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评价模型基本原理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评价模型基本原理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评价内涵中国创新驿站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政策。而构建和利用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关键在于,逻辑评价模型模型化与达成中国创新驿站评价研究两个目的和要求密切相关。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是内部导向的、分析性的,集中关注进一步提高中国创新驿站特殊技能,对于提高创新服务质量,满足政策管理需求来讲,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是适宜的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评价模型基本原理

(一)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评价内涵

中国创新驿站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政策。学界很早就提出创新政策,但其定义还未形成共识,通常认为创新政策是指包括基础研发、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商业化等技术创新环节中的所有相关政策的集合。Lundvall和Borras(2009)认为科学政策强调通过对不同的科学活动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推动科学知识的产生,即通过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增进社会福利。技术政策强调推动产业技术知识发展,促进技术商业化,主要将关注点聚焦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创新政策则将重点聚焦于经济社会中创新整体绩效[87][88]。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的不断调整和变化,世界各国正在不断地、适时地继续对创新政策进行评估,调整创新政策以适应创新发展步调,提供与创新发展相适宜的创新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鉴于中国创新驿站是决策者为推动所辖区域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协调社会公共资源的工具,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三个重要特点。因而,中国创新驿站政策评价是将中国创新驿站作为一项创新政策,对其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从横向看,中国创新驿站创新政策评价包括处于不同区域创新系统内,各区域站点绩效评价,以及对相关地方创新政策影响评价;从纵向看,中国创新驿站政策评估包括中国创新驿站政策制定前对政策目标的预评估,创新驿站政策执行过程中旨在跟踪监督的过程评估和创新驿站政策管理和环境绩效的后评估。总体而言,中国创新驿站政策评价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管理过程,从政策制定、实施到收效,跟踪现有政策的全过程,旨在通过评估研究所形成的反馈意见指导后续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进一步保证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没有一劳永逸的评估实践,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评估模式”。 Sabatier(1999)在其著名的批判现代政策过程研究中,就要求尝试创造更好的理论,从而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89]。因此,研究尝试构建和利用逻辑评价模型,使它从中国创新驿站的发展实际出发,并在具体实践反馈中不断得到深化。

应该强调的是,逻辑评价模型处于不断的演化和发展之中,但不论所处的演化阶段如何,模型都始终强调政策分析的先验知识和理论在政策设计和指导政策评价中的基础性和必要性[90]。与此同时,逻辑评价模型使得政策实施理论显性化,明晰了政策实施的活动和过程如何规划,以便实现政策目标或结果[91]

借鉴和总结以往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认为,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是政策评价中的一个可视化工具,运用政策分析和系统理论方法,收集政策信息和政策活动要素,处理相互关联的政策过程,将政策结果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因果关系的基本假设和相互联系的规划矩阵描述政策计划的系统结构,是一种描述达到预定目标路径的系统化评价方法。

(二)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适用性论证

中国创新驿站评价研究,主旨在于持续地关注创新驿站政策和相关评价理论的有效性。而构建和利用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关键在于,逻辑评价模型模型化与达成中国创新驿站评价研究两个目的和要求密切相关。

1.中国创新驿站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需要促进中国创新驿站的持续改进,要求进行形成性评价

在中国创新驿站相关活动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干预的复杂性,为保证创新服务效果,需要监测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而及时了解阶段性结果,跟踪进展情况,发现所存在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工作,从而获得最优化的创新服务效果。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主要功能就在于,理解创新驿站的活动运行过程,通过内在的逻辑矩阵分析,修正政策活动本身运行轨道,从而保证政策效果。其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政策活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明晰改进方向,注意发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及时修改或调整政策活动规划,以获得更加理想政策效果。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是内部导向的、分析性的,集中关注进一步提高中国创新驿站特殊技能,对于提高创新服务质量,满足政策管理需求来讲,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是适宜的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中国创新驿站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和服务企业需要了解中国创新驿站所取得的政策效果,要求进行总结性评价

在某一相对完整发展阶段结束后,要求以预先设定的创新发展目标为基准,全面确定中国创新驿站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中国创新驿站创新目标实现程度做出评价,从而区别中国创新驿站创新效能的优劣、分出等级,为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决策、创新资源投资顺序抉择等提供依据。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着眼于政策措施对政策目标群体的影响,区分投入与产出,注重过程集中,结合更客观、定量的数据,量化资源。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是外部导向的、概括性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关系,从而为以客观态度实施评价提供基础。对于考察最终效果,提供创新驿站政策实施活动的全过程检验,满足问责制评价驱动要求,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是适宜的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简言之,由于目的和期望的不同,中国创新驿站实践发展要求评价模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分析、解释和交流,在全面综合评估其价值基础上,平衡政策投入、政策过程和政策结果,实现政策计划的有效性。因而,构建和利用逻辑评价模型可将中国创新驿站评价研究的要求通过模型转化,具体落实于研究中,即从政策规划角度,强调政策在支持创新发展中的政策绩效和附加作用,以及与其他政策匹配度和适应度;从政策执行角度,关注站点的管理效率,即中国创新驿站各区域站点在政策实践中发挥重要的制衡作用。从政策结果角度,运用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中定性和定量化的指标检测和衡量政策绩效。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可通过多变量的识别,科学认识政策和计划实施活动,明晰环境、活动和结果间复杂的潜在联系。具体研究内容将在以后的章节进一步展开。(www.xing528.com)

