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过了50年,德国人冯·杜能提出了城市经济学家经常引用的理论概念。书中包含的经济学思想与当时流行的德国历史学派有所差异,特别强调了空间因素在生产领域中的作用。这两位德国学者关于空间经济的研究成果,可视为西方城市经济学最重要的先导。主流西方经济学在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有以城市地区为考察经济实际运行的对象,从而谈及城市的。这里有必要提及促进城市经济学发展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动因。

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早在16世纪,就有文献讨论了城乡关系、城市中心的位置及规模等问题。18世纪后期及19世纪,更多的学者涉猎城市经济的研究。其中,亚当·斯密对城市及其功能进行过详细的论述。又过了50年,德国人冯·杜能提出了城市经济学家经常引用的理论概念。他于1826年发表了《孤立国对于农业国民经济之关系》一书,对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融通、城市增长对耕地的影响、城市及商业活动对地租及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土地类型划分等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讨论。在杜能的基础上,真正将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城市空间方面研究的第一位西方学者,是另一位德国学者韦伯也于1909年出版了《纯粹的区位理论》。书中包含的经济学思想与当时流行的德国历史学派有所差异,特别强调了空间因素在生产领域中的作用。他认为,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工业配置时,要尽量降低成本,尤其是运费。工业区位理论对城市工业发展与布局以及工业区位的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两位德国学者关于空间经济的研究成果,可视为西方城市经济学最重要的先导。

主流西方经济学在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有以城市地区为考察经济实际运行的对象,从而谈及城市的。如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亚当·斯密多次发表了有关城市商业、金融及城乡关系的精彩观点。他曾指出“要先增加农村产品的剩余,才谈得上增设城市”,城市化“决不能超过农村的耕作情况和改良情况所能支持的限度”。这与当时英国推行牺牲农业片面工业化进而殖民扩张的政策形成明显比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城市问题,特别是许多国家的快速城市化,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却罕有著述。即使到了新古典及后凯恩斯阶段,主流经济学也很少论及城市。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土地经济学可看成西方城市经济学又一个重要的先导性学科。著名学者伊利和莫尔豪斯融合德国历史学派和20世纪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思想,于1924年出版了《土地经济学原理》,此书成为西方土地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书中大量涉及城市土地结构、土地政策等内容。1924年,美国土地学家赫德研究了美国200个城市的资料后,提出“楔形理论”,指出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从中心商业区向外放射,形成楔形地带。这一理论是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三个基本理论之一。

1925年,美国经济学家帕克、伯吉斯经过对新兴大城市芝加哥的调查,总结出城市人口流动对城市功能地域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即向心、专业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它们在各功能地带间不断交叉变动,使城市地域形成了由内向外发展的“同心圆式结构体系”。其结构模式为:中心商业区、过渡带、工人居住区、高级住宅区、通勤居民区。城市土地市场的价值表现为:越靠近闹市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越高;越向外,土地利用越差,租金越低。1936年,霍伊特在研究了美国的64个中小城市的房租资料和若干大城市资料以后对“楔形理论”和“同心圆式结构体系”加以发展。他根据城市发展由市中心沿主要交通线向外扩展的事实,认为同心圆理论中城市由市中心向外均匀发展的观点不能成立。高租金地域沿放射形道路呈楔形向外延伸,低收入住宅区的楔形位于高租金楔形之旁。这些研究,将城市问题从单纯的工程技术领域拓展至社会经济领域,从而为城市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60年代,城市经济整个研究领域几乎已不存在空白,在各专题上都有重要的成果。在城市交通方面,迈耶·凯因及沃尔的《城市交通问题》成为美国城市交通研究的权威著作;瓦尔斯的《公路拥挤的私人和社会成本的度量与理论》和维克利的《城市和郊区公共交通的定价》等论文首次提出了关于交通拥挤的经济学解释;在城市财政方面,纳什的《财产税经济学》和蒂博特的《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对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进行了经济学解释;格利格斯的《住房市场及公共政策》对城市住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等等。(www.xing528.com)

城市经济学有别于其他经济学科,如劳动经济学虽比城市经济学产生的早,却被视为经济学的一个旁支,而城市经济学却得益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从而拥有了分析消费者、厂商和市场行为的大量工具。实际上,城市经济学理论研究兴起的部分原因正是那一时期微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这里有必要提及促进城市经济学发展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动因。1959年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成立“城市经济学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拟定城市经济学研究纲要;1969年,美国经济学会又将“城市、区域经济学”划为12个大分支中的第11个分支。20世纪60年代开始,《城市研究》《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杂志》等相继创办,高校开始培养城市经济学硕士、博士,米尔斯、赫德缪斯等人的城市经济学专著先后出版。有趣的是,过去空间分析的文献主要由德文写成,这给建立分析城市经济的空间模型带来了麻烦。1954年,廖什经典著作英文版的问世使得母语是英语的学者知晓了空间分析,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学科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城市经济学已完成初创阶段进入发展时期,70年代就开始作为独立学科而继续发展。尽管城市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已不可否认,但它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学术界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在研究对象上,有的认为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及国民经济其余部分关系冋题”;有的认为应“在价格理论牢固基础上研究城市内在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有的采用新古典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如米尔斯据此提出的地租理论和选址理论;更多地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如凯因对以住房市场为基础的土地利用的实证研究。较多的学者赞同“把任何系统地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解决城市问题的企图,都当作城市经济学”。例如,廖什这样写道:“本人是不断涌现的自称为城市经济学家中的一员,自己的专业由发生在城市地区的一些问题来限定。不过,其他人喜欢将城市经济学视为原理上包含城市内部结构经济理论的特点,以及将城市内部结构作为国民经济部分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这样一门学科。我发现城市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方面及我自己工作的大部分是前者。”这一观点得到了赫希的认同:“城市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