用纯毛织物、羊毛环保染色等重大实用课题进行联合攻关。二是要建立国际销售渠道。在建立中国-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毛纺产业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谈判,建立我国毛纺产业走出去的海外基地,在加强国内羊业适度保护的同时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提升。三是建立国际标准。加工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因为未来竞争主要就是知识产权竞争。我们当前的要务就是转变发展观念,特别是入世前那种依靠关税壁垒抵御国外企业入侵的做法,要转变到依靠知识产权和国际标准等非关税贸易壁垒,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要通过调整突出主业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通过技术、服务和质量提升来做大做强毛纺品牌。例如,澳丰已经成为最大的毛条加工企业,是世界询价对象,能够参与决定国际毛条价格。阳光集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国际秘书处工作,能够参与标准制定。阳光集团已经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毛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毛纺技术开发中心,配置了世界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纺、织、染、服装的生产流水线,不仅承担了40个国家科研项目的科研攻关,还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核心技术,累计申报各类专513项,获授权专利337项,共参与43项国际和国家行业的标准制订工作。四是提升市场掌控能力。国际顶尖面料依然来自于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发达地区。例如,意大利维达莱、阿尔卑尼,英国托马斯.梅森等等。数据显示,2014年1-9月,我国25大贸易量最高企业进口羊毛15.2万吨,出口羊毛仅2.17万吨,出口精纺面料仅1.5万米。而顶级服装品牌也仍然是意大利的杰尼亚,法国的阿玛尼等。还有,我们的设计还是无法达到国外的舒适、高贵、大方等感性文明。更关键的是,它们能够引领时尚,能够总是走在前面操纵市场消费,从而占据产业链价值链顶端。而我国企业仍然只能大部分从事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为此,我们应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调控国际毛纺市场,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毛、肉、皮多产品、深开发综合利用的路子,调整肉、毛用羊比例,从而掌控国际供需矛盾,寻求国际毛纺产业新平衡。另外,最为关键的是销售交易环节,应加快引导牧民择机上市,推动建立面向全球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建立国际毛纺产业合作机制,提高毛纺产业价格的博弈话语权、主动权、决定权。

综上,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培育草原、防止沙漠化的基础上适度放牧,同时政府加大监督力度,在督促毛纺企业做好污染处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地下管网建设以及污水循环利用,从而使畜牧业和纺织业成为绿色循环经济。同时,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放牧、屠宰、采毛、制毛、制衣、设计、贸易等一体化,加快通过提升质量、服务、技术和品牌等四个方面,来打造我国毛纺产业外贸新优势,从而建立国际毛纺产业的新平衡新常态。

参考文献:

[1]刘武兵,章颖.世界羊毛贸易对中国羊毛产业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1(7):42-45.

[2]钟山:培育竞争新优势实现外贸新发展[EB/OL].[2015-01-15].http://www.ce.cn/macro/more/201308/16/t20130816_24668478.shtml.

[3]王强.我所了解和理解的澳大利亚羊毛产业(一)[J].中国纤检,2010(17):34-35.

[4]王寒笑,王迪.美国的羊毛生产及产业政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3(6):41-44.

[5]王强.我所了解和理解的澳大利亚羊毛产业(二)[J].中国纤检,2010年(19):32.

[6]刘武兵,李婷.开放条件下中国羊毛产业的发展[J].世界农业,2013(1):120-124,132.

[7]张雯丽,翟雪玲.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羊毛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2(10):23-26.

[8]王立晶,王训该.澳大利亚羊毛产业研究和发展动向[J].纺织导报,2005(5):68-72.

(该文主要内容曾发表于《农业战略》2015年第3期)

【注释】

[1]刘武兵,章颖.世界羊毛贸易对中国羊毛产业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1(7):P42-45.

[2]钟山:培育竞争新优势实现外贸新发展[EB/OL].http://www.ce.cn/macro/more/201308/16/t20130816_24668478.shtml

[3]王强.我所了解和理解的澳大利亚羊毛产业[J].中国纤检2010年9月(上):34-35

[4]王寒笑,王迪.美国的羊毛生产及产业政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3(6):41-44.

[5]王强.我所了解和理解的澳大利亚羊毛产业[J].中国纤检2010年10月(上):32.

[6]刘武兵,李婷.开放条件下中国羊毛产业的发展[J].世界农业2013(1):120-124+132

[7]张雯丽,翟雪玲.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羊毛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2(10):23-26.

[8]王立晶,王训该.澳大利亚羊毛产业研究和发展动向[J].纺织导报2005(5):68-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