(三)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的利弊分析与改进

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有利于识别影响政策实施的关键因素,可以使各利益集团更好地理解政策实施和执行的全过程,理解要达到结果所必需的资源和相应活动,进而达成共识。模型的建立本身就已形成政策实施监督和评价的整体框架体系,有助于区分政策活动和政策结果,明确解释各层次隐含的政策理论,明晰政策评价重点。

1.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提供了理论导向的分析基础

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描述了中国创新驿站面临的特定创新政策问题,以及将其行之有效实施的潜在策略活动和解决方略,进而形成了解释创新驿站政策发展的变革理论。模型说明了政策为什么和如何实施与行动,在强调变革理论对政策设计和政策规划的影响下,图形化各种思路和想法,使得政策评价进入概念化、理论化、模型化的层次,并通过模型的详尽描述给予政策改进和实施的建议。

2.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提供了政策管理的框架思路

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提供了一种政策运行管理的思路,即从政策目标出发,结合政策特点,以多方位、多角度、递进性的绩效指标为导引,对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具体来说,中国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从创新服务目标出发,辨认期望和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创新服务专业化特点和企业技术要求设计评价体系,从而运用以目标导向的绩效管理实现政策实施过程控制。并且,中国创新驿站涉及政府、公众、企业等多方利益,而其满足公共需求的使命决定了其必须综合权衡各方的利益需求,以实现政策效用最大化。逻辑评价模型从利益群体分析出发,研究分析关键群体的利益诉求,并以此作为政策目标,并依据数据可测量性、易获得性、相关性、重要性、时效性等原则将其指标化,以指标的实现程度来衡量政策成功度,从而运用顾客导向的绩效管理实现政策实施过程控制。

3.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提供了结果指向的量化方法

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重要特点要求公共部门管理焦点转向结果管理[92]。因而,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在提高政策实施机构绩效、增进客户利益等方面目标实现过程中,始终围绕着政策结果展开。从横向上来看,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按照政策逻辑层次展开,依次按顺序形成包括衡量投入、产出、结果和目标等多层次、多目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各级指标间具有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根据指标评价标准,综合运用评价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可以在各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驿站评价中相互支持、相互补充。通过多项可测定指标来描述效果,通过连续系统的日常监测,保证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政策实施程序得以继续推进。从纵向上,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涵盖包括预评价、中期评价和后评价的整个政策评价周期。即从政策前期论证开始,就可确立模型框架,设计相关指标。在政策实施阶段,则可通过监测和验证,从目标、投入到产出等各层次分析各指标实现程度,并通过分析框架和矩阵找出可加以改进的政策实现手段和政策实施过程。同时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加以修正分析框架进而满足需要。在后评价阶段,可分析政策运行的实际情况与预定指标间的差距,分析原因吸取政策经验教训,为今后开展类似项目工作提供宝贵信息。并且,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评价体系为政策执行者和管理者提供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依据,促使管理者依据其权责主动、积极、有效地提供创新服务。

应当强调的是,逻辑评价模型正在不断的演化和发展之中,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的建立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明确现有逻辑评价模型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检测,进而提高模型评价研究效能。

在运用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进行评价过程中,由于模型主要通过全面考察政策利益相关主体需求,进而分析确定政策核心目标。鉴于目标客户群体不同特点,反映主观要求及期望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冲突和矛盾。因而,为保证评价设计的合理性,需要配合政策可行性研究和政策经济性评价,并依据重要性原则,抓住主要的量化指标,结合抽样调查方法,使得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更多地从社会价值判断出发,保证评价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绩效指标标准设置的合理性,并最终保证中期评价和后评价的质量。

另外,在逻辑评价模型的演化过程中,可以发现复杂系统的外部条件对模型逻辑链和评价规划矩阵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创新驿站逻辑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将模型实施与外部环境监测和预测手段相结合,明晰和洞察外部条件的不可控制性,从而有效避免和降低外部环境条件对中国创新驿站评价干扰的显著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